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現在的小學生每年要抽血體檢2次
現在的小學生每年要抽血體檢2次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及早發現和預防兒童常見疾病。具體原因如下:
政策要求:自2019年起,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出台的《兒童青少年體格檢查基本要求》規定,公共衛生服務機構應當為小學一年級及其他適齡兒童提供健康體檢服務,其中包括抽血檢測。
疾病預防:抽血檢測可以幫助及早發現和預防一些兒童常見的疾病,如貧血、肝炎、結核病等。這些疾病如果能在早期被發現,通常更容易治療,且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影響更小。
健康狀況評估:抽血檢測包括血常規、肝功能等項目,能夠客觀地評估小學生的身體狀況。這些檢測數據可以為醫生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以便及時發現孩子身體可能存在的問題。
成長診斷手段:抽血檢測不僅可以進行健康狀況評估,還可以作為孩子成長進程中的診斷手段之一。通過定期的檢測,醫生可以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為家長和孩子提供針對性的健康建議。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抽血檢測有利於在早期發現和預防疾病,但頻繁地進行抽血檢測也可能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製定體檢計劃和進行體檢,以保護小學生們的身體健康。
『貳』 小孩子多久需做一次全面體檢
定期給孩子做健康檢查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早期發現孩子生長異常、身體缺陷和疾病,方便家長盡早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 嬰幼兒和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的高峰期,無論是體格、動作機能還是智能都會在此期間發生飛躍性的 變化。為了及時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需要對孩子定期 進行體格以及智能檢查。如果能定時給孩子做全面的身體檢査,觀察孩子的發 育狀況,了解孩子的骨骼、肌肉、智力的發育狀況,就能及時 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從而進行良好的治療。
給孩子做體檢,基本的原則是根據孩子的體質強弱來 判斷,如果孩子的身體比較弱得話,那每兩次體檢間隔時間 應該稍微短一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也增強,那麼每兩次間隔的時間就可以稍微長一些。一般來說,6個月以內嬰兒最好每月體檢一次,至少不 超過2個月。
這個時期對嬰兒的喂養所涉及的內容是比較多 的。7〜12個月的嬰兒每兩三個月進行一次體檢比較好。1〜3 周歲的孩子每年要進行至少兩次身體健康的檢查。3周歲以 上的孩子要每年進行最少一次的身體檢查。一般的健康檢 查包含發育狀態檢查、發展狀態檢查、疾病或異常檢査、生 活狀態檢查等。
生活狀態包括保育方法、營養供給方法、游 戲方法、環境的安全措施以及接觸孩子的方式等。通過診察 孩子的身體或進行專門的檢查,再配合父母的說明並加以 記錄等方法,來了解以上的各種狀況。要提醒父母們的是,給孩子做體檢不能忽略生殖系統 的檢查。先天性的生殖器發育不良是孩子常見的一種疾病, 在男孩子所患上的疾病包括隱睾、包莖、尿道上裂或下裂 等;而在女性中則是肛門陰道的萎縮、陰唇連接、兩性同體 為多見。
去體檢時最好選擇孩子最願意配合的時間去醫院。一般來說早晨比較好,因為這時候孩子吃得飽、睡得足,較容 易配合檢查,而且這時醫院也不會像中午那樣門庭若市。有 的孩子認為醫院是個很恐怖的地方,一去醫院就害怕,家長 就需要找找問題的根源。例如,有的孩子害怕躺在檢查床 上,你可以帶上毛毯或毛巾被鋪在孩子身下。
體檢前告訴醫 生孩子可能會有些緊張,這樣醫生檢查時就會放慢節奏。體 檢過程中媽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也會緩解孩子的緊張情 緒。有的父母雖帶自己的孩子作了定期體檢,可是資料沒 保存好,或體檢時忘了帶以前的體檢資料,或體檢地點流 動,這都不利於系統觀察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一次的體 檢結果不能確定孩子的生長狀況,只有多觀察比較幾次, 才能了解一個孩子生長的趨勢。所以,父母一定要將每次 孩子體檢記錄和病史資料妥善保存,每次體檢都要將過去 的資料帶給保健醫生,以便分析參考。體檢的醫生也最好 相對固定,0至18歲的孩子定期體檢非常重要,它可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一般正常情況下,6個月以內的嬰兒,應每月體檢1次;6個月——1歲的,每2月1次;1——3歲幼兒每半年1次;3——18歲每年1次。 我國母嬰保健法規定0-7歲的兒童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以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正常情況下: 0-1歲,每年至少體檢4次;1-3歲,每年至少體檢2次;4-7歲,每年至少體檢1次; 故兒童系統保健又稱4-2-1體檢。有出生高危因素的,6個月以內,應每月體檢1次;6個月——1歲的,每2個月1次;1——1.5歲的,每3個月1次; 1.5——2歲每半年檢查1次。
兒童體檢重在監測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發現體格和智力發育異常,除了一些常規檢查外,骨密度、微量元素、智力水平、聽力檢測等,也是兒童體檢的重點項目,大一點的兒童還要檢查肝炎、視力低下、肥胖症、沙眼、腸寄生蟲、貧血、營養不良等問題,兒童體檢有什麼好處?
1、測量兒童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可及時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是否符合正常指標,並可根據這些指標進行生長發育、營養狀況的評定。
2、可及時發現兒童體格發育異常,及時查明原因,進行矯正或治療。
3、微量元素檢測,可診斷和發現很多兒童健康問題。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有助於診斷和治療缺鐵性貧血以及缺鋅、缺鈣、缺銅、缺鎂等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食慾不振、少白頭、佝僂病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4、全身系統檢查,可及時發現兒童生理缺陷和某些疾病,及時進行矯治,如弱視力,聽力低下,語言不清和「口吃」等,及早發現某些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佝僂病、貧血、營養不良等,及時發現智力缺陷,及早查明原因,給予對症治療與干預。
5、兒童體檢,還可發現父母在喂養、護理嬰兒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給予個性化指導,如,如何添加輔食,何時斷奶,如何開展早教等。
6、兒童體檢還可預防「成人病」。專家表示,很多成人病,如肥胖症、高脂血、冠心病等,其實都始於兒童期,如果從小孩時就開始注意預防,可大大降低成年後的發病率。
『叄』 多久體檢一次比較好
定期給孩子常規體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許多 父母感覺小孩很身心健康不需要常規體檢,可是常規體檢較大 的功效便是防止風險,下邊網編就和大夥兒一起看一下少年兒童多長時間常規體檢一次最好是。看一下文章內容產生的實際詳細介紹吧。
少年兒童多長時間常規體檢一次
在現實生活中,年輕的父母一直憑工作經驗、憑肉眼觀查分辨小孩是不是身心健康,覺得要是歡蹦亂跳就沒問題,實際上這也是一種誤會。
例如有的父母憑工作經驗覺得自身的小孩營養成分充裕,可常規體檢時,按世界衛生組織組織制訂的「年紀與相對性個子」、「年紀與休重」、「身高與體重」3項標准考量,這一小孩就會有可能是營養不良。因而,0至18歲的小孩定期常規體檢是十分關鍵的,它能夠 協助父母及時處理小孩在成長階段中出現的那樣或那般的問題,保證早發現、早醫治、早干涉。
在一切正常狀況下,新生嬰兒應1-2周作一次查驗,6個月之內的寶寶每個月1次,6個月以上、1歲下列的寶寶每2月1次,1-3歲兒童大半年1次,3-18歲每一年1次。
兒童體檢重中之重
兒童體檢重在檢測發肓狀況,及時處理體能和大腦發育出現異常。兒童體檢幾個獨有的新項目與重中之重,像鉛超標、營養元素、測骨齡、智商水準、英語聽力檢驗這些。
在其中,營養元素中的鉛是惟一的身體不需要的營養元素,影響智商和骨骼生長,導致消化不良、貧血,毀壞腎臟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即便人體內有0.01mg鉛的存有,也會對身心健康導致危害;鐵、銅是緊密聯系推動生長發育,增加抵抗力,能防止和醫治缺鐵性貧血。
鉛超標鉛是身體唯一不需要的營養元素,它影響著智商和骨骼的生長發育,導致消化不良、貧血,毀壞腎臟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即便人體內有0.01mg鉛的存有,也會對身心健康導致危害。因而,鉛測量是兒童體檢的頭等大事。
血紅蛋白貧血的小孩通常比同年齡一切正常小孩矮2~10公分,原因大多數是缺鋅。缺鋅會減少小孩的免疫能力,影響思維能力,導致小孩個人行為古怪、注意力不集中。
『肆』 兒童體檢都查什麼項目
兒童保健、兒童體檢主要服務對象是0-18歲孩子,分別針對嬰幼兒期(0-3歲)、學齡前與學齡兒童(3-12歲)、青少年(12-18歲)開展。在此列出以下項目有助於各位父母育兒,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常規體檢時間分別是:
1.一歲以內——1個月、3或4個月、6個月、8或9個月、12個月;
2.一歲到三歲——每半年一次,即18個月、24個月、30個月、36個月;
3.三歲以後——每年一次。
以上體檢時間是針對兒童常規體檢時間劃分的,對於異常兒童應該增加體檢次數。
主要的體檢項目包括:
1.生長發育測量和評價——評估兒童的生長情況如身高、體重,這是兒童營養狀況評價的重要指標,也是篩查內分泌疾病的方法之一;
2.一般問診——全面了解兒童在生長、發育、疾病等方面的既往情況;
3.體格檢查——全面系統的體格檢查初步了解兒童健康狀況和發育情況;
4.視力測驗——篩查兒童的近視、遠視、散光、斜視等問題,呵護兒童眼健康;
5.聽力測驗——利用耳聲發射原理篩查外耳道至耳蝸聽力通道的聽力問題;
6.骨密度檢查——判斷骨骼的營養狀況。為兒童佝僂病及其他骨骼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並能協助營養的指導;
7.ASQ年齡階段問卷——篩查兒童在語言、大運動、精細運動、解決問題能力、個性-社交5個方面的情況,全面了解兒童的神經心理發育情況,為進一步評估提供依據;
8.M-CHAT-R兒童孤獨症篩查量表——篩查兒童有無自閉症風險,有助於自閉症的早期發現、為早期干預提供治療依據;
9.CBCL兒童行為量表——發現兒童可能存在不良行為,為早期行為干預提供治療依據;
10.血常規——為營養、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
11.兒童膳食結構及行為分析——發現兒童在膳食行為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指導兒童日常膳食結構和行為。
希望這些檢查項目能夠給各位父母提供幫助!
『伍』 年輕人經常進行體檢有必要嗎
有必要,最好半年一次,每年一次也可以,這樣對身體了解了,也就能夠預防大病,小病早治療。不至於小病積累倒年齡大了的時候成大病了。 身體是自己的,多注意點兒是應該的,是好事情。
體檢是體格檢查的簡稱,指通過醫學手段和方法對受檢者的身體檢查。是醫療的診斷環節,是針對症狀或疾病及其相關因素的診察手段。
一、時間和周期
1、牙齒檢查 從一歲起,每年至少做一次牙齒檢查。
2、視力檢查 從三歲起,第一次檢查視力。以後視情況每3-5年檢查一次。
3、血壓檢查 在10歲的時候,應該做第一次血壓檢查,以後至少每兩年做一次。
4、宮頸塗片檢查 如果是女性,在18歲的時候(或者性行為以後)做第一次宮頸塗片檢查。以後1-3年檢查一次。在獲得連續三次陰性結果後,檢查間隙可以延長。
5、膽固醇檢查 在20歲的時候,做第一次血膽固醇檢查,以後每五年做一次。
6、乳房檢查如果是女性,在40歲的時候,做第一次由醫生進行的乳房檢查。
7、前列腺檢查 如果是男性,在50歲的時候,第一次做前列腺檢查。注意有些醫生希望在40歲時就做。
8、乳房造影檢查 如果是女性,在50歲的時候,第一次做乳房造影檢查。注意有些醫生希望40歲就做。
9、直腸鏡檢查 在50歲的時候,開始做第一次直腸鏡檢查,以後3-5年做一次。
二、檢驗項目
1、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每1~2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2、中老年:身體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步入60歲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由於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內顯著增高,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者,應檢查尿糖及血糖。如果有條件,最好每次都能由固定的醫生主持檢查,以便全面、系統地掌握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和對受檢者進行保健指導。參加體檢者自己應准備一個健康體檢手冊(或由醫院制備),每次都應認真填寫。
3、已婚婦女除進行上述檢查外,還應定期(每年1次)檢查子宮和乳腺,以便早期發現婦女多發的宮頸癌和乳腺癌。從事與有毒有害物質密切接觸工種的職工,還應定期專項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職業病。
4、兒童:
①生長發育檢測。包括稱體重、量身高、測頭圍等,出生6個月內的孩子每月查一次;6個月到1歲的孩子每2個月查一次;1歲到2歲的孩子每3個月查一次;2-3歲的孩子每半年查一次;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查一次。
②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微量元素、血鉛等檢查。
③五官科檢查。對先天的語言發育障礙、聽力損傷、斜視等疾病要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④性器官檢查。
⑤骨科檢查。
『陸』 多久一次體檢最合適
我覺得體檢一般每半年到兩年左右一次比較合適,具體還要看個人年齡及是否有基礎原發病等。
一般情況下,青少年及兒童每1年到2年體檢一次,即可比較客觀的反映兒童的生長發育情況,而青年及中年人群的身體體格相對較強,一般不會有其他基礎原發病,每2年體檢一次即可,而40歲到55歲之間的中年人可能會出現高血壓、高血脂或高血糖等基礎病,就需要適當增加體檢的次數,而到6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最好每隔半年體檢一次。
所以,正常情況下,青壯年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或者兩年進行一次就可以,在中年的時候屬於是過渡階段,這時候可以每年進行一次或者兩次體檢。現在隨著生活的節奏比較快,工作強度以及壓力比較大可導致過度的勞累,亞健康的人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要定期的體檢。老年人最少要半年體檢一次,隨著年齡的增大,體檢頻率應該更高一些,也需要按照自己的身體增加或減少檢查項目。
對於這個話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有的人認為健康體檢次數越多越好,最好是半年到一年查一次;但也有些人認為,如果沒有問題,三到四年做一次就足夠了。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不正確的。
頻繁的健康查體,不僅會損害身體,而且還會造成財力的浪費,而間隔時間太久的健康體檢,又起不到良好的防範作用。
對於健康體檢的患者,一般建議如下,就是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每年需要進行一次牙科的檢查。另外就是視力,一般建議每三到五年檢查一次,如果已是近視的患者,需要每年檢查一次。
『柒』 兒童體檢有什麼必要嗎
歡蹦亂跳不代表健康
在現實生活中,年輕的父母總是憑經驗、憑肉眼觀察判斷孩子是否健康,認為只要歡蹦亂跳就沒毛病,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比如有的家長憑經驗認為自己的孩子營養充足,可體檢時,按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年齡與相對身高」、「年齡與體重」、「身高與體重」3項標准衡量,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是營養不良。因此,北京兒童醫院體檢中心張峰主任認為,0至18歲的孩子定期體檢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
在正常情況下,新生兒應1-2周作一次檢查;6月齡以內的嬰兒每月1次;6月齡以上、1歲以下的嬰兒每2月1次;1-3歲幼兒半年1次;3-18歲每年1次。
兒童體檢有重點
兒童體檢重在監測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發現體格和智力發育異常。兒童體檢有幾個特有的項目與重點,像鉛含量、微量元素、骨齡、智力水平、聽力檢測等等。
其中,微量元素中的鉛是惟一的人體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影響智力和骨骼發育,造成消化不良、貧血,破壞腎功能和免疫功能等。即使人體內有0.01微克鉛的存在,也會對健康造成損害;鐵、銅是相輔相成促進發育,增強抵抗力,能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
據調查,貧血的孩子往往比同齡正常孩子矮2厘米至10厘米。鐵缺乏會降低免疫力,影響認知能力,造成行為怪異、多動;體內的鋅低於正常1/2水平的兒童有80%存在嚴重發育遲緩,孩子要想長高,鋅的含量很重要;鈣、鎂是一對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相輔相成促進發育,鈣缺乏、高血鈣都會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引起疾病,因此,鈣不能隨便補充,必須檢測後遵照醫囑補充。據國外最新資料顯示,偏頭痛與腦內鎂元素的缺乏有關;近視的孩子往往體內缺鉻,缺鉻也會影響免疫力。
骨齡測定主要是根據X光片分析評判青少年的身高潛力和發展。據科學研究顯示,青少年出現骨齡發育提前趨勢,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高、體型。過去常說,「二十三,躥一躥」,但現在,有的孩子16歲就不再長個兒,飲食結構不合理,特別是一些孩子愛吃洋快餐和服用各種營養品,是孩子骨齡發育提前的主要原因。
體檢可以預防「成人病」
很多成人的疾病其實都始於兒童期,如果從小孩時就開始注意,可以大大降低成年後的發病率。
肥胖症
近年來,兒童肥胖症發生率呈上升趨勢,引發小兒肥胖症的原因比較復雜,有遺傳、環境、個人體質特點等因素。
目前,絕大多數小兒肥胖症是由於營養過剩和缺少運動所致。據觀察發現,許多成年人肥胖症均始於兒童。肥胖不僅影響人的體態,還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預防肥胖症應從兒童期開始。一般來說,已有肥胖傾向的兒童,每日熱量的攝入要控制在5040-6300千焦,其中包括主食200-250克、蔬菜500克、瘦肉類150克、牛奶250克。這樣既可保證營養,又不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除了注意合理的飲食外,還要鼓勵他們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幫助孩子消耗體內過剩的熱量。
高脂血症
兒童高脂血症,往往是在體檢測定血脂時才發現的,一般容易被忽視。由於高脂血症是引起中老年人冠心病和腦血管疾病最危險的致病因素,而成人高脂血症往往是由兒童期發展而來。因此,及早發現兒童高脂血症,進行早期預防和治療,已成為現代兒童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合理的飲食結構,適當的體育活動是預防高脂血症的關鍵。對單純膽固醇增高的兒童,應限制食入高膽固醇食物,相應增加植物油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豆製品等。
高血壓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成人高血壓往往是由於兒童期高血壓發展而來的。引起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很多,其中鈉鹽攝入過多以及肥胖是主要的誘發原因。專家們建議,對易患兒童(家族中有高血壓者)應定期檢測血壓及血脂。在日常飲食中,小兒應避免攝入過多的食鹽,並預防肥胖症的發生,必要時適當控制飲食,鼓勵兒童多參加體育活動。
冠心病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冠心病也始於兒童期,由於早期血管病變是可逆的,到了晚期則無法逆轉。所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必須始於幼兒,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尤其對已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傾向的兒童,更應採取預防措施,平時要注意合理的營養搭配,鼓勵兒童積極參加體育活動。這樣,既可增加熱能消耗,又能增強心肌收縮力,降低血管緊張度,使血壓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兒童被動吸煙會造成動脈壁受損,並可使血膽固醇升高,在孩子體內種下動脈粥樣硬化的禍根。因此,吸煙的家長,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應盡快戒煙。
健康檔案是財富
健康檔案就是一個人健康狀況的記錄。在國外,健康檔案非常普及,因為它可以讓人明白自己的健康狀況,從而有的放矢地進行疾病預防,所以每個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健康檔案。父母會從孩子0歲就替孩子建立健康檔案,每年孩子都會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並記錄在檔案里。所以說健康檔案其實是人生當中的一筆人生財富。
『捌』 孩子需不需要每年體檢一次呢
老了不需要體檢?錯,每年一次的體檢很必要
70歲後沒有必要做乳房X光檢查
【男性】
前列腺癌發生率達1/15
結腸癌44%發生在60~70歲
腦卒中75%發生在65歲後
建議加檢:
心臟檢查(每年一次)
前列腺檢查(每年一次)
結腸癌篩查(每3年一次)
此外,60歲以上無論男女,每年都應當進行眼部檢查、耳部聽力損傷測試。如出現感染應馬上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