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凝血四項的檢查目的
血凝四項是扒正手術前的必查項目,可檢測患者自慶族身的凝血機制是否正常,凝血不光單純靠血小板,凝血因子也很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凝春差悔血四項可反映內源凝血途徑和外源凝血途徑,對臨床手術准備很有幫助。另外,有一些口服抗凝葯物的患者,要定期檢測血凝四項以監測葯物的使用量,正確指導用葯。
❷ 凝血四項各項的意義
1,APTT:孫宴主要反映內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常用於監測肝素用量。增高見於血漿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減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見於高凝狀態:如促凝物質進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況;
2,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統狀況,其中INR常用於監測口服抗凝劑。延長見於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纖維蛋白原缺乏,後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見於維生素K缺乏、嚴重的肝臟疾病、纖溶亢進、DIC、口服抗凝劑等;縮短見於血液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
3,FIB: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的含量。增高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減低見於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4,TT:主要反映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的時間。增高見於DIC纖溶亢進期,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異常血紅蛋白血症,血中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FDPs)增敏並高;降低無臨床意義。
(2)體檢為什麼要檢查凝血四項擴展閱讀:
凝血四項屬於檢驗科臨檢檢查項目之一,歸屬於血栓性疾病檢查。為手術前必查項目、血栓前檢查項目及監控臨床口服抗凝葯物患者。
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IB)。
目的是在術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無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備,防止術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體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
當人意外受傷流血時,止血功能迅速發揮作用,使血橋凱跡液凝固堵住傷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丟失。當患者需要手術時,醫師必須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術中可能會大出血以至發生手術意外甚至死亡。
參考資料:網路---凝血四項
❸ 凝血四項檢查的原理.操作方法臨床意義
凝血四項
凝血酶原時間(PT)秒數:11-14活動度:80-120%INR:協助診斷術前常規檢查監測口服抗凝葯
纖維蛋譽和孫白原(FIB)2-4g/L協助診斷術前常規檢察預防血栓形成監測腫瘤化療
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秒數:25-37協助診斷術前常規檢查監測肝素治療
凝血酶時間(TT)秒數:12-16協棚派助診斷監測慶鏈DIC
❹ 凝血四項查的是什麼
凝血酶原時間(PT) 纖維蛋白原 (FIB) 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PTT) 凝血酶時間 (TT)
❺ 試管移植後為什麼要查凝血四項
四項檢查為: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及纖維蛋白原(FG)。臨床上對上鍵旁述凝血的四個指標進行檢查,主要是檢查患者是否有出血性疾病及凝血能力,稿數橡指導臨床工畢緩作。
❻ 為什麼在大醫院,做一個小手術 都要檢查血常規,和凝血四項,
從血常規和凝血帶冊明四項可以看病人的身體狀況,比如目前有沒有蠢告感染,凝血功能有沒有障礙等,以判斷是否進行手術,手術前是否要准備輸血等急救措施。只姿侍有根據具體的病人身體情況才能做好手術前的准備,保證手術的成功率。 乙肝不能從血常規和凝血四項看,只能檢測乙肝兩對半才能判斷是否感染。
❼ 懷孕初期為什麼查凝血四項
在孕早期前三個月需要檢查凝血4項功能,這也是孕婦必要做的一項檢查。凝血4項主要是檢查患者的凝血功能,防止在分娩過程中引發大出血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機體的凝血系統處於動態平衡,碼洞啟可以促進和抑制凝固。產婦在分娩時機體呈高凝狀態,凝血功能增強就有利於快速和有效的止血。所以檢查凝血四項主要是預防生產時並發症,保證胎兒和產婦的安危。
孕婦凝血四項屬於血栓性疾病檢查,是產前必查項目之一顫森,其內容主要是檢查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以及纖維蛋白酶等,檢查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孕婦血液的情況是否有異常,防止孕婦有凝血功能,從而造成孕婦分娩時大出血而無法及時止血。因此,這項檢查是很有必要的。孕婦在臨產前一定要去醫院進行這項檢查。
孕婦凝血四項檢查內容都有自己的要求指標,孕婦需要仔細聽從醫生安排,萬不可輕視,影響自己生產。一般人體在正常狀態下,機體凝血系統與抗凝血系統是處於一個平衡狀態,這樣可以促進和抑制凝固遲如物體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但是孕婦懷孕後,體內凝血與抗凝血功能會發生變化,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所以,孕婦懷孕後一定要檢查血液情況。
❽ 凝血四項檢查什麼
凝血四項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滑顫握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纖維蛋白原(Fbg)
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
是血檢前狀態、DIC及肝病診斷的重要指標,作為外源性凝血系統的過篩試驗,也是臨床口服抗凝治療劑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2、凝血酶時間(TT)
肝素或類肝素物質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纖維蛋白原量和質異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時間(APTT)
反映血漿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洞銷水平,是內源性凝血系統的篩選試驗。常用APTT對肝素抗凝治療進行監控。
4、血漿纖維蛋白原(Fib)
增高:燒傷、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結核、癌腫、亞急性細菌信慶性心內膜炎、妊娠、肺炎、膽囊炎、心包炎、敗血症、腎病綜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後。
(8)體檢為什麼要檢查凝血四項擴展閱讀:
其他縮寫:
1、谷丙轉氨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SGPT/ALT(0-40U/L)
2、總膽紅質素(T-BIL:0~18.8umol/l)
3、血清白蛋白(ALB:35.0~55.0G/L)
4、鹼性磷酸酶(ALP)
5、γ-谷氨醯基轉移酶(GGT)
6、膽固醇(CHO)
7、甘油三脂(TG)
8、HB——血紅蛋白(Hemoglobin,HB)
9、SOS——臨時備用醫囑
10、AD——阿爾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
11、LV——亞葉酸鈣(Leucovorin Folinate,LV)
12、cp——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