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懷孕24周做了一次三維彩超,以後還有必要再做彩超嗎
1.如果沒有什麼特別情況,你去作3D彩超干什麼,還不如把那錢存起來以後買奶粉。實話給你講,所謂的3維彩超其實和普通的彩超是一樣的,醫生所列印給你的胎兒相片其實也是電腦軟體自動合成的圖片,醫生在屏幕上看到的影相和普通B超上的影相是一模一相的,根本看不到真正的胎兒圖片。我以前也以為是直接在屏幕上能看到肚子里的胎兒,但我老婆去作了後說根本不是那回事。(不知你當時有沒有仔細看屏幕。)醫生所作的判斷,也是依據屏幕上的信息來判斷的,並非是列印出來的相片,那相片只是為了給大人看了,讓你花了300多塊錢有個看頭, 2.以後如果沒有特別情況就不用作B超了,只有快生了的前個月可能會再看一次,具體情況胎檢時醫生會給你說的,一般是不用作的,因為你生小孩時,產房裡隨時都有B超在看著你的肚子.
2. 做常規體檢,怎麼安排順序最合理
合理安排體檢順序,可以先做需要空腹的項目,如抽血,需要憋尿做B超的,先做B超,做完B超後就可以去做尿常規了,這樣的話,其他的檢查項目就可以「避多就少」,根據情況安排了。
3. 我今天懷孕20周+2做了四維彩超,請問下次應該什麼時間做呢
正常情況下,孕期要做四次B超,分別是:懷孕早期1次,具體時間在停經6周後,12周之前,除了婦科常規檢查之外,應通過B超確定宮內妊娠是否正常。例如宮腔內探查不到任何妊娠徵象,而在宮腔外探到異常的包塊,結合其他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就可以考慮宮外孕的可能。所以一般提倡於懷孕早期通過做B超明確是否是正常妊娠或雙胞胎等。 懷孕中期時間大約在16周-20周,需要做第二次B超,可以了解胎兒生長發育大體情況,確定胎兒是否存在畸形。如有畸形,此時中止妊娠(需根據產科醫生建議及相關政策),是比較適宜的。 在23周-26周做1次系統篩查B超,一般通過3維超聲立體的圖像進行篩查,三維超聲能提供二維彩色超聲不能獲得的切面,以判斷胎兒組織結構的情況,但三維超聲技術要求更高,著重篩查胎兒主要臟器的結構畸形,3維動態B超也就是4維超聲。 懷孕晚期1次:在38周以後到預產期前做第四次B超,此時可以根據胎兒的頭徑、骨骼的測量估計胎兒的體重,明確胎兒的胎位,來預測孕婦是否能夠自然分娩,主要起到調整胎位的作用,明確羊水多少和胎盤的功能,以及胎兒有無臍帶繞頸。如果有羊水過少,胎盤鈣化,胎兒臍帶繞頸,需結合臨床再考慮是否繼續妊娠。 經濟允許的話 25周 就再去確認一次 覺得身體情況都很OK的話 38周左右再去了 主要看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 另外 彩超好貴的~
4. 體檢的順序
從前年開始,我們單位也有了體檢這個福利。
體檢是件好事,它讓人能夠真實的了解自己身體的狀況。提前發現疾病的苗頭,並盡早採取措施,從而有效的延長生命的長度。
但體檢也是件很折磨人的事情。為了測出准確的身體狀況,必須空腹——水和飯一點都不能進食。這對於早上起床後必須要一大杯溫開水的我,對那些吃飯很有規律的人的來說,確實有點「殘忍」了。更何況在體檢的過程中還有項目需要漫長的等待,比如彩超,要求每一項都是15分鍾。在這個科室檢測的一共有兩項,加起來一個人就是30分鍾了。所以別的體檢項目處室前,幾乎沒人或者有三四個人。但彩超室前待檢的就有七八個人。
這還幸虧我有一個學生(前年教過)的媽媽也在體檢科工作。畢竟當過她孩子的老師,情分還是有的。就帶了我一程——做完血檢後,她帶著我先到維持秩序的護士那兒給彩超檢查排了一個號——畢竟是內行,她知道彩超得先排號再去做其他的檢查會比較好。
賠了好之後,看到心電圖檢查那兒人有點多,馬上帶我去拍胸片。
胸片檢查那兒在我之前有一個人。稍等了一會兒,馬上就排到我了。檢查完胸片出來,學生家長提醒我檢查心電圖,然後她就去忙自己的工作了——她把我的體檢以最優化的順序已經走了一遍,餘下的就是等待了!
做完心電圖,最難捱的就是等待彩超檢查了。好在雖然等待的時間很長,但因為碰到了本單位的人,大家在閑聊中也不覺得枯燥。等了有40分鍾,在這期間,我和同事去做了基礎檢查,最後才終於輪到我們做彩超了。
所以體檢最快的順序就是,先到登記處那兒登記一下,拿一個體檢表。我不知道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先去彩超檢查那兒排檢查的序號?應該是可以的吧?明年試試!
然後血檢、心電圖、胸片、基礎檢查、尿檢這個都可以混著做。只要先排了彩超檢查的序號,其他的檢查都不是事兒!
所以,體檢順序的安排其實也有統籌的學問在里邊!
5. 我剛做完三維彩超請問還可以做個四維彩超嗎
可以做的,懷孕的時候可以做這樣的檢查的,對孩子是沒有影響的。 懷孕的後三個月不要同房,以免導致早產,注意衛生,經常清洗,定期去醫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