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體檢報告怎麼看
整個孕期要做的B超不少於4次,而很多孕媽拿到B超單也是一頭霧水,只要醫生沒特意交代事項,孕媽們就一掃而過,反正胎寶寶正常就好。
但其實,B超檢查是非常重要的,每次做B超不僅能看胎兒發育情況,包括身長、體重等,還能在特有的時間段排查胎寶寶患畸形的概率,所以孕媽能看懂B超單就顯得很重要了。拿到B超單先自己大致看一眼,對於某項指標不明白或者不清楚,或者說發現自己的數值偏離正常數值時,就可以及時的找醫生進行溝通,確保各項指標的正常。
10. 其他指標
關於胎頭:輪廓完整為正常,缺損、變形為異常,腦中線無移位和無腦積水為正常。
關於胎心:正常胎心頻率是120-16次/分鍾,有且強為正常,無且弱為異常。
關於胎動:有且強為正常,無或者弱為異常,也可能是胎兒在睡眠中,要結合其他項目進行分析。
關於胎盤:胎盤的正常厚度為2.5-5cm,處於子宮壁上,胎盤成熟度分為III級,0級表示胎盤發育還沒成熟;I級為胎盤成熟的早期,回聲均勻;II級表示胎盤接近成熟;III級表示胎盤已經成熟,越接近預產期胎盤就越成熟,回聲越不均勻。
關於脊椎:胎兒脊柱連續為正常,卻損為異常,可能存在畸形。
以上就是孕婦的B超檢查單上面最常出現的名稱及數據,通過B超檢查還可以清晰的顯示胎兒各臟器和周圍器官的各種斷面像,能夠使醫生獲得更多的信息,排除危險病變,讓准媽媽們滿懷自信地度過妊娠期,使分娩更加順利。希望可以幫到准媽媽們,祝好孕。
京媽說:醫學專業、營養師媽媽,母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實用又接地氣的孕產育兒知識,幫助您做靠譜家長,歡迎點贊、關注和轉發。
Ⅱ 每年的體檢報告大家是怎麼保存的
我們家的情況是,全家每年的檢查報告,看了之後,確定沒有任何身體隱患就會把它隨意的放在抽屜里,也沒去管它。有時收拾東西或者搬家的時候也會弄不見,但是都沒放在心上。上個月,家裡老人檢查出來心臟有問題,去醫院就醫,醫生問及以前的檢查報告,家裡這才意識到保存體檢報告的重要性。但是紙質的東西保存起來很麻煩,就算是拍照放在手裡,手機內存不夠也會不小心被誤刪,照片太多找起來也麻煩。後來我們就去網上看了一些保存檢查報告的軟體之類的,然後就找到了一個生邊APP,聽說可以分類保存報告,還是人工智慧解讀,我們覺得有點意思,就去下載了,結果發現不但可以保存各種檢查報告,隨時查詢都能方便,永久儲存不擔心報告會遺失,感覺很好用。
Ⅲ 體檢報告單到底該怎麼看
打開體檢報告,面對一堆專業數字,大家也許會一片茫然。都會陷入「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的「窘境」,那麼,請看篇體檢報告「網路全書」。對照解讀說明,再看看體檢報告,怎樣,是不是對自己身體狀況了如指掌了!更逼格的是,我也是磚家啦!
血常規
血色素,白血球及血小板,可了解身體營養吸收情況,骨髓造血功能,進一步檢查出各種貧血、出血的病因,為感染、血液病、惡性腫瘤的診斷提供線索。
白細胞計數,是指計數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白細胞數目。舊稱白血球,是機體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常范圍:(4.0~10.0)×10^9/L (4000~10000/mm?)。升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增高主要見於月經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飲酒、餐後等。新生兒及嬰兒明顯高於成人。病理性增高見於急性細菌或病毒感染、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嚴重燒傷,急性大出血,惡性腫瘤及某些金屬(如鉛、汞等)中毒。異常升高或降低時建議醫院復查,必要時血液內科或感染科就診。
血紅蛋白:正常范圍110~150g/L
增多:由於某些原因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相對增多。如連續劇烈嘔吐、大面積燒傷、嚴重腹瀉、大量出汗等;另見於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血紅蛋白偏高可以服用一些中葯來調理,調理身體,多鍛煉,健康飲食。
根據血紅蛋白減低的程度貧血可分為四級。輕度:血紅蛋白<110g/L,中度:血紅蛋白90~60g/L,重度:血紅蛋白60~30g/L,極度:血紅蛋白<30g/L。輕度貧血建議口服維鐵緩釋片補鐵補血,注意多吃大棗、阿膠等。中重度貧血建議血液內科檢查就診。
紅細胞:
正常參考值
男:4.0~5.5 × 1012/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5.0 × 1012/L(350萬-500萬個/mm3)。
紅細胞減少 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於白血病等病:②破壞增多: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 ③合成障礙: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生化檢查報告解讀
總蛋白,球蛋白,反映身體營養吸收及肝臟合成情況,球蛋白增高,常見為炎症和自體免疫性疾病標志。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增高反映肝膽疾病(炎症、肝癌、中毒等)。其他如心肌梗塞,骨部病變,長期嗜酒,有時血清酶也會增高。尿素氮和肌酐反映腎臟對蛋白代謝產物的排泄功能情況。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最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尿酸是嘌呤代謝最終產生過多,肝內不能分解,腎臟不能排出都會引起尿酸增高,如痛風疾病等。
血膽紅素:
[總膽紅素]3.4~20.5μmol/L
[直接膽紅素]0~6.8μmol/L
[間接膽紅素5.0~20.0μmol/L
膽紅素偏高可能是由肝臟疾病或膽道疾病引起的,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復查就診。
肝功能:
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白蛋白,球蛋白,γ-谷氨醯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白/球比值,營養不良、酗酒、應用某些葯物、發燒等情況均能使轉氨酶有輕度升高。生理狀態下,血清轉氨酶也有變異,如劇烈活動、體育鍛煉、月經期時,轉氨酶也可暫時升高。顯著增高者——急性傳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復查診治。
腎功能:
(renal function)是指腎臟排泄體內代謝廢物,維持機體鈉、鉀、鈣等電解質的穩定及酸鹼平衡的功能,腎功能檢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異常升高建議腎內科檢查診治。
空腹血糖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89~6.1mmol/L;如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考慮糖尿病;建議復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試驗。如果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可確診糖尿病。如血糖低於2.8mmol/L,臨床產生相應的症狀稱為「低血糖」。血糖異常建議內分泌科復查診治。
血澱粉酶:
正常范圍:血清:22~80U/L
異常升高主要見於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胰腺囊腫、胰腺癌、胃十二指腸等疾病。另外葯物因素也可能會引起升高。如果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診治。
尿常規
尿白蛋白:正常范圍內定性為陰性,記為(-)。
生理性蛋白尿常見於食高蛋白飲食後,精神激動、劇烈運動、長時間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現暫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過+。持續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腎臟有病變。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變程度。尿蛋白(±)建議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飲食。尿蛋白(+)及以上建議腎內科就診。
尿潛血:尿潛血是通過尿常規檢查出來的,尿常規中有一項紅細胞。如果紅細胞增多(正常是陰性的),以其數量來講,少數就可以稱為尿潛血,而尿潛血本身也可以作為一個指標,到底是陰性還是陽性,如為陽性,是幾個加。一般出現尿潛血要考慮腎臟的問題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尿潛血(+)及以上建議腎內科復查就診。
尿白細胞: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細胞,一般<26/μL正常。如異常升高(+~++++)提示尿道有炎症,如腎盂腎炎、膀胱或尿道炎、腎結核等;腎小球腎炎時,尿內白細胞也可輕度增多。尿白細胞明顯升高建議泌尿外科復查就診,復查時建議清潔下身留取中段尿。
大便
大便隱血陽性主要見於
1.消化道癌症早期,有20%的患者可出現潛血試驗陽性,晚期病人的潛血陽性率可達到90%以上,並且可呈持續性陽性,因此糞便潛血檢查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篩選的首選指標.
2.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病人糞便潛血試驗多為陽性,或呈現間斷性陽性.
3.可導致糞便中出現較多紅細胞的疾病,如痢疾,直腸息肉,痔瘡出血等也會導致潛血試驗陽性反應。注意進一步結合胃腸鏡的檢查有無異常。
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就診。
腫瘤標志物
CEA又稱癌胚抗原:可廣泛存在於內胚葉起源的消化系統癌,也存在於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組織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癌胚抗原是一個廣譜性腫瘤標志物,它能向人們反映出多種腫瘤的存在,對大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療效判斷、病情發展、監測和預後估計是一個較好的腫瘤標志物,但其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對腫瘤早期診斷作用不明顯。升高明顯建議內科就診。
AFP又稱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異性標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陽性未必都是肝癌。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就診。
CA199:CA19-9是一種粘蛋白型的糖類蛋白腫瘤標志物,為細胞膜上的糖脂質,是胰腺癌和結、直腸癌的標志物. 低濃度增高、一過性增高可見於慢性胰腺炎、膽石症、肝硬化、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復查就診。
CA125:血CA125增高,可見於卵巢癌。但是CA125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升高,如子宮肌腺症多數患者CA125升高,此外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腹膜炎症、肝硬化等很多情況也會出現CA125升高,反而是部分卵巢上皮癌患者的CA125並不升高。所以單獨發現有CA125升高,不能確定疾病部位及性質,建議婦科做進一步詳細檢查。
PSA又稱前列腺特異抗原: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分泌至精液中,是精漿的主要成分之一。正常男性會少量分泌。異常升高見於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異常升高建議泌尿外科就診。
Ⅳ 體檢報告單在體檢中心會保存多久一年了還能不能查到
入職體檢的報告單,一般是在體檢結束後,由醫院的體檢中心向各體檢科室收取匯總、統計、評估,然後交付入職單位,這個過程快則3天,如果醫院工作量較大的話,那麼可能在一周左右的時間得出結果。一般保存三個多月,不會保存時間長的。具體咨詢體檢中心相關人員。
Ⅳ 體檢報告怎麼保存比較好
放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保存起來,一保護個人隱私,二方便以後比對。
Ⅵ 體檢後怎樣讀懂報告單
體檢結論提及內容要重點關注
拿到體檢報告後,首先應了解本次體檢都有哪些檢查項目,然後再看體檢結論。體檢結論包含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陽性體征(如麥氏點有壓痛)及陽性檢查結果(如尿蛋白陽性)等,體檢結論上沒有提及的項目表示在本次檢查正常。體檢發現問題,若是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如發現腫瘤等),體檢中心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受檢者單位負責人或受檢本人。否則,體檢醫師會根據異常結果的嚴重程度,用不同的詞語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如建議「到××科門診進一步就診或復查」,就應到醫院相應的科室進行復查或診治;如建議「必要時」或「隨診」、「定期體檢」,則表明異常程度不很嚴重,如果無不適症狀,定期體檢就可以了,目前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另外,要看懂體檢報告,還須知道報告中一些符號的含義。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有無時,一般用「(+)」表示陽性,用「(-)」表示陰性,用 「(±)」表示「弱陽性」。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多少時,則用「具體數值」的形式報告,並附有正常參考值范圍。但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檢測所使用的正常參考值可能略有差異,一般用「↑」或「H」等表示「數值高於正常」;以「↓」或「L」等表示「數值低於正常」。
指標接近正常值不能大意
健康體檢面對的主要群體是健康人群,所以檢查結果正常或接近正常者最為常見。那麼,如何看待那些接近正常值上、下線指標的實際意義呢?下面我們將用體檢中最常做的指標舉例說明。
血常規檢查 重點關注白細胞(WBC)計數、血紅蛋白濃度(Hb)、血小板計數(PLT)三項指標,白細胞增多常見於感染、嚴重創傷、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白細胞減少常見於病毒性感染、嚴重敗血症、葯物或放射線損傷以及某些血液病等。血小板減少常見於脾功能亢進、血液系統疾病、病毒感染等。血紅蛋白濃度減少可見於各種疾病導致的貧血。
肝功能檢查 常用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等。臨床中轉氨酶降低的意義不大,增高可見於各種急慢性肝病、膽道感染、膽石症、心臟病、嚴重感染等。其中,脂肪肝、酒精及葯物是健康體檢中導致肝臟功能指標輕度升高的常見原因。此外,感冒、劇烈活動、體育鍛煉、月經期時,轉氨酶也可暫時升高。所以轉氨酶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炎,不必太恐慌,但需到肝病科或消化科門診檢查肝功能異常的原因。
腎功能檢查 主要指標有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明顯升高提示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應到腎內科門診進一步診治。此外,心衰、休克、燒傷、失水、大量出血、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也可引起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升高,糾正或治療原發病後,腎功能指標可以恢復正常。
血脂分析 主要指標有膽固醇總量(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前三項指標明顯升高者應到內分泌科門診就診;輕度升高,尤其合並脂肪肝、肥胖者,關鍵在於調整飲食結構、增加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暫不需葯物治療,定期復查血脂。血脂水平減少可見於甲亢、重症貧血、肝硬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應注意營養均衡,糾正或治療原發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腫瘤標志物檢查 體檢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25、CA19-9、CA242、CA724)、CYFRA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等。如指標明顯增高,癌症可能性就很大,應做進一步的檢查。輕度升高,也不能置之不理,需隔一兩個月去醫院復檢,如仍持續升高,應考慮癌症的進展;如一直沒有明顯變化,一般是良性病變。癌症術後患者,如指標持續增高,需考慮復發的可能性。
外科體檢 主要項目包括乳腺、甲狀腺、前列腺、肛門等,若發現結節、增大等病變,需進一步檢查。
婦科體檢 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TCT)、婦科超聲和婦科查體。TCT檢查提示有重度炎症、鱗狀細胞學異常時,需到婦科門診進一步診治;若提示輕或中度炎症,則定期體檢復查即可。婦科超聲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若無症狀及生育要求,可婦科門診隨診觀察;5cm以下無回聲的卵巢囊腫,可以在下次月經干凈後復查,除外生理性囊腫;子宮內膜息肉,無月經量改變且小於1cm的可以隨診觀察。
影像學檢查 一般包括胸片及B超檢查(包括腹部、甲狀腺、膀胱、前列腺、乳腺等),發現佔位性病變,應進一步檢查除外惡性腫瘤的可能。診斷明確的囊腫、錯構瘤、血管瘤、息肉(直徑小於1cm)及結石,若無症狀,可不予處理,但需定期體檢。
妥善保管體檢報告單有用處
除了篩查一些重大疾病外,體檢還可以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隱患,受檢人按指導建議對某些疾病進行早期的干預治療,比如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就有可能避免疾病的發生。
體檢報告的用處很多,通過對比歷年體檢結果,觀察指標的動態變化,就可及時發現病情的進展。如B超檢查提示膽囊息肉一次比一次大,當息肉大於1cm,應趕在惡變前切除息肉。體檢報告還可以作為診斷依據之一,看病時有用。因此,無論體檢結果有無問題,都應妥善保存好自己的體檢報告。有些體檢中心還提供為受檢者體檢資料電腦存檔的服務,對連續體檢兩次以後的體檢結果跟蹤分析,並定期進行體檢後隨訪。
Ⅶ 檢查過的體檢報告需要保存好嗎
檢查過的體檢報告需要保存好。
很多人重視定期健康體檢,但是對體檢後的報告就不那麼重視了,看過後會隨意放置,特別是體檢報告結果是正常的那些人,覺的留著也沒什麼價值,反正明年還會做,隨便丟棄。
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體檢報告是對你近期身體健康狀況的總結,體檢報告中的每一個數據,是對整個身體狀況的細分。醫生判斷某種疾病往往要參考上年的體檢數據,通過對比,才能判斷是否存在潛在的疾病,比如這次心電圖檢查類似於陳舊心肌梗死,您沒有過劇烈心前區疼痛等症狀,到底是不是呢?拿原來的心電圖作比較就行了。如果你患上了某種疾病,將以往的體檢報告提供給醫生,醫生就會很快制定出治療方案。
一些體檢者不注意保存體檢報告,是因為自己無疾病症狀,或者化驗數據還在正常范圍的臨界值附近。其實,即使數據還在正常范圍以內,但它仍可能提示你的身體正處於疾病與健康的十字路口。某些疾病干預治療的切入點宜提前,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就可能避免疾病的發生,這是體檢評估產生出的價值。比方說,無症狀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脂肪肝、膽結石、腎結石、青光眼等,可以盡早干預,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或者阻止、減緩其發展。
因此任何時候,無論體檢結果是否正常,都應像保管自己的存摺一樣妥善保存好體檢報告。
Ⅷ 體檢報告如何保存
要留著。我已留到第11年。
82年去國外,順便探望81年在國內公事熟悉的國外同事,我發現他的私人醫生(不是專為他服務,為很多授約人服務,不公開行醫的醫生)在他家。通知他應該去專科檢查心臟。因為最近體檢心電圖雖然合格,但與上兩年心電圖比較,盡管都合格,但趨勢是向病態不合格發展,估計下一年可能不合格。我才明白體檢的意義不是為當下,而是提前予知,提前治療,把病治在尚未發病以前。少花錢,少費時,結果好。
既然您問到這里,我建議您保留。沒有私人醫生,自己留意對比趨勢。提前提醒自己重視。
當然,不在意,沒病就好,有病再治,也是對的,省心。
Ⅸ 入職體檢報告單怎樣才能快速拿
做入職體檢一般第二天就可以拿到體檢報告單,可以去體檢中心取,也可以選擇將體檢報告可以直接快遞到公司,也可以快遞到家裡,入職體檢體檢項目如下:
1、一般項目:入職體檢中的一般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視力等。
2、內科:入職體檢項目中的內科,主要是:心、肝、脾、血壓、腎臟。
3、血型:ABO血型測定。
4、血常規21項:紅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等21項檢查。
5、尿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能及時檢查出結石、結核等。
6、血糖。
7、肝功能。
8、胸透。
入職體檢前的注意事項如下:
1、體檢前一天,不要吃豬血、海帶、菠菜、動物肝臟類等食物。
2、體檢當日要空腹,不能喝水、服葯,准備進行抽血檢查。
3、在到放射科拍片的時候,最好把胸前的飾物、帶金屬的衣服脫掉,以免影響拍片效果。
4、在體檢過程中不要漏項。身高、體重等對體檢結果分析有一定作用,大家不要忽視。
5、女性受檢者不要在孕期體檢,月經期及未婚女性不參加婦科檢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