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身體沒什麼異樣,可是婚檢說TP呈陽性。這是怎麼回事
TP是梅毒螺旋體的意思。梅毒螺旋體抗體陽性說明是可能感染過梅毒或是感染了沒得。建議去醫院檢查確診,如果是感染過梅毒治癒了,建議遵聽醫囑對症治療,供參考。
② 醫學中的TP是什麼意思
TP指的是梅毒螺旋體,亦稱蒼白螺旋體(Treponemiapallim,TP),感染人體後引起梅毒
「血液檢測發現了TP反應」應該指梅毒血清學試驗陽性,說明您很有可能感染過梅毒,或者正患有梅毒.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和安全,建議進一步檢查確認.
③ CREA,TP,ALT,ALB,BUN,CREA和有關血檢的英文簡寫在醫學中是什麼意思
CREA指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主要由腎小球濾過排出體外。每20g肌肉代謝可產生1mg肌酐,在肉類食物攝入量穩定時,身體的肌肉代謝又沒有大的變化,肌酐的生成就會比較恆定。正常值為50-140 umol/L。
tp指的是血清總蛋白,(Total Protein,TP),可分為白蛋白和球蛋白兩類,在機體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正常值為60.0-80.0 g/l GLOB(球蛋白) 。
ALT指的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一種參與人體蛋白質新陳代謝的酶(相當於工業生產中的催化劑),起加快體內蛋白質氨基酸在體內轉化的作用,它廣泛存在於人體各種組織、器官、肌肉、骨骼中,以肝臟細胞的細胞漿中最多,血清中ALT的正常含量參考值是:男9---51U/L,女8---41U/L
ALB指的是血清白蛋白,正常值為20.0-30.0 g/l ALB(白蛋白)。
BUN指的是尿素氮,正常值為2.9~7.5mmol/L(8~21mg/dl)。
(3)體檢報告上tp是什麼擴展閱讀:
1、血清總蛋白:
增高後果: 總蛋白增高,脫水。
降低後果: 血液稀釋,飢餓,營養不良,消化吸收不良綜合征,嚴重甲狀腺機能亢進,重症糖尿病,燒傷,蛋白質吸收功能障礙的胃腸道疾患,出血。
2、磷酸肌酸激酶:
增高: 心肌梗塞,肌營養不良,多發性肌炎,周期性四肢麻痹,漿傷,肌萎縮,頭部外傷。
降低: 甲狀腺機能亢進,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征。
3、血清白蛋白:
增高: 脫水
降低: 營養攝入不足,肝硬化,燒傷,低蛋白血症,腎病綜合征。
④ tp陽性是什麼意思
tp陽性即梅毒陽性的意思。TP即梅毒螺旋體的英文簡稱。梅毒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
⑤ 醫院血檢中tp56·0g/l是什麼意思
你好。TP是檢測肝功能指標之一,正常值為60-80g/L,你所測為56,稍低於正常,是低蛋白血症。具有的病因很多,例如:肝病,營養不良,蛋白丟失過多,體內水分增加等。
⑥ tp體檢指標是什麼意思
希望能幫助你。 關於乙肝的檢查包括:1、血液生化檢驗(肝功檢查)。2、病毒標記檢測(乙肝五項)。 肝功檢查常用的項目主要包括總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這三項主要反映的是肝臟的合成功能。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主要反映的是肝細胞受損的情況。直接膽紅素(DBIL)、總膽紅素(TBIL)主要反映的是肝細胞的代謝功能。 乙肝五項檢查的內容: 表面抗原(HBsAg) 體內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體(抗-HBs) 是否有保護性 е抗原(HBeAg) 病毒是否復制及具有傳染性 е抗體(抗-HBe) 病毒復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體(抗-HBc) 是否感染過乙肝病毒 大三陽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原(HBeAg) + 核心抗體(抗-HBc) + 這種情況通常反映病毒復制是比較活躍的。 小三陽 表面抗原(HBsAg) + е抗體(抗-HBe) + 核心抗體(抗-HBc) + 對於小三陽病人應該進行DNA檢測,如果是陽性那麼就反映病毒的復制是活躍的,如果檢測為陰性那麼就反映病毒受到抑制,病毒復制是不活躍的。 乙肝表面抗原的英文縮寫HBsAg簡稱表抗.也稱澳抗.又稱乙肝相關抗原(HAA) 表抗是人體感染乙肝後最先出現的一個血清學標志物.一般在乙肝病毒急性感染的潛伏期末也就是說在乙肝發病前的2到周或ALT升高的10至60天在感染者的血液中就可出現.發病時達到高峰,是乙肝早期診斷的一項重要指標.8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發病4周內消失,如果發病後3個月還不消失,一般認為容易演變成乙肝病毒慢性攜帶者,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後不會發病,醫學上稱無症狀表抗攜帶者,如果這類人再感染其它型肝炎.單憑表抗(HBsAg)陽性與否來診斷為乙肝,就容易造成誤診.另有5%-10%的人感染乙肝病毒後,在發病早期就能清除表抗在這種人的血清中表抗檢測是陰性的,而抗HBcB陽性,如果單憑表抗陽性與否來作乙肝的診斷,就有可能漏診,早些可見,表抗是乙肝早期診斷的重要指標,但不是唯一指標. e抗原的英文縮寫為HBeAg是乙肝病毒內核的一種主要結構蛋白,它的一級結構與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基本相同,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出現的第一個血清學標志物是表抗,第二個血清學標志物是e抗,出現的時間一般在潛伏期,隨著病情好轉,表抗和e抗的滴渡迅速下降,最後消失,一般講,e抗只能在表抗陽性者血液中檢得,e抗與表抗一樣,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直接指征,它的持續陽性指示疾病慢性化,可能會導致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且有高滴度(濃度)乙肝病毒,因此是乙肝預後估計和傳染性衡量的一個重要標志. 乙肝核心抗體的英文縮寫為抗-HBc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第一個出現的抗體,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血清學標志物之一,乙肝核心抗體又可分IgM(HBcIgM)和IgG(HBcIgG)兩種,前者隨ALT升高而不斷增長,大約在乙肝病毒感染後1-2個月時隨之產生的便是乙肝核心抗體IgG,有人認為,抗HBcIgM是乙肝病毒新近感染或持續復制的標志,這種抗體持續陽性提示疾病遷延.而抗HBcIgG的持續存在只能說明既往感染過乙肝病毒,這兩種抗體的檢測有助於對急性乙肝與隱匿性乙肝與病毒攜帶者急性發作之間的鑒別. 約有20%急性乙肝病人的血清中查不到表抗,核心抗體IGM為陽性,而且與病情發展相一致.病情恢復,IGM陰轉.當病情重新活動時,ALT重新出現異常時,IGM亦重新出現陽性,所以說,乙肝核心抗體IGM是用來評價乙肝病情的較好指標. 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臟損害的主要機理是容易引起機體的免疫紊亂,乙肝病毒本身對肝臟的直接損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復制非常活躍,但是肝臟卻沒有任何損害,這種病人我們稱之為病毒攜帶者,這種攜帶的狀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可以終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攜帶病毒後可能會引起肝臟的損害,因此臨床上對於攜帶病毒而沒有肝臟損害的人不需要進行更多的治療。病毒攜帶者尤其是大三陽和DNA陽性的患者,病毒復制非常活躍,傳染性也是非常強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血液傳染,一般的接觸傳染性是比較低的。 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臨床意義 (即常說的乙肝五項或稱兩對半) 序號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體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體 抗-HBc HBcAg 核心抗體 臨床意義 出現率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1-30%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著。 5-10% 3 - - - + + (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 2-10%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1-6%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0.5-5%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10-15%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5-15%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 (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5-10%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 即俗稱的「大三陽」。 30-40% 16種少見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 (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復。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7種罕見模式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 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認為加號多就說明是得了肝炎的觀點是錯誤的 病原學的檢查(兩對半檢查)只是反映出病人是否感染了病毒,以及病毒是否復制,至於是否發病還是要根據肝功能檢查的結果才能確定是否得了肝病,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和肝細胞受損的情況。 肝功檢查出現了哪些異常就說明得了肝炎呢? 比如轉氨酶升高說明肝細胞受損,可以說就是肝功能不正常了,也就是得了急性肝病,對於慢性肝病來說可能就處於活動期。膽紅素升高(有了黃疸)說明肝功能處於一種破壞的狀態。 如果肝功沒有異常,病毒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嗎? 感染乙肝病毒引起肝臟損害的主要機理是容易引起機體的免疫紊亂,乙肝病毒本身對肝臟的直接損害非常弱,很多病人有病毒存在而且病毒復制非常活躍,但是肝臟卻沒有任何損害,這種病人我們稱之為病毒攜帶者,這種攜帶的狀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可以終身不犯病。有一部分病人攜帶病毒後可能會引起肝臟的損害,因此臨床上對於攜帶病毒而沒有肝臟損害的人不需要進行更多的治療。病毒攜帶者尤其是大三陽和DNA陽性的患者,病毒復制非常活躍,傳染性也是非常強的,但是乙肝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血液傳染,一般的接觸傳染性是比較低的。 乙肝化驗單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就說明應該進行治療了? 乙肝病人最主要的就是要在肝臟出現炎症、受到損害,尤其是損害比較重的時候(出現黃疸或其他症狀),化驗指標轉氨酶高或膽紅素異常,這時就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應該把病原學檢查和肝功能檢查區分開來,一旦發現了病原學異常(大小三陽)就應該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但是也不用過分緊張,因為病毒攜帶是有可能終身健康攜帶的,只有在肝功能異常的情況下才需要進行積極的治療。 去除乙肝病毒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目前完全清除乙肝病毒確實有很大的難度,完全清除率大約只有10%左右。目前治療乙肝的葯物非常多,主張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千萬不要根據廣告去吃葯,這樣不僅得不到好的治療,甚至還會引起肝臟的炎症,加重對肝臟的損害。 治療的最佳時期是什麼? 抗病毒治療的最佳時期就是在肝臟有炎症(轉氨酶高)時,這時就反映機體的免疫對病毒有一定的作用,這時用一些抗病毒的葯物效果就會非常好。如果肝臟處於一個很穩定的狀態,這時用抗病毒的葯物效果確實不是很理想。總之什麼時候需要治療以及用什麼葯物患者應該到專科醫院進行檢查,然後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葯。對於那些不需要用葯的病毒攜帶者最重要的就是要進行定期監測,3-6個月進行肝功監測,每年做一次B超,用這種方式監測肝臟損害是否出現,一旦出現損害就一定要進行治療。 長期攜帶乙肝病毒是否會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有什麼預防的方法? 乙肝病毒攜帶者有可能轉成慢性肝炎,最後發展為肝硬化。預防的方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進行定期的復查。 慢性肝炎患者只有20%,甚至不到20%會發展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形成肝癌的發生率也不超過20%。 孕婦的HbsAg和HBc兩項為陽性,請問對胎兒有沒有影響? HBsAg和HBc兩項為陽性,如果在以前沒有疫苗的時候,孩子100%會被傳染,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高效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當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首先要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緊接著就要注射乙肝疫苗,通常80%-90%的乙肝病毒是可以被阻斷而不會感染乙肝,還有10%的情況(宮內感染)如何進行感染阻斷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⑦ TP 是什麼病毒
TP是梅毒檢查當中的一個檢查項目,目前梅毒中的TP項目檢查亦稱蒼白螺旋體,是性傳播性疾病(STD)梅毒的病原體的意思。
梅毒是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
梅毒在全世界流行,據WHO估計,全球每年約有1200萬新發病例,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次撒哈拉非洲。近年來梅毒在我國增長迅速,已成為報告病例數最多的性病。所報告的梅毒中,潛伏梅毒佔多數,一、二期梅毒也較為常見,先天梅毒報告病例數也在增加。
(7)體檢報告上tp是什麼擴展閱讀
梅毒診斷
1.流行病學病史
有不安全的性接觸史;孕產婦梅毒感染史;輸注血液史。
2.臨床表現
有各期梅毒相應的臨床表現。如為潛伏梅毒則無明顯臨床表現。
3.實驗室檢查
(1)暗視野顯微鏡檢查取患者的可疑皮損(如硬下疳、扁平濕疣、濕丘疹等),在暗視野顯微鏡下檢查,見到可運動的梅毒螺旋體,可作為梅毒的確診依據。
(2)梅毒血清學試驗梅毒血清學試驗方法很多,所用抗原有非螺旋體抗原(心磷脂抗原)和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原兩類。前者有快速血漿反應素環狀卡片試驗(RPR)、甲苯胺紅不加熱血清學試驗(TRUST)等,可做定量試驗,用於判斷療效、判斷病情活動程度。後者有梅毒螺旋體顆粒凝集試驗(TPPA)、梅毒螺旋體酶聯免疫吸附試驗(TP-ELISA)等,特異性強,用於TP感染的確證。
梅毒螺旋體IgM抗體檢測:感染梅毒後,首先出現IgM抗體,隨著疾病發展,IgG抗體隨後才出現並慢慢上升。經有效治療後IgM抗體消失,IgG抗體則持續存在。TP-IgM抗體不能通過胎盤,如果嬰兒TP-IgM陽性則表示嬰兒已被感染,因此,TP-IgM抗體檢測對診斷嬰兒的胎傳梅毒意義很大。
(3)腦脊液檢查梅毒患者出現神經症狀者,或者經過驅梅治療無效者,應作腦脊液檢查。這一檢查對神經梅毒的診斷、治療及預後的判斷均有幫助。檢查項目應包括:細胞計數、總蛋白測定、RPR及TPPA試驗等。
⑧ 醫學tp是什麼意思
tp為血常規檢測中的總蛋白。
總蛋白由白蛋白和球蛋白組成。白蛋白 (albumin.A)和球蛋白(globulin.G)
不同的年齡階段,總蛋白的正常值是各不相同的:新生兒總蛋白為46~70g/L,嬰兒7個月~1歲總蛋白為51~73g/L,3歲以上總蛋白為60~76g/L,成年男性的總蛋白為68~82g/L,成年女性的總蛋白為67~81g/L。檢查中總蛋白有可能是生理性升高,也有可能是病理性升高。
近期劇烈運動、大量飲酒或沒有休息好,都有可能會引起白蛋白暫時性升高,調養一段時間後再去檢查,白蛋折就會恢復正常值。
很多疾病都會造成總蛋白高,如嘔吐、腹瀉等造成血清中的水分減少,骨髓瘤、淋巴瘤或巨球蛋白血症等會造成球蛋白的升高,從而導致總蛋白高,急慢性肝病及一些慢性感染類疾病也會造成總蛋白偏高。
參考值,雙縮脲法:60~80g/l,溴甲酚綠法:a,40~55g/l,g,20~30g/l,a/g比值,(1.5~2.5);1
(8)體檢報告上tp是什麼擴展閱讀
臨床意義
增高:各種原因失水所致的血液濃縮(如嘔吐、腹瀉、高熱、休克);多發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單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硬化和某些慢性感染造成球蛋白(多克隆)升高的一些慢性病等。
降低:惡性腫瘤、重症結核、甲狀腺功能亢進、水鈉瀦留、懷孕後期、腎病綜合征、慢性胃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肝硬化、燒傷、蛋白丟失性腸病、營養不良及消耗增加、蛋白合成障礙,如肝細胞病變,肝功能受損等。
測定方法
新鮮全血採取後,經自然凝固析出血清,除去含量為2~4g/L的纖維蛋白質後,剩下的即為血清總蛋白。目前,雙縮脲法測定血清總蛋白含量是臨床實驗室的常規方法,其精密度也很高。雙縮脲反應從測定的吸光度值計算出蛋白質含量,可作為血清蛋白總量測定的理想方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總蛋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tp
⑨ 去醫院做驗血檢查,報告顯示TP是弱陽性是是什麼意思
問題分析:
TP就是檢查梅毒的指標,您的是弱陽性,這樣就是不是很明確,但是有可能就是由接觸感染的表現,您要進一步的檢測
意見建議:
建議您要注意這個指標是檢測梅毒螺旋體的檢查,您的是有弱陽性有可能感染,您先到醫院咨詢清楚,看看您就診的醫院是不是要進一步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