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一個構件包含哪些
新橋實體檢測項目主要應該包括:(1)混凝土強度;(2)結構尺寸;(3)豎直度;(4)平整度;(5)標高、偏位等
② 什麼是構造尺寸、實際尺寸
(1)、標志尺寸是用以標注建築物定位軸線之間(開間、進深)的距離大小,以及建築製品、建築構配件、有關設備位置的界限之間的尺寸。標志尺寸應符合模數制的規定。
(2)、構造尺寸是建築製品、建築構配件的設計尺寸。構造尺寸小於或大於標志尺寸。一般情況下,構造尺寸加上預留的縫隙尺寸或減去必要的支撐尺寸等於標志尺寸。
(3)、實際尺寸是建築製品、建築構配件的實有尺寸。實際尺寸與構造尺寸的差值,應為允許的建築公差數值。
③ 工程質量實體檢測規范是什麼
在住建部工程質量兩年行動監督執法檢查中,發現我市在建工程項目存在實測混凝土強度低於設計強度等級、現澆板厚度不足、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夠、梯段根部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等質量問題。這些問題充分說明工程責任主體單位不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實體質量檢測、見證取樣送檢弄虛作假現的現象非常普遍,為切實保證工程實體質量符合驗收規范和設計要求,制定了《關於強化實體工程質量檢測和管理的通知》,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凡市區范圍內在建工程主體結構檢驗批驗收、分部驗收時,混凝土、砌體結構部分應按本要求進行結構實體檢測。各責任主體單位應將把實體工程質量檢測的結果作為是否符合驗收標準的重要依據,並列入質量保證資料。 二、結構實體質量檢測方案由建設、設計、監理、施工、檢測等單位共同確定,並報質監站。 三、結構實體質量檢測的基本內容為混凝土強度、鋼筋保護層厚度、現澆板厚度、房屋凈高、砌築砂漿強度和主要結構構件截面尺寸。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增加或減少檢測項目。
④ 最大實體實效尺寸指什麼
最大實體實效尺寸就是最大實體實效狀態下的體外作用尺寸。
對於內表面為最大實體尺寸減形位公差值(加註M符號的)
對於外表面為最大實體尺寸加形位公差值(加註M符號的)
對於孔來說,就是孔在軸線彎曲最厲害(達到直線度公差值),且孔的尺寸達到下偏差時的狀態。
(4)實體檢測構件尺寸是什麼擴展閱讀:
孔:最大實體實效尺寸=最大實體尺寸-t。(在最大實體尺寸的狀態下和一定長度范圍內所表現出來的整體外觀的作用尺寸)
軸:最大實體實效尺寸=最大實體尺寸+t。
單一要素的實效尺寸計算式為
對孔 實效尺寸=下極限尺寸-中心要素的形狀公差
對軸 實效尺寸=上極限尺寸+中心要素的形狀公差
關聯要素的實效尺寸計算式為
對孔 實效尺寸=下極限尺寸-中心要素的位置公差
對軸 實效尺寸=上極限尺寸+中心要素的位置公差
⑤ 混凝土結構實體檢測,一個構件包含哪些
新橋實體檢測項目主要應該包括:
(1)混凝土強度;
(2)結構尺寸;
(3)豎直度;
(4)平整度;
(5)標高、偏位等
⑥ 建築裡面的結構實體檢測,包括哪些
建築裡面的結構實體檢測包括專項檢測、主體結構工程現場檢測、建築幕牆工程檢測、鋼結構工程檢測。
一、專項檢測
(一)地基基礎工程檢測
1、地基及復合地基承載力靜載檢測;
2、樁的承載力檢測;
3、樁身完整性檢測;
4、錨桿鎖定力檢測。
(二)主體結構工程現場檢測
1、混凝土、砂漿、砌體強度現場檢測;
2、鋼筋保護層厚度檢測;
3、混凝土預制構件結構性能檢測;
4、後置埋件的力學性能檢測。
(三)建築幕牆工程檢測
1、建築幕牆的氣密性、水密性、風壓變形性能、層間變位性能檢測;
2、硅酮結構膠相容性檢測。
(四)鋼結構工程檢測
1、鋼結構焊接質量無損檢測;
2、鋼結構防腐及防火塗裝檢測;
3、鋼結構節點、機械連接用緊固標准件及高強度螺栓力學性能檢測;
4、鋼網架結構的變形檢測。
建築結構如下:
1、磚木結構
用磚牆、磚柱、木屋架作為主要承重結構的建築,像大多數農村的屋舍、廟宇等。
優勢:這種結構建造簡單,材料容易准備,費用較低。抗震效果強。
2、磚混結構
磚牆或磚柱、鋼筋混凝土樓板和屋頂承重構件作為主要承重結構的建築,這是目前在住宅建設中建造量最大、採用最普遍的結構類型。
優勢:材料易得,結構較為堅固。
3、鋼筋混凝土結構
即主要承重構件包括梁、板、柱全部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此類結構類型主要用於大型公共建築、工業建築和高層住宅。
優勢:結構堅固,可以建造高層建築,且抗震強。
(6)實體檢測構件尺寸是什麼擴展閱讀
建築根據規模,可以分為兩大類:
1、大量性建築:
大量性建築主要是指量大面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那些建築,如住宅、學校、商店、醫院、中小型辦公樓等。
2、大型性建築:
大型性建築主要是指建築規模大、耗資多、影響較大的建築,與大量性建築相比,其修建數量有限,但這些建築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具有代表性,對城市的面貌影響很大,如大型火車站、航空站、大型體育館、博物館、大會堂等。
⑦ 結構實體檢測中牆厚和柱的截面尺寸可以不用實驗室檢測自己測量么
結構實體檢測中牆厚和柱的截面尺寸不可以不用實驗室檢測自己測量。必須由施工單位組織實施,承擔結構實體檢驗的實驗室應具有相應的資質的單位來測量。構造實體檢測中的截面寬度宜為牆厚,且不應小於180mm,沿牆長方向的尺寸視砌體類別和所在房屋牆體中的部位,一般不宜小於240mm。
⑧ 重慶市建築工程實體檢測內容是哪些
1、建築工程實體檢測內容全國一個標准,按照GB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第10.1條 結構實體檢驗規定,詳見
附錄C 結構實體混凝土同條件養護試件強度檢驗
附錄D 結構實體混凝土回彈-取芯法強度檢驗
附錄E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
附錄F 結構實體位置與尺寸偏差檢驗
2、目標是針對結構重要部位的實體強度、重要部位的鋼筋保護層厚度、關鍵部位尺寸的抽查。抽查的具體部位和數量,應由監理方、施工方等代表協商確定;
3、對於商品房,樓板的厚度屬於關鍵部位尺寸,應納入抽查。
⑨ 混凝土實體檢測是什麼
一、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術性能
1、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新拌混凝土是指將水泥、砂、石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合但尚未凝結硬化時的拌合物。和易性是一項綜合技術性質,包括流動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含義。流動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自重或機械振搗作用下,能產生流動,並均勻密實地填充模板各個角落的性能。粘凝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施工過程中其組成材料之間有一定的粘聚力,不致發生分層和離析的現象,能保持整體均勻的性質。保水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施工過程中,保持水分不易析出的能力。影響和易性的主要因素:(1)水泥漿的數量和水灰比;(2)砂率;(3)組成材料的性質;(4)時間和溫度。
2、混凝土強度混凝土立方體抗壓強度(簡稱抗壓強度)是指按標准方法製作的邊長為150m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准養護條件(溫度20±3℃,相對濕度大於90%或置於水中)下,養護至28天齡期,經標准方法測試、計算得到的抗壓強度值。用fcu表示。非標准試件的立方體試件,其測定結果應乘以換算系數,換成標准試件強度值:邊長100mm的立方體試件,應乘以0.95;邊長200mm的立方體試件應乘以1.05。普通混凝土劃分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等11個等級。強度等級表示中的 「C」表示混凝土強度,「C」後邊的數值為抗壓強度標准值。影響抗壓強度的主要因素:(1)水泥強度等級和水灰比;(2)骨料的影響;(3)齡期與強度的關系;(4)養護溫度和濕度的影響。 3、混凝土的變形性(1) 化學收縮:混凝土硬化過程中,水化形起的體積收縮。收縮量隨混凝土硬化齡期的延長而增加,但收縮率很小,一般在40d後漸趨穩定。(2)溫度變形:溫度變化形起的。對大體積混凝土極為不利。(3)干縮濕脹:處在空氣中的混凝土當水分散失時會引起體積收縮,稱為干縮;在受潮時體積又會膨脹,稱為濕脹。(4)荷載作用下的變形短期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彈塑性變形和彈性模量:混凝土是一種非勻質材料,屬彈塑性體。彈性模量反映了混凝土應力—應變曲線的變化。徐變:混凝土在持續荷載作用下,隨時間增長的變形。徐變有有利一面,也有不利一面。影響混凝土徐變的主要因素是水泥用量多少和水灰比大小。
4、混凝土的耐久性即保證混凝土在長期自然環境及使用條件下保持其使用性能。常見的耐久性問題有:抗滲性、抗凍性、抗侵蝕性、碳化、鹼—骨料反應等。
二、混凝土的質量控制與強度評定
1、混凝土的質量控制原材料及施工方面的影響因素:(1)水泥、骨料及外加劑等原材料的質量和計量的波動;(2)用水量或骨料含水量的變化所引起水灰比的波動;(3)攪拌、運輸、澆築、振搗、養護條件的波動以及氣溫變化等。試驗條件方面的影響因素:取樣方法、試件成型及養護條件的差異、試驗機的誤差和試驗人員的操作熟練程度等。
2、強度評定混凝土配製強度:設計要求的混凝土強度保證率為95%時,配製強度fcu,o≥fcu,k+1.645σ。σ取值:設計強度等級低於C20時,取4.0;強度等級為C20~C35時,取5.0;強度等級高於C35時,取6.0。
三、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組成材料數量之間的比例關系。
1、設計基本要點(1)設計的基本要求:A、滿足混凝土結構設計要求的強度等級;B、滿足施工所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C、滿足與使用環境相適應的耐久性;D、在滿足以上三項技術性質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節約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符合經濟性原則。(2)、三個重要參數:水灰比、單位用水量和砂率。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方法和步驟分三步進行:(1)初步配合比計算A、確定配製強度(fcu,o)fcu,o≥fcu,k+1.645σB、初步確定水灰比值(W/C)fcu,o=αafce(C/W-αb)變為: W/C=αafce/(fcu,o+αaαb fce)當計算所得的水灰比大於規定的最大水灰比值(表5.14)時,應取規定的最大水灰比值。C、確定1m3混凝土的用水量(mwo)根據施工要求的坍落度值和已知的粗骨料種類及最大粒徑,查表5.15,選取單位用水量。根據已選定的每1m3混凝土用水量(mwo)和已確定的水灰比(C/W)值,求出水泥用量(mco)D、計算混凝土的單位水泥用量(mco)再根據結構使用環境條件和耐久性要求,查表5.14中規定的1m3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最後取兩值中大者確定為1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E、確定砂率(βs)主要應根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等特徵來確定。一般應通過試驗找出合理砂率,或根據本單位對所用材料的使用經驗選用合理砂率。如無使用經驗,可按表5.16選取。F、計算1m3混凝土的砂、石用量(mso,mgo)用質量法和體積法計算。詳見教材81頁。(2)實驗室配合比的確定A、和易性調整調整原則:若流動性太大,可在砂率不變的條件下,適當增加砂、石用量;若流動性太小,應在保持水灰比不變的情況下,增加適量的水和水泥;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時,實質上是混凝土拌合物中砂漿不足或砂漿過多,可適當增大砂率或適當降低砂率,調整和易性滿足要求時的配合比。B、強度復核C、混凝土表觀密度的校正(3)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確定按工地上砂、石的實際含水情況進行修正後的混凝土配合比。七、其他品種混凝土1、高強混凝土強度等級達到C60和超過C60的混凝土稱為高強混凝土。2、輕混凝土是指干密度小於1950kg/m3的混凝土。包括輕骨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大孔混凝土。3、防水混凝土(抗滲混凝土)是通過各種方法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能,其抗滲等級等於或大於P6級的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按其配製方法大體可分為四類:富水泥漿法防水混凝土、引氣劑防水混凝土、密實劑防水混凝土、膨脹水泥防水混凝土。4、聚合物混凝土在混凝土組成材料中摻入聚合物的混凝土。一般可分為三種: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膠結混凝土、聚合物浸漬混凝土。5、纖維混凝土以普通混凝土為基材,將短而細的分散性纖維,均勻地撒布在普通混凝土中製成的混凝土。其目的是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及抗沖擊等性能與降低混凝土的脆性。第六章 建築砂漿本章主要了解建築砂漿的技術要求,砌築砂漿的配合比設計方法,掌握砂漿的主要技術性質和砌築砂漿的配合比設計。一、建築砂漿概念建築砂漿是由膠凝材料、細骨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製而成的建築材料。根據不同用途,建築砂漿可分為砌築砂漿、抹灰砂漿(普通抹灰砂漿、防水砂漿、裝飾砂漿等)、特種砂漿(如隔熱砂漿、耐腐蝕砂漿、吸聲砂漿等)。按所用的膠凝材料不同,建築砂漿分為水泥砂漿、石灰砂漿、石膏砂漿、混合砂漿和聚合物水泥砂漿等等。常用的混合砂漿有水泥石灰砂漿、水泥粘土砂漿和石灰粘土砂漿。二、砂漿的組成材料1、膠凝材料:主要膠凝材料是水泥。一般水泥強度等級應為砂漿強度等級的4~5倍為宜。2、細骨料:砂是建築砂漿的細骨料。用於毛石砌體的砂漿,砂子最大粒徑應小於砂漿層厚度的1/4~1/5;對於磚砌體使用的砂漿,宜用中砂,其最大粒徑不大於2.5mm;抹面及勾縫砂漿,宜選用細砂,其最大粒徑不大於1.2mm。為保證砂漿質量,應選用潔凈的砂,砂中粘土雜質的含量不宜過大,一般規定為:M10及M10以上的砂漿應不超過5%;M2.5~M7.5的砂漿應不超過10%。砂中硫化物含量應小於2%。三、砂漿的主要技術性質1、新抹砂漿的和易性:是指砂漿易於施工並能保證質量的綜合性質。包括流動性和保水性。流動性是指砂漿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動的性能。大小用「沉入度」表示。保水性是指砂漿能夠保持水分的能力。好差用「分層度」表示。2、硬化砂漿的強度和強度等級:砂漿的強度等級是以邊長為70.7mm的立方體試件,一組六塊在標准條件下養護28d後,用標准試驗方法測得的抗壓強度平均值來確定,用fmu表示。(1)不吸水基層:砂漿強度主要取決於水泥強度和水灰比。 fmu=0.29fce(C/W-0.4)式中:fmu—砂漿28d的抗壓強度(MPa); fce—水泥實際強度(MPa); C/W—水灰比。(2) 吸水基層:砂漿強度主要決定於水泥強度等級和水泥用量,而與水灰比無關。 fmu=(αfceQc/1000)-β式中:fmu—砂漿28d的抗壓強度(MPa); Qc—每立方米砂漿的水泥用量(kg); α,β—砂漿的特徵系數,其中α=3.03,β=–15.09; fce—水泥實測強度,精確至0.1MPa。
3、砂漿的粘結力:砂漿粘結力一般與抗壓強度、磚石表面狀態、清潔程度、濕潤情況以及施工養護條件等都有相當關系。
4、砂漿的變形性:砂漿在承受荷載或溫度情況變化時,容易變形。5、硬化砂漿的耐久性:是指砂漿在各種環境條件作用下,具有經久耐用的性能。如砂漿的抗凍性、抗滲性。四、砌築砂漿將磚、石、砌體等粘結成為整個砌體的砂漿稱為砌築砂漿。砌築砂漿配合比設計:用於吸水基層的砂漿配合比設計步驟
1、確定砂漿配製強度;
2、計算水泥用量;
3、確定摻加料用量QD;4、砂的用量Qs;5、用水量Qw;6、配合比試配、調整與確定。
⑩ 建築工程結構實體檢測報告執行哪些規范要求,需要注意什麼內容呢
主要執行的規范和內容有以下幾點:
、相應規范:《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4—2002)
2、施工單位提供的對工程結構實體檢測報告要求:
(1)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應對結構實體進行檢驗,作好記錄,並應通知現場監理參加及簽名。
(2)結構實體同條件養護試件。
(3)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報告
①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應由監理(建設)、施工各方根據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由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組織人員實施,現場監理參加。形成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報告,報總監審批。
② 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和構件數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a、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結構部位,應由監理(建設)、施工單位等各方根據結構構件的重要性共同選定。
b、對梁、板類構件,應各抽取構件數量的2%且不少於5個構件進行檢驗;當有懸挑構件是,抽取的構件中懸挑梁、板類構件所佔比例均不宜小於50%。
③ 對選定的梁類構件,應對全部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
④ 對選定的板類構件,應抽取不少於6根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進行檢驗;對每根鋼筋,應在有代表性的部位為測量一點。
⑤ 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可採用非破損或局部破損的方法,也可採用非破損方法並用局部破損方法進行校準。當採用非破損方法檢驗時,所使用的檢測儀器應經過計量檢驗,檢測操作應符合相應規程的規定。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檢測誤差不應大於1mm。
a、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時,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的允許偏差,對梁類構件為+10mm,-7mm;對板類構件為+8mm,-5mm。
b、對梁類、板類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分別進行驗收。
⑥ 結構實體鋼筋保護層厚度驗收合格應符合下列規定:
a、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應判為合格。
b、當全部鋼筋保護層厚度檢驗的合格點率小於90%但不小於80%,可再抽取相同數量的構件進行檢驗;當按兩次抽樣總和計算的合格點率為90%及以上時,鋼筋保護層厚度的檢驗結果仍應判為合格。
c、每次抽樣檢驗結果中不合格點的最大偏差均不應大於所規定允許偏差的1.5倍。
3、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對工程結構實體抽測要求:
(1)工程質量監督機構主要對工程的基礎、主體結構中主要受力構件進行隨機抽測。
(2)混凝土工程主要測檢基礎、主體結構中的梁、板、柱、牆的混凝土強度,受力鋼筋規格、數量、位置及鋼筋混凝土保護層厚度等。
(3)監督抽測時應對抽測部位(構件)(梁、板)的幾何尺寸、外觀進行檢查。
(4)監督抽測結果不符合規范、標准、規定或設計要求的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責令施工單位委託法定檢測單位進行專項檢測,並向質量監督機構出具檢測報告。
(5)經法定檢測單位檢測仍不符合規范、標准、規定或設計要求的工程,由建設單位或監理單位組織建設各方分析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應通知質量監督機構參加。
(6)對於檢測結果未達到設計要求的,由設計單位根據檢測報告進行復核,出具加固補強或認可文件,並報質量監督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