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的七種原因,有的話要小心
缺鐵是貧血的最常見原因。缺鐵性貧血的常見原因包括鐵攝入不足、身體無法吸收鐵、月經過多、內出血、懷孕、慢性腎病和導致持續炎症的慢性病。
鐵攝入不足
缺鐵性貧血的發生通常是由於飲食中鐵攝入量不足造成的。許多食物都富含鐵,包括肉類、魚類、豆類、豆類、菠菜和鐵強化食品。
一個人可能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的原因有很多。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奉行素食或純素生活方式,並且不會用其他富含鐵的食物代替肉類。
其他原因包括飲食失調、不容易獲得富含鐵的食物、飲食中富含鐵的食物含量低,或者無法吃完整或多樣化的飲食。
吸收鐵的能力受損
某些醫療條件或手術會干擾身體吸收鐵的方式。即使您從飲食中攝取了足夠的鐵,但患有乳糜瀉、胃炎或之前的腸道手術(如胃繞道手術)等疾病也會限制身體吸收的鐵量。
乳糜瀉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您的免疫系統會對麩質產生異常反應。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胃繞道手術是一種改變胃和小腸處理食物方式的減肥手術。
乳糜瀉和胃炎等疾病以及胃繞道手術等疾病被稱為吸收障礙。它們會導致鐵吸收減少並增加缺鐵性貧血的風險。
月經出血
月經過多或大量月經出血會增加患缺鐵性貧血的風險。這種大量的血流會耗盡身體的鐵儲備。
月經出血障礙佔缺鐵病例的 5% 至 10%。月經出血會導致嚴重的貧血。
月經過多是持續 7 天或更長時間的月經出血。月經過多也指大量出血,如果您需要在不到兩小時後更換衛生巾或衛生棉條,或者是否有四分之一或更大的凝塊,則可以確定這種情況。
如果您出現這種類型的出血,您應該去看醫生。他們可以開出治療來減少大量流量並降低貧血和其他 健康 問題的風險。
內部出血
導致內出血的疾病,如胃潰瘍和結腸息肉,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經歷胃腸 出血的人通常不會注意到大便中有任何明顯的血液,並且可能不會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丹麥醫學雜志2019 年報道的一項研究發現,80% 以上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的人是貧血的。
雖然您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內出血,但您可能會出現與胃潰瘍和結腸息肉相關的其他症狀。這可能包括中上腹部劇烈疼痛和黑色或黑色大便。
懷孕
缺鐵性貧血在懷孕期間很常見。在全球范圍內,估計有 41.8% 的妊娠發生妊娠貧血。貧血可能有多種原因。具體而言,缺鐵性貧血在懷孕期間發生的頻率尚不清楚。
懷孕是需要雙倍鐵質的時期。身體需要鐵來製造更多的血液來為成長中的胎兒提供氧氣。如果您在懷孕期間沒有足夠的鐵儲備或獲得足夠的鐵,您可能會患上缺鐵性貧血。
在懷孕期間,缺鐵性貧血 可導致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嬰兒。但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及其妊娠並發症可以通過補充鐵來預防,這可以作為常規產前保健的一部分。
慢性腎病
缺鐵性貧血可能是慢性腎臟病(CKD)的並發症。慢性腎臟病意味著腎臟受損,無法再正確過濾血液。這種損害會導致廢物和液體在體內積聚。
隨著腎臟疾病的惡化,缺鐵性貧血發生的頻率更高。缺鐵性貧血在腎臟疾病的早期階段不太常見,並且會隨著腎臟疾病的進展和腎功能的喪失而變得更糟。
炎症性疾病
許多可導致炎症的不同慢性病也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炎症會導致肝臟產生更多的稱為鐵調素的激素。這種激素會阻止鐵離開細胞,在小腸的第一部分儲存和吸收。
即使一個人體內有足夠的鐵,炎症也會影響鐵的吸收和使用。如果沒有足夠的鐵進入血液,身體就不能製造新的紅細胞,而它所擁有的紅細胞會產生更少的血紅蛋白。
如果您患有炎症性關節炎或炎症性腸病等炎症,以及您的病情如何增加患缺鐵性貧血的風險,請咨詢醫生。
2. 什麼原因導致缺鐵中年人怎樣補鐵
一、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不足
多見於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需鐵量較加,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輔食,易造成缺鐵。青少年偏食易缺鐵。女性月經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易造成IDA。
2.鐵吸收障礙
常見於胃大部切除術後,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進入空腸,繞過鐵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腸),使鐵吸收減少。此外,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如長期不明原因腹瀉、慢性腸炎、克隆病等均可因鐵吸收障礙而發生IDA。
3.鐵丟失過多
慢性長期鐵丟失而得不到糾正則造成IDA。如:慢性胃腸道失血(包括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腸道腫瘤、寄生蟲感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月經量過多(宮內放置節育環、子宮肌瘤及月經失調等婦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肺出血-腎炎綜合征、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等)、血紅蛋白尿(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臟人工瓣膜、行軍性血紅蛋白尿等)及其他(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慢性腎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獻血等)。
二、補鐵的方法:
1、多吃富含鐵元素的食物
食物中的鐵有兩種存在形式:非血紅素鐵及血紅素鐵。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於植物性食物中,由於受其它食物成分的干擾,吸收率極低,米面中鐵的吸收率只有1% ~ 3%。血紅素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不受其它食物成分干擾,吸收率較高,如肝臟中鐵的吸收率達10% ~ 20%,能讓大家補鐵補血更充分。
2、多吃促進鐵吸收的食物
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維生素C 是一個強還原劑,能使食物中的鐵轉變為能吸收的亞鐵,獼猴桃、柑橘、橙子、西紅柿等果蔬都富含維生素C。飯前飯後喝茶會抑制鐵的吸收。
3、吃強化食物
在奶粉、米粉、豆漿中,有很多都是特別添加了鐵的,「鐵」的強化食物中食物標簽上都有特別註明,選擇合適的購買就可以。
綜合以上方法,食用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加以促進吸收,最後經過強化,這樣缺鐵現象就會快速的在我們身上消失了。
3. 導致缺鐵性貧血有哪些原因該如何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
在日常生活中,缺鐵性貧血其實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症狀,但是很多人對它都不是很了解,更不知道如何應對並且治療。而很多女性和嬰兒都會患上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疲乏,煩躁,氣短,頭暈頭疼等等,如果不加註意的話就會危害身體健康,影響到人體血紅蛋白的正常運轉。所以我們應該及時了解並且治療缺鐵性貧血,那麼接下來隨著小編了解一下導致缺鐵性貧血都有哪些原因,以及該如何有效預防它。
總之,缺鐵性貧血,如果不加註意的話,就會發展成嚴重的疾病,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加預防和注意。
4. 請問是什麼原因導致缺鐵性貧血的
1、飲食當中供鐵不夠或飲食結構不合理,是導致缺鐵性貧血出現的因素,我國大多數的人的飲食都是以穀物或蔬菜為主,肉類比較少,飲食當中的鐵主要是以非血紅素鐵為主,人們在飲食當中供血不足,甚至會超過供鐵的標准,也並不一定能夠被吸收,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2、有些慢性失血性疾病,包括消化道出血、月經量過多、咳血或血尿等等,這些都會誘發缺鐵性貧血,慢性的腎功能不全也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因素。男性慢性消化道出血是誘發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因素,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需要盡快的醫治。
3、胃全切或次全切數年之後儲存鐵已用完,食物直接進入空腸或胃酸過低,都會影響鐵的吸收,這會導致吸收方面的障礙。此外,慢性腹瀉或小腸疾病的患者會影響鐵的吸收,導致鐵吸收不良,這些患者都是屬於吸收障礙等因素造成的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還比較好辦,不用過於擔心。可以通過以下食物補充
1.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蝦及豆類等。
2.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新鮮的水果和綠色蔬菜,如酸棗、杏、橘子、山楂、西紅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筍等。維生素c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利用的功能。
3.富含鐵的食物 :雞肝、豬肝、牛羊腎臟、瘦肉、蛋黃、海帶、黑芝麻、芝麻醬、黑木耳、黃豆、蘑菇、紅糖、油菜、芹菜等。
4.富含銅的食物:銅的生理功能是參與造血,銅缺乏也能引起鐵的吸收障礙和血紅蛋白合成減少。
5.可多吃鈣鐵鋅補充品來補充。
每天攝入1.45g,可補充每日所需。
值得選擇注意:1、看有效成分含量,是否有不良添加劑;2、看平台,資質是否齊全、是否有追溯機制,售後有保障。
5. 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你有哪些了解
缺鐵性貧血屬於目前比較常見的一種貧血疾病,顧名思義這種疾病是因為身體缺乏了鐵元素,所以造成了貧血,通常的症狀疲乏,睏倦,軟弱無力,這些是貧血最早出現的症狀,此外還會出現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以及消化系統等多種不良反應。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呢?
出現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飲食不當,成年男性含鐵量應該是5~10mg鐵,女性則是7~20mg鐵。一些人經常挑食就難以進食一些含鐵量的食物,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提倡飲食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但是只有一些動物性的食物才能給人體補充鐵元素。如果減少這些食物的進食,自然也會有貧血出現。
缺鐵性貧血一般可以使用一些食物來進行調理,比如葡萄,裡面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對於貧血和各種過度疲勞都有著很好的滋補作用。還有桂圓,它的含鐵量也十分高,可以提高熱能,補充營養,還能促進血紅蛋白再生,此外還有枸杞,黑木耳,豬肝,櫻桃,大棗等等。
6. 為什麼會缺鐵
缺鐵一般是以下幾種原因造成的:1日常飲食攝量不足,2腸道吸收功能不正常,3疾病導致鐵流失
如果是後兩個原因,建議去醫院看一下。如果是日常攝量不足,可以食補結合制劑補充提高攝取量。
日常飲食中,含鐵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腎、舌,鴨肫、烏賊、海蜇、蝦米、蛋黃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發菜、香菇、黃豆、黑豆、腐竹、紅腐乳、芹菜、薺菜、大棗、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建議烹飪時最好使用鐵鍋。
另外選擇補鐵制劑的時候最好選擇乳酸亞鐵制劑補充,因其活性高,容易吸收。
7. 引起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缺鐵性貧血是指指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從而引起的貧血。以下就是我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
1、鐵吸收障礙
飲食中鐵的生物利用度變化頗大。除血紅素鐵外,其他鐵形式均需轉變為亞鐵形式才能被吸收。鐵的轉變和吸收受諸多因素如腸道環境、飲食內容和還原物質的影響。
專家表示,胃酸有助於二價鐵和食物鐵的吸收。胃酸缺乏、胃切除術後、慢性萎縮性胃炎及其他胃腸道疾病可造成鐵吸收障礙,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
2、鐵丟失過多
慢性失血是缺鐵性貧血最常見的病因。失血1ml丟失鐵0.5mg.慢性失血的原因眾多,包括消化道出血、反復鼻出血、月經過多、頻繁獻血、出血性疾病等。消化道是慢性失血的好發部位如消化性潰瘍、胃腸道惡性腫瘤、胃腸道憩室、痔瘡、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及鉤蟲病等。
消化道慢性失血有時表現隱匿或部位難以確定,應盡力查找。慢性或反復的血管內溶血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人造心臟瓣膜和瘧疾時,鐵隨血紅蛋白尿排出,從而造成缺鐵。
3、鐵攝入不足
飲食中的含鐵量大致與其所含的熱量相關。以混合飲食為例,維持鐵平衡,成年男性應含5~10mg鐵,女性應含7~20mg鐵。如無吸收障礙或需求增加,飲食因素並非是缺鐵的主要原因。
育齡婦女因月經丟失、妊娠及哺乳鐵需求量增加,每次月經約丟失20~40mg的鐵,胎兒體重每增加1000g需母體供給80mg的鐵,哺乳期每日約丟失0.5~1.0mg的鐵,如飲食供給不足,則易造成缺鐵性貧血。嬰幼兒生長迅速而鐵儲備量較少,作為主食的各種乳汁均又含鐵甚少,如喂養不合理也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的表現 :
缺鐵原發病表現
如婦女月經量多、消化道潰瘍/腫瘤/痔瘡導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適、腸道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大便性狀改變、腫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管內溶血的血紅蛋白尿等。
貧血表現
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氣短、納差;蒼白、心率增快。
組織缺鐵表現
精神行為異常,如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異食癖;體力、耐力下降;易感染; 兒童 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口角皸裂、吞咽困難;毛發乾枯、脫落;皮膚乾燥、皺縮;指(趾)甲缺乏光澤、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變平,甚至凹下呈勺狀(反甲)。
缺鐵性貧血怎麼辦 ?
治療原則
治療IDA的原則是:①根除病因;②補足貯鐵。
病因治療
嬰幼兒、青少年和妊娠婦女營養不足引起的IDA,應改善飲食。月經多引起的IDA應看婦科調理月經。寄生蟲感染應驅蟲治療。惡性腫瘤,應手術或放、化療;上消化道潰瘍,應抑酸治療等。
補鐵治療
治療性鐵劑有無機鐵和有機鐵兩類。無機鐵以硫酸亞鐵為代表,有機鐵則包括右旋糖酐鐵、葡萄糖酸亞鐵、山梨醇鐵、富馬酸亞鐵和多糖鐵復合物等。無機鐵劑的副反應較有機鐵劑明顯。
首選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0.3g,每日3次;或右旋糖酐鐵50mg,每日2~3次。餐後服用胃腸道反應小且易耐受。進食谷類、乳類和茶抑制鐵劑吸收,魚、肉類、維生素C可加強鐵劑吸收。口服鐵劑有效的表現先是外周血網織紅細胞增多,高峰在開始服葯後5~10天,2周後血紅蛋白濃度上升,一般2個月左右恢復正常。鐵劑治療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至少持續4~6個月,待貯鐵指標正常後停葯。
若口服鐵劑不能耐受或胃腸道正常解剖部位發生改變而影響鐵的吸收,可用鐵劑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鐵是最常用的注射鐵劑,首次給葯須用0.5ml作為試驗劑量,1小時後無過敏反應,可給足量治療,第一天給50mg,以後每日或隔日給100mg,直至總需量。注射用鐵的總需量按公式計算:(需達到的血紅蛋白濃度-患者的血紅蛋白濃度)×0.33×患者體重(Kg)。
貧血的原因相關 文章 :
1. 導致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2. 貧血產生的原因
3. 女孩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4. 女人貧血的原因有哪些
5. 女人貧血的原因和危害
8. 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一種貧血類型,根據亞洲區的缺鐵性貧血調查顯示,中國是缺鐵性貧血大國。那麼導致缺鐵性貧血的原因有那些呢?下面由我為大家講解下導致貧血主要的五大原因。
一、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葉酸不足。葉酸不能在人體內合成,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主要有綠色蔬菜,水果。動物肝腎。經常不食蔬菜水果、也不吃動物內臟的人,容易造成葉酸攝入不足。葉酸是造血原料之一,葉酸的缺乏也會造成貧血。
2、鐵供不應求。人體對鐵的需求量比一般情況下的多,比如生長期的 兒童 ,哺乳期的小孩和妊娠期、哺乳期的婦女都是需鐵量很大的人群,特殊時期對鐵質的需求大,但是供鐵量不足,就很容易導致缺鐵性貧血出現。
3、維生素B12不足。人體的維生素B12也主要由食物供給,動物性食品中富含維生素B12,如肝、肉類、腎。蛋類、奶類次之,蔬菜中含量甚小,所以不吃 動物類 食品,只食蔬菜,也會造成維生素B12缺乏,紅細胞的生存時間有中度縮短,骨髓內雖然各階段的巨幼細胞增多,會導致NDA合成缺陷,血紅素合成也會有障礙,這樣就會導致巨幼細胞貧血。
4、鐵流失過多。游離鐵可隨胃腸道上皮細胞衰老和不斷脫落而喪失。在胃大部切除、萎縮性胃炎以及脂肪瀉時,上皮細胞更新率加愉,所以游離鐵喪失也增多。缺鐵不僅引起血紅素合成減少,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
5、鐵消耗過多。由於體內一半以上的鐵存在於紅細胞內,因此反復、多量失血可顯著消耗體內鐵貯量。腸胃出血,月經量多,妊娠期失血過多,都會造成鐵消耗過多,從而引發缺鐵性貧血。
二、缺鐵性貧血的治療
1、治療原則
治療IDA的原則是:①根除病因;②補足貯鐵。
2、病因治療
嬰幼兒、青少年和妊娠婦女營養不足引起的IDA,應改善飲食。月經多引起的IDA應看婦科調理月經。寄生蟲感染應驅蟲治療。惡性腫瘤,應手術或放、化療;上消化道潰瘍,應抑酸治療等。
3、補鐵治療
治療性鐵劑有無機鐵和有機鐵兩類。無機鐵以硫酸亞鐵為代表,有機鐵則包括右旋糖酐鐵、葡萄糖酸亞鐵、山梨醇鐵、富馬酸亞鐵和多糖鐵復合物等。無機鐵劑的副反應較有機鐵劑明顯。
首選口服鐵劑。如:硫酸亞鐵或右旋糖酐鐵。餐後服用胃腸道反應小且易耐受。進食谷類、乳類和茶抑制鐵劑吸收,魚、肉類、維生素C可加強鐵劑吸收。口服鐵劑有效的表現先是外周血網織紅細胞增多,高峰在開始服葯後5~10天,2周後血紅蛋白濃度上升,一般2個月左右恢復正常。鐵劑治療應在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後至少持續4~6個月,待貯鐵指標正常後停葯。
若口服鐵劑不能耐受或胃腸道正常解剖部位發生改變而影響鐵的吸收,可用鐵劑肌肉注射。
三、缺鐵性貧血應該吃什麼食物
【牛肉】牛肉的營養價值極其豐富,每100克的牛肉中含有3.2毫克的鐵質,同時還有20.1毫克的蛋白質。經常食用牛肉還能達到健脾胃的作用。
【豬肝】每100克豬肝含鐵25.0毫克,磷270毫克,蛋白質21.3克,是我們最為熟悉的補鐵補血食物之一,治療貧血配菠菜最好。
【黑木耳】每100克干黑木耳中含鐵185毫克,是非常好的天然補鐵補血食物,被營養學家譽為“素中之葷”和“素中之王”。
【葡萄乾】葡萄乾中的鐵和鈣含量十分豐富,是兒童、婦女及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可補血氣、暖腎,幫助改善貧血。
【桂圓】桂圓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質等,含鐵量也比較高,可在提高熱能、補充營養的同時促進血紅蛋白再生,從而達到補血的效果。
【紅棗】紅棗富含鈣和鐵,對防治骨質疏鬆、產後貧血有重要作用。正在生長發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
9. 缺鐵性貧血究竟是怎麼回事如何預防
在血液科門診,經常遇到一些病人,因為乏力、頭暈等一些不特異的症狀,在其他科室做了很多檢查,最後發現是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的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調查報告,全世界約有10%~30%的人群有不同程度的缺鐵。
缺鐵性貧血有什麼表現?
貧血表現: 乏力、易倦、頭暈、頭痛、眼花、耳鳴、心悸、氣短、納差、蒼白、心率增快。
組織缺鐵表現: 精神行為異常如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異食癖;體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兒童生長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頭萎縮、口角皸裂、吞咽困難;毛發乾枯、脫落;皮膚乾燥、皺縮;指(趾)甲缺乏光澤、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變平,甚至凹下呈勺狀(反甲)。
缺鐵原發病表現: 如婦女月經量多、消化道潰瘍/腫瘤/痔瘡導致的黑便/血便/腹部不適、腸道寄生蟲感染導致的腹痛/大便性狀改變、腫瘤性疾病的消瘦、血紅蛋白尿等。
特別提醒:如有以上相關症狀,建議您到醫院查個血常規,及時發現問題,少走彎路。
為什麼會得缺鐵性貧血?
需鐵量增加而鐵攝入不足: 多見於嬰幼兒、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婦女。嬰幼兒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蛋類、肉類等含鐵量較高的輔食,易造成缺鐵。青少年身體生長期需鐵量增加、偏食易缺鐵。女性月經增多、妊娠或哺乳,需鐵量增加,若不補充高鐵食物,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鐵吸收障礙: 常見於胃大部切除術後,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進入空腸,繞過鐵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腸),使鐵吸收減少。此外,多種原因造成的胃腸道功能紊亂,如長期不明原因腹瀉、慢性腸炎、克羅恩病等均可因鐵吸收障礙而發生IDA。長期飲濃茶和咖啡,影響鐵的吸收,吸收率下降一半左右。長期服用抑酸葯物也可以造成缺鐵。
鐵丟失過多: 慢性長期鐵丟失而得不到糾正則造成IDA(缺鐵性貧血)。如慢性胃腸道失血(包括痔瘡、胃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腸道腫瘤、寄生蟲感染、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等)、月經量過多(宮內放置節育環、子宮肌瘤及月經失調等婦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症、肺出血-腎炎綜合征、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等)、溶血後的血紅蛋白尿(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冷抗體型自身免疫性溶血、心臟人工瓣膜、行軍性血紅蛋白尿等)及其他(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慢性腎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短時間內多次獻血等)。
特別提醒:建議有上述這些易感因素及基礎疾病的人定期查血常規,早發現、早治療。另外也建議普通人定期體檢,尤其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及有慢性失血病史的群體,一定重視血常規的檢查。因為,一些疾病在早期的時候也可能沒有特異性症狀,而以貧血為主要表現。
缺鐵性貧血預防
嬰幼兒: 應及早添加富含鐵的食品,如蛋類、肝、菠菜等;對青少年,應糾正偏食,定期查、治寄生蟲感染。
孕婦、哺乳期婦女: 可補充鐵劑。
月經期婦女: 應防治月經過多。
老年人: 隨年齡增長胃腸吸收功能下降、基礎病較多,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抑酸葯等,要警惕缺鐵性貧血的發生。
此外,要做好腫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最後提醒大家,冬季空氣乾燥寒冷,人們經常吃火鍋,牛羊肉偏多,難免溫燥,損傷脾胃及津液,體內的血來源於脾胃的運化升清,更容易發生貧血。因此,建議通過食用銀耳羹來補充精血。偏腎陰虛的人可用銀耳枸杞羹;氣血虧虛的人可用銀耳桂圓羹;偏肺陰虛的人可用銀耳百合羹。
(作者:北京中醫葯大學東方醫院血液科 劉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