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從學校當兵步驟怎麼走
法律分析:1、初檢辦法:經武裝部目測、了解合格後確定為參加體檢的人員。
2、體檢辦法:對確定為預征對象在校大學生的體檢工作,主要由就讀學校所在地縣(市、區)徵兵辦公室負責,並安排在體檢的第一時間實施。
3、辦理入伍手續。被批准入伍的應征公民由縣級兵役機關負責辦理入伍手續,發給《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應征公民接到入伍通知書後,應按規定辦理轉黨(團)關系,領取被服等。在此期間,要十分注意安全,不遠離駐地,隨時准備按時到指定地點集合報到。
4、檢疫復查。時間為新兵到部隊3個月內。在此期間新兵要接受部隊復查復審,如發現身體、政治、思想、文化等不符合條件,不宜在部隊服役的,要被送回原籍,作退兵處理。
5、預定新兵。縣級徵兵辦公室對體檢和政審雙合格者進行全面衡量,確定預定批准入伍對象,同等條件下,優先確定學歷高的應屆畢業生為預定新兵。
6、張榜公示。對預定新兵名單將在縣(市、區)、鄉(鎮、街道)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公示時間不少於5天。
7、批准入伍。體檢、政審合格並經公示的,由縣級徵兵辦公室正式批准入伍,發放《入伍通知書》。學生憑《入伍通知書》辦理戶口注銷、享受義務兵優待,等待交接起運,統一輸送至部隊服役。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十二條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周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當年未被徵集的,在二十二周歲以前仍可以被徵集服現役,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的徵集年齡可以放寬至二十四周歲。根據軍隊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規定徵集女性公民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可以徵集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七周歲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服現役。
❷ 在校學生放假報名入伍怎麼初檢
1·進行網上登記
每年8月5日前,有應征意向的大學生(含在校生、應屆畢業生)可登錄「全國徵兵網」,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報名成功後,自行下載列印《大學生預征對象登記表》(簡稱《登記表》)。
符合國家學費資助條件的,同時還應下載列印《高校學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簡稱《申請表》),分別交所在高校徵兵和學生資助管理部門進行審核。
2,初審初檢
大學生在畢業離校或放假前,根據學校通知,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書(高校在校生持學生證),按規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參加學校所在地縣級兵役機關組織的初審初檢,被確定為預征對象的學生,領取兵役機關和學校有關部門審核蓋章後的《登記表》、《申請表》。
3,體檢政審
大學生可在學校所在地或者入學前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選擇一個作為自己參軍入伍的應征地。徵兵開始後,應征地兵役機關會將具體上站體檢時間、地點通知大學生本人。
大學生可根據通知要求,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書(高校在校生持學生證)以及審核蓋章後的《登記表》、《申請表》直接參加應征地縣級徵兵辦公室組織的體格檢查,由當地公安、教育等部門同步展開政治聯審工作。
4,走訪調查
政治聯審和體檢初步合格者,將由縣級徵兵辦公室通知大學生所在鄉(鎮、街道)基層人武部,安排走訪調查。
5,預定新兵
❸ 徵兵怎麼體檢
法律分析:第一步,需要到當地的村或者社區民兵營長處進行報名登記,這是預約報名。
第二步,在每年的8月5日前,一般情況下村或者社區民兵營長會通知你,到國家徵兵網上進行網上報名登記。
第三步,報名登記符合徵兵條件(具體條件請網路)之後,即會進入初次體檢(徵兵體檢一般分為三次,初檢、復檢和到軍營後的核檢)。這個一般由鄉鎮或者街道統一組織參加。
第四步,初檢合格之後,大約半個月左右,會接到通知,參加市裡的統一復檢,這次檢查合格的即會進入政審環節,政審合格的即作為新兵入伍人選。
第五步,作為入伍人選之後,就是分配兵種,但是不同兵種有不同要求。有些特殊兵種可能還需要再次進行專項體檢。
第六步,體檢流程。一般情況下徵兵體檢和我們日常到醫院做的體檢內容差不多,只是要求比較嚴格一些,比如紋身的大小、位置等,一些特殊的兵種還有些一特殊的檢查,比如空軍的抗眩暈測試等。
第七步,具體流程。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照先填寫登記表格,然後進行視力檢查,五官科檢查,然後是外科檢查,再到內科檢查,進行血壓測試,後面再是抽血化驗,最後是拍照存檔。如果檢查的人員比較多,則根據現場指揮人員按組進行檢查,檢查的流程可能會各組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兵役登記制度。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周歲的男性公民,都應當在當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安排,進行兵役登記。經兵役登記並初步審查合格的,稱應征公民。
第十四條 在徵集期間,應征公民應當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通知,按時到指定的體格檢查站進行體格檢查。應征公民符合服現役條件,並經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批準的,被徵集服現役。
《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准》
第一條 男性身高160cm以上,女性身高158cm以上,合格。
條件兵身高條件按有關標准執行。
第二條 體重符合下列條件且空腹血糖<7.0mmol/L的,合格。
(一)男性:17.5≤BMI<30,其中:17.5≤男性身體條件兵BMI<27;
(二)女性:17≤BMI<24。
BMI≥28須加查血液化血紅蛋白檢查項目,糖化血紅蛋白百分比<6.5%,合格。
(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❹ 當兵怎麼體檢
法律分析:1、由鄉(鎮)武裝部指導中心衛生院組織做好應征青年病史調查並按要求填寫好病史調查表。2、由鄉(鎮)中心衛生院組織好做好應征青年的初步體檢工作。3、各鄉(鎮)確定送檢對象後必須提前三天將以下資料送交縣徵兵辦秘書組:A、病史調查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第十三條 國家實行兵役登記制度。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周歲的男性公民,都應當在當年六月三十日以前,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安排,進行兵役登記。經兵役登記並初步審查合格的,稱應征公民。
第十四條 在徵集期間,應征公民應當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通知,按時到指定的體格檢查站進行體格檢查。應征公民符合服現役條件,並經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批準的,被徵集服現役。
《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准》
第一條 男性身高160cm以上,女性身高158cm以上,合格。
條件兵身高條件按有關標准執行。
第二條 體重符合下列條件且空腹血糖<7.0mmol/L的,合格。
(一)男性:17.5≤BMI<30,其中:17.5≤男性身體條件兵BMI<27;
(二)女性:17≤BMI<24。
BMI≥28須加查血液化血紅蛋白檢查項目,糖化血紅蛋白百分比<6.5%,合格。
(BMI=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❺ 當兵體檢的流程是怎樣的
徵兵體檢項目流程
1、由鄉(鎮)武裝部指導中心衛生院組織做好應征青年病史調查並按要求填寫好病史調查表。
2、由鄉(鎮)中心衛生院組織好做好應征青年的初步體檢工作。
3、各鄉(鎮)確定送檢對象後必須提前三天將以下資料送交縣徵兵辦秘書組:
A、病史調查表;
B、送檢對象花名冊(一式5份,含電子版,加蓋本單位公章);
C、應征青年免冠照片3張(一寸);
D、本單位黨委推薦應征青年報告(正式紅頭文件,按序排列)。
以上資料必須在徵兵辦秘書組審查合格的前提下,領取正式《應征青年體格檢查表》和應征青年體檢卡(須在武裝部加蓋鋼印)。並按要求認真填寫好相關內容,貼好本人照片,在次日體檢前交體檢場地負責人。
4、應征青年參加體檢時必須攜帶本人身份證和體檢卡。進入體檢站後,必須服從聯絡員安排,按程序接受體檢。體檢當日早上不吃早餐。
5、體檢項目全部結束後,應征青年必須經本鄉鎮武裝部長同意才能離開體檢站。
(5)在校入伍體檢怎麼安排擴展閱讀:
當兵入伍體檢前應該注意一些問題,主要如下所示:
1、體檢前幾天,要注意飲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飲酒,不要吃對肝、腎功能有損害的葯物;
2、體檢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情緒激動,保證充足睡眠,以免影響體檢結果。最好能洗個澡;
3、注意保持血壓的穩定;
4、體檢當日早晨應禁食、禁水;
5、測血壓之前適量運動一下。
❻ 大學生怎麼從學校入伍 具體流程是什麼
在校大學生可以入伍,一般要經過網上登記、初審初查、體檢政審、走訪調查、預定新兵、張榜公示、批准入伍這幾個環節。
一、網上登記
二、初審初檢
大學生在畢業離校或放假前,根據學校通知,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書(高校在校生持學生證),按規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參加學校所在地縣級兵役機關組織的初審初檢,被確定為預征對象的學生,領取兵役機關和學校有關部門審核蓋章後的《登記表》、《申請表》。
三、體檢政審
大學生可在學校所在地或者入學前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選擇一個作為自己參軍入伍的應征地。徵兵開始後,應征地兵役機關會將具體上站體檢時間、地點通知大學生本人,
大學生可根據通知要求,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書(高校在校生持學生證)以及審核蓋章後的《登記表》、《申請表》直接參加應征地縣級徵兵辦公室組織的體格檢查,由當地公安、教育等部門同步展開政治聯審工作。
四、走訪調查
政治聯審和體檢初步合格者,將由縣級徵兵辦公室通知大學生所在鄉(鎮、街道)基層人武部,安排走訪調查。
五、預定新兵
縣級徵兵辦公室對體檢和政審雙合格者進行全面衡量,確定預定批准入伍對象,同等條件下,優先確定學歷高的應屆畢業生為預定新兵。
六、張榜公示
對預定新兵名單將在縣(市、區)、鄉(鎮、街道)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公示時間不少於5天。
七、批准入伍
體檢、政審合格並經公示的,由縣級徵兵辦公室正式批准入伍,發放《入伍通知書》。學生憑《入伍通知書》辦理戶口注銷、享受義務兵優待,等待交接起運,統一輸送至部隊服役。
申請學費資助的,還要將加蓋有縣級徵兵辦公室公章的《申請表》原件和《入伍通知書》復印件,寄送至原就讀高校學生資助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