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檢項目 > 醫院體檢怎麼診斷

醫院體檢怎麼診斷

發布時間:2022-12-15 21:09:45

Ⅰ 診斷的診斷步驟

診斷的首要步驟就是通過詢問就診者的主觀感受症狀來採集病史資料。病史對診斷可起到定向作用,能提示診斷的線索。醫生利用感官檢查就診者的身體,所獲得的資料稱體征。體征是醫生的客觀發現,是親手獲得的,不受就診者主觀意識的影響。體格檢查有助於驗證症狀的存在,辨別症狀的性質和查明症狀的由來,還有助於發現就診者未曾覺察到的異常。常可根據體檢資料排除或保留作症狀診斷時考慮到的一些疾病,或補充症狀診斷中未考慮到的疾病,有時還可作出臨床診斷。實驗檢查所提供的資料多屬問診和體檢所不能察覺的身體內在改變。如體液成分的變化、病原體和組織結構改變等。它可用以確定症狀和體征的性質,有時還可作為某些疾病的主要診斷依據。影像檢查是應用 X射線、超聲波和核素等顯像技術來收集資料,通過影像分析可以推斷臟器的形態和功能變化,從而為病理形態和病理生理診斷提供依據。通過觀察生物電變化來收集資料的方法有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和視網膜電圖描記等,通過電波的形態、節律和頻率等可以判斷被檢器官或組織有無器質性或功能性改變等。內窺鏡檢查所收集到的是有關深部腔、道情況的資料。它既可發現某些症狀或體征的解剖基礎,又可在直視下采病變組織作病理檢查,為病理形態診斷提供依據。病理資料是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觀察組織結構而獲得的,可由形態學角度判定病變性質或分期。它是病理形態診斷的重要依據。此外,還常需收集反映某器官或腺體功能狀態的功能檢查資料;有時還需收集試驗治療資料,甚至手術探查資料等。
收集資料的方法需要醫生運用自己的醫學知識有的放矢地選擇。其中問診和體格檢查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必不可缺的。此外,實驗室檢查中的血、尿常規檢查也是必檢項目。隨著醫院設備的日臻完善, X射線胸部透視、心電圖檢查和超聲波檢查已被大多數醫生視為常規收集資料的方法。常規檢查范圍的擴大,固然可早期提供較多的資料,但有時也會給病人增加不必要的負擔。 對收集到的資料,首先要估計它的真實性和准確性,然後再一一辨別它反映的是正常,還是異常情況。若所反映的為異常情況,還要根據公認的該異常情況在某病中可能出現的頻率和對診斷某病的特異性及敏感性來評價它的診斷價值。不同項目有不同的正常標准。人們依據臨床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感性認識把人群中習見的表現視為正常,異乎尋常的為不正常。這種判定標準是約定俗成的,經驗性的,沒有統一的規范,多用於一些體檢項目,如表情、語調、步態、心音和腹型等。另一種判定正常與否的方法是採用正常人群的調查統計數值,即正常值。由於個體差異較大,絕大多數檢查項目的正常值都是用正常范圍來表示。由統計學計算的正常范圍最多隻能包括正常總體數的99%,一般是95%,其餘1%或5%本屬正常,但在數值上卻被視為不正常。評價檢查值的臨床意義時,除與代表總體的正常值相比外,還要與該個體自身的基礎值相比。這時還要參考其他檢查結果,才能對其意義作出評價。反映不正常狀態的資料,常常是診斷某病的線索和依據,而正常結果常用作鑒別診斷中排除某病的依據。
評價某項檢查結果的臨床意義,都是根據該項目對一些疾病診斷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在某病中可以出現陽性結果的某項檢查,其對該病診斷的特異性、用該檢查在與該病性質相近但又非該病的疾病中出現的陰性率來表示。陰性率愈高,特異性愈強,如某檢查只在某病中出現陽性,而在其他疾病中都是陰性,則該檢查對診斷某病的特異性為100%,即非常特異。特異性與該檢查在某病中出現的陽性率高低無關,如痰結核菌陽性只出現於肺結核,絕不出現於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故它對診斷肺結核的特異性極強,但它在肺結核中的陽性率並不高。特異性是用以評價某項檢查對某病的診斷能力和排除非某病的能力的。靈敏度用某項檢查在某病中出現的陽性率來表示。一項檢查可以在不同疾病中出現陽性,在哪個疾病中出現的陽性率愈高,則表示對檢出那個疾病的靈敏度愈高,若該檢查毫無例外地出現於某病,則對檢出某病的靈敏度為 100%。靈敏度是評價某項檢查檢出某病能力的,對診斷某病不一定有較強的特異性。如尿糖檢查在原發性糖尿病中都呈陽性,但也可見於腎性糖尿、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病中,所以糖尿對檢出原發性糖尿病的靈敏度很高,但對診斷該病的特異性並不很強。特異性和靈敏度都是根據大量資料用統計學方法計算出來的。評價資料時,還要注意假陽性和假陰性。對某病診斷有一定特異性的檢查結果,出現於非某病時,對非某病來講,是假陽性。易出現假陽性的檢查項目,對某病診斷的特異性差,評價不當便會引起誤診。對某病檢出有一定靈敏度的檢查結果,未出現於某病時,對某病來講,是假陰性。易出現假陰性的檢查項目,對某病檢出的靈敏度差,評價失當即易導致漏診。 是在評價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診斷的思維過程。收集到的資料,不論齊全與否,都需要醫生運用既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綜合、分析、聯想、推理,才能引申出診斷。臨床上進行診斷的思維方式約略有三,即病象對比、鑒別推斷和否證擬診。至於運用哪種方式,取決於獲得的資料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出該病的形象。除這三種方式外,還有模擬思維的電子計算機診斷。
①病象對比。這種診斷方式常用於所獲得的資料能比較明顯地反映疾病的整體形象時。如果這一形象與醫生記憶中的書刊上所描述的或在實踐中所經歷的某病形象一致時,醫生當即可通過對比,首先考慮某病。然後再驗看能否將具有一部或大部類似表現的其他疾病排除,並能否對一些在本病中不斷出現的陽性徵象和應該有而未出現的陰性徵象作出合理的解釋;如果能,就可診斷為某病。對臨床表現典型的疾病,一般都是採用這種診斷方式。這種診斷方法比較捷便,容易掌握,但由於臨床上遇到的典型病例不多,所以用途不廣。
②鑒別推斷。這是臨床上最常用的診斷方式。多用於全貌未充分表露出來,或病情復雜,或本質比較隱匿但陽性表現卻較多的疾病。實際採用的診斷方式有二:一為逐步逼近診斷法,即在問診完了,將獲得的症狀按時序系統化後,就根據症狀學知識,先考慮一些疾病;接著參考體檢中所獲得的體征,將其中不可能出現某體征,或應出現某體征但未出現的疾病排除,保留其餘疾病,或添加一些根據體征應考慮進去的疾病。再順次根據實驗室檢查、聲象檢查、功能測定等的結果,一步一步地繼續排除和保留一些疾病。最後保留下來的疾病,就是最接近診斷的疾病。然後再測試它們中間最符合現病發生和發展規律,並能解釋全部現象的疾病,這樣就作出臨床診斷。這一診斷方式雖比較繁復,但由於診斷過程中考慮到所有能提供這些資料的疾病,所以很少漏診。另一方式是綜合鑒別診斷法:首先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仔細的分析和評價,從中選擇幾項綜合起來能概括現病病情的主要陽性表現,並據以列出有待鑒別的一些疾病。通過比較每一主要陽性表現在這些有待鑒別的疾病中出現的頻率和對診斷這些疾病的靈敏度和特異性,聯系未列為主要表現的那些資料的臨床意義,再經綜合、推理,最後就可以得出可能性最大的少數幾個診斷。經過驗看,其中與現病的病情和病理最相符,而且能全面合理地解釋全部資料的診斷,就是臨床診斷。這一診斷方法是臨床醫生最常用的,比逐步逼近法簡單、捷便。但由於主要陽性表現是由醫生選擇的,選擇失當會導致誤診。
③否證擬診。即利用排除法來作診斷,常用於主要徵象少而又缺乏伴隨表現的疾患如缺乏其他陽性表現的發熱、浮腫等。往往是先運用診斷學知識,將能出現此徵象的所有疾病分類列出,然後根據正常所見或陰性發現,將這些疾病逐類或逐個一一否定,最後剩下不能否定的疾病,也就是可能性最大的疾病,以此作為初步診斷或臨床診斷,若作出的只是初步診斷,則需進一步收集有關該病的資料,據以確定或更改原診斷。
④電子計算機診斷。電子計算機有邏輯判斷和信息加工的能力。臨床上常用的電子計算機診斷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概率模型、序貫決策模型和專家系統模型等三種。
概率模型:它根據已知的在多種疾病中一些有鑒別意義的病象出現的概率來設計計算機程序,但在實用中卻要求計算機逆向回答問題,即回答在已知病象的前提下,患各種病的概率各為多少。這可以利用貝斯氏的逆概率公式來計算。當把診斷未明的病人的病象輸入計算機後,計算機就會按貝斯氏公式算出它在各種疾病中出現的概率,概率高的疾病就是可能性最大的診斷,但並非肯定結論。
序貫決策模型:概率模型要求提供與計算機中貯存的病象名稱和數量相同的資料。但臨床實踐中,在診斷的當時很難獲得齊全的資料,醫生只能根據既有資料先得出印象診斷,然後再進一步收集資料,來驗證或修改印象診斷,如此逐步積累資料,逐步修定印象診斷,乃至確定診斷。序貫決策模型就是模擬這一過程而建立的。其程序約略分為信息結構、推理功能和選擇功能等三部分。信息結構即在電子計算機內貯存的用以區分各個疾病的指標,推理功能就是基於這些指標所作出的即時判斷,選擇功能就是比較得失後作出的抉擇。信息結構准備好後,程序就可啟用。計算機首先提問的是最有鑒別意義的指標,醫生如實回答後,計算機又給出幾個不同的結果,並根據不同的結果選擇新指標,再提出新問題,讓醫生回答,然後再根據回答內容,給出肯定或否定某診斷的意見。如此不斷重復,最後得出診斷。
專家系統模型:以上兩種模型都需作較多的計算才能總結出診斷原則。由於醫學領域中的大量診斷問題難以用數學或系統學方法來表示,因此用以上模型對有的病例也就難以作出決斷。專家系統診斷模式是將醫生的知識、經驗以及對模糊數據的處理方法,編製成判別樹,存入計算機,使其能模擬醫生慣常的推理和判別過程,最後得出診斷。此法對數據分布無特殊要求,對同一疾病的不同患者所用的項目也不要求相同,不需要數學統計學計算,故容易被醫生接受。但編制一個效果好的判別樹並非易事,而且其優良性也不像上述兩個模型那樣有定量計算數字的保障。
計算機只能忠實地按醫生編制的程序來完成它的職能。電子計算機輔助診斷仍處於初步階段,臨床上只用於少數幾類疾病中。 疾病是一個由發生到緩解的連續過程。在作診斷時,病人往往處於疾病的某一階段,醫生只能根據當時掌握的資料,經分析推理,得出診斷。這個診斷是否切合病的總體情況,還需要在臨床實踐中,通過進一步觀察病情演變、繼續收集資料以及客觀地觀察治療反應來驗看。疾病的發展符合所診斷的疾病的發展和消退規律,而且對針對性治療呈現預期的反應時,才能斷定臨床診斷正確。實踐驗證有助於鍛煉思維能力,豐富臨床經驗,提高診斷水平。即使在門診工作中,也應約病人復診或通過信訪來驗證診斷。

Ⅱ 去醫院做全身體檢檢查,流程怎麼做 請詳細說說,謝謝!

全身體檢主要有以下這些項目。 一、一般檢查:體檢項目包括量身高、量體重、量體溫、胸部檢查、腹部檢查、脊柱、四肢和關節檢查。
二、內科:心率、心音、心律、肺部聽診、肝、脾、腎、腹部觸診、神經系統檢查。
三、外科:皮膚、淋巴結、乳腺、肛門指檢、甲狀腺檢查。
四、化驗:乙肝五項,丙肝,血脂,血糖,尿常規11項、血常規23項、血流變。
五、黑白、彩色B超:(1)肝、膽、胰、脾、雙腎(2)子宮、附件、前列腺。
六、眼科:一般檢查:視力、辨色力、眼底、裂隙燈。
七、耳鼻喉科:聽力、外耳道、鼓膜、咽、扁桃體、喉、外鼻、鼻腔。
八、口腔科:唇、齶、牙齒、牙周、口腔粘膜、舌、頜下淋巴結、顳頜關節。
九、心電圖、心超。
十、胸透:胸腔透視,主要是檢查心肺情況。
十一、婦科:女性除了做以上的項目以外,還要做婦科檢查項目,通過陰道檢查和白帶化驗,可以診斷出有無婦科疾病。
十二、男科:前列腺常規檢查,診斷有沒有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
上面介紹的只是一般的全面體檢,而個人做全身體檢有哪些項目會根據年齡以及性別的不同,而稍微有一點變動,專家建議每位朋友都應該養成定期做體檢的習慣,才能對某些疾病做到早期預防和早期治療。

Ⅲ 健康體檢都檢查哪些

一、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

每1~2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二、中老年:

身體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步入60歲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

由於糖尿病的發病率顯著增高,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者,應檢查尿糖及血糖。如果有條件,最好每次都能由固定的醫生主持檢查,以便全面、系統地掌握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和對受檢者進行保健指導。參加體檢者自己應准備一個健康體檢手冊(或由醫院制備),每次都應認真填寫。

三、老人體檢

已婚婦女除進行上述檢查外,還應定期(每年1次)檢查子宮和乳腺,以便早期發現婦女多發的宮頸癌和乳腺癌。從事與有毒有害物質密切接觸工種的職工,還應定期專項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職業病。

四、兒童:

1、生長發育檢測。包括稱體重、量身高、測頭圍等,出生6個月內的孩子每月查一次;6個月到1歲的孩子每2個月查一次;1歲到2歲的孩子每3個月查一次;2-3歲的孩子每半年查一次;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查一次。

2、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微量元素、血鉛等檢查。

3、五官科檢查。對先天的語言發育障礙、聽力損傷、斜視等疾病要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4、性器官檢查。

5、骨科檢查。

(3)醫院體檢怎麼診斷擴展閱讀:

體檢作用:

健康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疾病和影響健康危險因素。疾病是在損害性因素下發生內部調節機制紊亂的異常生命活動。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可以對抗和抵制其異常活動,避免出現症狀時的痛苦

健康體檢為受檢者提供檢查結果的客觀描述和健康隱患的提示,對疾病的進一步檢查屬於診治疾病的醫療體檢范疇。

定期健康體檢,從視觸叩聽檢查的結論中,發現新的異常體征;

定期健康體檢,從常規化驗數據的量變中,查出身體質變的信息;

定期健康體檢,隨著年齡的增長,補充新的項目、新的內容,實現早診斷、早治療。

Ⅳ 去醫院做身體檢查一般要做哪些檢查

基礎健康體檢主要檢查項目 ●一般檢查 包括身高、體重、體重指數及三圍檢查,由體重和身高計算出來的體重指數是判斷體重正常,超重與肥胖的標准,在一般檢查中的三圍檢測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中心性肥胖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關系,中心性肥胖者容易發生胰島素抵抗,從而造成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 ●脂肪代謝 此項檢查是把一般的身高體重檢查更進一步細化,它可以提示體內脂肪含量,脂肪率。即使是體重指數正常,貌似標准身材,但通過儀器測量亦可以提示脂肪含量的超過正常。 肌肉量和身體脂肪量一般由個人的營養狀態、活動量,新陳代謝共同作用決定的,但很多疾病都會對這些因素產生影響。在標准體重范圍內,由於肌肉量不適,身體脂肪量過多,身體脂肪率超標的年青女性非常多見,每種形態低肌肉型。亞洲人一般很少會有像西方人那樣非常肥胖的體形,但由於肌肉量不足,低肌肉型肥胖卻很普遍,低脂肉型肥胖與肥胖一樣都容易引發疾病。 ●內科檢查 包括生命體檢,心血管、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神經系統檢查。在內科檢查中有家族史及既往史的詢問,詢問家族史的目的是了解有無遺傳性疾病。 ●外科檢查 ●婦科檢查 婦女一年一次的婦科體檢使婦女疾病的早期發現大大提高,對於已婚婦女,尤其35歲以上婦女更為重要。通過檢查可以早期發現外陰炎、陰道炎、盆腔炎、盆腔腫物(包括卵巢良惡性腫瘤,子宮腫瘤),尤其對於那些無自覺症狀的宮頸癌及宮頸癌的癌前病變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特別重要。 眼科檢查的內容包括一般視力檢查,外眼及內眼檢查,應該注意的是,40歲以上的人群一般都應該進行眼底檢查。 ●口腔科檢查 檢查的內容是除了牙齒以外也涵蓋頰面部、口腔部和顳頜關節等,牙齒,僅僅是口腔組織的一部分。 口腔科檢查是進行健康體檢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通過口腔專業檢查發現有關的缺陷與疾患,也可以查出與全身系統有關的疾病;有些口腔疾病可以作為感染病灶,引起鄰近血管或身體其他重要臟器的病變,因此定期進行口腔檢查,了解口腔及全身健康狀況,對於有關疾病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有重要意義。至此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口腔檢查的體檢次數應該是每半年至少1次。 ●耳鼻喉科檢查 耳鼻喉均位於人體較深的特殊的解剖位置,對於這些部位的檢查必須藉助於特別的器械和光源才能完成。許多人都認為耳鼻喉不易生病,但恰恰相反,這些器官都與外界直接相通,是人體疾病的多發部位。許多早期病變,往往是不被人重視,延程治療,以至於發展到較嚴重病變。如慢性中耳炎早期僅表現在流少許分泌物而不予以注意,個別病例可以逐漸發展致面癱、顱內並發症,耳咽癌早期可以講是無任何症狀,到出現症狀時病理往往到中晚期,給治療帶來了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耳鼻喉科的體檢目的就是對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防患於未然。 ●X線檢查 主要是胸部透視,其目的在於檢查雙肺、縱膈有無病變,並初步確定病變的部位大小、密度,與周圍組織關系。對於中老年人來講,體檢胸透的真正臨床意義在於檢查有無肺癌,尤其是早期肺癌。 目前我國肺癌是繼消化道腫瘤之後的第二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定期胸部透視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可以為治療爭取時間。另外胸透具有直接觀察臟器的運動功能任意轉動體位,利用多體位、多角度觀察病變的特徵,尤其是動態特點從而有助於診斷。此項檢查是體檢多項檢查中必不可少的檢查項目之一。 ●心電圖檢查 心電圖檢查的范圍: →對心律失常和傳導障礙的診斷具有肯定的價值。 →對心肌梗死的診斷有很高的准確性,它不僅能確定有無心肌梗死,而且還可確定梗死的病期、部位、范圍以及演變過程。 →對房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和心包炎的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能夠幫助了解某些葯物(如洋地黃、奎尼丁等)和電解質紊亂對心肌的作用。 →心電圖作為一種電信息的時間標志,常和心音圖、超聲心動圖、阻抗血流圖等心功能測定以及其他心臟生理研究同步描記。 →心電監護已廣泛應用於對危重病人的搶救、手術麻醉、用葯觀察、航天、體育等方面的各項工作,以及日益重要的健康體檢。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心電圖只是心臟激動的電子活動記錄,受著互相拮抗和個體差異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某些心臟病(如高血壓、肥厚性心臟病)早期階段心電圖可以正常,而偶發的早搏檢查中可能記錄不到,心電檢 查不能直接反映心臟瓣膜活動,心音及心功能狀態,既使是慢性冠脈供血不足在平靜狀態下或不發病時心電圖也可以是正常的,需要進一步做其他檢查。 ●腹部B超檢查 腹部B超能迅速地檢查出肝臟、膽囊、膽管、脾臟、胰腺、腎臟、腎上腺、膀胱、前列腺等臟器的大小,形狀變化,是否處於正常位置,有無受到周圍腫瘤或臟器的壓迫,能確切地判定腹腔內腫物的部位以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能准確地辨別出腫物是實質性的還是液體性囊腫、血腫及膿腫等; 根據腫塊的影像學特點,能對某些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做出提示性鑒別診斷;B超能准確判斷腹腔內有無腹水,即使少量腹水用B超也可以測出;還可查出腹腔、盆腔內1cm以上腫大的淋巴結;可以觀察膽囊的收縮情況,作出膽囊功能的判斷。值得一提的是B超對於膽囊及膽道或泌尿系結石、黃疸性質的鑒別、實質性和囊性腫物的區分診斷率是很高的。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 血常規檢查是指血液細胞的計數及各類型的細胞的分類,它不包括血液生化,血清學等其他檢查,其檢查結果分為三部分,也就是三大系統: 1、紅細胞系統: 通過RBC、HB檢查的判斷是否有貧血,並通過貧血三項指標(MCN、MCH、MCHC)來判斷貧血的類型,當然進一步確診需要鑒於骨髓相檢查。除了關於貧血的診斷,紅細胞增多可以提示紅細胞增多症的診斷。 2、白細胞系統: 有WBC計數及各種白細胞分類。WBC升高主要見於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細菌感染,白細胞如過度的升高可見於白血病,其主要特徵是血液中可見幼稚細胞。病毒感染白細胞一般來講是正常或降低,另外部分造血物質不足亦可導致白細胞減少。 3、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所必需的物質,血小板減少可以引起貧血,部分血小板降低可以是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早期表現。在這里系統指示的是血小板升高並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中老年人,意味著血液容易凝固,發生血栓的機會可能增加。 ◎尿常規檢查 尿液檢查可以診斷泌尿系統疾病,如泌尿系統的感染、腫瘤、結石、血管病變,還可以協助診斷其他系統疾病,如糖尿病、急性胰腺炎、急性或慢性肝炎、急性或慢性溶血、多發性骨髓瘤、急性汞中毒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中脂類水平也隨著升高,血脂升高的直接後果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起心腦血管病。因此在體檢中血脂檢測必不可少。 ◎血糖 血糖過多可能是糖尿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糖尿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全世界的發病率是3-5%,我國的糖尿病病人已超過2000萬,也就是說每65個人中就有一個糖尿病人。血糖升高還可見於情緒激動、情緒緊張,慢性胰腺炎及甲亢、心梗等。如果空腹血糖升高還要進一步化驗餐後2小時血糖、糖耐量試驗、胰島素、胰島素抗體、C肽及糖化血紅蛋白。 ◎肝功能:(GPT、膽紅素、A、G、A/G) 肝功能檢查是健康休檢項目中最為廣泛的必查內容,無論是上幼兒園的孩子,還是上學、打工,無論是看病住院還是健康體檢均要檢查肝功,檢查肝功能狀態的項目很多,有肝臟合成功能、代謝與解毒功能,分泌與排泄功能及肝臟細胞損傷檢查等項目。 上述檢查是健康管理的基礎的健康體檢,適合於40歲以下的一般階層,是每年體檢必不可少的體檢內容,如缺少哪一方面,都是欠全面。

Ⅳ 體檢主要檢查些什麼

1、一般檢查
檢查內容:身高、體重、血壓配合現場物理檢查,了解身體的基本情況。 臨床科室
2、外科常規檢查
檢查內容:皮膚、脊椎、四肢、甲狀腺、乳房、肛門、外生殖器等體檢 3、內科常規檢查
檢查內容:心、肝、脾、肺、神經系統等檢查
4、血常規
檢查內容: 血液常規18項檢測;對病毒感染、白血病、急性感染、組織壞死、敗血症、紫斑症營養不良、貧血等疾病的檢查
5、乙肝兩對半
檢查內容:HbsAg、Antia-HBs、HBeAg、Antia-HBs、HBcAg 乙肝病毒攜帶者或已受感染
6、肝功能三項
檢查內容:穀草/谷丙轉氨酶,可了解肝功能是否有受損
7、腎功三項
檢查內容:Crea、BUN、UA ,可了解急慢性腎炎、尿毒等疾病
8、血脂四項
檢查內容:甘油三脂、膽固醇 ,可了解高血脂症、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疾病等
9、血糖
檢查內容:空腹血(GLU) 了解是否有糖尿病 輔助科室
10、X光檢查
檢查內容:胸部X光 ,心臟肥大與否、肺臟呼吸道等疾病
11、心電圖
檢查內容:十二導聯心電圖,檢查心臟疾病如:心臟肥大、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心絞痛。
12、B超肝膽,脾, 胰,雙腎
檢查內容: 腹部、肝、膽、脾臟、胰臟等器官病變及腫瘤。脂肪肝、肝硬化、肝膽,腎結石、胰臟炎.頸動脈血流的速度形態.曬查心腦血管疾病等檢查

13、B超乳腺
檢查內容:
14、B超子宮附件
檢查內容:卵巢、子宮炎症等病變及乳腺增生及乳腺等疾病 婦科專項
15 婦科常規檢查
檢查內容:內陰、陰道、外陰檢查等

16、白帶常規
檢查內容:白帶常規檢查

17、宮頸塗片
檢查內容:婦科常規檢查 、宮頸癌篩查等檢查

16、采血
檢查內容: 靜脈采血用於實驗室的各項檢查

Ⅵ 一般全身體檢流程

一般全身體檢流程:詢問病人的患病史、家族史與個人史,檢查血壓以及人體主要臟器心、肝、脾、肺、腎等,根據檢查結果進行初步診斷。對檢查者進行甲狀腺、淋巴結、乳腺、脊柱、四肢關節、泌尿生殖器、肛門等的情況進行視診、觸診等檢查。

檢查前禁忌:注意不要攝入過多食物,以免影響檢查結果。

檢查時要求:由於肛診可能會帶來不適感,所以病人應該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

(6)醫院體檢怎麼診斷擴展閱讀

全身體檢對人的身高、體重、血壓等的檢查,它包括內科系統、外科系統、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婦科、彩超室、檢驗科、病理科等一系列的檢查。

系統的全身檢查可以早期發現一些病症:了解有否缺鐵性貧血、排除血癌(白血病)及炎症及血小板、了解腸道情況排除困俐、腸炎、了解血尿,揭示腎炎、了解有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明確了是否存在甲型肝炎、丙型肝炎、戊型肝炎、丁型肝炎、庚型肝炎的感染、指導各型肝炎治療等。

Ⅶ 想去醫院做個體檢看看有沒有什麼病,要做哪些項目檢查能查出身體是否健康。

重點檢查下列項目:

1.肝功十一項:檢查肝臟代謝功能、膽紅素代謝是否正常,有無肝臟受損。

2.腎功三項:檢查腎臟排泄功能是否正常,有無腎臟炎症或器質性受損等。

3.血脂四項:血脂濃度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有助於診斷動脈硬化症,冠心病及腎病綜合症的診斷。

4.甲狀腺功能三項:檢查甲狀腺的基本功能,判斷是否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減退或其它異常。

5.血流變:檢查血液粘稠度。協助診斷與其相關的疾病,如:血壓高、高血脂、糖尿病、血栓形成等危險因素。

6.腫標篩查(CEA):主要是對胰腺、結腸、肺、乳腺等重大疾病的篩查。

7.糖類抗原(CA50):主要用於胰腺、胃、肺等器官的重大疾病的篩查。

8.經顱多普勒:能檢測顱內及顱外各血管及其分支,甚至可以對微小的腦動脈瘤進行檢測對腦動脈硬化、腦動脈供血不足、腦血管痙攣、腦血管狹窄、腦血管閉塞、腦出血性及缺血性中風的診斷及鑒別有重大作用。
你可根據自身狀況有選擇的做些檢查,畢竟全面檢查費錢費時。

Ⅷ 一般體檢什麼就可以判斷是否健康

■常規體檢項目
1、內科:血壓、心率、心律、心雜音、心界、肺、肝、脾、腎、腹部壓痛、腸鳴音、神經系統檢查
2、外科:身高、體重、脊柱、皮膚、淋巴結、四肢關節、乳腺、甲狀腺、肛門直腸、前列腺、泌尿生殖器、腹股溝
3、婦科:外陰、陰道、宮體、附件、陰道塗片、病理檢查
4、眼科:視力、砂眼、辨色力、角膜、結膜、眼底
5、耳鼻喉科:聽力、外耳道、鼻竇、鼻咽、咽、喉
6、口腔科:唇、齶、牙齒、牙齦、口腔粘膜、
7、心電圖
8、b超:肝、膽、脾、腎
9、胸部透視
10、化驗
(1)谷丙轉氨酶、澳抗
(2)血糖
(3)血脂:膽固醇 趕甘油三酯
(4)胎甲球
(5)肌酐、尿素氮

■各項體檢項目的臨床意義

體檢項目 意義
常 規 體 檢 項 目
內科
(視、觸、叩、聽) 胸廓:有無異常胸廓,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維生素d缺乏的人群等
肺與胸膜:了解呼吸音、有無羅音與炎症等
心臟:及早發現心臟疾病
肝臟:通過觸及肝臟的質地,可以了解肝臟的性質,在正常情況下,肝臟質軟,慢性肝炎時質韌,肝硬化肝臟質硬,還通過有無壓痛,肝臟是否病變。
脾臟:是否腫大或腫大的程度,了解除無感染、充血、腫瘤等
腎臟:大小、硬度及移動度等,預防腎腫瘤
血壓:測定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判斷高血壓及低血壓
外科 淋巴結:各淺表淋巴結有否異常增大等
甲狀腺:可及早發現囊腫,腫瘤等
女性乳房:可及早發現小葉增生,乳房癌等
肛門:可及早發現痔,腫瘤等
皮膚:有無皮疹、蘚病等皮膚病
眼科 視力:了解眼睛的屈光度
角膜:注意透明度,有無白斑,潰瘍等
鞏膜:注意有無黃疸,脂肪沉著
辯色力:了解有無色盲、色弱

五官科 耳:簡易聽力檢查鼻:有無腫瘤的產生
咽:診斷有無急慢性咽炎
鼻:判斷急慢性鼻炎有價值
舌:觀察舌質,舌苔
扁桃體:有無充血,腫大,潰瘍等

心電圖 對各種心律失常的診斷有價值
對心肌梗塞的診斷有較高的准確性
對心室肥大,心肌病等診斷有較大的幫助
幫助了解某些葯物和電解質紊亂對心臟的影響

b超 對肝、膽、胰、脾、腎的診斷有較高的價值
胸透 及早發現胸部腫瘤
血常規 紅細胞——貧血或異常增多
白細胞——有無感染、放射性損傷、過敏性疾病等
血小板——了解造血功能,出血時間的評估等

尿常規 顏色,透明度及比密等,早期發現腎病,糖尿病等
空腹血糖 可初步篩查糖尿病
血脂
(甘油三脂
膽固醇) 測定了解體內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在體內水平,進一步指導日常 飲 食及治 療,降低冠心病血管硬化等的發生,減少高血壓進一步演變。
腎功能
(尿素氮 肌酐) 反映腎功能情況
乙肝表面抗原 通過乙肝抗原的檢查,可可了解是否攜帶乙肝病毒
谷丙轉氨酶 檢查肝功能的主要指標,了解肝臟有無損傷
癌胚抗原 對消化道腫瘤的檢查有幫助
尿酸 痛風的早期可僅有血尿酸的偏高
血粘度 反映血液粘稠度,,對血栓形成等關系極大
高低密度脂蛋白 影響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
乙肝二對半 通過乙肝抗原、抗體的檢查,是否存在大三陽、小三陽的情況,反映乙肝 病毒處於復制傳染性強或處於低水平復制或病毒基本停止或傳染後恢復期
甲胎蛋白 通過 afp值的多少,作為早期肝癌的篩查
幽門螺旋桿菌 對於胃潰瘍,胃竇炎有較高診斷價值
甲肝 用於鑒別診斷甲型肝炎
丙肝 用於鑒別診斷丙型肝炎
血型 鑒定血型
前列腺特異抗原
( psa) 了解前列腺有否腫瘤,及腫瘤的情況
大便隱血 對消化系統有無出血的診斷有幫助
特 殊 體 檢 項 目
頸椎攝片(正側位) 及早排除頸椎病
胸片() 鑒別診斷兩肺有無病變,對診斷肺結核有重要意義
婦科常規(已婚) 用於鑒別婦科疾病
女性b超 了解女性內生殖器的情況、有無病變
女性陰超 更深入的了解女性內生殖器的情況
腦彩超tcd 了解腦血管的供血情況
心臟彩超 了解心臟有無器質性病變
骨密度 了解骨質疏鬆程度

■常見檢查注意事項

一、心電圖檢查:檢查前應安靜休息5分鍾左右,不能在跑步、飽餐、冷飲或吸煙後進行檢查,這些因素都可以導致心電圖異常,從而影響對疾病的判斷。作飽餐試驗及雙倍二級梯運動試驗檢查前,還應於檢查當日禁食。

二、腦電圖檢查:在檢查前1天要洗頭,且不能使用發油。檢查前24小時要停止服用鎮靜劑、興奮劑及其他作用於神經系統的葯物,以避免檢 查時形成假象,影響檢查結果的判斷。腦電圖檢查必須在飯後3小時內進行,如檢查前不能進食者,則要聽從醫生的安排,口服50克糖粉液或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以防因低血糖而影響檢查的結果。

三、甲狀腺碘試驗:檢查時必須是空腹,檢查前不能服用含碘制劑或吃含碘量豐富的食物,如海帶、海蜇、紫菜等。

四、腎圖檢查:檢查前一定要排空小便,不得飲茶和咖啡,不能服用利尿劑。

五、纖維內窺鏡檢查:支氣管纖維鏡檢查4小時前要禁食、禁水,以免因檢查刺激引起嘔吐。戴有活動假牙者,檢查前一定要取下,防止檢查過程中假牙脫落而誤入氣管或食管內。胃鏡檢查前的6~8小時要禁食,防止插管時嘔吐和影響檢查所見,檢查前還要排空大小便。腸鏡檢查前3天應吃少渣飲食,檢查前1天服瀉葯,檢查前3小時要灌腸,以排空腸腔內的糞便。

六、ct檢查:做腹部ct檢查前必須禁食、禁水,以免形成偽影,影響ct圖像質量。其他部位的ct檢查則不必禁食禁水。

七、選擇性心血管造影:檢查前3~4小時禁食。認真練習醫生教給的檢查中所需要做的動作,如吸氣、閉氣,以配合檢查。

八、膽道造影:做口服造影劑檢查時,檢查前1天中午要吃脂肪餐,使膽囊內的膽汁排空,晚餐以無油高糖食物為好。晚餐後7時左右要按醫生交待服用造影劑,然後禁食。做靜脈造影檢查時,同樣於檢查前1天的中午吃脂肪餐,檢查當日早晨禁食。如果有急性炎症、發熱、腹痛、急性黃疸等,待好轉後再做此項檢查。

九、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造影:檢查前1天的晚餐應吃軟食,此後就要禁食。檢查前1天的晚上還要服瀉葯以清除腸腔內的積氣、積糞。檢查之前要排空小便。

十、女性生殖系統造影:在檢查之前,要排空大小便,未解大便者要灌腸,還要剃除陰毛,清洗陰道。

十一、化驗室檢查:抽血作生化指標檢查時,應在早餐前抽空腹血,這樣查出的結果較為准確。尤其是檢查肝功、血糖、血脂等項目,對於空腹的要求更為嚴格。

■何時做健康體檢?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類罹患某些疾病的機會也在增加。 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沒有明顯症狀,但往往有嚴重的後果。可幸的是,如果能在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預後往往是好的。 為此美國梅奧醫學中心的專家們為您提供了一個定期健康體檢的清單。它一共涉及9個項目。這張清單就會告訴您什麼時候應該去做什麼檢查。
1.*牙齒檢查 從一歲起,每年至少做一次牙齒檢查。
2.*視力檢查 從三歲起,第一次檢查視力。以後視情況每3-5年檢查一次。
3.*血壓檢查 在您10歲的時候,應該做第一次血壓檢查,以後至少每兩年做一次。
4.*宮頸塗片檢查 如果您是女性,在您18歲的時候(或者性行為以後)做第一次宮頸塗片檢查。以後1-3年檢查一次。在獲得連續三次陰性結果後,檢查間隙可以延長。
5.*膽固醇檢查 在您20歲的時候,做第一次血膽固醇檢查,以後每五年做一次。
6.*乳房檢查 如果您是女性,在您40歲的時候,做第一次由醫生進行的乳房檢查。
7.*前列腺檢查 如果您是男性,在您50歲的時候,第一次做前列腺檢查。注意有些醫生希望您在40歲時就做。
8.*乳房造影檢查 如果您是女性,在您50歲的時候,第一次做乳房造影檢查。注意有些醫生希望您在40歲就做。
9.*直腸鏡檢查 在您50歲的時候,您開始做第一次直腸鏡檢查,以後3-5年做一次。
(專家建議):亞裔大腸癌發生率低,但胃癌發生率高,故此項宜改為做胃鏡檢查為宜。

■健康檢查應該注意什麼
到醫院去進行健康檢查,應該間隔多長時間、檢查哪些項目呢?這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和家族病史等,全面考慮來作出選擇。
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每1~2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
中老年:身體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步入60歲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由於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內顯著增高,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者,應檢查尿糖及血糖。如果有條件,最好每次都能由固定的醫生主持檢查,以便全面、系統地掌握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和對受檢者進行保健指導。參加體檢者自己應准備一個健康體檢手冊(或由醫院制備),每次都應認真填寫。
已婚婦女除進行上述檢查外,還應定期(每年1次)檢查子宮和乳腺,以便早期發現婦女多發的宮頸癌和乳腺癌。從事與有毒有害物質密切接觸工種的職工,還應定期專項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職業病。
每個人如能重視這一問題,都能自覺、主動地定期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可以相信「健康人去醫院」很快會蔚然成風,成為一種時尚,這將顯著提高各種嚴重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和治癒率。

現在各大醫院的體檢分單位和個人,個人體檢一般多選擇400-500元的項目套餐,也有少數有錢人選擇做pet(全稱叫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精確度比ct更高,一次8500元,篩查全身是否生有腫瘤。相對於個人體檢,單位體檢當然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雖說近幾年不少單位的體檢也開始分年齡段,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做必要的檢查,比如中老年女性有乳腺的檢查。但總的來講,集體檢查很難針對個體的特異性,只能是常規的一般普查。一些常見病的高危人群、出現亞健康現象的人群還是應到醫院進行補充檢查,以早期預防。

心臟檢查

目前採用的常規體檢,對心臟一般靠心電圖來檢測。現在不少人由於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緊張,所以心臟的負擔比較大,體檢中往往會發現有心律失常、心肌勞累等問題。但是對於隱形冠心病、早期心肌梗塞等早期心血管的毛病很難被發現,必須再藉助其他的檢查,而這樣的檢查通常不在單位常規體檢的項目中,所以很多處於心血管亞健康邊緣的人忽視了身體的信號,往往是在神經緊張、劇烈運動後出現問題。

建議:有心律失常、心肌勞累等症狀的人,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腦部檢查

30多歲就發生腦梗塞、腦溢血的患者越來越多,ct可以檢查腫瘤、梗塞問題,但常規體檢中一般不會查腦子,而且由於費用比較高,許多人一般不會做腦部ct。問題是,在日常生活中,早期腦梗的患者只是覺得胸悶、頭暈、睡眠不好等,臨床症狀不明顯,人們就誤以為是亞健康的表現。

建議:經常頭暈、頭痛、胸悶的人,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條件下,可以做一做腦部ct檢查,幫助早期排查疾病。

骨密度檢查

現在很多中年婦女都知道要補鈣,但自己是不是缺鈣倒不是很清楚。常規的體檢中沒有測骨密度的項目,也很少人自己去醫院做骨密度檢查。骨質疏鬆在初期的症狀並不明顯,有時會出現全身骨痛、無力,特別是腰部、骨盆、背部的持續性疼痛,許多人誤以為是腰椎的問題。骨質一般從30多歲就開始流失,肌體對骨質中的主要成分鈣質的吸收能力逐漸減弱,等發生骨折的時候就已經流失了1

Ⅸ 體檢的時候醫生會下什麼診斷呢

你有堅持做每年一次的體檢嗎?無論是單位組織還是自我意識去進行的體檢。體檢是檢查我們身體是否健康的一種手段,通過體檢後的檢查報告能了解到身體的狀況。那麼在看到體檢報道的時候,面對醫學領域的專用詞,你是不是也有疑惑?

重視陽性結果和溫馨建議

在體檢表中,醫師給出的最明顯的文字是「結論和建議」。一般來說,這段文字是醫師對體檢者當前健康狀況的客觀總結和相關建議。比如一名幹部的體檢報告中寫到:「肝光點稍緻密,建議清淡飲食,加強鍛煉。乙肝兩對半全部陰性,建議接種乙肝疫苗。慢性咽炎,耳鼻咽喉科診治,建議飲食少吃煎炸食物,戒煙酒。」可見,「結論和建議」分為檢查結果綜述和健康建議兩部分。

在總結中,醫師不會輕易下診斷,只是提一些簡明扼要的建議,一般體檢者只需照做即可。對於建議復檢、進一步檢查、動態觀察之類的項目,證明此次體檢發現了問題,但不能下診斷,體檢者可按照體檢醫師建議,前往醫院專科進行檢查。

在數值對比中發現問題

體檢表裡測定的數值是體檢者健康狀況的量化反映。在醫師給出的數值當中,有測定值,也有正常值或參考值。一般來說,測定值處於參考值或正常值的范圍之內,身體便無大礙。比如生化檢驗里的總膽固醇一項,正常值是3.1-5.7mmol/L,如果測定值在這個范圍內,就屬正常。如果測定值達到或超過最高數值,就預示著被檢測者血液中的總膽固醇含量已經處於臨界或超標狀態,需要引起注意或對症治療了。再比如空腹血糖這一項,正常參考值是3.9-6.1mmol/L,如果測定值超過了最高值,就預示著血糖異常了,需進一步進行糖耐量試驗等相關檢測。

閱讀全文

與醫院體檢怎麼診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圖書館美妙體驗日 瀏覽:311
黑龍江養老金上漲如何計算 瀏覽:404
老年人淋巴結白血病 瀏覽:950
科目一體檢需要什麼 瀏覽:751
重陽節傳統的重陽糕有幾層 瀏覽:109
重度老年痴呆吞咽困難能活多久 瀏覽:56
手機活體檢測已取消什麼意思 瀏覽:819
50歲的健身達人 瀏覽:694
體檢查尿7天拿結果查的是什麼 瀏覽:454
農村養老保險對老百姓的好處 瀏覽:738
老人住的房子裡面有異味怎麼除掉 瀏覽:967
外國70歲免票 瀏覽:840
佛教老人忌日怎麼做 瀏覽:578
父母向我道歉時怎麼緩解尷尬 瀏覽:77
傷殘之後如何面對父母 瀏覽:91
老年人腰肌勞損怎麼訓練 瀏覽:667
溫江哪個車管所有自助體檢 瀏覽:900
長壽108公交多少分鍾一班 瀏覽:605
海口老年公寓哪家好 瀏覽:835
船員證考完之後多久體檢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