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的身體是鹼性還是酸性啊
一般醫院查體時都會有尿檢和血檢,都可能查出身體是鹼性還是酸性,詳細點兒的體檢報告中也會有這個項目
❷ 如何看健康體檢的化驗單
體檢,這是很多單位為員工提供的一項福利。但拿到化驗單後,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檢查結果和各種不同的符號,很多人都是一頭霧水。化驗單應該怎麼看?個別數值超標,是否就意味著身體出現了問題?
血常規報告 要看關鍵項
血常規是體檢中最常見的一項,很多人看到自己有的檢查結果在參考值內,有的卻標著「↑」、「↓」時,不禁有些擔心。檢驗參考值異常並不等於健康出了問題。在血常規檢查中,只要主要指標正常,其他次要指標高點兒或低點兒問題並不大,拿到化驗單後主要看四項指標:白細胞總數、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
通常白細胞參考值為7~10,當數值增多時,可能受到病毒感染;而出現明顯減少的現象,受檢者要查看是否出現自身免疫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受到放射線的影響時,白細胞總數也會降低或引發造血功能障礙。
血小板降低,要定期再進行檢查,如果長期明顯降低,可能出現全身性出血疾病,如白血病。梁醫生同時提醒體檢者,血小板也會受到某些生理狀態的影響,如女性月經,這時不要過度擔憂。紅細胞的參考值在3.5~5.5之間,當紅細胞降低時,要參看血紅蛋白和紅血球壓積,如果三項同時降低,則意味著身體可能貧血。
尿常規檢測結果 受多種因素影響
尿常規對於泌尿道感染、結石、急慢性腎炎、糖尿病等疾病有預報性作用,是最為常規的一項檢查。
梁醫生指出,尿常規一般以尿蛋白質、尿糖、尿酮體、尿紅細胞、白細胞、尿比重等作為主要判斷的依據,其他項目可同時作為參考。在尿化驗單上,常會看到一些符號,「+」,表示陽性結果(「++」、「+++」,表示程度不同)而「-」則表示陰性結果,陽性結果通常是泌尿系統疾病的標志。
正常情況下尿常規的參考值是:尿酸鹼度(pH)4.51~8;尿比重(SG)1.015~1.025;蛋白質(PRO)陰性;葡萄糖(GLU)陰性;酮體(KET)陰性;膽紅素(BIL)陰性;亞硝酸鹽(NIT)陰性;白細胞(LEU)陰性;紅細胞(RBC)陰性。根據正常范圍標准比對,當尿檢報告單上顯示白血球呈陽性時,多提示泌尿系統感染;尿中紅血球呈陽性時,說明可能患有腎臟結石、腫瘤、急性腎炎等;尿酸鹼度降低,說明尿呈強酸性,考慮是否有糖尿病、痛風、慢性腎小球腎炎或因服用酸性葯物等所致;當呈鹼性時,則可見於頻繁嘔吐、泌尿系統感染等。而尿素病理性增高可見於腎臟疾病、長期腹瀉、劇烈嘔吐、尿路結石等。
尿常規的檢測結果有時會受到飲食、葯物、年齡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偶爾一次檢查發現個別指標輕度升高,不一定有臨床的意義,可以復查。如果連續多次超出參考值,應引起重視,建議到腎內科進一步檢查和咨詢。
❸ 體檢常識:如何讀懂你的體檢報告
體檢進行的一些化驗項目主要包括:葡萄糖、肌酐、尿酸、谷丙轉氨酸、總膽固醇、甘油三脂等。很多人想知道化驗單上的指標代表了什麼?該怎樣看化驗報告?為此我們專門編輯了這篇文章,以期對大家有所幫助。
尿酸
認識尿酸
簡單來說,尿酸就是細胞新陳代謝產生的老廢物,正常情況下,我們的人體內大約含有一千到一千二百毫克尿酸,每天大約有六百毫克產生及排出體外,所以體內的尿酸量會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況;但萬一有某些原因破壞了這種平衡狀態,也就是說,這些老廢物若在血液中因某些原因異常增多現象,就形成了所謂的「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
造成高尿酸血症的原因有下列可能因素有:攝取富含或導致普林合成增加的食物、尿酸的合成增加、腎臟排除尿酸受阻、腸道排除尿酸受阻、體內酵素異常、疾病或化學治療、遺傳基因、葯物(利尿劑)的使用等。 事實上,高尿酸血症是導致痛風的元兇,我們可以說高達九成七以上的痛風病人均有高尿酸血症,但是必須經一段時間的高尿酸血症後,痛風才會發作;相對的,並非所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均會發生痛風,多數人終其一生只有持續高尿酸血症而已,會出現痛風的大約佔三分之一。
全血粘度增高
血液粘度增高會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減慢,最後導致血流停滯,直接影響臟器血液供應,導致疾病。
全血粘度降低
從引起血液粘度降低的原因來看,主要與紅細胞比積的減少有關,可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低血粘度兩大類。
1、病理性低血粘度:主要是幾種出血性疾病引起,如出血性腦中風、上消化道出血、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等。這些疾病的特點是血液粘度降低與紅細胞比積的減少成平行關系,是機體失血後組織內水分向血管內轉移而使血液稀釋的結果。因此,這類疾病又叫出血性低血粘症。另外,尚有一些疾病,如各種貧血症、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症、急性肝炎等,也表現有低血粘度,但這類血液粘度降低與出血無關,而與慢性消耗性病理過程有關。因此,這類疾病叫做非出血性低血粘症。
2、生理性低血粘綜合征:這一類型的特點是血液粘度的降低出現於人體正常生理過程的某一階段。例如,婦女在月經期以及妊娠期所見的血液粘度低下均屬於此類型。
看了這篇文章後你應該就能對檢查報告有所了解,在以後的體檢中,自己在拿到體檢報告的時候就能夠第一時間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
❹ 體檢報告該怎麼看
●了解體檢項目
一般來說,體檢項目包括內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女性婦科等臨床各科常規體檢項目,常規化驗、生化檢查等實驗室檢查,以及彩超、心電圖、cr、ct、骨密度、 紅外乳腺檢測、鉬鈀檢查等輔助檢查項目三大類。
●認識常規符號
查看體檢報告單時,要注意常規符號,向上的箭頭表示與正常值相比,你的體檢數據偏高,向下的箭頭則表示偏低。「到底高多少或低多少,可以查看報告最後一項的正常范圍。有的體檢報告還會有顏色,黑色表示正常,紅色則代表異常。此外,陰性以『-』表示,陽性以『+』表示。」
●分析體檢結果
體檢中各個項目的檢查結果最終會以數據、文字、圖像三種形式呈現在報告單上。
❺ 體檢後怎樣讀懂報告單
體檢結論提及內容要重點關注
拿到體檢報告後,首先應了解本次體檢都有哪些檢查項目,然後再看體檢結論。體檢結論包含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陽性體征(如麥氏點有壓痛)及陽性檢查結果(如尿蛋白陽性)等,體檢結論上沒有提及的項目表示在本次檢查正常。體檢發現問題,若是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如發現腫瘤等),體檢中心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受檢者單位負責人或受檢本人。否則,體檢醫師會根據異常結果的嚴重程度,用不同的詞語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如建議「到××科門診進一步就診或復查」,就應到醫院相應的科室進行復查或診治;如建議「必要時」或「隨診」、「定期體檢」,則表明異常程度不很嚴重,如果無不適症狀,定期體檢就可以了,目前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另外,要看懂體檢報告,還須知道報告中一些符號的含義。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有無時,一般用「(+)」表示陽性,用「(-)」表示陰性,用 「(±)」表示「弱陽性」。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多少時,則用「具體數值」的形式報告,並附有正常參考值范圍。但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檢測所使用的正常參考值可能略有差異,一般用「↑」或「H」等表示「數值高於正常」;以「↓」或「L」等表示「數值低於正常」。
指標接近正常值不能大意
健康體檢面對的主要群體是健康人群,所以檢查結果正常或接近正常者最為常見。那麼,如何看待那些接近正常值上、下線指標的實際意義呢?下面我們將用體檢中最常做的指標舉例說明。
血常規檢查 重點關注白細胞(WBC)計數、血紅蛋白濃度(Hb)、血小板計數(PLT)三項指標,白細胞增多常見於感染、嚴重創傷、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白細胞減少常見於病毒性感染、嚴重敗血症、葯物或放射線損傷以及某些血液病等。血小板減少常見於脾功能亢進、血液系統疾病、病毒感染等。血紅蛋白濃度減少可見於各種疾病導致的貧血。
肝功能檢查 常用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等。臨床中轉氨酶降低的意義不大,增高可見於各種急慢性肝病、膽道感染、膽石症、心臟病、嚴重感染等。其中,脂肪肝、酒精及葯物是健康體檢中導致肝臟功能指標輕度升高的常見原因。此外,感冒、劇烈活動、體育鍛煉、月經期時,轉氨酶也可暫時升高。所以轉氨酶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炎,不必太恐慌,但需到肝病科或消化科門診檢查肝功能異常的原因。
腎功能檢查 主要指標有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明顯升高提示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應到腎內科門診進一步診治。此外,心衰、休克、燒傷、失水、大量出血、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也可引起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升高,糾正或治療原發病後,腎功能指標可以恢復正常。
血脂分析 主要指標有膽固醇總量(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前三項指標明顯升高者應到內分泌科門診就診;輕度升高,尤其合並脂肪肝、肥胖者,關鍵在於調整飲食結構、增加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暫不需葯物治療,定期復查血脂。血脂水平減少可見於甲亢、重症貧血、肝硬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應注意營養均衡,糾正或治療原發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腫瘤標志物檢查 體檢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25、CA19-9、CA242、CA724)、CYFRA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等。如指標明顯增高,癌症可能性就很大,應做進一步的檢查。輕度升高,也不能置之不理,需隔一兩個月去醫院復檢,如仍持續升高,應考慮癌症的進展;如一直沒有明顯變化,一般是良性病變。癌症術後患者,如指標持續增高,需考慮復發的可能性。
外科體檢 主要項目包括乳腺、甲狀腺、前列腺、肛門等,若發現結節、增大等病變,需進一步檢查。
婦科體檢 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TCT)、婦科超聲和婦科查體。TCT檢查提示有重度炎症、鱗狀細胞學異常時,需到婦科門診進一步診治;若提示輕或中度炎症,則定期體檢復查即可。婦科超聲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若無症狀及生育要求,可婦科門診隨診觀察;5cm以下無回聲的卵巢囊腫,可以在下次月經干凈後復查,除外生理性囊腫;子宮內膜息肉,無月經量改變且小於1cm的可以隨診觀察。
影像學檢查 一般包括胸片及B超檢查(包括腹部、甲狀腺、膀胱、前列腺、乳腺等),發現佔位性病變,應進一步檢查除外惡性腫瘤的可能。診斷明確的囊腫、錯構瘤、血管瘤、息肉(直徑小於1cm)及結石,若無症狀,可不予處理,但需定期體檢。
妥善保管體檢報告單有用處
除了篩查一些重大疾病外,體檢還可以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隱患,受檢人按指導建議對某些疾病進行早期的干預治療,比如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就有可能避免疾病的發生。
體檢報告的用處很多,通過對比歷年體檢結果,觀察指標的動態變化,就可及時發現病情的進展。如B超檢查提示膽囊息肉一次比一次大,當息肉大於1cm,應趕在惡變前切除息肉。體檢報告還可以作為診斷依據之一,看病時有用。因此,無論體檢結果有無問題,都應妥善保存好自己的體檢報告。有些體檢中心還提供為受檢者體檢資料電腦存檔的服務,對連續體檢兩次以後的體檢結果跟蹤分析,並定期進行體檢後隨訪。
❻ 體檢結果怎麼看
體檢報告樣本如下:
(6)酸性體檢報告怎麼看擴展閱讀
體檢項目
① 一般形態:主要檢查身高、體重、胸圍差、腹圍臀圍等,對照《中國成年人體質測定標准》,評估營養、形態發育等一般情況
② 內科 主要檢查血壓、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神經反射等項目
③ 外科 主要檢查皮膚、淋巴結、脊柱四肢、肛門、疝氣等
④ 眼科 檢查視力、辨色、眼底、裂隙燈,判斷有無眼疾
⑤ 耳鼻喉科 檢查聽力、耳疾及鼻咽部的疾病
⑥ 口腔科 包括口腔疾患和牙齒的檢查
⑦ 婦科 已婚女性的檢查項目,根據需要行宮頸刮片、分泌物塗片、TCT(超薄細胞學刷片)等檢查;
⑧ 放射科 進行胸部透視,必要時加拍X光片;
⑨ 檢驗科 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規、血生化(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蛋白等)、血清免疫、血流變、腫瘤標志物、激素、微量元素等檢查;
⑩ 輔診科 包括心電圖、B超(肝、膽、胰、脾、腎、前列腺、子宮、附件、心臟、甲狀腺、頸動脈)、TCD(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判斷腦血管的血流情況)、骨密度等項檢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體檢報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健康體檢
❼ 如何閱讀健康體檢報告
怎樣看尿液常規報告單
解放軍總醫院檢驗科副主任技師 馬駿龍 主任醫師 叢玉隆
尿液常規分析是我們經常做的一項檢查。大多數醫院都用尿液分析儀檢測,檢測項目目前有10項、11項或12項,並且報告的格式不統一,既有「 」(陽性)、「-」(陰性),又有數字,檢驗項目的單位也不一樣。到底該怎麼閱讀尿檢報告呢?
尿常規項目大致可分為四大類:腎病類、糖尿病類、泌尿感染類以及其他疾病類。
腎病類項目
酸鹼度(ph)、比重(sg)、隱血或紅細胞(bld、ery)、蛋白質(pro)和顏色(col)。正常參考值分別為:4.6~8.0、1.005~1.030,陽性、陰性,淡黃色至深黃色。這些指標的改變可能提示有腎功能損害。
糖尿病類項目
酸鹼度(ph)、蛋白、比重、糖(glu)和酮體(ket)。這些指標的檢測有助於診斷相關並發症和機體一些器官是否受到損害,如是否出現酮血症等。正常情況下,尿糖和酮體為陰性。
泌尿感染類項目
白細胞(wbc)、隱血或紅細胞、亞硝酸鹽(nit)、顏色和濁度(tur)。當泌尿系統受到細菌感染時,尿中往往出現白細胞和紅細胞,尿液顏色或濁度也發生改變,亞硝酸鹽有時也會為陽性。化學檢測尿白細胞和隱血或紅細胞只起過篩作用,臨床診斷以鏡檢結果為准。
其他疾病類項目
主要是酸鹼度、比重、膽紅素(bil)、尿膽原(uro)、顏色及其他指標。膽紅素和尿膽原兩項指標反映肝臟代謝血紅素的能力和數量。正常情況下,尿膽紅素為陰性,尿膽原為弱陽性。以上指標增高時,往往提示黃疸,尿液顏色呈黃綠色。
尿液常規分析化驗單上一些項目後面出現「 」或「 」……或數字,表明程度不同,這在醫學上叫陽性結果;相反,「-」就稱陰性結果。在閱讀報告時,要客觀地分析報告,因為有許多干擾因素影響到檢測結果的准確性,如飲食因素、尿液中的一些干擾物等。當尿常規檢查出現異常時,請不要太緊張和太憂慮;同樣,當出現和臨床表現不一致的檢驗結果時,也不要盲目樂觀。一定要配合臨床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和分析,以免延誤疾病的診斷。
怎樣看懂尿常規檢查報告單?
尿液常規檢查是健康體檢的重要項目,它不僅可反映泌尿系統疾病,對糖尿病、黃疸肝炎、膽道梗阻等多種疾病的篩選也有重要意義。
1.尿蛋白(pr0)
正常尿常規檢查一般無蛋白,或僅有微量。尿蛋白增多並持續出現多見於腎臟疾病。但發熱、劇烈運動、妊娠期也會偶然出現尿蛋白。故尿中有蛋白時需追蹤觀察明確原因。
2.尿糖(glu)
尿糖陽性要結合臨床分析,可能是糖尿病,也可能是因腎糖閾降低所致的腎性糖尿,應結合血糖檢測及相關檢查結果明確診斷。由於尿中維生素c和阿斯匹林能影響尿糖結果,故查尿糖前24小時要停服維生素c和阿斯匹林。
3.尿紅細胞(rbc)
每個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尿液紅細胞超過5個以上,稱為鏡下血尿;大量紅細胞時,稱「肉眼血尿」,可見於泌尿系統炎症、感染、結石、腫瘤等,應加重視,並立即到泌尿專科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血尿的部位和原因。
4.尿白細胞(wbc)
每個高倍顯微鏡視野下,尿液白細胞超過5個以上,稱白細胞尿,大量白細胞時,稱膿尿,它表示尿路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
5.尿上皮細胞(spc)
尿液中有少量上皮細胞臨床意義不大;大量出現時,如能排除陰道分泌物污染,就要考慮泌尿系統炎症存在。此時,如加做尿上皮細胞形態檢查,可確定上皮細胞的來源。
6.尿管型(klg)
尿中出現管型,特別是顆粒管型、細胞管型都是腎臟實質性病變的標志。
7.尿潛血(ery)
正常情況尿潛血試驗陰性。尿潛血陽性同時有蛋白者,首先考慮腎臟疾病和出血性疾病,可進一步做腎功能檢查;如尿蛋白陰性應到有關專科查明出血部位和性質。一般認為,下尿道出血因紅細胞未被破壞,潛血可不明顯。
8.尿膽原(ubg)、尿膽紅素(bil)
尿膽原和尿膽紅素陽性,多提示有黃疸存在,有助於黃疸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9.尿亞硝酸鹽(nit)尿亞硝酸鹽主要用於尿路感染的過篩試驗。新鮮尿時亞硝酸鹽呈陰性,如標本放置時間過久或有細菌生長繁殖可呈假陽性。
為何兩家醫院化驗結果不一樣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檢驗科博士 張國華
有些人總希望通過對多個醫療單位的化驗結果進行綜合判斷,以確定自己是否健康。但是,有時會出現在一家醫院化驗正常,可在另一個醫院卻不正常的情況。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也是最常見的原因,是體檢者未仔細閱讀「體檢須知」,留取標本不當,以致使同一個人兩次檢測的標本實際上並不相同。例如,抽血前是否禁食,空腹對測定結果影響很大(如血糖、血脂等);抽血前是否處於安靜狀態,因有些項目,如轉氨酶等在劇烈運動後會升高;留取的尿液是否是晨尿,因清晨第一次尿與平時的隨機尿檢查結果相差較大。
其次,體檢者兩次體檢時的身體狀況不一致。如體檢者是否服用了葯物,有些葯物會影響測定項目(如轉氨酶、肌酐等),或女性體檢者是否處於月經期等。
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兩家醫院的測定方法不同,使用的儀器不同造成結果有差異。另一種可能就是醫務工作者責任心不強,張冠李戴,弄錯了標本。
如果出現兩家醫院的檢驗結果不一致時,體檢者不必驚慌,可要求醫務人員作出合理的解釋,並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正確留取標本,配合他們找出原因,還自己身體狀況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