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體檢報告單上的哪種病,其實可以不急著治療
很多的人在體檢後拿到體檢表,發現上面診斷出的各種病,就開始非常慌張,急著去醫院復查治療!但是,其實體檢單上面有三種疾病,如果被診斷出來,是不需要去醫院治療的,因為這些疾病並不是什麼非常危險的疾病,不會危害到我們的生命健康!其中第一種不用去看的疾病就是心臟早搏!
最後一種不需要去看的疾病,慢性淺表性胃炎!其實看名字我們就會知道,這種疾病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它帶有慢性、淺表性這樣的字眼,說明它們對人體健康影響不大,只不過是由於人體的消化不良所導致的,只要我們平時注意休息,注意飲食,就能夠避免這種疾病!
2. 體檢時查出這6種病,醫生表示:或許無需過度治療
養生 保健絕對是當下非常流行的話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 養生 的意識也越發深入,為更好地養護身體 健康 ,不少人都養成了定期體檢的好習慣,盡早發現身上的小毛病,盡早治癒。
大家在進行體檢的時候總是心情很忐忑,特別是在等待體檢報告單的時候,因為有時候拿到體檢報告單往往會被嚇一跳。上面會出現一些自己並不了解,但是聽上去很嚇人的疾病,有時候身體沒問題也被嚇出病來了。
通過身體檢查可以了解是否有疾病出現,很多人不注意身體 健康 保養,受到疾病的影響身體會有許多不良症狀,而小的問題沒有及時處理,等到疾病嚴重再去治療,難度已經明顯增大。
因此要足夠重視疾病,有潛在危險的小疾病也要合理控制。當然,也有部分疾病其實沒有那麼嚴重,出現後不需要太過緊張。
1.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各種原因引起的乳房腫塊、周期性疼痛的症狀。乳腺增生是很常見的,多發生在25歲到45歲的女性群體身上,一般情況下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乳腺增生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乳房腫塊,要和乳腺癌相區分。
得了乳腺增生雖然不需要特別的治療,但是也需要去醫院那裡做相關的檢查,詢問一下醫生自己在生活當中應該注意的事項。調整生活習慣,擁有好的心情,積極護理好乳房,乳腺增生的問題就會慢慢解決了。
2.單純淺表性胃炎
發現自己存在淺表性胃炎,病人可能不需要治療也會好轉。大部分人都存在淺表性胃炎,這是長時間飲食的影響可能會引發的不良症狀。病人飲食沒有注意節制,刺激性食物攝入過多,經常性吸煙喝酒,經過檢查都會出現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作為最簡單和普通的胃部問題,就算不治療也會好轉,病人可以通過一些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積極改善,促進胃部炎症的緩解、其中控制好飲食,單純性的淺表性胃炎也會改善,這種情況不用經常用葯。
3.骨質疏鬆
人在隨著年齡慢慢的增長過程中,這時候體內的一些鈣也在慢慢的流失,骨密度也在慢慢的下降,這時候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影響。比如出現骨質疏鬆這樣的 健康 問題,日常不注意的情況下,還容易讓身體發生骨骼這樣的現象。
當然在體檢的時候出現了骨質疏鬆,大家要記住這種問題不用額外的進行治療。日常生活中慢慢調理自己的飲食,多吃一些補鈣的食物,讓身體內的鈣有效的補充,就能緩解這種現象。
4.輕度脂肪肝
在檢查身體之後,被告知有輕度的脂肪肝,不需要太過擔心。脂肪肝主要是肝臟細胞內,脂肪物質含量增多引起的,身體肥胖、平時愛喝酒、葯物不正確使用、飲食方法不正確的人都可能會出現脂肪肝,而輕度的脂肪肝通過良好習慣養成可以慢慢改善,不需要太過緊張。
在飲食過程中,高熱量的食物不要大量獲取,平時加強身體鍛煉,這些好的方式都有讓脂肪肝改善的效果。
5.甲狀腺結節
近幾年出現甲狀腺疾病的人不斷增加,很多人在體檢的時候被查出了甲狀腺結節,很多人直到生命結束,也不知道自己出現了這種疾病。
在體檢完畢之後,發現甲狀腺結節就感到特別的恐慌,有的人甚至覺得自己會出現甲狀腺癌,其實在這里要告訴你,大部分的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的,根本不需要過度治療。
如果甲狀腺結節在體內的體積在一厘米以內,這個時候不用太過擔心,一般是屬於良性的,而且癌變的可能性很小,只要定期去醫院復查就可以。
6.盆腔積液
做婦科檢查時,如果查出盆腔積液的情況,很多女性都開始擔心,感覺自己已經患上了特別嚴重的婦科病,想要醫生盡快的給自己出解決方法。
盆腔積液不屬於婦科疾病,它屬於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腹部有漏液產出時就會流到盆腔,由此產生了盆腔積液
盆腔積液在三厘米以內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用葯物來治療。如果盆腔積液還伴隨著有腹痛和腰酸等症狀的出現,可以採用葯物或手術的方式來治療。
1.在體檢前幾天要注意保持平和的心態,作息規律,要注意清淡飲食,不要暴飲暴食,戒煙限酒,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嘌呤的食物,不要吃動物的血液製品,也不要劇烈的運動。
2.在體檢當天要維持空腹狀態,攜帶個人身份證件以及既往的 健康 資料到醫院的查體中心或者 健康 管理中心進行體檢。
3.先體檢空腹項目,比如抽血化驗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以及進行肝膽彩超檢查。
4.女性在做子宮附件彩超檢查時需要憋尿,男性在做膀胱、前列腺彩超檢查時同樣需要憋尿,體檢結束之後要把相關資料交到前台。
正常情況下一年體檢一次即可,但是對體檢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指標要定期復查,比如體檢過程中發現血糖的升高,但是不能明確診斷,體檢以後要做OGTT試驗,看是不是糖尿病,如果明確診斷,去內分泌科找相關的醫生就診。
如果沒有明確診斷,仍然在糖尿病前期,要3-6個月復查一次血糖。甲狀腺功能異常基本上也要求3-6個月復查一次;還有腫瘤標志物的升高,比如甲胎蛋白等腫瘤標志物的升高,基本上也會要求3-6個月復查一次,一般情況下每年體檢一次即可。
結語:體檢的時候出現一些自己不了解,但是又好像很嚴重的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地去咨詢相關的醫生。
在出現上述的6種疾病之後,並不代表自己身體已經不 健康 了,放寬心態,相反有時候心理負擔過重,甚至會加重疾病,將疾病往不好的方向引導。
3. 健康體檢一定要檢查的項目:胃功能四項,可以發現早期胃部疾病
現代 社會 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增大,精神易緊張,生活、飲食不規律,都會導致胃部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感冒葯、非甾體類的止痛葯等對胃黏膜有損傷葯物的廣泛使用甚至是濫用,也導致很多胃部疾病的發生,比如服葯阿司匹林後的胃潰瘍、胃出血等等;再次,幽門螺桿菌的廣泛傳播(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約50%~60%)也會導致多種胃部疾病的發生;因此多種因素都能導致胃部疾病的發生,導致現代人胃部疾病的發生率非常高,臨床上胃部疾病是嚴重危害人們身體 健康 的疾病之一,比如胃炎、胃潰瘍、慢性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等。胃部疾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很容易被忽視,往往在疾病發展到症狀明顯時,病情就已經很嚴重了,給進一步的治療帶來了困難。常見胃部疾病都容易出現腹脹、胃燒灼、噯氣、反酸,嘔吐等症狀,也經常出現上腹部疼痛,若腹痛經常發作,或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或越來越嚴重那麼就應引起高度的警惕。胃部疾病的診斷非常重要,關於胃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工作日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臨床上診斷胃部疾病最常使用的檢查方法是:1、胃鏡:胃鏡+活檢是診斷胃部疾病的金標准;2、胃功能四項檢查: 胃功能四項,檢測方法簡單、方便、快速、結果穩定、診斷性好,是對胃部疾病一種簡單有效的無創性篩查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胃功能四項檢查的臨床意義;
一、「胃功能四項檢測」
胃功能四項檢測 是指通過檢測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 Ⅱ(PG Ⅱ)、胃蛋白酶原Ⅰ與胃蛋白酶原 Ⅱ的比值(PG Ⅰ /PG Ⅱ,PGR)、胃泌素-17(G-17)、幽門螺桿菌抗體(HP)四項指標來評估胃黏膜病變和消化功能。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的無活性前體,人體的胃蛋白酶原可分為PGⅠ和PGⅡ兩種亞型。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可反映胃酸水平、胃黏膜炎症的狀況
1、PGI: P GⅠ是由胃底腺的主細胞和頸黏液細胞分泌,PGⅠ主要反映胃底和胃體的黏膜功能狀態, 是檢測胃的泌酸腺細胞功能的指標,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分泌減少或胃粘膜腺體萎縮PGI降低;P GⅠ是否異常提示胃黏膜腺體是否萎縮 ; PGⅠ的含量與 最大胃酸分泌量和 消化性潰瘍呈正相關,而與 胃體萎縮和炎症即 萎縮性胃炎呈負相關 ; 相關研究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血清PGⅠ水平比慢性非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癌的PGⅠ水平低。PGⅠ可作為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的標志物。由於我國胃癌主要好發於胃竇部,早期腫瘤破壞腺體范圍較小,PGⅠ水平下降不明顯,胃癌患者PGⅠ水平往往高於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胃潰瘍患者PGⅠ水平明顯升高,主要是消化性潰瘍患者主細胞、壁細胞數量增加,大量PGⅠ進入血液循環,導致消化性潰瘍患者血清PGⅠ明顯升高;血清高PGⅠ水平是篩查消化性潰瘍的可靠指標。
PGII : PGⅡ分泌部位分布廣泛,PGⅡ除了由胃底腺分泌外,胃竇幽門腺和十二指腸布氏(Brunner)腺也能分泌,PGⅡ與胃底黏膜病變相關性高於胃竇部,PGⅡ的含量與胃潰瘍、十二腸潰瘍呈正相關;PGⅡ升高主要與胃底腺管萎縮、胃上皮化生、假幽門腺化生、異型增生有關。有資料顯示,胃癌組PGⅡ水平明顯升高,PGR值明顯降低。有學者認為PGⅡ是預測胃癌發生風險的獨立因素,PGⅡ升高為主要因素的低PGR在癌前病變進展中具有重要意義,高PGⅡ與低PGR被認為是篩查胃癌的可靠血清學指標。
聯合檢測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能評估胃黏膜損傷程度和胃功能變化,可起到胃黏膜「血清學活檢」作用。有研究證實胃潰瘍患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均較 健康 對照者顯著升高,處於胃潰瘍活動期的患者血清PGⅠ、PGⅡ表達水平高於處於瘢痕期患者;
3、PGR是PGⅠ與PGⅡ的比值 : PGR 呈進行性降低時,多與胃體、胃底黏膜萎縮有關;而PGR 呈較低值時,多與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竇部疾病有關; 因此,PGR 可對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進行間接反映,聯合測定PGI和PGII,計算二者的比值(PGR)可起到胃底腺粘膜「血清學活檢」的作用。
4、 HP: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HP) 是一種革蘭陰性微需氧桿菌,是胃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一直被普遍認為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的一大病因,同時也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胃癌的發生均有密切關系。通過對患者血清HP抗體的檢測可判斷機體胃部HP感染情況;相關研究顯示:胃癌組、萎縮性胃炎組、胃潰瘍組患者的HP抗體的陽性率比非萎縮性胃炎和 健康 人群都高。對HP進行根除性治療,胃黏膜的炎症活動可得到明顯的改善,並可延緩甚至阻止胃黏膜向萎縮、腸化生方向的發生及發展;
5、胃泌素-17(G-17) :胃泌素-17是由胃竇幽門腺的G細胞和近端十二指腸黏膜細胞產生的肽類激素,其中80% 90%是G-17,具有促進壁細胞分泌胃酸、促進胃黏膜細胞增殖與分化的作用。胃泌素分泌主要受胃竇G細胞數量、胃腔內pH值、進食等因素影響。此外,胃黏膜萎縮發生部位是影響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重要因素。當胃黏膜萎縮局限於胃竇時,血清PGⅠ和PGR正常,血清G-17水平降低;胃體黏膜萎縮者的血清PGⅠ或PGR降低,血清G-17水平顯著升高。高胃泌素與胃癌發生關系密切,其參與胃癌細胞增殖、浸潤、侵襲、血管生成等過程。胃泌素能調節bcl-2基因家族蛋白的水平與比例,抑制腫瘤細胞凋亡。有學者發現,在胃黏膜萎縮、異型增生、胃癌的進展過程中,G-17水平逐漸升高。高胃泌素血症目前被認為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在胃部疾病篩查與診斷中具有一定意義,但多與胃蛋白酶原聯合檢測,提示疾病的發生部位和范圍;
二、胃功能四項可用於胃部多種疾病的診斷
在明確了上述結論的基礎上,就能有效通過胃功能四項檢查的結果對自身的胃部疾病予以預防與控制。胃功能四項是排查無明顯自覺症狀的胃部疾病患者的重要指標。對於確診的腫瘤疾病患者胃功能四項可以作為區分良惡性的輔助診斷指標;一些臨床實踐已證實胃功能四項檢查可以為胃部疾病的篩查、診斷、治療提供依據。胃功能四項可作為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Hp 感染、早期胃部疾病、胃部疾病高危人群的篩查工具,在胃部疾病早期,胃功能四項指標會最先出現異常,定期體檢可及時發現,早期胃部病變,實現胃部疾病的早發現早治療以及胃部疾病患者的動態隨訪;胃功能四項檢查,偶爾在正常人也會出現異常情況,但是相關指標的水平與胃部疾病患者具有明顯差異;因此在 健康 體檢及臨床檢查中,可以應用胃功能四項對人群進行初步篩查,可以通過胃功能四項的檢查了解患者的胃部病變情況;再對高風險人群進行胃鏡和胃黏膜活檢,進行病理診斷,能夠提高胃癌的檢出率,能節約醫療資源,提高胃鏡檢查效率。胃功能四項可以幫助醫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為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提供依據。胃功能四項檢測過程無創無痛,並有效避免了潛在的醫源性感染,可廣泛應用於 健康 人群胃部早期疾病的篩查,或作為不適合做胃鏡人群的胃部疾病輔助診斷。
三、胃功能四項檢查結果建議
4. 胃炎吹氣檢查報告怎麼看
吹氣一般幽門螺旋桿菌檢查,是看C13或者C14。
C13檢查的正常值在0-4之間。如果數值超過4,就表明胃裡面有幽門螺旋桿菌。這種情況就應該進行相應的治療,特別是有慢性胃炎症狀,更需要進行治療了。治療的話,主要是使用胃黏膜保護葯敏滾和物,配合消炎葯物治療,一般常用奧美拉唑配合阿莫西林,甲硝唑以及枸櫞酸鉍鉀進行治療。對抗生素敏感的話,也可以用衛樂舒益生菌搭配東方謂粉,提高根除率和減少胃炎症狀。
C14呼氣實驗的正橋盯常值應該小於100,在小於100時可以判定胃部沒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但需要考慮C14呼氣實驗的准確率,它的准確率在85%以上,所以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標准,如果C14呼氣試驗的檢測值達到一千甚至數千以上,就明確提備搜示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5. 請問是淺表性胃炎嗎還有哪個指標證明是淺表性胃炎嗎
淺表性胃炎其實在胃鏡報告上就是正常的,醫學沒有100%的說法,醫生不可能打胃鏡檢查正常,只能以淺表性胃炎來代替正常,任何因素都可以發生淺表性胃炎,如飲酒、吸煙、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等,所以看到淺表性胃炎不要擔心
6. 胃炎的體檢項目都包括哪幾項
HP的感染可以導致胃炎,胃潰瘍,胃癌。 您需要在空腹情況下,口服一粒尿素(14C)膠臘渣孝囊,等待二十多分鍾後,向一個小袋子里吹氣大約一到三分鍾,直到提示變色就完成此項檢查了。 2)胃部—腹部B超檢查:B超檢查可以很好的發現您胃部的情況,和周圍臟腑有無變化。 檢查的前一天的晚餐,應以清淡少渣的食物為主。檢查當日梁磨早晨,應禁早餐和水,以減輕胃腸內容物對超聲波聲輪稿束的干擾。 3)腸道—便常規:其中包括糞便潛血檢查(正常是陰性。如果檢查結果呈陽性,考慮胃腸道惡性腫瘤、潰瘍病、肝硬化等所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便細胞(正常是看不見紅細胞的。白細胞是偶見。紅細胞出現和增多考慮痢疾、腸炎、結腸癌、痔瘡出血。白細胞增多考慮腸炎、細菌性痢疾)等項目,主要是通過檢查及時發現腸道情況。
7. 做完體檢哪哪都是病,查出哪些病,不治也可以
現在定期體檢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各大企事業單位及院校等正規單位都會給員工進行體檢。如果單位沒有此項福利,個人也可以在很多商業化的體檢中心進行體檢,價格按套餐走,十分劃算。
第三,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結節大多數是良性的,可變化的幾率不太大,基本不會轉移,也不會增長。只要大小在一厘米以下就可以不用管它。如果在1~4cm就需要到醫院定期檢查。
體檢是對我們的身體狀態有一個大致上的了解和掌握,如果有患病的風險,我們需提前從生活和飲食健康上著手,多進行改善就可以提前預防真正的疾病。
8. 醫生為你解讀30個體檢指標,體檢報告再也不用百度啦
一、血液生化指標 1、高血壓(≥140/90mmHg) 高血壓常常被人們掛在嘴邊,可什麼是高血壓呢?血液好比水,水壓就是水對於水管的壓力,血壓就是血液對血管的壓力,高血壓就是對於血管的壓力相對於正常增大了。如果水壓太大,水管會爆,如果血壓太高則血管也會破裂(特別是心腦血管破裂引發中風等危害)。 偏高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 1、飲食低鹽(高鉀鹽、低鈉鹽)、低脂、宜清淡,控制體重,多吃芹菜、葫蘆、木耳、番茄、荸薺、蓮子等降壓食物。 2、力戒煙,少飲酒。切記:戒煙對高血壓病治療至關重要,不可輕視之!!! 3、控制情緒,謹記"氣死周瑜"、"笑死牛皋"的故事,一笑而過,淡定坦然。 2、甘油三酯(0.00-1.71) 甘油三酯來自食物中脂肪的分解,在肝、脂肪組織及小腸合成,如果甘油三酯過量段困納,囤積於皮下就會使身體肥胖,囤積於血管壁則造成動脈硬化,囤積於心臟就會導致心臟肥大,囤積於肝臟則會造成脂肪肝,是衡量身體是否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數值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清淡飲食,吃低脂食物,最好食用植物油。 2、多運動,快約起跑來。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83-1.96)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通俗地理解為"好"膽固醇,可以減少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如果指標偏低,患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越大。 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29-3.30)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通俗地理解為"壞"膽固醇,它的水平升高會增加患冠心病、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但這個指標不是越低越好,偏低可能是營養不良或得了慢性貧血等疾病。 5、血糖(3.89-6.11) 血液中的糖分就是血糖。它偏高和偏低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低血糖會引起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症狀,誘發腦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高血糖則會引發血管病變、糖尿病等症狀。 數值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血糖偏低者要注意規律進食,運動量需恆定,隨身攜帶乾果、糖果等以備不時之需。 2、血糖偏高者要控制總熱量攝入,定期檢測血糖,注意護腳。 二、主要器官功能性指標 6、總蛋白(62.00-88.00) 總蛋白主要用於判斷營養狀態、肝臟功能、腎臟功能、有無感染等。一般人的總蛋白會在一個合理區間內,假如超出這個區間,說明肝臟有一定的受損,需要結合其他指標做進一步檢查判斷。 7、谷丙轉氨酶(0-40) 肝功檢查中握沒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就是血清谷丙轉氨酶。肝細胞發生炎症病變,引起細胞腫脹、壞死或肝細胞膜通透性增高等,均可使谷丙轉氨酶釋放於血液循環中,而使血清谷丙轉氨酶增高。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會引起肝功能短時間損害。 數值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調節情緒,不要過分緊張和焦慮,這樣不利於指標的恢復。 2、戒酒,多食用富含維生素B和高蛋白的食物,能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此還應注意新鮮蔬菜和水果的補充。 8、膽結石 膽囊結石為膽固醇結石或以膽固醇為主的混合性結石和黑色膽色素結石。僅在體檢時,稱為靜止性膽囊結石,對人影響並不大。如果結石直徑較大則需要紅外線碎石或手術將結石取出。 出現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可以這樣做: 1、注意及時保暖,居室溫度適宜,因為受寒可使全身機體抵抗力降低誘致急性發作; 2、做一些如跑步、跳繩等運動有助於排除較小的結石; 3、每日多喝水,少食油膩、高脂和 *** 性強的食物,會引起膽囊收縮而致膽膠痛的發作。 9、尿酸(140-400) 尿酸是體內嘌呤代謝的最尺唯終產物,經腎臟排出。尿酸高是人體內有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因代謝發生紊亂,致使血液中尿酸增多而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尿酸長期增高可致痛風及泌尿系統結石和腎功損害。 偏高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注意少進食動物內臟、海鮮、啤酒、火鍋等高嘌呤的食物。 2、每日飲水大於2000ml以上,有助於降低尿酸。 10、胃竇(胃體、胃底)粘膜充血水腫 胃竇粘膜充血水腫是判斷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重要指標,這是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病,屬慢性胃炎中的一種,可因嗜酒、喝濃咖啡、膽汁反流等引起。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還會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和絞痛的症狀。 有了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戒煙酒,戒煙酒,戒煙酒,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減少食鹽攝入,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避免對胃有 *** 的飲食,飲食宜軟易消化,避免過於粗糙、過於濃烈的香辛料和過熱、過冷飲食。 3、注意保暖,胃是要暖的。 11、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尿素酶抗體陽性說明你被感染了這種細菌。但是它沒有你想像的可怕,調查研究顯示,在全世界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感染並攜帶幽門螺旋桿菌,這當中85%的人不會出現症狀。 陽性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辟謠,幽門螺桿菌傳染性≠胃癌傳染性,發展至胃癌的幾率是1%;但可以理解為胃病的傳染性。 2、幽門螺旋桿菌傳染力很強,可通過手,接吻、不潔食物、不潔餐具傳播,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養成勤洗手、勤消毒的良好習慣,一旦檢出家人有陽性,要隔離餐具。 三、血常規指標 12、紅細胞(3.5-5.0×10∧9) 紅細胞是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如果體檢發現紅細胞增高,首先得思考提前幾天是否有過禁(脫)水、重體力勞動、高原旅遊等情況,這些都會引起紅細胞異常。但也不排除紅細胞增多症、各種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肺疾病造成的指標異常。 13、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0.15或<15%)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是反映紅細胞大小的一項指標。貧血時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升高,缺鐵性貧血紅細胞體積分布明顯升高,如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正常者,缺鐵性貧血可能性不大,故常作為缺鐵性貧血的篩選。如果此項指標異常,需就醫結合平均紅細胞體積、平均紅細胞體積等指標進行綜合評估。 14、白細胞(4.0-10.0×10∧9) 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斗爭的「 」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如果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於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白細胞值增高常見於急性細菌感染等;白細胞值降低則常見於病毒感染等。 15、血小板(100-300×10∧9) 血小板是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質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胞質,具有止血凝血等功能。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脾切除後都易出現血小板增多情況。血小板降低 主要原因是骨髓生成障礙和體內消耗過多,需要排查轉移性腫瘤、急性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脾亢及葯物等原因。 16、癌胚抗原 癌胚抗原是一個廣譜性腫瘤標志物,它能向人們反映出多種腫瘤的存在,對大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療效判斷、病情發展、監測和預後估計是一個較好的腫瘤標志物,但其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對腫瘤早期診斷作用不明顯。出現癌胚抗原偏高時並不代表你患有癌症,正常血液內也含有癌胚抗原,到醫院做一個全面的防癌體檢,你會發現身體倍棒! 四、尿常規指標 17、尿蛋白 尿內出現蛋白稱為蛋白尿,也即尿蛋白。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規檢查測不出,當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規檢查可以測出即為蛋白尿。其結果可用陰性、微量、1-4個加號表示(「 」+-」為疑似陽性),加號越多或數值越高則尿蛋白越多。 有了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可以這樣做: 1、多吃水果,疏菜,赤小豆 紅棗,禁食辛辣 *** 性食品,豆製品及發物(海鮮,公雞,蝦,蟹); 2、少用腎毒性葯,如一定要使用葯物,需要向醫生說明情況,遵照醫囑,選擇對腎毒性較小的葯物。 18、尿糖 尿糖是指尿中的糖類。說起尿糖指標異常大家第一反應是糖尿病。但是尿糖陽性並不等於糖尿病,健康的人尿里也偶見尿糖。而糖尿病的診斷依據則是血糖。但如果尿液中含量高,就有必要去確診是否患有糖尿病了。 五、心功能指標 19、竇性心律 人體右心房上有一個竇房結,人體正常的心跳就是從這里發出的,它可以自動地、有節律地產生電流,電流按傳導組織的順序傳送到心臟的各個部位,從而引起心肌細胞的收縮和舒張,竇房結每發生1次沖動,心臟就跳動1次,在醫學上稱為「 」竇性心律」。所以,當你的體檢報告上出現竇性心律時,那是正常的,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哦。 20、早搏 心臟的跳動是有規律的,突然哪天它一高興,提前跳了一下,那就是發生早搏(過早搏動)了。早搏可見於正常人,也或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煙、飲酒或喝濃茶等均可引起早搏發作。如果你被心電圖檢查捕捉到早搏說明你有必要就醫仔細檢查了。 有了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戒煙,限酒,少喝濃茶,咖啡等,這是在心臟早搏的飲食上首要注意的,這些都是心臟早搏的一些致病因子; 2、要注意休息,許多人早搏發生的頻率與休息情況成反比,休息得越好早搏越少,這就是為什麼24小時動態心電圖,夜間早搏會少的原因。 21、心電軸左/右偏顯著 心電軸的范圍一般為-30至+90度之間,偏移一般受到心臟在胸腔內的解剖位置,心臟的功能,年齡體型有關。心臟某些疾病也會造成心電軸改變,如出現顯著電軸偏離,可以去心內科檢查咨詢。 22、T波倒置/低平 T波是心電圖五種波形之一,T波發生倒置/低平提示缺血不代表出現了嚴重的心臟疾病,T波改變也與精神壓力過大,緊張等有關。心電圖只是一個提示,不是診斷一個疾病。如果不放心可以配合心臟彩超和心肌酶譜的檢查進一步確定病因。 六、婦/男科常見問題 23、 *** 纖維瘤 乳腺纖維腺瘤是發生於乳腺小葉內纖維組織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 *** 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盡管乳腺纖維瘤是良性腫瘤,但也有惡變的可能,千萬不能掉以輕心,要遵照醫囑,定期復檢,特別是妊娠哺乳期間瘤體增長很快或年齡偏大,病程較長者,應提高警惕,及時就診,防止病情變化。 24、前列腺特異性抗原 前列腺特異抗原是用於前列腺良性與惡性疾病診斷與鑒別診斷的重要指標。前列腺肥大與前列腺炎這兩種良性疾病,也會造成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升高。 如果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濃度過高時,發生前列腺癌的機會就會增加,需要定期檢查,預防疾病發生。 七、五官科常見問題 25、麥粒腫 麥粒腫,好比眼睛裡長了一個青春痘,是睫毛毛囊附近的皮脂腺或瞼板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經常揉眼睛、熬夜過度等不注意用眼衛生的事情都容易患上麥粒腫。通常它會自動消失,如果長時間膿腫情況還是不能改善的話,就要去醫院治療了。 有了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可這樣做: 1、注意用眼衛生,杜絕用臟手及臟手帕擦眼等不良習慣; 2、注意休息,不熬夜,不要使眼睛過度疲勞; 3、忌食辛、辣食物、如大蒜、花椒、辣椒等; 4、不宜多吃油膩厚味菜餚、多吃蔬菜,少吃糖。 26、高/低眼壓 眼壓就是眼球內部的壓力,就像給氣球注入氣體一樣。太高會漲的疼,太低又維持不了正常形態。出現異常時,並不代表一定患有青光眼。用眼過度、睡眠不足,甚至眼部發炎都可能使眼壓暫時變化。 27、早期白內障 許多人談白內障就色變,通俗點就是「 」上帝開始在我眼前遮住了簾」,是眼睛內晶狀體發生混濁,阻礙光線進入眼內,從而影響了視力。初期混濁對視力影響不大,但需要積極配合醫生便可以控制和減慢病情發展。 有了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可以這樣做: 1、盡量不要長時間在昏暗環境事閱讀和工作; 2、避免在強烈的陽光、燈光或其他輻射線照射下工作和學習,在戶外活動時,應戴有色眼鏡,以防輻射線直射眼睛。 28、鼻中隔偏曲 科普,鼻中隔並不是鼻樑的專業術語,鼻樑是鼻骨,而鼻中隔是把鼻腔分成左右兩部分的組織,鼻中隔偏曲不會引起鼻樑塌陷的。不過鼻中隔偏曲會引起鼻塞、鼻出血、頭痛等症狀。小到鼻外傷,大到鼻腔或鼻竇腫瘤都可能引發鼻中隔偏曲,需要根據臨床檢查對症下葯。 有了預警除了看醫生,你還得這樣做: 1、定期體檢關注鼻中隔偏曲情況, 它是阻塞鼻竇竇口成為慢性鼻竇炎主要原因; 2、多喝水,避免著涼感冒,可以做一下過敏原試驗,查看是對那些物質過敏,平時避免接觸。 29、牙結石 牙結石的結石和膽結石的結石並不一樣,牙結石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會因逐漸的鈣化而變硬。它是牙齦炎、牙周病發展的一個重要致病因素。如果不注意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即使通過超聲波噴砂潔牙,徹底潔治後,牙結石也很容易很快再次沉積在牙齒表面。 30、阻生智齒 智齒萌出過程中因硬軟組織阻礙,極易引起局部冠周紅腫、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個人應該根據自身狀況,進行齦瓣切除手術,必要時拔出智齒。若無不適應症狀最好可以保留。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9. 驗血能查出胃炎嗎如果能,請問要看哪些指標來查出的
血里只有一個指標幽門螺桿菌抗體,這個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其他不能看了
10. 慢性胃炎患者必不可少的化驗檢查有哪些
化驗檢查有助於慢性胃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臨床上是必不可少的,主要有以下幾項。
(1)三大常規。血常規是反映全身狀況的指標,嚴重感染或急性唯伍應激時,白細指冊或胞及中性粒細胞計數升高。少量出血可致黑便,大便潛血試驗陽性。尿澱粉酶檢查有助於排除胰腺炎。
(2)肝功能。肝臟和胃的功能相互影響,肝功能檢查有利於兩者的鑒別。
(3)血清標志物。抽血測定血清內幽門螺旋桿菌的抗體,幫助判斷體內有無該菌感染。
(4)胃液分析。檢查胃分泌功能的一種檢查手段,可協助診斷與胃液成分改變有關的疾病。胃液分析包括一般性狀檢姿讓查、化學檢查及顯微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