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退休人員 > 臨近退休人員群體心理

臨近退休人員群體心理

發布時間:2021-02-09 00:46:05

A. 退休人員如何進行心理保健

一位剛退休的老者,吃過早飯便習慣性地拿起公文包往外走,家人問題:「干什麼去呀?」老人說:「上班。」家人鬨堂大笑,老人這才恍然大悟,不無尷尬。

一位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老幹部,看到小轎車開過來,以為是來接自己的,然而車卻從他面前徑直開過去。

這就是離退休、每個「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的老人到晚年都要面臨的一個事實。也正因為離退休後的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有開篇兩位那樣微妙的經歷,多數老人都會發生心理狀態的不同程度的改變。有些人對此能進行自我調適,很快便能適應;而有些老人,特別是思想准備不足的老人,如果加上性格不夠開朗,就容易發生適應不良,出現「離退休綜合征」,表現為孤獨、抑鬱、焦躁、情緒不穩、易怒,甚至發展為老年期抑鬱症,還有的老人表現為醫學檢查無異常發現的各種軀體不適,如頭暈、頭痛、乏力、胃口不好、肢體麻木等。要預防這種心理問題,離退休老人及其家庭,乃至社會,都該有所作為才是。

(1)改變認知,順利完成角色轉換。首先離退休老人不能認為退休是單位、社會對自己的拋棄,不能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而應認識到這就像接力賽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也就該把接力棒交給別人,自己「幹了一輩子革命工作,也該歇歇了!」工作了一輩子,從崗位上退下來,對老年人的健康更有益,而且退下來之後仍可通過多種途徑發揮自己的余熱,離退休可以意味著新的開始。

(2)合理安排,開始新生活。認識自己角色的改變之後,就該著手安排自己的新生活。挖掘自己過去少有時間從事的業余愛好,並合理飲食。可以動手撰寫回憶錄,定期與老朋友聚會,外出旅遊,養花植木,吟詩作畫,參加健身活動。有條件的還可以上老年大學,多接觸新人新事,更新知識,以防心理老化。

(3)子女要關心和尊重老人的生活權益,「常回家看看」,但卻不可把老人當做保姆,要盡最大可能讓他們身心健康,安享天倫。

(4)社會應多給予支持,組織鼓勵老人們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減少孤獨和寂寞,定期去探望,特別是傳統節日,應給他們送去心理慰藉,使他們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5)一旦發生離退休綜合征,應送老人到正規的精神衛生機構就診,並積極配合治療。

總之,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才是老人快樂的源泉。

B. 當一個年輕人擁有老年退休心理時他該怎麼辦

世間來本來沒有路,走的多了也便就源是路了。
出了學校就能找到好的工作那是很少數人的優待。大多數高學歷高水平的人,還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過來的。堅持一下,冷靜一下自己。出路總是有的。
如果用金錢能買到幸福,那就請您離那個女孩子遠一些。、
或許他不要財富,她需要的是真的愛他的人。愛比什麼都值錢。
在公司里不是混日子,給自己點自信。
祝你成功!

C. 當一個年輕人擁有老年退休心理時他該怎麼辦 他該如何克服這種心態

說明這個人已經看淡了很多
經歷了也不是平常人經歷的事情
只有讓他看見希望才能改變

D. 怎麼愉快的迎接退休生活

一、「近年來,我國對於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心理調適和關懷機制都在逐步加強和完善,但對於臨近退休人員這個過渡性群體,似乎關注得還不夠。」馬成奎說,幫助臨近退休人員調適好心理狀態,可以讓他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活得更有質量。為此,他建議:一、臨近退休人員是單位重要的人力資源,因此,各級組織應予以他們心理關懷和工作上的肯定。站在他們的角度,體會每一位臨退人員所產生的心理波動,及時幫助他們確定好退休生活的思路。條件具備的單位,還可以建立臨近退休人員和退休人員的聯系制度,讓他們提前感受退休生活,逐漸適應,幫助他們制定好退休生活規劃,通過交流規劃引導大家自然過渡到退休生活。

二、成立臨近退休人員俱樂部,對他們進行退休適應性培訓。內容可以包括:人生設計與人生價值的重新認識、能力的再開發、健康和家庭問題、再就業的准備、退休金的使用和管理等。其目的是使即將退休的人員能夠在在職期間從身心兩個方面做好准備,以利於他們退休後積極地生活。

三、臨近退休人員的家人和親朋好友應重視對他們的心理關懷。包括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使臨退人員感到家庭的溫暖;多傾聽臨退人員的心理感受,幫助臨退人員做必要的心理疏導;多給臨退人員退休生活一些積極、可行的建議,幫助臨退人員找到退休生活的新追求。

E. 如何應對退休老人心理落差

第一,對退休要有一個正確的看法。不管職位高下,人總有退休的一天,這是生專命歷程中一個必屬然經歷的過程。第二,讓心理與行為提前到位。在退休之前,適當地少管事,多找退休人員談談。做領導的,少坐些公車,少一些應酬。第三,退休老人應該多觀察社會現象,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發揮自己的余熱和特長。

F. 當你臨近退休時,你的心裡感受是什麽

人生的輝煌已經過去,開始新的生活了

G. 怎樣學會適應離退休後的心理

離退休以後,社會職能發生了變化,心理上會產生一些新的反應。對大版部分人來說,工權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與他的社會地位、人際關系、尊嚴、愉快和煩惱緊密相關。因此,離退休是生活中一次重大的變革,常常需要經過四個時期,才能在心理上適應而安定下來。

(1)期待期

即知道自己要離退休了,心理上在等待這一天到來。對離退休持不同態度的人,心情是不一樣的。此期情緒波動較大。

(2)離退休期

即正式離退休後離開工作崗位的時期。此期的心理反映比較矛盾,如有的老同志猛然間從緊張繁忙的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無所適從,有些不太適應,當回首往事的時候,往往愉快和留戀交織在一起。

(3)適應期

離退休以後,生活內容和節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很多老年人容易產生不安、抑鬱和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反應。閑散的生活有時也會給一些人以輕松舒適感,但對有些人來說,長期的懶散生活,只會使人厭倦,甚至有人發生一時性的情緒和心理機能失調。因此,必須以新的內容充實離退休生活,多尋找自己的樂趣,使生活富有色彩而逐步適應。

最後是穩定期。即建立了新生活秩序的時期。此期老年人的心理活動趨於穩定。

H. 退休人員如何調適好自己的心理

‍‍

首先要面對現實,敢於接受既成的退休事實。重新設計安排自己的生活,盡快適應新的生活環境。還要善於控制情緒,保持良好心態。要想得開,放得下,要正確面對各種困難和挫折,以積極的心態擺脫不良心理的困擾。心情不好時要及時找親人、朋友談談,求得理解。使不良情緒盡快放鬆或轉移;多參加社交活動,與朋友禮尚往來,以誠相待,創造有利於自我心理調節的條件。另外,退休老人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下降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在物質和精神上期望不應過高,要做到知足常樂、安享晚年。自我調節困難或不成功時,要及時做心理咨詢或請心理醫生治療。退休後應繼續學習新知識,看書讀報,關心國家大事,有條件者可參加老年大學,充實自己的生活,延緩大腦的衰老,預防痴呆的發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保持和培養有益身心健康的嗜好,如養花、養鳥、下棋、打牌、跳舞、唱戲等,與愛好相同的朋友一起活動,享受退休後的歡樂。夫妻之間要互相體諒、互相照顧,共度晚年。不要過分依賴或過多干預子女,要大事清楚,小事糊塗。要常與兒輩交談,創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圍。有可能的話,要多關心、照顧孫輩,天真活潑的孩子會給老人帶來極大的樂趣,但不能過度溺愛,更不能幹涉他們父母的管教,充當保護傘的角色,否則會引起家庭矛盾。

退休是人生的一大轉折,它預示著原來的生活習慣、經濟收入、地位和名譽等將發生變化。退休後,離開了多年傾心、熱愛的工作崗位,多年適應的工作規律、生活環境及生活方式都會發生很大變化。如不適應這種變化,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如孤獨寂寞,情緒消沉,甚至出現偏離常態的行為等。退休老人多思多慮,敏感性增加,加上年老所致的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就會產生疑慮、焦躁心理。有人稱上述現象為「離退休綜合征」,它實際上是一組適應性的心理障礙,據統計,約24.6%退休老人有此障礙。這些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緒,會嚴重干擾和損害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影響神經、免疫、內分泌及其他各系統的功能,從而引發和加重各種心身疾病,加速衰老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因此退休老人要注意及時進行心理調節,正確面對退休這一重大生活變動,預防、克服和戰勝「離退休綜合征」。

‍‍
閱讀全文

與臨近退休人員群體心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平涼c1駕駛證到期怎麼體檢 瀏覽:68
上海市老年人洗澡服務 瀏覽:795
高血脂吃什麼養生 瀏覽:169
外地交3年北京交滿多少社保可以退休 瀏覽:219
疫情期間養生品牌如何打造 瀏覽:733
長壽植物有哪些 瀏覽:739
焦作抗體檢測有哪些 瀏覽:604
武夷山適合老人家 瀏覽:171
體檢膽囊炎胃疼怎麼辦 瀏覽:40
重陽節圖書館美妙體驗日 瀏覽:311
黑龍江養老金上漲如何計算 瀏覽:404
老年人淋巴結白血病 瀏覽:950
科目一體檢需要什麼 瀏覽:751
重陽節傳統的重陽糕有幾層 瀏覽:109
重度老年痴呆吞咽困難能活多久 瀏覽:56
手機活體檢測已取消什麼意思 瀏覽:819
50歲的健身達人 瀏覽:694
體檢查尿7天拿結果查的是什麼 瀏覽:454
農村養老保險對老百姓的好處 瀏覽:738
老人住的房子裡面有異味怎麼除掉 瀏覽: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