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脂肪肝應檢查什麼
脂肪肝檢查常做項目有:血液生化檢查,肝穿刺活檢組織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
【1】脂肪肝的血液生化檢查
血清脂質檢查:甘油三酯、總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等均可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升高,最有診斷價值;血清學指標中血清酶、B球蛋白、鐵蛋白、Apo以及膽汁酸常升高,但無特異性,不能確切反映脂肪肝及其病因。
肝功能檢查:輕度脂肪肝,肝功指標基本正常。中、重度脂肪肝一般肝功指標中ALT、AST中輕度升高,而肥胖性脂肪肝一般ALT高於AST,酒精性脂肪肝AST高於ALT;血清膽紅素常出現異常;血清膽鹼酶可見升高。
【2】脂肪肝的肝穿刺活檢組織細胞學檢查
肝活檢B型超聲引導下肝穿刺活檢組織細胞學檢查是確診脂肪肝的金標准,准確性高,特別是局灶性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在形態學檢查時作必要的特殊染色、免疫組化、組織生化測定及特殊細胞學檢查等,可提高診斷的目的性。另外肝穿刺活檢組織細胞學檢查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與禁忌證。
【3】脂肪肝的影像學檢查
肝臟B型超聲檢查,具有經濟、迅速、准確、無創傷等優點,目前列為脂肪肝首選檢查方法,彌漫性脂肪肝在B超圖像上有其獨特的表現,可表現為肝實質近場呈點狀高回聲,且肝回聲強度大於脾腎回聲,稱為「亮肝」;肝遠場回聲衰減;肝內血管顯示不清或纖細。
對於B超檢查已經確診的,還是盡早配合治療,同時日常生活調理是輔助治療和預防病情加重的關鍵。
❷ 脂肪肝怎麼才能檢查出來
一般來說如果得了脂肪肝,想要確診的話,可以做一下彩超,一般來說我們可以看到肝臟內有脂肪沉積,然後根據這個沉積的程度進行分度。還可以用肝臟彈性測定,它可以給脂肪肝的CAP值進行一個定量,對患者前後數值進行對比來確診。
❸ 怎樣檢查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有很多肝臟疾病引起,主要檢查方法有
1、B超確診率高達75%。CT通過密度可以看出脂肪肝的嚴重程度。
2、血清學檢查,血清轉氨酶和γ-谷氨醯轉肽酶水平正常或輕中度升高(小於5倍正常值的上限)通常以ALT(谷丙轉氨酶)上高為主。
3、病理學檢查,就是穿刺活組織檢查。這是有創檢查,為了查個脂肪肝醫院不會讓你去做這個的,這只是理論上的金標准。
希望對您有幫助,東·方肝泰祝您早日康復!
❹ 做什麼檢查能夠查出脂肪肝
脂肪肝檢查常做項目有:血液生化檢查,肝穿刺活檢組織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平時可以泡飲稀健藤茶來減輕脂肪肝,也能養肝護肝。
❺ 脂肪肝怎麼檢查
通常情況下,脂肪肝可以通過,肝臟超聲或者肝臟ct明確診斷。在普通的體檢過程,很容易被發現也沒有脂肪肝,體檢之前一定要空腹。可能要抽血
❻ 脂肪肝是怎麼檢查出來
脂肪肝在體檢中經常會遇到,很多人並不覺得是大問題,特別是很多輕度脂肪肝的患者,更是不太在意。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脂肪肝雖然大多數不會引起特別明顯的症狀,但長期發展對人體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對於脂肪肝日常飲食需注意。可以喝能降脂的干唯慷茶,一天2袋,減輕脂肪肝。
1、少吃油:平日盡量少吃或不吃肥肉,控制每天烹飪用油不超過25克。
2、少吃主食:主食雖然是健康飲食的主體,但過多攝入同樣可導致體重增加,因此建議每餐吃七八分飽即可。
3、少吃零食:某些零食熱量較高,如核桃、杏仁、腰果、花生仁、瓜子、桃酥、蛋糕、餅干、月餅、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
4、少喝酒:酒精本身屬於高熱量食物,如果飲酒時再吃一些高熱量的下酒食物,就很容易導致熱量超量。
5、多運動:每天適量增加運動量,促進體內多餘的熱量消耗,以達到減少或消除內臟肥胖的目的。盡量保證每天身體活動量達到6000步,養成習慣後逐漸增加至1萬步。
在日常生活中,要減少靜坐或仰卧的時間,每隔60~90分鍾站起來活動5~10分鍾。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保證每天不少於30分鍾,並堅持每周不少於5天。
❼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得脂肪肝呢脂肪肝有哪些症狀
在日常的生活中,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得脂肪肝呢?只要細心觀察自己有沒有以下幾個症狀,就可以大致知道自己有沒有脂肪肝。
這是肝病患者常常伴有的症狀,但有這些症狀並不一定是得了脂肪肝,要通過排除法排除。一般來說,只要排除了感冒、急性胃炎以及其他肝病,一般就是得了脂肪肝。至於怎麼排除,感冒很容易,胃跟肝的位置不一樣,胃炎也容易判斷。剩下的其它肝病,就不用判斷了,不管是不是脂肪肝,去醫院治療才是正確的做法。
總的來說,脂肪肝表現的症狀就這幾點。如果根據這幾點無法判斷,不確定自己是否得了脂肪肝的話,那就實行慣例:去正規醫院檢查。這是最好的辦法,畢竟,自己判斷還是沒醫生判斷來的准確。
❽ 脂肪肝的肝功能檢測指標有哪些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指導意見:
實驗室檢查
1.血清酶學檢查
(1)ALT、AST:一般為輕度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顯,AST/ALT>2有診斷意義。非酒精性脂肪肝時則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葉脂肪浸潤明顯,ALT持續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腫。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時γ-GT升高較常見,ALP也可見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應激性肝損傷,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脫氫酶(GDH)、鳥氨酸氨甲醯轉移酶(DCT)。GDH為線粒體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帶富有活性,DCT為尿素合成酶,參與轉甲基反應。脂肪肝時兩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膽鹼酯酶(CHE)、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營養狀態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顯。CHE對鑒別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義。
2.血漿蛋白變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時,LDL-C升高,HDL-C顯著降低,ApoB,ApoE,ApoCⅡ和Ⅲ升高。
3.血漿脂類TG、FA、膽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膽固醇升高顯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試驗BSP、ICG排泄減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時,因為脂肪貯積多在肝腺泡Ⅲ帶,而色素處理也在此部位。肝臟脂肪貯積影響了肝細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減少的程度與肝臟脂肪浸潤程度有關。
5.膽紅素嚴重脂肪肝時可有血膽紅素升高,輕中度脂肪肝膽紅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時間(PT)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長。
7.血胰島素水平呈高反應延遲型,糖耐量曲線高峰上升,下降延遲。
8.血尿素氮、尿酸偶見升高。
輔助檢查
1.B超檢查彌漫性脂肪肝的超聲波圖像主要表現為回聲波衰減,按其衰減的程度,脂肪肝可分為3種:(1)輕度脂肪肝:表現為近場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
(2)中度脂肪肝:前場回聲增強,後場回聲衰減,管狀結構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場回聲顯著增強,遠場回聲明顯衰減,管狀結構不清,無法辨認。超聲對重度脂肪肝的靈敏度達95%。
2.CT檢查脂肪肝CT圖像與實時超聲(US)圖像表現不同。CT診斷的准確性優於B超,主要表現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於脾及肝內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門靜脈內回聲增強,密度降低與脂肪化嚴重程度相一致。動態的CT變化可反映肝內脂肪浸潤的增減。彌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現為肝的密度普遍低於脾臟和肝內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時,肝臟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臟高6~12Hu)。增強後CT掃描,脂肪肝的肝內血管影顯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態、走向均無異常,有時血管可變細、變窄,但無推移、包繞現象,有助於鑒別肝癌與脂肪肝內的灶性非累及區(正常「肝島」)。
3.MRI檢查一般認為其價值較US和CT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現為全肝、一葉或灶性脂肪浸潤,自旋迴波(SE)序列和反轉恢復(IR)脈動序列的T1加權信號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權像信號可稍高,但只顯示脂肪的質子像;脂肪浸潤區為高信號,肝內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測定肝組織脂肪含量。
4.肝活檢是確診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對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導下抽吸肝組織活檢遠較過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確、安全。活檢的意義在於確定肝內是否存在脂肪浸潤,有無纖維化。
(1)局灶性脂肪肝或彌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島難以與惡性腫瘤區別,需要在B超引導下進行肝活檢。
(2)探明某些少見的脂肪性肝疾患的病因,如膽固醇酯貯積病、糖原累積病、Wilson病等。
(3)無症狀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檢是惟一的確診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釋的臨床或生化異常表現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慮皮質類固醇治療前需肝活檢排除活動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減少原有體重的10%後,肝功能酶學仍持續異常者,需肝活檢尋找其他原因。
(6)懷疑重症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檢明確診斷並了解其病因者。
(7)評估某些血清學指標以及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診斷脂肪肝、纖維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組織學改變作為金標准,並用以客觀評價某一治療方案對脂肪肝纖維化治療的確切效果。
(8)任何懷疑不是單純性肝細胞脂肪變或懷疑多種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者,需通過肝活檢明確其具體病因或以何種病因為主。
脂肪肝與肝硬化的關系
脂肪肝和肝硬化都是肝病中的常見病,如果肝硬化日常不注意,可發展成肝硬化,後果不堪設想。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
❾ 脂肪肝在醫學上怎麼檢查出
你好!脂肪肝可以有很多肝臟疾病引起,主要檢查方法有
1、血清學檢查,血清轉氨酶和γ-谷氨醯轉肽酶水平正常或輕中度升高(小於5倍正常值的上限)通常以ALT(谷丙轉氨酶)上高為主。
2、B超確診率高達75%。CT通過密度可以看出脂肪肝的嚴重程度。
3、病理學檢查,就是穿刺活組織檢查。這是有創檢查,為了查個脂肪肝醫院不會讓你去做這個的,這只是理論上的金標准。
❿ 怎樣檢查脂肪肝有哪些指標
病情分析: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並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
指導意見:
實驗室檢查
1.血清酶學檢查
(1)ALT、AST:一般為輕度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顯,AST/ALT>2有診斷意義。非酒精性脂肪肝時則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葉脂肪浸潤明顯,ALT持續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腫。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時γ-GT升高較常見,ALP也可見升高,達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應激性肝損傷,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脫氫酶(GDH)、鳥氨酸氨甲醯轉移酶(DCT)。GDH為線粒體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帶富有活性,DCT為尿素合成酶,參與轉甲基反應。脂肪肝時兩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膽鹼酯酶(CHE)、卵磷脂膽固醇醯基轉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營養狀態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顯。CHE對鑒別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義。
2.血漿蛋白變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時,LDL-C升高,HDL-C顯著降低,ApoB,ApoE,ApoCⅡ和Ⅲ升高。
3.血漿脂類TG、FA、膽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膽固醇升高顯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試驗BSP、ICG排泄減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時,因為脂肪貯積多在肝腺泡Ⅲ帶,而色素處理也在此部位。肝臟脂肪貯積影響了肝細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減少的程度與肝臟脂肪浸潤程度有關。
5.膽紅素嚴重脂肪肝時可有血膽紅素升高,輕中度脂肪肝膽紅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時間(PT)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長。
7.血胰島素水平呈高反應延遲型,糖耐量曲線高峰上升,下降延遲。
8.血尿素氮、尿酸偶見升高。
輔助檢查
1.B超檢查彌漫性脂肪肝的超聲波圖像主要表現為回聲波衰減,按其衰減的程度,脂肪肝可分為3種:(1)輕度脂肪肝:表現為近場回聲增強,遠場回聲衰減不明顯,肝內管狀結構仍可見。
(2)中度脂肪肝:前場回聲增強,後場回聲衰減,管狀結構模糊。
(3)重度脂肪肝:近場回聲顯著增強,遠場回聲明顯衰減,管狀結構不清,無法辨認。超聲對重度脂肪肝的靈敏度達95%。
2.CT檢查脂肪肝CT圖像與實時超聲(US)圖像表現不同。CT診斷的准確性優於B超,主要表現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於脾及肝內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門靜脈內回聲增強,密度降低與脂肪化嚴重程度相一致。動態的CT變化可反映肝內脂肪浸潤的增減。彌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現為肝的密度普遍低於脾臟和肝內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時,肝臟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臟高6~12Hu)。增強後CT掃描,脂肪肝的肝內血管影顯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態、走向均無異常,有時血管可變細、變窄,但無推移、包繞現象,有助於鑒別肝癌與脂肪肝內的灶性非累及區(正常「肝島」)。
3.MRI檢查一般認為其價值較US和CT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現為全肝、一葉或灶性脂肪浸潤,自旋迴波(SE)序列和反轉恢復(IR)脈動序列的T1加權信號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權像信號可稍高,但只顯示脂肪的質子像;脂肪浸潤區為高信號,肝內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測定肝組織脂肪含量。
4.肝活檢是確診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對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導下抽吸肝組織活檢遠較過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確、安全。活檢的意義在於確定肝內是否存在脂肪浸潤,有無纖維化。
(1)局灶性脂肪肝或彌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島難以與惡性腫瘤區別,需要在B超引導下進行肝活檢。
(2)探明某些少見的脂肪性肝疾患的病因,如膽固醇酯貯積病、糖原累積病、Wilson病等。
(3)無症狀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檢是惟一的確診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釋的臨床或生化異常表現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慮皮質類固醇治療前需肝活檢排除活動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減少原有體重的10%後,肝功能酶學仍持續異常者,需肝活檢尋找其他原因。
(6)懷疑重症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檢明確診斷並了解其病因者。
(7)評估某些血清學指標以及B超、CT等影像學檢查診斷脂肪肝、纖維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組織學改變作為金標准,並用以客觀評價某一治療方案對脂肪肝纖維化治療的確切效果。
(8)任何懷疑不是單純性肝細胞脂肪變或懷疑多種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損害者,需通過肝活檢明確其具體病因或以何種病因為主。
脂肪肝與肝硬化的關系
脂肪肝和肝硬化都是肝病中的常見病,如果肝硬化日常不注意,可發展成肝硬化,後果不堪設想。
脂肪肝,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病理組織學上有廣泛的肝細胞壞死、殘存肝細胞結節性再生、結締組織增生與纖維隔形成,導致肝小葉結構破壞和假小葉形成,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而發展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