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檢項目中 肝功能有什麼指標
首先,轉氨酶是肝功能檢查的重要指標。與肝病有關的血清酶類有谷丙轉氨酶(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LP)及乳酸脫氫酶等。在各種酶實驗中,ALT和AST能敏感地反映肝細胞損傷與否及損傷程度。各種急性病毒性肝炎、葯物或酒精引起急性肝細胞損傷時,血清ALT最敏感,在臨床症狀如黃疸出現之前ALT就急劇升高,同時AST也升高。當病人的慢性化程度比較高是AST升高最為明顯。
其次,肝功能檢查指標還有總膽固醇。包括游離膽固醇和膽固醇酯,成人膽固醇2.86~5.98毫摩/升(110~230毫克/分升)、兒童膽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總膽固醇增高多是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而總膽固醇減少則常見於低脂蛋白血症、敗血症、甲狀腺功能亢進、肝病、肺結核和晚期癌症。
第三,肝功能檢查指標還包括總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總蛋白(TP)正常值為60-80克/L,白蛋白(A)為40-55克/L,球蛋白(G)為20-30克/L,白蛋白(A)/球蛋白(G)為1.5-2.5:1。慢性肝炎、肝硬化時常出現白蛋白減少而球蛋白增加,使A/G比例倒置。
第四,肝功能檢查還需要查膽紅素。當患有乙肝、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黃疸、惡性貧血、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症及新生兒黃疸、內出血等時,都可以出現總膽紅素升高。當病人患有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時,會出現血清白蛋白和總膽紅素降低。
第五,肝功能檢查的指標還包括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在產婦羊水或母體血漿中AFP可用於胎兒產前監測,如神經管缺損、脊柱裂、無腦兒、胎兒在宮腔內死亡、畸胎瘤等。甲胎蛋白可以檢測出原發性肝癌。
㈡ 慢性肝炎有哪些常見的症狀,如何知曉並判斷
慢性肝炎分輕中度、重度 。因此其們的表現症狀也不同。 輕、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症狀輕微且缺乏特異性,呈波動性間歇性。最常見的就是容易疲勞和胃部不適,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誤認為是胃病,也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逐步發展成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現惡心,腹脹、黃疸,尿色深。 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當患者尿色進行性加深,皮膚鞏膜黃染進行性加深,乏力食慾下降越來越明顯時,提示病情惡化,尤其需要警惕慢性重型肝炎的發生,慢性重型肝炎是肝衰竭的表現,可表現為高度乏力,高度腹脹,高度黃疸以及高度食慾不振,可出現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等,臨床上死亡率較高,需要積極救治。
㈢ 慢性肝炎會出現什麼情況
慢性肝炎指的是肝臟損傷持續時間超過半年以上,統稱為慢性肝炎,引起慢性肝炎的原因非常的多,首先見於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等,另外見於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需要進行相關的檢查,明確基礎肝炎的病因學診斷,進行基礎病因的治療,同時加強保肝治療。
一般來說,慢性肝炎因不同的病因,臨床表現也是有所差異的,肝臟的功能非常的復雜,慢性肝炎會造成肝臟功能異常,引起多方面的症狀和體征。如果肝炎損傷程度比較輕的話,病人大多數是沒有什麼特異性臨床表現的,只是在體檢的時候發現肝功能或者是肝膽系統的彩超有異常,部分病人可以出現一些消化系統的非特異性的症狀,比如惡心,嘔吐,厭油,乏力,尿黃,腹脹,肝區不適等症狀。長期的慢性肝炎可以出現一些相對比較特異的臨床體征,比如慢肝面容,也就是病人的面色呈灰暗色,沒有光澤,另外還可以看到肝掌,蜘蛛痣,主要是由於肝功能受損,肝臟對雌激素的滅活減弱而出現的一些體征。慢性肝炎可以引起內分泌的失調,在女性患者可以表現為月經不調,閉經,甚至影響到受孕的情況,引起不孕不育等,在男性患者可以表現為性慾減弱,性功能的下降等。
所以要對基礎的肝臟疾病進行明確,然後進行相應的治療。
㈣ 慢性肝炎有哪些症狀
不同類型的肝炎可有共同的臨床表現,如乏力、惡心、食慾減退、厭油、腹脹、尿黃、肝區壓痛、肝掌、蜘蛛痣等,黃疸型肝炎可有黃疸出現,重型肝炎可有神志改變、嗜睡等精神神經症狀和體征。
此外,根據病因的不同,可有不同的伴隨症狀。急性肝炎常常出現症狀,但慢性肝炎可以沒有明顯不適表現,因此容易被忽視。
早期症狀
肝炎早期可無症狀,或表現為非特異性的消化系統症狀,如惡心、食慾減退、腹脹等。
典型症狀
皮膚
患者呈肝病面容,皮膚瘙癢、晦暗無光澤,雙頰可有褐色色素沉著,有黃疸者可出現皮膚、鞏膜黃染、尿黃。慢性肝炎可在頸部、前胸、手背、上臂等部位見蜘蛛痣。
此外,患者的大小魚際處皮膚發紅,加壓後褪色,稱為肝掌。酒精性肝炎患者還可見酒精性面容、酒糟鼻等。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有時可出現皮疹。
消化系統
患者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惡心、食慾減退、腹脹、腹瀉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狀,尤其急性肝炎常常有明顯厭油,因肝臟腫大可出現右上腹隱痛,查體肝區可有觸壓痛。
重型肝炎可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嚴重可導致胃黏膜糜爛出血,可出現上腹隱痛、黑便或嘔血。
神經系統
乏力、倦怠、精神萎靡,可有肢端麻木等周圍神經病變表現,酒精性肝炎患者可出現記憶力減退、手顫。重型肝炎或酒精中毒者可出現意識模糊甚至昏睡、昏迷等。
伴隨症狀
根據病因不同,伴隨表現可有不同。
約80%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現發熱、肌肉關節酸痛等, 還可出現心動過緩等;
酒精性肝炎可因酒精對其他臟器的毒性有相應表現如步態不穩、震顫等;
非酒精性肝炎可因合並代謝性疾病有相應表現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合並甲狀腺炎、關節炎、乾燥綜合征、皮疹等肝外表現,以及閉經,持續發熱等。
㈤ 體檢乙肝兩對半的 指標
您好!
1、在肝功檢驗正常的基礎上,乙肝五項檢驗以下為正常:
2陽性:表明沒有患乙肝,有乙肝抗體;
2、4陽性:表明沒有患乙肝,而且有乙肝抗體,過去曾經感染過乙肝,目前處於恢復期;
2、5陽性:表明沒有患乙肝,而且有乙肝抗體,過去曾經感染過乙肝,目前處於恢復期;
2、4、5陽性:表明沒有患乙肝,而且有乙肝抗體,過去曾經感染過乙肝,目前處於恢復期;
2、在肝功檢驗正常的基礎上,乙肝五項檢驗以下為不合格:
1陽性:表明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1、3陽性:表明是乙肝大二陽;
1、5陽性:表明是乙肝小二陽;
1、3、5陽性:表明是乙肝大三陽;
1、4、5陽性:表明是乙肝小三陽。
我不清楚公務員對肝功體檢是怎麼規定的。
僅供參考,祝你快樂安康!
㈥ 肝功能異常主要是看哪些指標
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如果肝功能出現異常,可能是由於飲食情緒等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於肝炎所引發的,肝功最重要的指標,是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如果這兩項出現明顯的升高,就需要進一步確定病因,及時對症治療,
㈦ 肝功能各項指標不正常
這項數值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之一:0~50都算正常 這個和酒量有一定的聯系,但是,絕對不是必然聯系,酒是靠體內的「解酒酶」化解的。 引用: 肝功能化驗報告的各項指標 【1—5】為酶的指標: ①谷丙轉氨酶,正常存在於肝細胞內,當肝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谷丙轉氨酶就從細胞內溢出到循環血液中去,這樣抽血檢查結果就偏高,轉氨酶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有多種原因能造成肝細胞膜通透性的改變,如:疲勞、飲酒、感冒甚至情緒因素等等。但如上原因造成的轉氨酶增高一般不會高於60個單位。(右上圖所示,該項指標為21個單位,在參考值0—50單位內,屬正常現象,其他指標下文中略去對比數,請讀者自己對照參考)。肝炎病毒對肝細胞膜的通透性改變屬病理性,對轉氨酶值的影響較大,轉氨酶值高於80個單位就有診斷價值,需到醫院就診。 ②穀草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肝細胞內與心肌細胞內均存在,該酶在心肌細胞內的數量高於肝細胞內,正常反映心肌細胞和肝細胞的疲勞程度。高於正常值一倍以上在病毒性心肌炎中有診斷意義。 ③谷丙/穀草酶比值對肝功能整體判斷上有價值。一般來說正常比值。 ④— ⑤鹼性磷酸酶、r-谷氨醯轉移酶與肝臟的膽汁酸代謝關系較大,膽囊炎病人,兩項指標可能較高。肝內膽管阻滯,鹼性磷酸酶指標偏高;r-谷氨醯轉移酶曾經作為早期肝硬化的指標,近二十年來已否認。譜值正常或偏低,正常含義。總的來說,肝臟的酶系統檢查主要以谷丙轉氨酶為觀察指標。 【6-9】為蛋白類: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 白蛋白+球蛋白=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 上述四項指標中白蛋白是始動指標,白蛋白主要在肝臟中製造,白蛋白量越多,人體越健康。球蛋白大部分在肝細胞外生成,球蛋白與人體的免疫有關系,球蛋白要保持一定的量,球蛋白值偏高說明體內存在免疫系統的抗爭,偏低說明免疫不足。白蛋白比球蛋白量比例正常為2∶1。肝臟有疾病時(一般肝硬化病人),白蛋白生成能力降低,造成白球比例改變。 【10-11】膽紅素:我們身體中的紅血球代謝與肝臟功能關系密切,膽紅素實際上是紅血球代謝過程中的中間環節。在沒有經過肝細胞結合之前的叫間接膽紅素,經過肝細胞結合後的膽紅素叫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它主要反映黃疸的指標。我們醫學上以膽紅素為判斷依據來分析屬於肝前、肝後、肝性哪一類黃疸。 【12】乙肝表面抗原:此項指標嚴格的說屬抗原抗體一類的檢查,不在肝功能報告單中出現。凡表面抗原陽性結果,建議做兩對半檢查。 谷丙轉氨酶是一種臨床化驗檢查項目、化驗標本為靜脈血的血清、參考值:reitman法4 ̄50為單位法為單位。增高可見於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與肝硬化活動期、肝膿腫、肝癌、膽道疾病、葯物中毒、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瘧疾、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症熱、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急性胰腺炎、急性風濕熱、傷寒、敗血症、腎病等、血清穀草轉氨酶與谷轉氨酶的比值對鑒別診斷有一定價值、谷丙轉氨酶的符號為GPT。 它主要存在於肝臟、心臟和骨骼肌中。肝細胞或某些組織損傷或壞死,都會使血液中的谷丙轉氨酶升高,臨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轉氨酶異常,必須加以鑒別——— 1、病毒性肝炎這是引起轉氨酶增高最常見的疾病,各類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轉氨酶均明顯升高,但其上升幅度與肝臟病變嚴重程度並不完全一致。同時,膽紅素、鋅濁度和谷氨醯轉肽酶亦可升高。 2、中毒性肝炎多種葯物和化學制劑,如紅黴素、四環素、異煙肼、保泰松、氨甲喋呤、避孕葯等都能引起膽紅素及轉氨酶升高,但慢性指標變化較少,並常伴有其他過敏反應。停葯後,轉氨酶可恢復正常。 3、酒精性肝病近年來,酒精性肝病的發病率逐步上升。大量或長期飲酒者可發生酒精性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升高,臨床表現與肝炎相似。患脂肪肝時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多增高。 4、肝硬化與肝癌肝硬化活動時,轉氨酶和膽紅素都高於正常水平,應該積極治療。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患者轉氨酶大多正常或輕度升高。但鹼性磷酸酶和甲胎蛋白水平增高,B型超聲波或CT檢查有助於疾病的診斷。 5、膽道疾病膽囊炎、膽石症急性發作時,常有發熱、腹痛、惡心、嘔吐、黃疸、血膽紅素及轉氨酶升高。炎症控制後,轉氨酶降至正常,可做B超或X線檢查。 6、心臟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時,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均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氣短、浮腫。心臟檢查有陽性體征及心電圖異常。 7、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傷寒、結核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等,都有轉氨酶升高的現象,但這些疾病各有典型的臨床表現,並可藉助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此外,急性軟組織損傷、劇烈運動、妊娠期,亦可出現一過性轉氨酶升高
㈧ 體檢上規定的各種急慢性肝炎,包括哪些
公務員體檢通用標准中要求:各種急慢性肝炎,不合格。乙肝病原攜帶者,經檢查排除肝炎的,合格。主要是看你抽血檢驗的理化指標,也就是說甲肝、乙肝、丙肝、丁肝等肝炎不管急性還是慢性一律不合格,但如果只是病原的攜帶者合格。
㈨ 公務員招考體檢中的各種急慢性肝炎包括哪些
7 關於肝炎
益陽中公教育問您解答,根據體檢的標准,可參考如下:
第七條 各種急慢性肝炎,不合格。
7.1 條文解釋
肝臟和人體其他部位一樣,也可以因為各種原因而有炎症、腫大、疼痛及肝細胞壞死,表現在肝臟生化檢查上就是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顯著升高。引起肝炎的病因很多,臨床上最常見的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通常所說的肝炎一般即是指病毒性肝炎),此外還有酒精性肝炎、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遺傳代謝性肝病等多種類型。肝炎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病毒性肝炎已被列為法定乙類傳染病,後期有可能發展成為肝硬化,因此,各種類型的現症肝炎患者,無論是急性或慢性,一經診斷,均作不合格結論。
7.1.1 病毒性肝炎 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具有傳染性較強、流行面廣泛、發病率高等特點。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肝區疼痛、肝臟腫大及肝細胞損害,部分患者可有黃疸、發熱。按致病病毒的不同,病毒性肝炎可分為多種類型,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病毒性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等5種。其中甲型、戊型肝炎臨床上多表現為急性經過,屬於自限性疾病,經過治療多數患者在3~6個月恢復,一般不轉為慢性肝炎;而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演變成為慢性,少數可發展為肝炎後肝硬化,極少數呈重症經過。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與原發性肝細胞癌的發生有密切關系。
1)急性肝炎:近期內出現持續性乏力、食慾減退、惡心等消化道症狀,部分伴有黃疸,多有肝區叩痛、壓痛及肝臟腫大等表現,血清ALT升高,病程在6個月以內。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遷延不愈,或既往有肝炎病毒攜帶史,目前有肝炎症狀、體征或肝臟生化檢查異常,間斷或持續6個月以上。大部分患者無急性肝炎病史,系因體檢時發現肝臟生化異常,通過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肝炎的。因病情程度不同臨床表現各異,輕者可無症狀,或僅有輕微的乏力、食慾不振、肝區不適或隱痛等症狀;重者肝臟多腫大,肝臟生化檢查持續異常或有明顯波動,部分患者有肝病面容、脾腫大、肝掌、蜘蛛痣等體征,還可出現肝外多臟器損害的症狀,其中以關節炎和慢性腎炎多見。
7.1.2 乙型肝炎病原攜帶者 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無肝病相關症狀與體征,血清ALT、AST水平基本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依據衛生部《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有關規定,這類攜帶者不屬於乙型肝炎患者,不應按現症肝炎患者處理,對於一般職位的公務員,應視為體檢合格。
關於乙型肝炎大、小三陽:HBsAg、HBeAg及抗-HBc陽性,俗稱大三陽;HBsAg、抗HBe及抗-HBc陽性,俗稱小三陽。大、小三陽只是提示體內HBV復制活躍與否以及HBV的變異情況,並不代表肝臟的炎症和損害,判斷肝臟是否損害及其程度主要根據肝臟生化檢查結果。單純大、小三陽而無肝臟生化異常者不應按現症肝炎患者對待,而應按乙型肝炎病原攜帶者對待,作合格結論。
7.1.3 其他肝炎 包括酒精性肝炎、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缺血性肝炎、遺傳代謝性肝病、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等,簡述如下:
1)酒精性肝炎:由於長期大量飲酒所致的肝臟損害。除酒精本身可直接損害肝細胞外,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也有明顯毒性作用,因而導致肝細胞變性及壞死,並進而發生纖維化,嚴重者可因反復肝炎發作導致肝硬化。在臨床上,酒精性肝炎可分為3個階段,即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它們可單獨存在或同時並存。
2)葯物性肝炎:肝臟是葯物濃集、轉化、代謝的重要器官,大多數葯物在肝內通過生物轉化而清除,但臨床上某些葯物會損害肝細胞,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及肝臟生化檢查異常,引起急性或慢性葯物性肝炎,如異煙肼、利福平、磺胺類等。葯物導致的肝細胞損傷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劑量依賴性損傷,即葯物要達到某一高劑量時才會導致肝細胞損傷,如酒精性肝炎;另一類是過敏性葯物中毒,即個體對某些葯物會發生強烈的過敏反應,一旦服用這些葯物(與劑量大小無關)便可引發肝細胞損傷,這類患者多數伴隨其他相關過敏性表現,如急性蕁麻疹、血液中嗜酸粒細胞增多等。
3)自身免疫性肝炎:本病主要見於中青年女性,起病大多隱匿或緩慢,臨床表現與慢性乙型肝炎相似。輕者症狀多不明顯,僅出現肝臟生化檢查異常;重者可出現乏力、黃疸、皮膚瘙癢等症狀,後期常發展成為肝硬化,常伴有肝外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
4)缺血性肝炎:缺血性肝炎是由於各種相關原發疾病造成的肝細胞繼發性損害,如心血管疾病導致心臟衰竭,靜脈血液無法迴流心臟而滯留在肝臟,導致肝臟發生充血腫大、肝細胞變性壞死及肝臟生化檢查異常。
5)遺傳代謝性肝病:指遺傳代謝障礙所致的一組疾病。其共同特點是具有某種代謝障礙,病變累及肝臟同時累及其他臟器和組織,故臨床表現除有肝腫大及肝功能損害外,同時伴有受損器官、組織的相應症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異常。如肝豆狀核變性、血卟啉病、糖原累積症、肝澱粉樣變等。
6)不明原因的慢性肝炎:不是一種特定類型的肝炎,僅指目前病因、病史不明的一些肝炎的統稱。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疾病將會找出特定的病因而逐漸減少。據估計,這類肝炎中約四分之一為病毒所致。
7.2 診斷要點
7.2.1 病毒性肝炎
1)病史詢問要點:重點了解流行病學資料,包括發病季節性,有無與肝炎患者密切接觸史(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經常接觸肝炎病毒污染物),家族中有無肝炎患者,輸血及各種手術史;有無肝炎病史或病原攜帶史,有無典型的肝炎相關症狀(全身乏力、食慾不振、肝區脹痛、黃疸等),有無肝臟生化檢查異常史等。
2)查體要點:注意有無肝臟腫大、壓痛、肝區叩擊痛及黃疸,有無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等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
⑴肝臟生化:常規檢測ALT及AST,這兩種酶在肝炎潛伏期、發病初期均可升高,有助於早期診斷。
⑵腹部B超:病毒性肝炎的聲像圖往往呈彌漫性肝病表現,但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各種代謝性疾病所致的肝病等也可呈彌漫性改變,在聲像圖上很難鑒別,因此,必須結合臨床和其他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分析。
彌漫性肝病聲像圖表現:急性期特點為肝臟腫大,肝實質回聲偏低,光點稀疏,部分患者可出現膽系改變,出現膽囊壁增厚,黏膜水腫呈低回聲。遷延性者呈肝臟增大,肝回聲增強,不均,光點粗大,可伴脾臟增大或/和門靜脈內徑增寬。
⑶病原學檢查:即檢測血清中各型肝炎病毒標志物。體檢中雖不作為常規篩查項目,但對所有肝炎疑似病例仍需進一步做病原學檢查,其中HBsAg應作為首選的進一步檢測項目,並採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方法,必要時還可進一步檢測甲型、丙型及戊型肝炎病毒標志物,以明確診斷。
肝炎疑似病例:肝臟生化檢查輕度異常(血清ALT或AST增高不超過參考值上限1倍)或腹部B超檢查陽性者。
確診各種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學標志:甲型肝炎,抗HAV-IgM陽性;乙型肝炎,HBsAg陽性;丙型肝炎,抗HCV陽性;戊型肝炎,抗HEV陽性。
⑷肝炎的臨床診斷標准:
①血清ALT或AST增高超過參考值上限1倍,經復查仍無下降。
②血清ALT或AST增高不超過參考值上限1倍但伴有病原學或B超檢查中任一項陽性。
③血清ALT或AST正常,但病原學及B超檢查兩項均陽性。
作為一種選拔性體檢,受檢者的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症狀及病因學資料往往不可靠,只能供醫師作參考,體征一般也不明顯,故體檢中應主要依據肝臟生化、病原學及腹部B超檢查診斷或排除肝炎。
7.2.2 酒精性肝炎
1)病史詢問要點:長期飲酒是診斷的必要條件,故應重點了解飲酒史。除飲酒史外,了解有無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史以及是否有脂肪肝、肝炎或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對診斷也有幫助。
2)查體要點:注意有無肝臟腫大、肝區壓痛、黃疸,有無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等體征。
3)輔助檢查要點:
⑴肝臟生化:血清ALT、AST水平的改變是反映肝臟損傷最敏感的指標,酒精性肝炎AST多增高,且增高明顯,ALT可正常或僅輕微升高,故AST/ALT比值常大於1,與病毒性肝炎的ALT/AST比值通常大於1不同。
⑵腹部B超:往往表現為彌漫性肝病、脂肪肝,對診斷肝硬化也有幫助。
⑶酒精性肝炎判定標准:雖然長期飲酒是診斷酒精性肝炎的必要條件,但作為體檢,因病史僅能供作參考,查體可完全正常,故體檢中應主要根據實驗及B超檢查結果確定有無肝臟損害。具體判定標准如下:
①血清ALT或AST增高超過參考值上限1倍,經復查仍無下降,特別是AST/ALT比值大於1。
②血清ALT或AST增高不超過參考值上限1倍但腹部B超檢查陽性。
③腹部B超檢查顯示肝硬化徵象,即存在酒精性肝硬化。
7.2.3 其他肝炎 包括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缺血性肝炎、遺傳代謝性肝病等。
上述疾病的病史(包括服葯史)可供作參考。同樣,體檢中主要依據實驗室及腹部B超檢查的客觀指標確定有無肝臟損害,並作出是否合格的結論。
具體判定標准如下:
①血清ALT或AST增高超過參考值上限1倍,經復查仍無下降者,不合格。
②血清ALT或AST增高不超過參考值上限1倍但B超檢查陽性者,不合格。
③有明確原發疾病或病因者,應根據原發疾病或病因的性質作出是否合格的結論。
7.3 注意事項
7.3.1 肝炎的診斷包括臨床診斷、病原學診斷及病理診斷。作為體檢,一般只需作出臨床診斷,即可作出是否合格的結論,有創性的肝臟穿刺病理學診斷方法不宜作為輔助檢查項目。
7.3.2 公務員體檢中的肝臟生化檢查是指ALT及AST這兩項,若數值較參考值上限(40 U/L)為高,特別是輕度異常,則必須做進一步檢查,分析某些導致肝功能異常的特定原因,才可確立肝炎的最終診斷。
7.3.3 脂肪肝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多種病因均可引起脂肪肝,體檢中主要通過腹部B超檢查確立其診斷。多數脂肪肝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都在正常范圍內,視為體檢合格;若合並ALT、AST水平異常,則提示肝內脂肪浸潤導致肝細胞受損、炎症及壞死,應視為體檢不合格。
有問題歡迎咨詢益陽中公教育:
聯系方式:0737-6111226、18073711575
地址:益陽市康富北路2號華天商務樓405
祝體檢順利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