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檢白細胞偏低,怎麼回事
就這張化驗單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沒事。你的白細胞比正常值低0.29,而且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等都是正常的,你有沒有什麼不舒服,所以沒有臨床意義。你如果不放心可以自己復查一個。這樣單項異常的結果臨床交多見,我們都算誤差。如果明顯單項降低,如白細胞2.2,那就要注意。通俗的說白細胞在人體內就是細菌的殺手,正常情況下是一個維和部隊,適當的清除細菌,當體內細菌大量繁殖,感染加重時,維和部隊就會擴軍,消滅細菌。維和部隊若明顯減員,可能血液系統出現了問題,需要骨髓穿刺明確診斷。
㈡ 白細胞偏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白細胞偏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白細胞偏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由於身體缺乏必要的維生素,平時營養攝入不均衡,就會導致白細胞數偏低,降低了免疫系統的能力,對身體產生一定危害。那麼白細胞偏低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
白細胞偏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原發性因素:
原發性白細胞減低通常原因不明。
二:繼發性因素:
如急性感染、物理化學因素、血液系統疾病、脾腫大疾病、結締組織病、過敏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還有獲得性或原因不明性的粒細胞減少等。
1、葯物因素:引起白細胞減少葯物較多,主要為抗癌葯、氯黴素、磺胺、止痛葯等。治療甲亢的葯物和治療糖尿病的葯物,也都可引起白細胞減少;
2、感染性因素:諸多感染性疾病都都引起白細胞減少,如病毒感染、支原體肺炎或粟粒性肺結核等;
3、血液系統因素:急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脾功能亢進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4、放射線因素:比如接觸X線、鈷-60等,都可使白細胞減低;
5、其他因素: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和肝硬化,以及伴有脾大和脾功能亢進者,也可引起白細胞減低。
首先要了解一下白細胞正常值范圍是在4-10×10^9/L。一般低於4×10^9/L,叫白細胞偏低。白細胞偏低的原因有哪些。病毒感染是白細胞計數減少常見的原因,比如出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等。
長期接觸放射線和各種理化因素而導致的中毒。腫瘤化療和放療、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血液病,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以及某些葯物等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
還有就是白細胞減少症,成人是低於2×10^9/L。還有一種是粒細胞缺乏症,是低於0.5×10^9/L。這類疾病分為先天性和獲得性,發病的原因:一是中性粒細胞先天性的成長缺失。二是中性粒細胞破壞和損耗過多。
白細胞偏低的原因一般常見有以下幾個方面:
1、疾病因素:最常見的就是感染,感染當中病毒感染可以引起白細胞降低,同時以淋巴和單核細胞增高為主,除了病毒感染以外,原蟲感染例如瘧疾或者是黑熱病,這些感染也可以引起白細胞降低;
2、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或者是乾燥綜合征,也可以引起白細胞減低,還有一部分可能是由於甲狀腺疾病,導致白細胞減低;
3、血液系統疾病:例如血液系統疾病當中的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或者是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先天性的粒細胞缺乏等等;
4、其他因素:葯物因素,比如抗腫瘤葯物或者是經常接觸放射性的物質,也可以引起白細胞偏低。
白細胞減少是非常常見的臨床問題,很多人在體檢時發現,也有在手術前或其他治療過程中發現。
要想了解白細胞為什麼減少,首先我們要了解白細胞有什麼用。
首先,白細胞是一大類細胞的統稱,包括有中性粒、嗜酸粒、嗜鹼粒、淋巴、單核等細胞,它們各有復雜的作用。
因為因為中性粒細胞在白細胞中占絕大多數,所以白細胞減少的臨床意義一般就是指中性粒細胞減少。
中性粒細胞的主要工作是吞噬和殺滅病原微生物,人體哪裡有外敵入侵,哪裡有內亂,中性粒細胞都會撲上去。
不錯,中性粒細胞就好像人民戰士,哪裡有邊患、天災、動亂,人民戰士就會撲向哪裡,無論多大的犧牲都是在所不惜的。
當你們看到「膿」(白細胞的屍體)時,或許你們不難想像這一過程的復雜和壯烈。
白細胞減少不一定是免疫力下降
白細胞減少是不是意味著人類的免疫功能下降、是不是更容易生病,還要看白細胞的減少是生理性的.還是病理性的。
正常情況下,外周血白細胞計數低於4.0x109/L就稱為白細胞減少,但醫生在理解和判斷上卻不會如此簡單。
人體的白細胞主要分布在骨髓、血管和組織三個部分,這其實也是白細胞生命的三個階段。
骨髓是白細胞生成、分化成熟並儲存的地方,是大本營;組織是白細胞沖鋒陷陣並最後壯烈犧牲的戰場;調動和運輸則在血管中。
血管中白細胞有一半是流動的,一半則附著在血管壁上相對不動,我們化驗出數字的是那流動的一半,這占白細胞總數的多少呢?出乎你的想像,只有0.3%。
白細胞在血管中只是匆匆過客,正如戰士在運輸列車中一樣。由於這流動的部分變數極多,我們化驗出的數字並不總能精確的代表人體白細胞的總數,這好比街上的人流並不代表城市的總人口一樣。
街上的人少,可能大家都呆在樓房裡,這就叫假性白細胞減少。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刺激,比如腎上腺素實驗。就像在街上放煙花舞獅子,街上的人流立刻就會多起來一樣。
當然並非都有這樣刺激的必要,我們往往憑經驗就可以判斷,總人口並不少。這種生理性的白細胞減少,並不一定說明免疫功能降低了。
白細胞為啥會減少?原因有很多
我們常見的病理性白細胞減少是由於化療葯或者放療過程中骨髓受到抑制導致的。還有的常用的葯物如解熱鎮痛葯、抗生素等幾乎都可能引起白細胞減少。
此外感染、免疫、遺傳等也是白細胞減少的常見原因。當然還有很多病人找不出特定原因。
白細胞太少,感染風險會增加
雖說在血常規化驗中,生理性的白細胞數據減少不一定就是人體免疫力降低,但是如果白細胞的數量過少,人體感染的危險性就會增加。
根據白細胞計數可分為三種:
輕度減少:≥1.0x109/L
中度減少:(0.5~1.0)x109/L
重度減少:<0.5x109/L
如果是輕度減少,完全不必憂慮,其引發感染的危險性和健康人差別不大,反而是對白細胞減少的過度恐懼更有害健康。
如果是重度減少,那麼危險就大大增加,在醫學上這被稱為粒細胞缺乏症,是內科急症之一。
如果是中度減少,處於二者之間,感染的風險因人而異。臨床上大多數病人的白細胞減少在2.0×109/L左右,屬輕度減少,卻往往被醫生或自己嚇唬得彷彿重度減少,甚至免疫缺陷一般,大可不必。
總之,針對我們白細胞減少,第一要確定是不是真的減少,其次再確定減少的原因,第三評估嚴重程度。
白細胞減少,吃葯能治嗎?
其實,如果能找到明確導致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比如葯物,那麼立即停葯,去除原因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的治療。
所謂的「升白葯」有很多,比如小檗胺(升白安)、碳酸鋰、B族維生素和利血生等,還有數不清的中葯(阿膠、健脾生血沖劑、人參、黃芪等等等等)。
原因是,所有這些葯,它們的療效都不肯定。因此,對於慢性的沒有感染的比較穩定的白細胞減少,定期監測血象就可以了。
吃葯「升白」僅僅是一種心理安慰。在你吃葯的過程中,如果你憂心如焚,急於知道效果,不斷化驗,你會發現你的白細胞忽高忽低,你自然以為葯效忽好忽壞,心情隨之忽喜忽悲。
實際上,這只不過是白細胞計數的自然波動而已,就像街上的行人時多時少一樣,城市人口並沒有變。
「升白針」: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
當然,也有肯定有效的升白葯物,那就是針劑的造血生長因子(GM-CSF和G-CSF)(俗稱「升白針」)。
有可靠的臨床試驗證明,「升白針」用於嚴重的或伴有感染的中性粒細胞減少,可明顯縮短患者中性粒細胞恢復正常的時間及感染治癒時間,並減少住院時間和降低住院費用,具有較高的效價比。
它常用於放化療等葯物導致的粒細胞缺乏,可明顯縮短粒細胞恢復正常的時間,並降低感染發生率。
但對於無感染的慢性粒細胞減少,則尚缺少足夠資料說明對病人有幫助,且費用較高,不推薦常規使用。因此,「升白針」是唯一有效的、也是最後保留的手段。
總之,絕大多數的慢性白細胞減少無需葯物治療,想治也無葯可治;高風險的白細胞減少(重度減少或伴嚴重感染)需要住院治療,唯一有效的升白葯是「升白針」。
㈢ 體檢後說我血白細胞偏低,是什麼意思
白細胞減少症。可以表現為頭暈、乏力,個別人還會發燒:,更嚴重的是,白細胞減少的人特別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血液中白細胞減少,常常由兩種原因引起,一種是人體的造血「工廠」骨髓生產白細胞數量減少,如長期服用氯黴素等葯物,抑制了骨髓製造白細胞的作用。另外,長期接觸X線、同位素等放射性物質,或者苯等化學物質而保護措施不當,也會影響骨髓製造白細胞。
第二種情況是白細胞被破壞太多,一般發生在患肝炎、傷寒或其他病毒感染以後,白細胞的消耗和破壞增多。
在發現白組胞減少時,首先要找原因,然後設法去掉病根,使甩。一些能改善骨髓製造白細胞功能,增加生產白細胞數量的葯物,白細胞減少症是能夠治癒的。
㈣ 體檢白細胞偏低怎麼回事
白細胞、血小板的檢查值可以存在正常的個體差異,是生理性的,甚至檢測時間的不同也可能會影響檢測值,女性月經期血小板可以降低。
因此你的血小板值雖然比正常值低一點,但在可允許波動的范圍內,沒有什麼問題。
白細胞的值低的稍微明顯一點,可以通過一下方法排查一下:
1、最近有無感冒、咽炎等感染;
2、最近在吃什麼葯物;
如果沒有上述情況,建議一個月左右,好好休息,再復查一下。
㈤ 白細胞偏低嚴重嗎
1,出現白細胞低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時候是機體調節能力較差導致,有的時候也是因為紅細胞或者是小板較多導致,在這個階段應該注意自己的血液變化,還應該抽血檢查,在了解病情之後對症下葯,這樣才可以幫助改善,如果是紅細胞過多導致,也應該調理自己的紅細胞,注意平時多吃一些蛋白質和蛋白較多的食品,這樣都可以補充白細胞。
2,出現白細胞較低的期間,如果嚴重應該用葯物控制,如果不嚴重應該適當的調理,在平時應該注意自己的飲食狀況,應該多吃一些豆製品,豆製品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成分,這個期間可以補充體內的白細胞,如果白細胞偏低嚴重,應該住院觀察,這樣都可以幫助恢復。
3,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注意寶寶的症狀,如果出現白細胞過低,還有可能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所以出現白細胞較低的期間,都應該適當的調理病情,應該注意小孩的身體狀況,如果出現身體不舒服或者是引發其他並發症,都應該及時檢查治療,這樣都可以減少對寶寶的身體傷害。
小孩的體質本來就較為虛弱,出現白細胞降低可能會造成其他並發症的出現,所以家長應該注意到嚴重性,在選擇葯物治療的時候也應該謹慎選擇,並且應該選擇正規的醫葯公司出品的葯物,這樣可以減少對小孩的刺激,因為小孩的腸胃也較為薄弱,如果選擇錯了葯物,還有可能造成對腸胃的刺激,所以在這個期間做好預防措施,都有利於保證小孩的安全。
㈥ 白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嚴重嗎
白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嚴重嗎
白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嚴重嗎,腫瘤患者在進行檢查時會發現自己白細胞偏低的情況。白細胞減少抵抗力也會相應下降,會影響到患者的腫瘤預後和身體健康。以下了解白細胞偏低是怎麼回事嚴重嗎。
白細胞很低可見於感染、血液系統疾病、放射性損傷等,具體如下:
一、感染:以病毒性感染最為多見,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此外,嚴重的細菌感染,尤其是革蘭陰性桿菌感染,也可以引起白細胞明顯的降低。
二、血液系統疾病:導致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骨髓瘤等。
三、放射性損傷:腫瘤患者進行放射治療以後,可以導致白細胞顯著下降,長期從事放射線工作也會導致白細胞降低。
四、化學物質或者葯物中毒:如口服抗甲狀腺葯物甲巰咪唑片,及鉛中毒、汞中毒等。
五、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
在臨床上導致白細胞極低的情況,通常以腫瘤患者放療後以及血液系統疾病最為多見。
白細胞偏低的原因及危害
外周血白細胞數量持續低於3、5×109/L時稱為白細胞減少症。導致白細胞低的原因多種多樣,其對人體的危害與白細胞減少的程度相關。
關於白細胞減少的原因有很多,當人體遭受某些病毒感染或發生敗血症時會造成白細胞在炎症部位過度消耗,或者患者存在脾臟功能亢進、某些肝炎或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時也會破壞體內的白細胞導致數量減少。
某些影響人體造血幹細胞的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骨髓瘤等腫瘤性疾病可以影響白細胞的生成與成熟,導致白細胞減少。此外,當人體遭受到化學毒物、電離輻射和某些葯物侵害時也可破壞人體的造血環境,抑制白細胞生成。
根據中性粒細胞減少程度來分,可分為輕度減少(中性粒細胞≥1、0×109/L)、中度減少(中性粒細胞(0、5-1、0)×109/L)和重度減少(中性粒細胞﹤0、5×109/L)。
中性粒細胞輕度減少的患者臨床可不出現特殊症狀,或僅有低熱、乏力等輕度不適。中度和重度減少者易發生感染和出現疲乏、無力、頭暈、食慾減退等非特異性症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可出現頭痛、高熱、黏膜壞死、出血性潰瘍等表現,甚至發生嚴重的敗血症或感染性休克,乃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見,可以造成白細胞低的原因多種多樣,其對人體的危害與白細胞減少的程度相關,當抽血化驗提示白細胞數目持續低於正常時,應及時就診,結合患者病史及相關檢查及化驗,明確診斷後准確治療。一旦中性粒細胞缺乏合並發熱時,有可能出現致命性並發症,應該立刻就醫。
白細胞偏低引起的疾病
上面我們也是知道了白細胞偏低會引起一些疾病的。那白細胞偏低會引起哪些疾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1)口腔感染
這是白細胞減少症最常見的並發症,早期可見扁桃體紅腫,咽部粘膜潰瘍,繼而可有壞死水腫,粘膜潮紅及頸淋巴結腫大等。
(2)急性肛周膿腫
可迅速形成潰瘍、壞死及假膜。
(3)全身各系統感染
白細胞偏低
而白細胞減少症引發的並發症還會使全身各系統感染,敗血症是本病的主要威脅,致死率高達30%~40%。
白細胞偏低食療
1、棗米龍眼粥
取30克的花生米以及紅棗和10克龍眼與50可的粳米,之後清洗干凈之後放入鍋中進行共煮,煮好之後即可食用。
2、鱉髓湯
鱉肉250克、姜1克、蔥3克、豬脊髓200克,鱉肉、蔥、姜少許煮熟後,再加入腦脊髓。煮20分鍾後,加入食鹽、醬油調味食用
3、牛肉鵪鶉湯
鵪鶉(去毛及腸雜,洗凈)1隻、牛肉250克、小麥50克,鵪鶉、牛肉、小麥同煮,加入少量食鹽調味,即可食用。
4、鴨肉米粥
鴨肉100克、大米100克,鴨肉切片與大米同煮粥,用食鹽調味食用。
5、黃芪烏雞湯
取40可的黃芪以及600克的烏雞肉,之後將這些食材清洗干凈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共煮,煮好之後即可以直接食用。
6、蘑菇木耳羹
蘑菇6–8隻,黑木耳10克。二味水發漂凈,煎熬,加冰糖適量,1日2次當點心食用。
白細胞偏低的原因
1、某些病毒性感染
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風疹等。某些細菌性感染,如傷寒和副傷寒。
2、血液系統疾病
如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粒細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進
如,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粟粒性肺結核。
4、理化因素
如放射線,放射性治療,化學治療葯物,解熱鎮痛葯物等,抗腫瘤類細胞毒性葯物等均可導致白細胞數量減少。
化療白細胞降低怎麼辦
1、定期復查血常規:化療前後都要定期復查血常規,監測白細胞的數量變化。醫生會根據白細胞降低的嚴重程度,給予口服升白細胞的`葯物,或皮下注射升白葯物。
2、做好保護性隔離:化療期間,要減少探視人員,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活動,遠離生病的人,出門最好戴口罩。
3、經常洗手:保持居家環境和自身的清潔,經常洗手,尤其是飯前和入廁後。另外,擤鼻涕、咳嗽、打噴嚏或觸摸動物後,也要及時洗手。
4、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多飲水,多吃蜂蜜,香蕉等食物,保持大便通暢,注意肛門周圍以及會陰部的清潔。
5、注意不要割傷自己:剪指甲的時候注意保護指尖,使用電動剃須刀而不是刮鬍刀。使用剪刀、針或刀時要格外小心。如果出現小傷口,每天用溫水、肥皂清洗,直到傷口結痂為止。如果情況加重,要及時就醫。
6、保持口腔衛生:飯前飯後勤漱口,預防口腔潰瘍,不要用硬毛牙刷,不要用含酒精的漱口水。
7、養護你的皮膚:不要擠壓或抓撓痘痘。洗澡後,不要用毛巾用力摩擦身體,最好是輕輕拍干,用點保濕乳劑。勤換內衣和床單。
8、注意你身上的導管(例如導尿管)周圍有沒有感染的跡象:要注意的症狀包括有沒有流液、發紅、腫脹或疼痛,一旦出現,要及時就醫。
9、監測體溫:每天定時測量體溫,如果有發熱、臉紅、發冷或不適,要馬上測體溫。體溫高於38攝氏度時,要及時就醫;如果沒有超過38攝氏度,也要持續監測體溫,長時間高於37攝氏度仍需要警惕。
10、健康飲食:吃生的蔬菜、水果之前要洗干凈。吃肉類、雞蛋、海鮮等食物時一定要煮熟。不要吃剩菜剩飯,不要吃過期、發霉的食物。
白細胞下降會有什麼危害後果
放化療常見的一個並發症就是:白細胞下降,專業術語稱為:骨髓抑制。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准,骨髓抑制分為4級:
I級:白細胞3.9-3.0×10^9g/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9-1.5×10^9g/L;
II級:白細胞2.9-2.0×10^9g/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4-1.0×10^9g/L;
III級:白細胞1.9-1.0×10^9g/L,中性粒細胞絕對值0.9-0.5×10^9g/L;
IV級:白細胞
㈦ 體檢白細胞偏低,會有什麼風險
引言:在人體中,白細胞屬於身體中的免疫細胞,也是身體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員之一,能夠幫助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抵抗疾病的發生,來維持人體正常的活動。但是一旦白細胞數量下降,就會造成自身免疫力下降,從而抵抗力也會變低,增加患病的機率。所以今天小編想分享的話題,就是當體檢白細胞偏低的時候會有哪些風險?
㈧ 昨天體檢白細胞偏低嚴重嗎
白細胞是當我們人體受到細菌或者病毒侵入時起到防禦作用的血液細胞,白細胞指標略偏低,大部分是因為類似感冒的病毒性疾病導致白細胞暫時偏低,不需要擔心。如果不放心,可以過一段時間再去檢查一下。
㈨ 白細胞總數偏低是什麼原因,會產生什麼後果
第一種原因就是人們身體患有病毒性感染像病毒性感冒、流行感冒等疾病,各種實體腫瘤化療,多種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等都可能導致白細胞變低的情況。病因又可分良性、惡性,良性的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惡性就是白血病,如果白細胞嚴重偏低,會容易引起感染,有可能是平時的身體免疫力比較差。
白細胞減少症病因復雜繁多,如葯物、感染、結締組織病、血液系統疾病、流行性感冒等。大多白細胞低的患者是由於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受涼、感冒。常常看到患者由於放療化療導致的骨髓功能抑制,在臨到化療到期的時候,白細胞仍很低,醫生說骨穿初步結果是骨髓造血功能差。
㈩ 體檢白細胞低怎麼回事
一般白細胞少的原因有;病毒感染,傷寒等,也有因為葯物引起的.
血液中的白細胞是人體防禦細菌入侵的巡邏兵。當細菌等異物入侵時,白細胞便進入被入侵部位,將細菌包圍、吞噬、消滅,故白細胞有人體「白色衛士」之稱。可見白細胞數減少,就會削弱人體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
正常白細胞數為(4~10)×109/升,通俗說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個,平均值則為7000個。如果介於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療;如果低於4000個,就可診斷為白細胞減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療,比如說,僅僅是輕度減少或一過性減少,復查時未繼續下降,又毫無症狀或不適,那就不必緊張,也無需治療。當然,下列情況下的白細胞需要關注,並在醫生指導下,採取干預措施。
1、白細胞數嚴重減少需要緊急治療。白細胞是由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組成。一般所說的白細胞減少最常見最主要的是指粒細胞減少,如果減少程度過於明顯,則細菌很可能在機體完全或基本喪失抵抗力的狀態下迅速擴散,甚至進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嚴重威脅生命。
2、有原因可尋的白細胞減少應針對原因治療。常見引起白細胞減少的原因一般有三類:一是葯物,如服用解熱鎮痛葯、磺胺類葯等,此時如白細胞減少過於明顯,則應停服或換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時一方面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細胞的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此時也應作同樣干預,選服能增加白細胞的葯物。
3、同時有紅細胞和(或)血小板減少時需要進一步診治。當出現白細胞減少時,如果血液中其他兩種細胞即紅細胞和血小板有異常變化,問題就比較復雜,首先要進一步檢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檢查,以排除有無其他血液病,然後再決定治療方案。
[預防與調養]
1.注意飲食:避免生冷及不潔飲食以免消化系統感染。
2.盡量避免去公共場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葯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
(1)宜多樣化平衡飲食:平衡膳食是保持正常體重的最好辦法。平衡膳食包括粗糧與雜糧搭配,富含熱能,適量蛋白,富含纖維素、高無機鹽及富含維生素A、C、E、K、葉酸等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如玉米、糙米、全麥面、植物油、蜂蜜、蔗糖、蜂王漿、瘦肉、蛋類、豆類、鮮奶、菌菇類、胡蘿卜、竹筍、南瓜、黃瓜、菜花、菠菜、白菜、芹菜、黃花菜、西紅柿、大蒜、海帶、紫菜、海魚、動物肝、腎,以及人參、枸杞子、山葯、靈芝、冬蟲夏草及新鮮水果等。宜低脂肪、低鹽、低糖膳食,適當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如少食肥肉、乳酪、奶油等。
(2)忌食生蔥蒜、豬肉、南瓜、醇酒以及辛溫、煎炒、油膩、葷腥厚味、陳腐、發霉等助火生痰有礙脾動的食物。宜食海帶、海藻、紫菜、牡蠣、蘆筍、鮮獼猴桃等具有化痰軟堅散結功能的食物。
(3)可給予益氣養血、理氣散結之品,鞏固療效,以利康復。如山葯粉、糯米、菠菜、絲瓜、海帶、鯽魚、泥鰍、大棗、橘子、山楂、玫瑰花等。
(4)若出現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現象,可食和胃降逆、益氣養血之品,如鮮薑汁、甘蔗汁、鮮果汁、佛手、番茄、生薏米、粳米、白扁豆、靈芝、黑木耳、向日葵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