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預測價值
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但存在局限性。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具有預測意義的自身抗體包括: 抗可溶性肝抗原抗體:與嚴重的肝組織損傷、長期維持治療需求及撤葯後再度惡化等相關。 抗肌動蛋白抗體:AIH兒童患者中,該抗體陽性與葯物治療依賴性、肝衰竭高風險相關;成人患者中,與發病年齡早、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差相關。 抗肝細胞溶質抗原Ⅰ型抗體:提示AIH患者可能存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肝炎及進展性肝硬化。 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抗體:與肝細胞壞死及界面性肝炎相關,可反映患者對激素治療的反應情況,有用於判斷撤葯時機的潛力。 抗染色質抗體:提示AIH炎症活動、病情較重及對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較差。 抗環瓜氨酸肽抗體:預示類風濕性關節炎進展期及侵蝕性關節疾病,AIH患者中該抗體陽性與肝硬化、肝衰竭高風險相關。 抗肝腎微粒體Ⅲ型抗體:與病毒性肝炎及致病機制相關,但在AIH中的預測價值尚不清楚。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中具有預測意義的自身抗體包括: 抗Sp100抗體:對AMA陰性的PBC診斷意義大,與PBC肝組織病變快速進展相關。 抗gp210抗體:與PBC的嚴重程度和預後緊密相關,陽性提示易進展為肝衰竭或嚴重的膽汁淤積和肝功能損害。 抗著絲點抗體:陽性的PBC患者更易進展為肝衰竭,擁有更高的鹼性磷酸酶水平、更嚴重的膽管損傷及更高的門脈高壓發生率。
局限性: 自身抗體並不一定是致病原因,且在許多病例中不具備疾病特異性。 血清標志物的陰性預測值較低。 血清中抗體的濃度不一定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相關。 缺乏標准化的檢測方法,且標志物檢測為陽性的最低濃度還未確定。
綜上所述,雖然自身抗體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但臨床應用時需謹慎,並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