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檢拍胸片結果顯示主動脈鈣化有什麼問題,需要治療嗎
主動脈鈣化(calcification),是一個復雜的、有機的、可調控的、既有主動又有被動個的過程,為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其主動因素:與年齡增長,血管壁退行性病變、主動脈硬化、喪失彈性、內膜受損(因其是左心室射血最近、承受壓力最大的血管)、破骨細胞活性增大骨量中的鈣釋放到血液中引起異位鈣化等因素導致鈣鹽沉積有關。沉積指示了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存在,一般來說,鈣沉積越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范圍也越廣。
被動因素:糖尿痛、血脂異常、高血壓、肥胖症、抽煙、受損血管內膜異位症炎症反應加重、睡眠的量差等多種風險因子有關聯。
其實主動脈鈣化與動脈粥樣硬化有相應關系,但兩者的病變過程截然不同。有人觀察到,在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過程中的動脈壁上顯示有鈣化成份的加。
主動脈弓鈣化主要表現為血管壁僵硬性增加,順應性降低,使血壓升高,尤其是收縮壓,易導致心臟射血負擔加重、加重左心室肥大、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心肌缺血。由於血壓升高加劇引發血管內膜受損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動脈狹窄.血供不足甚至斑塊破裂,血栓形成,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事件、腦卒中和外周血管病發生的重要標志之一。
對於主動脈鈣化的主動過程往往與遺傳、年齡老化有關我們無法改變。但主動脈鈣化的被動過程一定要把血壓控制好、有糖尿病把血糖尤其是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控制達標、不抽煙、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和質量、少吃多動嚴防肥胖這是對預防主動脈鈣化產生心血管事件最重要的措施。
主動脈鈣化與主動脈瓣鈣化的概念、發展、預後完全不同,別把這二個概念混淆,盡管有時可以並存。
2019.7.13
不少年紀較大的人去醫院體檢,會發現胸片中有這樣的描述,主動脈壁鈣化、主動脈結突出、主動脈弓增寬迂曲鈣化等等。主動脈鈣化顧名思義就是主動脈管壁有鈣化斑,由於密度較高,像結石一樣,在胸片中能夠有比較明顯的顯影。
為何會有主動脈鈣化,鈣質怎麼會沉積在壓力大且血流速度最快的主動脈?實際上主動脈鈣化是由於人體老化、血管彈力降低或者血管壁受損引起的,這種情況是人體衰老的標志之一,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約有20%的人都存在主動脈鈣化的情況。主動脈結為血管彎曲的地方,血流在此的沖擊力很高,主動脈弓受到血壓的沖擊較大,所以最常見、最開始出現主動脈硬化的是主動脈弓部位。主動脈鈣化其實是血管壁粥樣硬化的表現,與高血壓、吸煙、高血脂等相關的,尤其是長期高血壓病人,因為高血壓會造成動脈的負擔過重,它就會代償性的增厚,管壁粥樣硬化,有一些脂質沉積在管壁,形成動脈的斑塊,其中包含一些鈣鹽物質,在胸片或者CT當中,可以看到一些高亮的區域,這個就是鈣化點。在超聲當中,可以看到高回聲的聲影。
主動脈鈣化一般是不可逆轉的,不可能自行消除,它是全身動脈粥樣硬化的表現之一。主動脈鈣化和主動脈瓣鈣化是有區別的,單純主動脈鈣化不用太過緊張,但主動脈瓣鈣化,彈性下降,有可能引起主動脈瓣的狹窄或者關閉不全導致心臟擴大,從而影響心臟功能。
胸片上主動脈鈣化只是一個影像學描述,它不代表一種疾病,只是一種血管硬化的信號,當體檢發現主動脈鈣化,需要進一步檢查,判斷有無其他血管的硬化,可以化驗血脂、血糖,測量血壓,做個頸動脈彩超、心臟彩超及心電圖檢查,看是否有心腦血管動脈硬化的問題。單純主動脈弓的迂曲鈣化,是不需要治療的,但需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阻止其進一步發展。包括戒煙戒酒、在飲食上減少高脂肪的攝入,多吃蔬菜和水果,適當地進行運動,減輕體重。對於原發性高血壓病人需要定期監測血壓並口服葯物降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對於血脂過高的人,除了飲食和運動,需要口服他汀類葯物降血脂治療。糖尿病也是引起動脈硬化的一個高危因素,糖尿病患者中發現主動脈鈣化的也比較多,重點是控制血糖,減少心腦血管並發症。
我是小影大夫。體檢拍胸片結果顯示主動脈鈣化,這個結果很常見。我們影像科醫生看著胸片,能大致猜到他的年紀,第一是看肺紋理,第二看主動脈的形態。主動脈鈣化在年紀大的人中很常見,大於60歲的人,或多或少有一點鈣化。
主動脈鈣化是什麼意思?
胸片上顯示主動脈鈣化,就是指看到主動脈弓出現了鈣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動脈硬化。最常見,最先出現動脈硬化的部位是在主動脈弓,因為這個位置是連接大血管,從上到下,拐彎的地方,所以要承受血液沖擊流動,所以比其他地方更容易,最早出現鈣化。
主動脈為什麼會出現鈣化?隨著年紀增長,主動脈的彈性減弱,會慢慢變硬老化。血液中的成分改變也會加速主動脈硬化,比如血液粘稠,血栓形成,沉積在血管壁,出現硬化。高血脂引起的脂質沉積也會鈣化。
一般 60歲的中老年人,胸片主動脈結的位置都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鈣化。有些報告上會直接寫主動脈硬化的結果,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主動脈鈣化,需要治療嗎 ?
主動脈硬化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說明自身的動脈已經慢慢出現了老化,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要關注一下自己有沒有心腦疾病的發生。
一方面要改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喝酒,低鹽低脂飲食,適當鍛煉。煙酒會加速動脈硬化,會加速鈣化的進展,所以要戒煙戒酒。
另一方面,要查下自己的血脂血糖血壓高不高,如果高,一定要堅持用葯控制,特別是高血脂高血壓。這兩高,對血管的影響很大,所以一定要控制的。
如果單純是體檢發現的主動脈鈣化,沒有高血脂高血壓這些疾病,其實不用特意用葯治療。在生活方面注意低鹽低脂飲食即可。隨著年紀的增大,動脈出現鈣化也是正常的。曾經遇到一位83歲的老人家,來做冠狀動脈CTA,竟然比50歲的人還要好,一點鈣化都沒有。如果我們能保持到70歲,血管還是只有少量的鈣化,其實也已經很不錯了。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部機器,好好的愛護,會延緩老化的進程。
主動脈鈣化很常見,多見於老年人,這是一種自然的老化,不需要特殊治療,當然吃葯也消不掉。
拍胸片能看到的鈣化,最常見於主動脈結,呈白色弧線型,像雞蛋殼,所以醫生有時描述為蛋殼樣鈣化。
話又說回來,有些老人已經70多歲,依然沒有發生主動脈鈣化,有些人甚至才40多歲,已經可以通過CT檢查發現血管壁變化,說明人的血管老化是有速度差異的。
那麼除了年齡,還有哪些因素會加速血管老化?
比較常見的原因有三高(血壓血糖血脂長年升高)、抽煙酗酒、肥胖、生活沒有節律(經常熬夜、缺少水果蔬菜)等,所以適當的 養生 還是有益人類身體的。
常年的 三高、煙酒刺激等會損傷血管內膜,使脂質沉積於血管內膜,形成粥樣斑塊,管腔狹窄,彈性減退,並引起供血不足 。
這位病人才40多歲, 老煙民,經常熬夜,飲食不規律 ,主動脈還正常,卻已經發生冠狀動脈鈣化了。今年甚至遇到一位39歲的病人發生心肌梗死,萬幸治療及時,放了冠脈支架,最終成功救活。
所以總的來說,老年人的主動脈硬化不必在意,而年輕人應該盡早重視 健康 保養,摒棄不良生活習慣,爭取到70歲以後,依然不發生動脈硬化,提升晚年生活質量。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歡迎關注!
胸片作為體檢項目中經常碰到的一個體檢項目,越來越多的走進了我們的生活,而在胸片體檢的報告中,經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主動脈鈣化,那麼主動脈鈣化到底提示什麼問題?什麼原因導致的?需要治療嗎?
一、主動脈鈣化提示什麼問題?
主動脈鈣化是一個和年齡成正相關的病理改變,年齡越大主動脈鈣化的可能性越高比率越高,但主動脈鈣化能夠提示什麼問題呢?主動脈鈣化,往往提示血管的彈性減弱,外膜變硬、變脆,這些往往預示著患者的主動脈彈性,血管柔韌性變得越來越差。因為和年齡成正相關,所以說主動脈鈣化往往提示患者血管的新陳代謝和衰老的出現。
二、主動脈鈣化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剛才已經講到主動脈鈣化和年齡成正相關,那麼除了年齡以外,主動脈鈣化還和其他什麼因素有關呢?我們除了年齡以外的能夠導致主動脈鈣化的原因中,包括很多,但很多都和生活方式相關,比如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抽煙飲酒、不運動、高脂飲食等等相關。當然導致主動脈鈣化的原因中仍然是年齡,基因等相關因素占據較大比重。
三、主動脈鈣化需要治療嗎?
主動脈鈣化以後,血管彈性減弱或消失會導致患者的血壓,身高而血管彈性的消失會使得血管柔韌性變差,也會出現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以及撕裂、破損等情況的發生。但因為主動脈鈣化是一個和年齡等諸多因素相關的一新陳代謝相關的病理改變。所以發生主動脈鈣化以後,除了積極治療原發病以外,剩下的就是進行治療性的生活方式改變。除此以外,好像還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來阻止動脈鈣化的發生。
㈡ 人哪個年齡階段,動脈會開始長斑塊並出現硬化的現象
劉女士34歲,兩天前去醫院接受體檢報告,報告顯示動脈上形成了硬化班,但沒有大問題,也不用特意去看,生活中吃很多清淡的食物,維持生活規律沒有大問題。劉女士收到體檢報告時,心裡很疑惑。不知道斑點是什麼。
像李女士一樣,在斑點穩定的情況下,積極改善飲食和生活規律,積極控制現有疾病,定期檢查,及時檢測斑點的發展過程,沒有任何問題。歡迎您對神經醫學會感興趣。我將分享醫學健康知識。任何健康問題,請在下面留言或個人相信我,我們會隨時解決健康問題。
㈢ 報告顯示體檢有幾項指標異常:動脈粥樣硬化指數
以下資料來自網路,答案僅供參考
(http://ke..com/item/%E5%8A%A8%E8%84%89%E7%B2%A5%E6%A0%B7%E7%A1%AC%E5%8C%96%E6%8C%87%E6%95%B0)
動脈粥樣硬化指數
動脈粥樣硬化指數是國際醫學界制定的一個衡量動脈硬化程度的指標。
中文名 動脈粥樣硬化指數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硬化中最重要的一個類型
外文名 arteriosclerosis 動脈硬化 動脈的一種非炎症性
動脈硬化是、退行性和增生性的病變,可引起動脈的增厚、變硬、失去彈性,最終可導致管腔狹窄,多見於 老年人 。大、中、小動脈均可受累。根據病理變化的不同,可分3種類型: 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中層硬化和小動脈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基本損害是動脈內膜局部呈斑塊狀增厚,故又稱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或簡稱斑塊,病變主要累及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大、中型肌彈力型動脈,最終導致它們的管腔狹窄以至完全堵塞,使這些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功能障礙以至機體死亡。多見於40歲以上男性及絕經期女性。病因不明,可能與增齡、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煙、 肥胖 等因素有關。
它的計算方法為:動脈硬化指數(AI)=[血總膽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HDL)]÷高密度脂蛋白(HDL)
它的正常數值為<4,如果一個人的動脈硬化指數<4,反映出動脈硬化的程度不嚴重或在減輕,數值越小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輕,引發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越低;如果動脈硬化指數≥4就說明已經發生了動脈硬化,數值越大動脈硬化的程度就越重,發生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