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胃鏡檢查項目及價格知道嗎
1.觀察及操作
(1)幽門及胃竇部以幽門為中心,調節彎角旋鈕分別觀察胃竇四壁,如果小彎無法全部窺視,可將胃鏡沿大彎側做反轉觀察。正常幽門收縮時呈星芒狀,開放時為一圓形開口,經幽門腔可看到十二指腸的部分黏膜,甚至可觀察到球部的一些病變。胃竇部尤其是胃竇小彎側是胃癌的好發區域,胃鏡檢查中應在俯視全貌後做近距離仔細觀察,注意有無潰瘍、糜爛、結節、局部褪色、僵直變形等病灶,發現胃癌病灶後應仔細觀察幽門管開發是否正常、對稱,以了解胃癌是否已累及幽門管,一般而言,早期胃癌較少累計幽門管。
(2)胃角切跡胃角切跡是胃內觀察的難點之一,它由胃小彎黏膜轉折而成,從賁門側觀察呈拱門型,看到的是賁門側黏膜;在胃竇部可用低位反轉法(J形反轉法),即盡量使彎角旋鈕向上,推進胃鏡,胃鏡居高(可見幽門口),此時圖像上下顛倒。胃角及其附近兩側是早期胃癌最常見的部位,必須重點觀察。
(3)胃體胃體腔類似隧道,下方大彎側黏膜皺襞較粗,縱向行走如腦回狀,上方小彎為胃角延續部,左右分為胃體前後壁。胃體較大,分別稱為胃體上、中、下部,中部又稱垂直部,由於後壁與鏡軸面呈切線關系,因而易遺漏病變。胃體部的觀察一般採用U形倒鏡以及退鏡觀察相結合的方法,發現可疑病變時將鏡頭貼近病變部位作重點觀察,在疑及垂直部有病變時,可調彎角鈕向右作仔細觀察。
(4)賁門及胃底部此部位可採用高位或中位U形反轉法觀察,U形反轉是將胃鏡送入胃體中部,在看到胃腔彎向後壁側時,將內鏡角度旋鈕向上順時針旋轉90°-180°,邊觀察後壁黏膜邊將內鏡向前推進,此時內鏡則向賁門側前進,直至可以看到賁門及從賁門進入胃內的插入管,此時插入管已呈U形,故稱U形反轉。U形反轉時看到的內鏡插入管(鏡身)位於小彎側,內鏡的前端物鏡是從大彎側對向小彎側,插入管遮蓋的是小彎側的黏膜,旋轉操縱部即可將遮蓋的部分露出。要注意在反轉觀察時,胃鏡下方為小彎,上方為大彎,左側為後壁,右側為前壁。如需全棉觀察賁門及胃底部,檢查手法的關鍵是多方位轉動鏡身及提拉胃鏡,這種檢查手法也是當前提高早期賁門診斷水平中最重要的的內鏡操作環節。
(5)食管、賁門觀察結束胃部觀察後,應吸盡胃內氣體以減少術後腹脹,將胃鏡退至食管下方,正面觀察賁門口,除仔細觀察賁門黏膜和齒狀線外還應注意賁門啟閉運動情況。食管全長25cm左右,等分為上、中、下三段,食管中段有左心房壓跡,並可見搏動運動。由於食管為一直行的管道,因而食管壁定位與胃及十二指腸稍有不同,視野上方為右側壁,下方為左側壁,左右側扔分為前後壁。
2.活體組織檢查及細胞學檢查
(1)選擇活檢部位發現病灶後先做全面仔細的觀察,初步了解病變的性質,確定活檢部位,調節好胃鏡的方向,史病灶置於視野正中部位,並史活檢鉗盡可能垂直地指向活檢部位,胃鏡的頭端離病灶的距離適中(3~5cm)。隆起病灶應取其頂部(易於發現糜爛、惡變等)及其基底部的組織;糜爛、微凹或黏膜粗糙、色澤改變等平坦性病灶應在病灶周邊黏膜皺襞中斷處及中央處取活檢;胃癌時以潰瘍凹陷性病灶最常見,應在潰瘍隆起邊緣上特別是在結節性隆起及潰瘍邊緣內側交界處下鉗以提高陽性率,因為在胃癌的組織壞死處取材陽性率較低。
(2)活檢數量不同的疾病在不同用途時會有差別。早期胃癌的活檢次數與陽性率呈正比,在多塊活檢標本中只有一塊,甚至只有一塊中的小部分為胃癌組織的情況並不少見,一般活檢數為4~8塊;慢性胃炎在用於研究時活檢部位定位為5點,而用於臨床時只需3點。不同部位的活檢標本應分裝在不同的試管中,標本應注意及時浸入甲醛固定液中。
② 腸鏡,胃鏡各檢查什麼具體的項目
一般血液檢查(血常規,肝炎等傳染病檢查)
心電圖檢查
③ 做胃鏡檢查能檢查出來什麼
胃鏡可以檢查食管病變,胃炎胃潰瘍,胃癌,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的。
建議胃鏡前要禁食,可以使用無痛胃鏡的。
④ 胃鏡檢查可以檢查哪些病症
我們在平常進食的時候,最主要的消化器官就是我們的胃部,但是如果在吃東西上面有些不注意的話,就很容易傷害到我們胃部的消化系統。不僅是一些胃病或者是胃潰瘍,甚至在之後可能會發生成胃癌。所以我們偶爾去做一次胃鏡,就能夠檢查出自己是否有胃部的疾病,也能夠及早的應對治療。
對於我們來說胃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不僅能夠儲存我們的食物,也能夠讓我們在進食的時候進行適量的消化。同時它能夠分泌出一種胃酸來消滅食物中的細菌,讓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防止細菌感染,更進一步的保護了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作為健康的領導者,就更應該保護好自己的胃,只有正確得來吃飯才能夠讓自己的胃部受到良好的保養。
⑤ 做胃鏡可以檢查哪些部位
河北醫大一院內鏡中心提示:做胃鏡檢查食管,賁門,胃底,胃體,胃竇,胃大彎,胃小彎,胃角,幽門,十二指腸球部,十二指腸降部。
⑥ 做胃鏡檢查能檢查出來什麼
胃鏡檢查目的 做胃鏡檢查對消化道疾病的診療有特殊的意義,千萬不要小看胃鏡檢查,它是消化內科臨床上重要的檢查項目。一般臨床有三個目的: ①准確診斷:通過纖維胃鏡直視胃部疾患,以確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取活體組織檢查,協助診斷胃部惡性腫瘤、慢性胃、十二指腸疾病及原因不明的上消化道出血、幽門梗阻等疾病。 ②觀察療效:對已經確認的胃、十二指腸疾患者進行隨訪或觀察療效。 ③進行治療:檢查的同時,在鏡下止血、鉗取異物、電凝切息肉以及其它窺鏡下治療。
⑦ 胃鏡檢查在消化內科是常見的檢查項目之一,要注意什麼
什麼是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屬於常用的胃部疾病檢查手段,進行胃鏡檢查時需要空腹進行檢查,也就是空腹八小時後進行胃鏡的檢查。胃鏡主要用於上述臟器疾病的診斷,可以通過取黏膜活檢進行病理學檢查,臨床上稱之為金標准,包括息肉、炎症和腫瘤性質的判別。
無痛胃鏡檢後2小時之內必須有家屬陪伴,同時患者當日不能開車,不能從事精細工作的操作。
⑧ 胃腸鏡檢查是什麼
胃鏡是用一條直徑0.8厘米左右的包裹光纖的細長管子從嘴中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憑借前端光源發出的強光,讓醫師清楚的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健康狀況,並能夠進行相關的治療措施。有上腹部不適症狀的人群,需要做胃鏡檢查,這些症狀可以包括反酸噯氣,上腹部疼痛,原因不明的食慾減退和嘔血,吞咽不暢或進食有阻塞感,上腹部包塊以及短時間內體重減輕的,另外還包括胃和食管手術後的患者,需要定期復查胃鏡。做胃鏡的作用,一方面可以發現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胃息肉,胃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甚至食管癌,胃癌,並能夠取出標本進行病理學檢查,另一方面如果發現胃或十二指腸息肉,還可以通過內鏡下治療,免受開腹手術之苦,對於發現的早期腫瘤,胃鏡下也可以做切除治療。結腸鏡是用一條長約1米4的,可以彎曲前端裝有光源和微型攝像機的纖維軟管,由肛門進入大腸檢查下消化道,包括回腸末端,盲腸,結腸直腸以及肛門。如果有不明原因的便血或者糞便隱血試驗陽性,缺鐵性貧血以及不明原因的慢性腹瀉,低位腸梗阻,懷疑大腸或回腸末端腫瘤,這些患者都應該接受腸鏡檢查,此外大腸息肉,腫瘤出血等病變,可以在腸鏡下進行治療,結腸術後以及結腸鏡治療,術後需要定期復查腸鏡。
⑨ 胃鏡主要是檢查什麼能否用其它影像檢查替代
一提到胃鏡,很多人就聞到了,很多胃病患者擔心太痛,就拒絕做胃鏡,甚至耽誤病情。其他患者想用相對方便的鋇餐檢查代替胃鏡檢查。作為兩種常見的上消化道檢查方法,由於檢查目的不同,很難說哪個更好。胃鏡觀察比較清楚。通過胃鏡檢查,也可以取胃壁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此外,有些病變可以通過胃鏡進行治療。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給患者做胃鏡檢查。
即使CT也不能診斷腔體內壁和腸道器官,最權威的是胃鏡,還有b超胃鏡,應該更准確。胃鏡可用於影像學檢查和活檢病理,是診斷多種疾病的金指標。
30歲以上從未進行過任何胃部檢查的,都可以去檢查下。但重點是,在我們國家,很多50歲以上的從未做過胃部檢查,所以,他們是高危人群中的高危人群,如果各位看官的父母還沒有檢查過的,下次體檢可以帶他們去檢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