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人員退休中人過渡性養老金只有視同繳費年數沒有實際繳費年數怎麼計算
視同繳費年限夠十五年了就可以辦理退休,領退休金。如果不夠且你又沒續交社保,退休時能一次性補交五年的,如果還不夠,只有一年一交,夠十五年了再領退休金。
你是正式職工,為什麼會斷交社保呢?不明白。
❷ 機關養老2014年以前的視同轉到企業怎麼計算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 保險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人員在專2014年9月30日以前符屬合國家和省工齡政策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不含折算工齡)中,按照養老保險政策規定可視同繳費年限的工作年限(按月計算)。
國有或縣以上集體所有制企業職工經調動或被錄(聘)用為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的,原單位為其在企業工作期間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時間應作為實際繳費年限,不得作為視同繳費年限;未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時間不得作為實際繳費年限,也不得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在當地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社會統籌前符合國家及省規定計算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被機關事業單位正式錄(聘)用的,原單位為其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時間應作為實際繳費年限,不得作為視同繳費年限。
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員被機關事業單位按正常程序錄(聘)用為正式工作人員的,其中,原單位為其繳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時間應作為實際繳費年限,不得作為視同繳費年限;屬於被本單位錄(聘)用的,其在本單位最後一次當臨時工期間的連續工作時間可作為視同繳費年限。
❸ 我的退休養老保險中的視同繳費年限應該怎麼算呢
視同繳費年限不算繳費基數。
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實際上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視作已經繳費的年限。因為職工沒有繳費,也就不存在計算繳費基數的問題。
視同繳費年限計算基本養老金,分為兩部分:
一、基礎養老金
計算基礎養老金時,按照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計算的,計算公示如下: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1%;
二、過渡性養老金
因為視同繳費年限沒有實際繳費,個人賬戶沒有儲存額,也就那樣個人賬戶養老金,為了公平,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發放辦法按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具體制定的辦法執行。
以重慶市為例:過渡性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未建立個人賬戶的累計繳費年限×1.4%(計算系數)。
❹ 視同繳費年限與實際繳費年限在計算退休工資時有何區別
1、性質不同:實際繳費年限是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規定繳納養老、醫療、失業等有關社會保險費的累計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2、補助不同:實際繳費年限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視同繳費年限人員,除了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要增加過渡性養老金,這個過渡性養老金相當於是對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補助,由統籌基金來進行支付。
3、計算方法不同:實際繳費人員養老金的計算方法。實際繳費人員養老金,是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來組成的,其中基礎養老金部分,是按照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20%來計算,由於個人繳費部分全部計入了個人賬戶,還有資金利息、理財收入等除以領取月數。實際繳費年限養老金的計算相對比較簡單。
(4)企業退休視同繳費金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認定條件:
1、已參加本市基本養老保險、具有符合國家工齡政策規定的連續工齡的國有、集體企業的固定職工。
2、自收自支、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的幹部和原固定職工。
3、機關事業單位轉制的工勤人員(原固定職工)。
4、2000年2月之後辭職離開市、區屬機關、財政核撥、核補事業單位的人員及其他符合條件的人員。
5、身份證及戶口本復印件(身份證復印正反面,戶口本復印首頁及本人資料頁,本人申辦的需攜原件核對,單位申辦的需單位核對原件後加蓋公章並註明與原件相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繳費年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視同繳費年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退休金
❺ 關於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交費年的退休費如何計算
分析如下:
1、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
2、計算參考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
3、如果屬於過渡時期的計算方法按當地規定。
拓展資料
1、退休費也稱退休金、養老金,是一種最主要的養老保險待遇。即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在勞動者年老或喪失勞動能力後,根據他們對社會所作的貢獻和所具備的享受養老保險資格或退休條件,按月或一次性以貨幣形式支付的保險待遇,是造福社會的需要,主要用於保障職工退休後的基本生活需要。
2、退休費本著國家、集體、個人共同積累的原則積累、運作。當人們年富力強時,所創造財富的一部分被投資於養老金計劃,以保證老有所養。
3、從2005年開始至2015年,盡管國家連續第11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但由於受養老金水平差異較大、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影響,社會各界並不「領情」,相反,卻是對養老金替代率連年下降的不滿和質疑。養老金占工資比例連降九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
(資料來源:網路:退休費)
❻ 醫療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如何計算
醫保的視同繳費年限,和養老保險的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辦法是一樣的。
一、到退休時能否領取養老金與是否繳納醫療保險沒有關系。只要您在到達退休年齡時女工人身份年滿5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男性年滿60周歲,養老保險累計繳費最低滿15年就可以申請退休,並領取養老金的。
第二,國家政策可以認定視同繳費的,可以視同繳費,比如當兵,上山下鄉插隊知青等等,
第三,實行繳納醫療保險制度之後參加工作的,按照實際繳納醫療保險年限計算,不存在視同繳費年限。
(6)企業退休視同繳費金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繳費年限包括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時間。
固定職工在實行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制度之前,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時間,都可以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發養老保險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復員退伍軍人、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及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醫療保險一般指基本醫療保險,是為了補償勞動者因疾病風險造成的經濟損失而建立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通過用人單位與個人繳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參保人員患病就診發生醫療費用後,由醫療保險機構對其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建立和實施集聚了單位和社會成員的經濟力量,再加上政府的資助,可以使患病的社會成員從社會獲得必要的物資幫助,減輕醫療費用負擔,防止患病的社會成員「因病致貧」。
❼ 關於視同繳費年限到退休時怎麼算
1993年前,實行基本養老保險之前的工作年限、軍齡、知青下鄉等年齡被社保授以「視同繳費年限」,1993年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對養老金計算有重要作用,領取失業保險金不會對視同繳費年限有影響。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是可以累計的。
❽ 關於養老保險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交費年的退休費如何計算
1、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越多。
2、計算參考公式為:(退休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個人賬戶儲存余額/計發月數。如果屬於過渡時期的計算方法按當地規定。
基本養老保險費由企業和職工個人共同負擔:企業按本企業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繳納(北京是19%,其他城市可能不同),職工個人按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為8%)。
城鎮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以所在省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全部由自己負擔。
(8)企業退休視同繳費金額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與實際繳費年限的區別
實際繳費年限是指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後,按規定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年限。理解實際繳費年限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實際繳費年限是職工個人的繳費年限,不應與職工所在企業的繳費情況聯系在一起。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把實際繳費年限與企業的繳費情況掛鉤,規定若企業不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則不計算該企業職工的實際繳費年限,這種做法侵害了職工個人的利益。
二是職工個人必須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若是非足額繳納,欠繳年限暫時不能計算為實際繳費年限,待職工補齊欠繳本金和利息後方能計算。
根據原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勞辦發〔1997〕116號)文件規定,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