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退休人員分類

退休人員分類

發布時間:2020-11-28 06:55:52

『壹』 退休金的主要分類

按退休金籌措方式
在實務中,企業制訂的退休金的籌措方式可分為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和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如銀行或保險公司,由其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由信託機構從退休基金中支付退休金。企業除非已完全履行退休金給付義務,否則不得將退休基金收回。
未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
企業未提取退休基金交付信託機構保管運用,或者企業雖提取了退休基金,但自行保管運用,而未交付給信託機構保管使用,在職工退休時,企業自行籌措資金支付退休金。這種辦法與置存基金的退休辦法相比,職工的退休金缺乏保障。
按退休金給付的確定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給付的確定方式可分為約定提存金辦法(defined contribution pension plan)和約定給付辦法(defined benefit pension plan)。
約定提存金辦法是企業按照退休辦法的規定,每年提取一定數額的退休基金,交給信託機構保管運用,在職工退休時,將屬於該職工的退休基金支付給已退休職工。通常每年提取定額的基金,是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如工資的5%)提取的,職工退休時所能領取的退休金取決於提存的金額及其所孳生的利息,企業並不保證退休金給付的數額。企業在每期提取的退休金數額,即為當期應確認的退休金成本。約定提存金金辦法的會計處理較為簡單,只須在提取時借記退休金成本,貸記現金,此外別無其他分錄。我國企業多數採用這種辦法。
約定給付退休辦法是企業承諾在職工退休時一次支付一定數額退休金,或者在職工退休時分期支付一定數額的退休金;只要職工退休時企業有能力履行支付退休金的義務,企業是否按時提取退休基金則由企業決定。在這種辦法下,退休金的數額通常根據職工的工資水平及服務年限確定,或者兩者均需考慮,或者只需考慮其中一項,如服務年限。前者稱為最後工資法,後者稱為定額給付法。
按職工是否參與提取退休基金分
退休辦法按職工是否參與提取退休基金分為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contributory pension plan)和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noncontributory pension plan)。
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企業與職工共同提取退休基金,交給獨立的信託機構保管運用,雙方提取的比例不一定相同。職工如果提前離職,可將其自身提取的本金及利息收回,而能否分享企業提取的基金則視退休辦法的規定而定。我國由國家、企業和職工三方共同提取退休基金。
非共同提取退休金辦法是退休基金全部由企業提拔,職工不參與提拔的辦法。美國大部分退休辦法均屬這種辦法。
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
退休辦法按退休金的支付方式可分為一次支付退休金和分期支付退休金。前者指在職工退休後一次支付退休金。企業支付退休金後對職工退休退職無任何給付義務。後者指在職工退休後分期支付退休金,直至死亡為止,如按月或按年支付退休金。
私人的退休金計劃是一項向公司雇員提供退休收入的項目。私人的退休金計劃根據其盈利能力、覆蓋范圍、盈利標准,受到特別的稅收待遇。在美國,集中起來的私人退休金已經成為了重要的金融中介,它的總資產在1989年已經達到了1.9萬億美元。與此相比,紐約證券交易所在1989年所有的上市股票和債券的總市值是4.4萬億美元。換言之,退休金計劃的總資產足夠購買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和債券的大約40%。對於個人來說,退休金計劃用未來僱主提供的退休津貼代替了當下的工資收入和個人儲蓄。如果這兩者(未來的退休金收入和現時的工資儲蓄)提供等量的退休金收入並且實施這兩種方法放棄現時消費的代價相同,人們不會太關心這兩者的差別。而有利稅率會製造一個偏好,使人們傾向於通過雇員公司組織的退休金計劃來儲蓄,而不是自己直接儲蓄。對於公司來說,退休金計劃起到了兩種基本的作用。第一,退休津貼代替了工資。第二,退休金能夠為公司提供一種資金的來源,因為承諾的未來的退休津貼不需要現在就以現金支付。美國免稅代碼為利用退休金計劃融資業務規定了額外的收益。

『貳』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5年過渡期內退休算什麼編

我個人認為,意思是沒有編制,說穿了就是財政撥款還給5年。

目前事業單位未來內公平正義歷程圖容預測

凡事預則易立,不預則易廢。
相信。。。。。。,目前事業單位未來改革發展的漸進歷程圖將會如下演繹:
1)公益一二 競聘上崗 進退考核
2)動態編制 人才市場理事會、合同化管理和信息披露機制 教育券終身教育制度
3)基金理事會結構 政府投入考核獎懲 人民監督評價
即最終無目前事業單位,逐漸變成基金理事會模式運作和動態崗位的人才市場用人機制。

『叄』 有誰知道國家醫保分類依據的

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制度。本市城鎮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均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和地方附加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城鎮個體經濟組織業主及其從業人員、從事自由職業的人員參照執行。

新的醫療保險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基本醫療保險和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構成。

先說基本醫療保險。

用人單位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10%按月繳費;在職職工按本人工資收入的2%按月繳費;退休人員個人不繳費。應繳費而未繳費的,不能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用人單位繳費的70%左右用於建立統籌基金。

職工個人繳費全部計入本人個人帳戶,用人單位繳費的30%左右按不同比例分別計入個人帳戶。

再說地方附加醫療保險。

用人單位按在職職工工資總額的2%,在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時一並繳納。用人單位繳納的地方附加醫療保險費全部納入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

這里特別說明一下在基本醫療保險繳費中,用人單位繳費的30%左右費用,如何按不同比例分別計入個人帳戶。

在職職工:

●34歲以下的,為個人繳費加上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0.5%;

●35歲至44歲的,為個人繳費加上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

●45歲至退休的,為個人繳費加上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5%。

退休人員:

●退休至74歲以下的,為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

●75歲以上的,為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5%。

病分輕重,分「門」付保

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住院含急診觀察室留院觀察和門診大病含重症尿毒症透析、惡性腫瘤化療和放療的醫療費用。

個人帳戶的支付范圍:職工一般門急診的醫療費用以及按規定由職工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其中,個人帳戶當年計入資金只能用於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歷年結余資金可用於支付一般門急診和按規定由職工個人負擔的醫療費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和在職職工的繳費比例以及統籌基金的支付比例可作適當調整。

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范圍:個人帳戶用完後的職工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和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

統籌基金

支付起付標准

最高支付限額

統籌基金的支付范圍包括住院含急診觀察室留院觀察和門診大病含重症尿毒症透析、惡性腫瘤化療和放療的醫療費用。但設有統籌基金支付起付標准和最高支付限額。

1住院醫療費

在職職工的起付標准為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退休人員的起付標准分為三類:

●2000年12月31日前退休的,為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

●2000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2001年1月1日後退休的,為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8%;

●2001年1月1日後參加工作並在之後退休的,為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

統籌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額為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4倍。

起付標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在職職工由統籌基金支付85%,退休人員由統籌基金支付92%。

2門診大病醫療費

在職職工由統籌基金支付85%,退休人員由統籌基金支付92%。統籌基金的支付額納入最高支付限額范圍。

地方附加

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包括個人帳戶用完後的職工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和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

1一般門急診醫療費

●2000年12月31日前已辦理退休手續的老人,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2%,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85%左右;

●1955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中人,在職時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70%左右。

退休後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80%左右。

●1956年1月1日至1965年12月31日出生的中人,在職時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60%左右。

退休後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65%左右。

●1966年1月1日後出生、2000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的中人,在職時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50%左右。

退休後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5%,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50%左右。

●2001年1月1日後新參加工作的新人,在職時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的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後由個人支付。退休後先由個人帳戶支付一般門急診醫療費用,個人帳戶用完再由個人支付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的10%,超過的部分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50%左右。

2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

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部分的職工醫療費用,由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支付80%左右。

隨著經濟的發展,用人單位地方附加醫療保險的繳費比例以及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比例可作適當調整。

-改革主要任務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根據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建立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改革原則

力使醫療保險的水平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及其職工均參加醫療保險;醫療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和職工雙方共同負擔;醫療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實現新老醫療保險制度的平穩過渡;建立社會醫療保險為主體、多種保障方式為補充的職工醫療保障體系。

-改革的配套措施

●市財政對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給予一定的資金投入,以保障地方附加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能力。

●適當調整在職職工工資、退休人員養老金和相關的社會保障標准。

●鼓勵用人單位建立職工醫療互助金,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培育商業醫療保險市場,完善社會醫療救助,提供多形式的醫療保障。

●積極貫徹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體改辦等部門《關於城鎮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同步推進醫療保險、醫療衛生和葯品體制三項改革,切實引進競爭機制,以較低的醫療費用提供較優質的醫療服務,促進醫療保險與醫葯衛生事業的協調發展。

-改革的組織實施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政策性強,涉及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關繫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領導,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做好宣傳工作和政治思想工作,使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積極支持和參與改革。有關部門要抓緊研究、起草和制定與本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操作辦法以及基本醫療保險服務管理規定,抓緊醫療保險社會化管理的計算機系統建設,確保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充分認識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積極穩妥地實施本方案,分步驟推行和實現醫療保險的社會化管理,確保新老醫療保險制度的平穩過渡。

『肆』 怎樣辦理退休手續

怎樣辦理退休手續?

領取退休金的必要條件為:

領取退休金的必要條件為:養老保險當地累積繳納10年,累積繳納15年;

醫療保險男性為累計繳納25年,女性為20年。

另外如有視同工齡的參保人員還需要先去辦理相關的工齡認定。

另外重點提醒大家,不及時辦理退休手續,因為自身原因延誤而錯過的養老金是不予補發的。一定要提前准備好所需的材料。

『伍』 退休職工體檢規定

勞動法中有關於員工體檢的規定,如《勞動法》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六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對於一般的員工,勞動法沒有規定必須對其進行健康檢查。

(5)退休人員分類擴展閱讀:

退休年齡

根據1978年6月國務院頒發的《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和《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國發[1978]104號)規定,下列幾種情況可以辦理退休:

(1)男性幹部、工人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2)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的職工,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的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

(3)男年滿50周歲,女年滿45周歲,連續工齡或工作年限滿10年的,經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職工。

(4)因工緻殘,經醫院證明(工人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根據《工傷保險條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規定,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按月享受傷殘津貼。

『陸』 退休職工醫保的二次報銷是怎麼回事

「二次報銷」就是城鎮居民醫保或新農合的居民,如果去年看病有高額費用,除了正常報銷之外,還能再報一次大病保險,而且不設封頂線。

一般情況下,二次報銷由公民所在單位予以報銷。

以濟南為例:

自2018年1月1日起,濟南市職工醫保啟動二次報銷政策。

職工醫保參保人在一個醫療年度內發生的住院和門規費用,經醫保按規定報銷後,個人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超過1萬2的部分可以享受二次報銷。

一個醫療年度內,職工個人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用,1.2萬以上、20萬元以下的部分,報銷60%;20萬元以上、40萬元以下的部分,報銷70%;1.2萬以下和40萬以上的部分不報銷。

二次報銷政策面向所有職工醫保參保人,住院和門規費用中,只要是經醫保報銷後個人累計負擔的合規醫療費大於1萬2就能享受二次報銷,無論費用是發生在外地還是本地。

(6)退休人員分類擴展閱讀

醫保的分類:

當前,我們國家的醫保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居民醫保,第二就是職工醫保。居民醫保不存在補繳,職工醫保存在補繳一說,但如果是超過3個月以上的補繳,只能在退休時一次性補繳。

居民醫保是採用一年一交的方式,交一次管一年。

一般是在每年的9-12月繳費,下一整年度享受全年的醫保待遇,如果上一年度沒有交,則不會享受待遇。

但有一種特殊情況是,有些地方規定如果在上年忘記繳納了當年度的醫保,也可以採取再次繳納的方式補繳,但不享受財政補貼,要自己出「全款」;同時有些地方享受待遇的時間也要受影響,從繳納之日起的3個月後一直到年底,在此期間享受醫保待遇。

另外一個方面,居民醫保是不參考繳費年限的,不會因為年限交的多待遇就多,更不像職工醫保一樣繳納到一定年限後可以不再繳費終身享受待遇一說,簡單來說,它是活到老交到老,不存在補繳這一概念。

而職工醫保就完全不一樣了,它與養老保險一樣,是有退休這一說的,只不過退休條件比養老保險要更加苛刻,一般至少要滿足繳費繳費25年後方可辦理退休,因此才會有那麼多人在退休時因不符合退休條件而一次性補繳,這也是政策予以支持的。

『柒』 廣東人社分類省直屬離退休人員包括那些人

廣東人社分類直屬離退離退休人員包括哪些人員?我認為你上網上查一查或者上地區問一問就知道了

『捌』 養老保險的種類

我國的養老保險由三個部分組成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發達,為了使養老保險既能發揮保障生活和安定社會的作用,又能適應不同經濟條件的需要,以利於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此,我國的養老保險由三個部分(或層次)組成。
基本養老保險
基本養老保險是按國家統一的法規政策強制建立和實施的社會保險制度。 企業和職工依法繳納養老保險費,在職工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或因其他原因而退出勞動崗位並辦理退休手續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向退休職工支付基本養老保險金(也稱「退休金」)。
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目前,按照國家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總體思路,未來基本養老保險目標替代率確定為58.5%。 基本養老金主要目的在於保障廣大退休人員的晚年基本生活。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指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為本企業職工所建立的一種輔助性的養老保險。它居於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第二層次,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內部決策執行。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與基本養老保險既有區別又有聯系。 其區別主要體現在兩種養老保險的層次和功能上的不同,其聯系主要體現在兩種養老保險的政策和水平相互聯系、密不可分。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由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單位實行補充養老保險,應選擇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的機構經辦。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資金籌集方式有現收現付制、部分積累制和完全積累制三種。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費可由企業完全承擔,或由企業和員工雙方共同承擔,承擔比例由勞資雙方協議確定。企業內部一般都設有由勞資雙方組成的董事會,負責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事宜。
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是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由職工自願參加、自願選擇經辦機構的一種補充保險形式。 由社會保險機構經辦的職工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由社會保險主管部門制定具體辦法,職工個人根據自己的工資收入情況,按規定繳納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費,記入當地社會保險機構在有關銀行開設的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並應按不低於或高於同期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利率計息,以提倡和鼓勵職工個人參加儲蓄性養老保險,所得利息記入個人賬戶,本息一並歸職工個人所有。 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經批准退休後,憑個人賬戶將儲蓄性養老保險金一次總付或分次支付給本人。職工跨地區流動,個人賬戶的儲蓄性養老保險金應隨之轉移。職工未到退休年齡而死亡,記入個人賬戶的儲蓄性養老保險金應由其指定人或法定繼承人繼承。[2]

『玖』 上海今年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 同類人員平均養老金 以什麼標准分類

最新消息:上海從2016年1月起提高機關企事業退休人員等養老金,6月15日發放到位。
1、企業退休人員:先統一增加80元;按本人繳費(含視同繳費)每滿1年增加2.5元;以本人2015年12月的基本養老金為基數增加2.5%。
2、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先統一增加80元;再按照同類人員平均養老金增加4.5%。
3、上述退休人員中,2015年12月底前,女性年滿60周歲、男性年滿65周歲的,每月再增加20元。

這個「同類人員」一般指的是同種崗位、或者同種工作內容、同一職務級別之類,不過最終的解釋權還是在上海市人社局,說到底也就是有點模模糊糊的糊弄人之嫌。

『拾』 退休醫保自負與分類自負如何規定

自費:指不列來入基本醫療支付范圍的醫自療費用;使用了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之外的葯品費用;使用了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不予支付部分診療項目的醫療費用;超過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支付標准部分的醫療費用以及規定不予支付的醫療服務設施發生的費用。
自理:指列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先應由個人支付部分的醫療費用。
自負:指職工用於支付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起付標准以下、門診賬戶支付不足(目前不含企業職工)的醫療費用;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以及重大疾病醫療(即醫療救助)補助時,由個人按比例支付部分的醫療費用。

閱讀全文

與退休人員分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熱敷溫度以多少攝氏度為宜 瀏覽:817
平仄老年大學七絕 瀏覽:323
為什麼老人拚命幹活 瀏覽:890
孝敬感悟作文 瀏覽:422
老年人互粉 瀏覽:980
四歲體檢有包莖怎麼辦 瀏覽:626
老年大學周六日上課嗎 瀏覽:989
牛肉如何做才嫩老人孩子也能吃 瀏覽:145
養生會員有什麼好處 瀏覽:158
體檢前期吃什麼 瀏覽:928
重陽節珠海登什麼山 瀏覽:61
老年人和中青年人住一個小區好嗎 瀏覽:782
屯留市養老金多少錢 瀏覽:101
代扣養老金會計分錄 瀏覽:548
沈騰長壽圖 瀏覽:325
瑞安個人養老保險電話 瀏覽:637
老人去世用什麼詞句安慰別人 瀏覽:792
個人養老金賬號利息嗎 瀏覽:597
老人手機耗電量多少瓦 瀏覽:504
體檢出問題怎麼買保險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