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檢項目 > 當兵體檢訓練都過了為什麼走不了

當兵體檢訓練都過了為什麼走不了

發布時間:2022-08-06 04:06:59

A. 徵兵 為什麼驗上了怎麼走不掉

首先是要體檢,政審,役前訓練均通過才有可能走兵。因為每個縣市均分有相應的指標人數,所以還要在這些合格中在篩選掉一部分相對不優秀的。

B. 當兵體檢政審都過了也去不了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每個地方的徵兵是有指標的。超了人數指標了,就有一部分人會落選的。

C. 我弟弟去當兵,體檢過了,也來家訪了,為什麼還不能走有知道的嗎,謝謝了

現在才問。當兵的早就去了啊。這時候去武裝部問問。我那時是提示說在家等候消息。能去了就告訴你。暗地裡的意思就是體檢合格的人數超過了預算的人數,把你們排除了吧,還有其它因素就是人家出錢了,你蒙在鼓裡。我當初那裡有人就弄這些的。

D. 大學生徵兵體檢政審都過了為什麼不讓去

是有可能去不了,名額限制的。 比如一個地區今年徵兵的總數是100名,結果報名應征的有1千人,經過體檢、政審、心理測試等合格的人員有250人,那麼就要裁剪掉150人,盡管他們都符合當兵條件了,但不能當兵,完全要看機遇和運氣了。

E. 當兵體檢政審都過了也去不了怎麼回事政審都過了買去了當兵

體檢政審都過關了,並不代表就必須能當兵了。還有名額的問題需要解決。例如:一個地區今年證明的名額只有100名,而適齡青年報名體檢人數達到1000人,體檢後合格500人,政審後合格300人,但只有100個名額,多出來的200人怎麼辦?只有淘汰。明白了嗎?

F. 體檢和政審都過了。當兵是不是有可能去不了

是有可能去不了,名額限制的。

比如一個地區今年徵兵的總數是100名,結果報名應征的有1千人,經過體檢、政審、心理測試等合格的人員有250人,那麼就要裁剪掉150人,盡管他們都符合當兵條件了,但不能當兵,完全要看機遇和運氣了。可以到你所在地的政府網站上去看徵兵指標。

(6)當兵體檢訓練都過了為什麼走不了擴展閱讀:

當兵需要經過的程序如下:

1、網上報名

符合當年徵集基本條件的應征青年(含在校生、應屆畢業生)在8 月5 日前,可登錄「全國徵兵網」,填寫報名信息。報名截止後,網上報名系統將自動依據報名人員當年高考相對分數進行排序,擇優選擇初選預征對象並張榜公示。

2、初審初檢

應征青年持《審核表》、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書(高校在校生持學生證)等相關證件,按兵役機關通知要求參加地市級徵兵辦公室組織的初審初檢,合格者確定為送檢對象並張榜公示。

3、體檢考評

徵兵開始後,送檢對象根據兵役機關通知,攜帶本人身份證(戶口簿)、畢業證書(高校在校生持學生證)等相關證件,到指定的體檢站參加體格檢查和綜合素質考評。

4、政治審查

體格檢查和綜合素質考評後,由縣級兵役機關會同當地公安、教育等部門,對其進行政治聯審和走訪調查

5、預定新兵

省級或地市級徵兵辦公室對學歷、年齡、體檢和政治考核全部合格的應征青年,按照綜合素質考評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確定為預定新兵。

6、批准入伍

經公示未被舉報和反映有問題的,確定為批准入伍對象,由縣級徵兵辦公室辦理批准入伍手續,發放《入伍通知書》。學生憑《入伍通知書》辦理戶口注銷、享受義務兵優待,等待交接起運,統一輸送至部隊服役。

G. 體檢和政審都合格了為什麼我參軍走不了

我跟你同樣的情況 今年准備去的
基本上是5W左右一個的指標吧
我也一樣 體檢政審都過了
也因為沒拿錢 被刷了
而且我也是本科了
還爭不過高中生

你可以去地區一級的徵兵辦公室投訴
雖然說 因為沒什麼證據 可能最後結果難以讓你滿意
不過好歹可以讓他們緊張一下吧
XX黨的幹部,大多就是煙酒煙酒、加禮尚往來。。。
有條件 出國去吧
去體驗資本主義的水深火熱

H. 當兵保證書寫了! 體檢也過了! 為什麼不讓走

可能名額有限,要不就是沒有給好處

閱讀全文

與當兵體檢訓練都過了為什麼走不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會醫院體檢報告多久能出來 瀏覽:768
新昌個人養老保險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420
長壽城是解放西路多少號 瀏覽:944
長壽花用什麼水稻殼 瀏覽:760
養老賬戶列印顯示一次是什麼意思 瀏覽:126
自由戀愛怎麼告訴雙方父母 瀏覽:463
養老院最少多少人能開養老院 瀏覽:603
青島美容養生哪裡好 瀏覽:699
懷孕男方父母怎麼辦 瀏覽:258
博愛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處 瀏覽:65
父母都是個體職業政審怎麼查檔案 瀏覽:574
農村女人養老金是多少歲領取 瀏覽:796
2018年退休教師增加工資 瀏覽:204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活動主持詞 瀏覽:978
50歲的哥求職 瀏覽:317
李清源長壽 瀏覽:713
嘉興哪家老年公寓好 瀏覽:630
已故老人每月津貼多少 瀏覽:121
孩子孝順父母家長感想 瀏覽:996
重陽節孝道朗誦 瀏覽: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