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體檢項目中血脂檢查指的是什麼
我們在做健康體檢時,有一項叫血脂,血脂到底是檢測什麼的呢?下面給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廣泛存在於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一般說來,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而膽固醇則主要用於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血漿中所含脂類統稱為血脂[zhī],血漿脂類含量雖只佔全身脂類總量的極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內源性脂類物質都需經進血液運轉於各組織之間。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食用高脂肪膳食後,血漿脂類含量大幅度上升,但這是暫時的,通常在3~6小時後可逐漸趨於正常。檢測定血脂時,常在飯後12~14小時采血,這樣才能較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實情況。由於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關,因此這兩項成為血脂測定的重點項目。 短期飢餓也可因儲存脂肪的大量動員,而使血脂含量暫時升高。這就不難理解您到體檢中心做健康檢查時,醫護人員要求在進完晚餐後,不要再吃其它東西,空腹12小時後再抽血了。
❷ 血脂四項主要檢查什麼
血脂是指血漿或血清中所含的脂類物質,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膽固醇(CH)、磷脂(PL)、游離脂肪酸(FFA)。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減掉多餘的體重,降低熱量的攝取,避免多食糖類和細糧,限制飲食中的膽固醇,選用較健康的脂肪,不食用含反式脂肪的食品,限制飲酒量,有規律的運動等是有一個健康血脂指標的保障!
❸ 血脂六項檢查的臨床意義有哪些
體檢檢查血脂主要有哪幾項?
目前體檢檢查的血脂項目主要有:總膽固醇(TC)、三醯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也有的醫院還做載脂蛋白Al(ApoAl)和載脂蛋白B(ApoB)檢測,其中膽固醇、三醯甘油(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載脂蛋白β是對健康不利的血脂成分,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載脂蛋白A被認為是對健康有益的即所謂的「好膽固醉」。
血脂6項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如何?
總膽固醇(TC):成人正常參考值為<5.22mmol/L。 <3.1 mmol/L或
<2.59mmol/L為低膽固醇血症。5.22〜6.47mmol/
L為輕度增高,處於動脈粥樣硬化危險邊緣,16.47〜7.76mmol/L,為動脈粥樣硬化危險水平;≥7.76 mmol/L
為動脈粥樣硬化高度危險水平。TC水平還隨年齡的增加而有所升高,但到70歲以後會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於男性,但50歲以後或絕經後又高於男性TC水平,受飲食的影響也比較明顯,長期高膽固醇、高動物脂肪和高熱量飲食可使TC增高,
但食物中的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可以使TC降低。缺少運動、腦力勞動,精神緊張等因素也可使TC升高,膽固醇降低可以見於甲亢、營養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某些溶血性貧血、肝實質性病變等。
三醯甘油(甘油三酯)(TG):成人正常參考值0.45-1.70mmol/L,女性略高,三醯甘油(甘油三酯)減低見於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肝實質性病變等疾病。三醯甘油升高見於高血壓、腦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糖原累積病、甲狀腺功能減低、腎病綻合征、妊娠、口服避孕葯、酗酒等。三醯甘油是發生冠心病的重要預測因子,若三醯甘油升高同時伴有肥胖、糖尿病,則患心腦血管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三醯甘油的升高還是導致冠心病病死率增高的危險因素,人群調查發現血漿三醯甘油含最下降1%,冠心病病死率可以下降2%。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我國成年男性正常參考值>1.03mmol/L,女性正常參考值>1.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功能上起著將肝外組織尤其是血液中的膽固醇運送到肝臟進行處理的運輸工具作用,因而它可以維持血液中膽固醇的穩定,發揮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可以防止膽固醇在肝外組織細抱尤其是血管內皮下的沉積.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我國成人正常參考值<3.36mmol/L,LDL- C增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載脂蛋白Al(ApoAl):成人正常參考值多在1.20— 1.60g/
L,女性略低於男性,到老年後波動不明顯,它是血液中的「好脂蛋白」,冠心病病人教脂蛋白Al偏低,腦血管病病人ApoAl明顯低下,
載脂蛋白B(ApoB):成人正常參考值0.69 — 0.90g/L,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70歲以後不再上升或有所下降,
ApoB是各項血脂指標中較好的動脈粥樣硬化標志物.也可作為葯物療效觀察的指標.
血脂檢查需要注意什麼?
血脂在血液中的波動比較大,受影響因素較多,比如進食、運動、飢餓等都會使血脂檢查結果發生變化,有的人血脂檢查前後兩次差別大,可能與檢查前的影響因素控制不好有關,因此,在進行血脂檢查前,一定要注意空腹12小時以上才能抽血、在檢前的一餐不要進食脂肪較高的食物、不要飲酒,首次檢查出觀血脂異常時,應在2〜3周內進行復查,如果仍然異常,才可以確定。
❹ 哪些人需要做血脂檢查血脂4項指標異常各代表什麼意思
如果血脂過多,造成血液黏稠,在血管壁上逐漸沉積形成小斑塊,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使管腔狹窄,管壁彈性下降,血流量減少變慢,嚴重時血管會被徹底阻塞,即通常所說的“動脈粥樣硬化”。
❺ 體檢項目中的血脂六項和血常規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做健康體檢時,有一項叫血脂,血脂到底是檢測什麼的呢?下面給大家做一下簡單的介紹: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廣泛存在於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一般說來,血脂中的主要成份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而膽固醇則主要用於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血漿中所含脂類統稱為血脂[zhī],血漿脂類含量雖只佔全身脂類總量的極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內源性脂類物質都需經進血液運轉於各組織之間。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食用高脂肪膳食後,血漿脂類含量大幅度上升,但這是暫時的,通常在3~6小時後可逐漸趨於正常。檢測定血脂時,常在飯後12~14小時采血,這樣才能較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實情況。由於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關,因此這兩項成為血脂測定的重點項目。 短期飢餓也可因儲存脂肪的大量動員,而使血脂含量暫時升高。這就不難理解您到體檢中心做健康檢查時,醫護人員要求在進完晚餐後,不要再吃其它東西,空腹12小時後再抽血了。
❻ 【常規體檢包括哪些項目】
人們通常進行的都是一些常規的體檢項目,常規的體檢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內科
主要對心、肺、肝、脾、腎、胃等進行檢查。包括血壓、心律的測量,檢查心臟有無病理性雜音、肺部有無干濕啰音、肝脾大小及其有無壓痛或腫塊等。並詢問檢查對象的家族病史、過敏史和以往患病情況等。
2.外科
主要對頭顱、頸部、表淺淋巴結、甲狀腺、胸部、脊椎、四肢、腹部、外生殖器和肛門等進行檢查。
3.眼科
主要進行視力、瞼結膜、球結膜、鞏膜、角膜、眼底等的檢查。
4.口腔科
主要對牙、牙周、舌部、口腔黏膜、腺體、頸部進行檢查。
5.耳鼻喉科
主要對耳郭、外耳道、鼓膜、乳突、鼻前庭、鼻中隔、鼻竇、咽下、扁桃體、咽後壁、會厭、喉部,以及上、中、下鼻道進行檢查。
6.放射科
主要通過拍照胸片以檢查胸部和肺部有無異常。
7.婦科
主要對女性的乳房、子宮、外陰、附件等進行檢查。
8.檢驗科
主要檢查血型、白細胞計數、嗜酸性粒細胞計數、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淋巴細胞百分比、粒細胞百分比、血小板計數、尿比重、白細胞計數、亞硝酸鹽、蛋白定性、尿糖、尿酮體、尿膽紅素、血紅蛋白定性、尿膽原、大便常規加大便潛血、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質、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肝功能、腎功能、乙肝5項等。
9.彩超室
通過做彩色超生心電圖、腹部B超等對肝、膽、胰、脾、腎和女性子宮、附件、膀胱等盆腔部位以及男性的膀胱、輸尿管、前列腺等進行檢查。
10.病理科
主要通過做宮頸刮片以觀察有無癌變發生。
❼ 做了一次體檢,想知道血脂血糖程度,可是不知道看什麼指標,
血漿中的脂類物質稱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膽固醇、膽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血漿脂類含 量雖只佔全身脂類總量的極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內源性脂類物質都 需經進血液運轉於各組織之間。因此,血脂含 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食用高脂肪膳食後,血漿脂類含量大幅度上升,但暈只是暫時的,通常在3 ̄6小時後可逐漸趨於正常。枚測定血脂時,常在飯後12 ̄14小時采血,這樣才能較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實情況。由於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關,因此這兩項成為血脂測定是的重點項目。
短期飢餓也可因儲存脂肪的大量動員,而使血脂含量暫時升高。這就不難理解您到醫院檢查血脂時,醫生要求您在進完晚餐後,不要再吃其它東西,空腹12小時後再抽血了。
正確認識血脂
所謂高脂血症就是一般人常說的「高血脂」,醫學上的定義是指由於脂肪代謝異常使血漿中一種或多種脂質高於正常的疾病。脂質不溶或微溶於水,必須與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才能在血液中循環,因此「高血脂」是通過高脂蛋白血症表現出來的。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是血漿中主要血脂成分。
雖然大量醫學研究已經證明高血脂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但是至今為止,對於高血脂的標准尤其是適合於中國的標准尚存在激烈爭論。美國國家膽固醇宣教計劃和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協會提出以下列標准作為高血脂的標准:血漿總膽固醇(TC)≥220mg/dl,血漿總甘油三脂(TG)≥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40mg/dl。國內一些醫生將上述標准用於國人,顯然沒有考慮到我國與西方在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社會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有偏高、偏寬松的缺點。甚至西方國家一些醫生也認為上面的標准過於寬松。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著名醫學家布朗就明確提出血漿總膽固醇的正常上限應為150mg/dl。我國的一項大規模調查表明血漿總膽固醇≥180mg/dl其心、腦血管病的發病危險就大大增加,並據此作為中國人的正常血脂上限。
既然高血脂是重要的發病因素,那麼血脂是否越低越好呢?答案亦是否定的。國外的一些調查發現,血漿總膽固醇太低,死於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就增加。我國的調查顯示當血漿總膽固醇≤140mg/dl後,老年人預期壽命並沒有增長。雖然血脂低於一定程度死亡率不降反升的原因至今不明,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膽固醇和甘油三脂都是機體必需的營養物質,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與「水至清則無魚」是同樣道理。
另外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脂與血液中的蛋白質分別結合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其中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而低密度脂蛋白則是促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一個「罪魁禍首」。如血中膽固醇增多僅是由於高密度脂蛋白較多引起的,就不一定是壞事情,無需採取什麼治療。相反,即使血清總膽固醇不是很高而低密度脂蛋白過多,就應積極地治療。
許多人一旦被查出血脂過高,往往十分緊張又不知所措,急於服用一些降脂葯物,結果效果並不理想,甚至出現副作用,其實高脂血症在一定意義上屬於「生活方式病」或「現代文明病」。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調整生活方式才是治療高脂血症的基礎。調整生活方式的關鍵在改變飲食習慣和適度鍛煉兩個方面。 適當節制飲食首先要使熱量代謝達到負平衡。20-40歲成人每日需攝取三千卡熱量,隨後每增加10歲,分別遞減5%-30%。每日飲食所含的熱量應以接近或略低於此標准為宜,同時注意科學地選擇食品種類。少食高糖食品,多選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膳食中的膽固醇幾乎全部來自動物源性食物,其中以禽卵、動物腦髓、內臟中膽固醇最豐富,炸雞腿、三明治等含膽固醇也較多,應少吃或不吃。而一些蔬菜象洋蔥、竹筍,以及諸如柚子、酸棗、刺梨、香蕉、柑桔、山楂等種類的水果具有調整血脂代謝、延緩動脈硬化的保健作用,經常食用益處多多。 節制飲食只有一種相對消極的方法。如果能夠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降血脂的效果會更好。據測定,較長時間的有氧鍛煉(如慢跑、長距離步行)比較適於降低血脂。
高血症在臨床上可分為兩類:(1)原發性,屬遺傳性代謝紊亂,相對後者少見。(2)繼發性,常見於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飲酒、甲狀腺機能減退症、腎病綜合征、膽道阻塞、口服避孕葯等。對於前一類,一般認為應該在調整飲食、鍛煉的基礎上比較積極地使用葯物治療。而對於後一類,通常應該以調整生活方式、治療基礎為主,但在上述方法效果不顯著時,也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葯物。(健康報)
血脂包括哪些成份,在血漿中以什麼形式存在?
血脂系指血漿或血清中所含的脂類物質,有外源和內源之不同。外源來自食物,特別是動物性食物;內源主要由肝臟、小腸粘膜等組織合成。血脂僅佔全身脂質的一小部分,血脂水平的變化極大,一般在餐後3~6h漸趨穩定。測定血脂水平應於餐後12~14h為宜。血脂主要包括:
(1)膽固醇(簡寫為Ch),約占血漿總脂的1/3,有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兩種形式,其中游離膽固醇約佔1/3,其餘的2/3與長鏈脂肪酸酯化為膽固醇酯。
(2)甘油三酯,又稱中性脂肪(簡寫為TG),約占血漿總脂的1/4。
(3)磷脂(簡寫為PL),約占血漿總脂的1/3,主要有卵磷脂、腦磷脂、絲氨酸磷脂、神經磷脂等,其中70%~80%是卵磷脂。
(4)游離脂肪酸(簡寫FFA),又稱非酯化脂肪酸,約占血漿總脂的5%~10%,它是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
脂類本身不溶於水,它們必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以溶解的形式存在於血漿中,並隨血流到達全身各處。在正常情況下,超速離心法可將血漿脂蛋白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4種。區帶電泳法也可相應地把血漿脂蛋白分為CM、前β(Pre�β)、β及α脂蛋白4種。血漿各種脂蛋白中蛋白質與脂質含量(重量%)
電泳法CMPre�ββα超速離心法CMVLDLLDLHDL蛋白質0 2~0 55~102545~50甘油三酯80~9550~70105膽固醇2~710~154530磷脂6~710~152030游離脂肪酸0002
什麼是血脂,什麼叫脂蛋白?
血漿中所含脂類統稱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少量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磷脂、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及非酯化脂酸(游離脂酸、自由脂酸)。血脂的來源有二:一是外源性的,即消化道吸收來的;二是內源性的,即由體內組織動員或由肝臟合成而來。在正常情況下,它易受食物成分及體內代謝的影響。糖尿病時由於脂類代謝紊亂,血脂一般都是明顯升高。
脂類是以脂蛋白的形式進入血漿,並從血漿中移去。所以脂蛋白是血脂運輸的形式。血漿中有許多脂蛋白,由於其結構和密度的差異,常用超速離心法和電泳法把血漿脂蛋白分為四類。用超速離心法可把血漿脂蛋白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用電泳法可把血漿脂蛋白分為以下四類:乳糜微粒、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α-脂蛋白。乳糜微粒的功能是轉運外源性脂肪;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轉運內源性脂肪;低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轉運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功能是轉運內源性膽固醇和磷脂。
什麼是血脂,與肥胖有何關系?
血脂是指血漿中所含脂類的統稱,主要包括有:①甘油三酯及少量甘油二酯與甘油一酯;② 膽固醇和膽固醇脂;③磷脂,主要是磷脂醯膽鹼,還有溶血磷脂醯膽鹼、磷脂醯乙醇胺、神經磷脂等。④非酯化脂肪酸,即自由脂肪酸。
正常人的血脂成分含量波動范圍均較大,也就是說正常人之間血脂含量的差異也很大,單憑一兩種血脂成分的高低來判斷病理變化,似乎顯得說理不夠。盡管血脂只佔全身脂類很少一部分,但血脂的變化卻可基本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狀況。在膳食改變,劇烈運動及患病情況下,血脂都會有較大的變動。高脂肪飲食時,血脂含量明顯升高,甚至形成乳糜色,但在3~6小時後逐漸恢復正常,因此,臨床上測定血脂都是在早晨空腹時取血,才能反映病人血脂的實際水平。
因血脂的變化,主要與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及機體動用脂肪庫的情況有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體脂肪代謝方面的情況。有人在做肥胖與正常人的血漿脂類含量對比中,證明肥胖人群的血脂含量明顯高於正常組,但超出正常含量范圍者只佔30%左右,比非肥胖者高1倍以上。另外,還證明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血脂含量呈上升趨勢。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肥胖人群的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腦血栓、高血壓、高脂血症發病率高的原因。因此,預防身體「 發福」,及肥胖者積極減肥,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害怕血脂增高,近年來,人們甚至拒食脂類食物,這是很不公平的。就拿膽固醇來說,除了有與動脈粥樣硬化有密切關系的LDL膽固醇外,還有能轉化為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HDL膽固醇,在機體內產生重要作用。HDL如轉化成膽汁酸鹽,有助於脂肪的消化吸收;轉化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發揮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作用;轉化為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發揮其對生育及物質代謝的調節作用等等。這種膽固醇主要來自脂肪食物中,也就是說合理攝入「肥肉」,還是很有必要的。
❽ 我們體檢中血脂四項檢查一般是指哪四項
我們體檢中血脂四項檢查一般是指哪四項?
血脂四項指的是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❾ 體檢里的血脂二項檢查的是哪兩項
血脂是指的膽固醇和甘油三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