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每次體檢都說我體重過輕,要加強營養
首先看下自己到底瘦不瘦吧。看下這個公式
標准體重SW(kg):① 身高>165cm:身高(cm)-100
身高<165cm:身高(cm)-105(男)
比方說你175CM高, 標准體重就是75公斤。 如果你比這個體重偏差超過它的20%,這里是
75公斤x20%=15公斤, 換句話說你的體重如果低於 75-15=60公斤的話,就真的是比較瘦弱了。
另外, 如果自己真的瘦弱, 而且吃的量也不少, 那就要看下兩方面的原因了。
其一, 食物的量不代表質。 飲食的營養搭配尤其重要。 如果你在飲食方面有挑食, 比如說喜食素食, 不喜歡肉類等習慣。 那麼吃的再多其他類食物,也只能保證身體日常所需, 無法積蓄儲存下來。尤其是沒有多餘的脂肪儲存下來。
其二, 有人吃的很多, 但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營養, 那麼最大的可能與小腸和肝的功能有關。這個可以到醫院做一些基本檢查。 個人建議, 可以補充些β胡蘿卜素, 促進小腸粘膜生長, 提升小腸吸收能力。
另外, 如果自己沒有精神和體力不濟, 容易勞累這樣的情況, 就不必太擔心營養不良的問題。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 胖瘦都可以健康。
『貳』 看上去不胖但體重為什麼會很重
有些人體重很重看上去卻不胖的原因如下:
1、看上去不胖但是體重重的人,骨密度比較大,身體上的肉比較少,但是骨頭重。
2、體重很重看上去卻不胖的人,身體上的脂肪量少而且肌肉多,相同重量下脂肪比肌肉的體積高達三倍左右。
3、如果一個人體重很重,但是臉小,同樣會感覺這個人不胖。
4、人靠衣裝,一個人體重很重,但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穿衣打扮,同樣會顯得不胖。
(2)看著很瘦體檢超重是什麼原因擴展閱讀:
體重來衡量胖和瘦是一種誤解!
很多人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站在稱上,明明看到自己的數字很正常,卻看起來就是比別人胖。造成這種狀況的發生,很可能是因為身體里的脂肪超標而引起肌肉量不足導致的。體脂率是決定人體胖瘦的一個重要指標,它主要指人體內脂肪總含量在人體總體重中所佔的比例。
通常情況下,一個正常成年男性的脂肪率應當在10至20%之間,而正常女性的脂肪率則為18至25%之間。
從對體形有影響的角度來看身體成分,大概可以分為兩類:脂肪重量和瘦體重。瘦體重即去脂體重,瘦體重=體重-脂肪重量。芭蕾舞演員、花樣滑冰甚至體操運動員的身材修長,但不知道的是,他們的體重比一般人都重,這就是體脂率的差異。
在瘦體重中,骨骼的含量自然是最大的,其次是肌肉,接下來是水分。而脂肪屬於油脂,是最輕的(油比水輕),所以在身體成分中,如果脂肪含量最高,人雖然會輕,但看起來是臃腫的;如果瘦體重大,即便你很重,看起來身材也是漂亮的。
營養學中的標准體重,以增長壽命及促進健康為原則,依照個人體型、身高與體重皆不同的概念,採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縮寫為BMI)為測量方法,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體重指數大於等於24為超重,大於等於28為肥胖。
所以,「胖」和「瘦」其實很復雜,不是一個簡單的體重數字就能決定的。
『叄』 看上去很瘦,體檢出隱蔽性偏胖是什麼原因
看著瘦,有很多是視覺感受的,這也是化妝術和服裝設計的重點。
但是醫學上的胖是看指標的,比如身高體重關系,身體脂肪比率,這些都沒有視覺參與。
比如,有的人有個相對清瘦的臉,尤其是臉上骨骼輪廓清晰,還有有人大腿粗而小腿細,正好穿稍長的衣衫
『肆』 體檢甘油三酯超標,可我很瘦是怎麼回事
三酯超標多數是脂肪肝,人很瘦可能性是肝硬化,盡快做B超核實看?如果是就早些治療才能達到目的。
『伍』 看起來不胖體重卻很重是什麼原因
看起來不胖體重卻很重有以下幾種原因:
1、因為形體較好,肉質的形體勻稱,所以看起來不胖但體重也不輕。
2、骨骼本身很小,即使有多餘的脂肪但身體看不見,也不是脂肪。
3、因為體脂率過高,通常稱為隱形肥胖。從表面上看,脂肪和瘦只在皮膚下觀察到,而內臟部分的脂肪是肉眼看不到的。
4、高肌肉含量和低體脂會讓你看起來緊致而有型,但不會輕。
體重和體脂的關系:
「體」指身體,「脂」指脂肪,體脂率是脂肪重量占人體總體重的比例。
體脂百分比不僅僅是一個數字。它也是一個人健康的晴雨表。身體脂肪過多或過少都會導致亞健康。
郭台銘Bo,西安市衛生科學系教授的大學體育教育,告訴人民日報在線,一般而言,男性擁有超過25%的身體脂肪和30%以上的女性體內脂肪被認為是肥胖,這可能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和其他疾病。身體脂肪太少,男性不到5%,女性不到13%,可能會導致功能障礙。
『陸』 為什麼有的孩子看起來不胖體檢卻超重
或許是兒童骨骼的不同吧
『柒』 體質超重是什麼意思
BMI指數(身體質量指數,簡稱體質指數又稱體重指數,英文為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准。主要用於統計用途,當我們需要比較及分析一個人的體重對於不同高度的人所帶來的健康影響時,BMI值是一個中立而可靠的指標。身高體重指數這個概念,是由19世紀中期的比利時通才凱特勒最先提出。它的定義如下: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²(m)BMI值原來的設計是一個用於公眾健康研究的統計工具。當我們需要知道肥胖是否對某一疾病的致病原因時,我們可以把病人的身高及體重換算成BMI值,再找出其數值及病發率是否有線性關聯。不過,隨著科技進步,現時BMI值只是一個參考值。要真正量度病人是否肥胖,還需要利用微電力量度病人的阻抗,以推斷病者的脂肪厚度。因此,BMI的角色也慢慢改變,從醫學上的用途,變為一般大眾的纖體指標。 成人的BMI數值 體重指數, 男性, 女性 過輕, 低於20, 低於19 適中, 20-25, 19-24 過重, 25-30, 24-29 肥胖, 30-35, 29-34 非常肥胖, 高於35, 高於34 專家指出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 由於存在誤差,所以BMI只能作為評估個人體重和健康狀況的多項標准之一。全美衛生研究所(NIH)推薦醫生參照以下三項因素評估患者是否超重。 BMI 腰圍——測量腹部脂肪 與肥胖相關疾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LDL(「惡性」)膽固醇過高、HDL(「良性」)膽固醇過低、高血糖和吸煙。 由於BMI沒有把一個人的脂肪比例計算在內,所以一個BMI指數超重的人,實際上可能並非肥胖。舉個例子,一個練健身的人,由於體重有很重比例的肌肉,他的BMI指數會超過30。如果他們身體的脂肪比例很低,那就不需要減重。亞洲人標准 傳統的世衛成人痴肥標準是少30,但亞洲成人指標近被改為27.5。一個BMI達到23的亞洲成年人現在被認為是超重,而理想指數是18.5至22.9。 兒童的BMI數值 兒童的BMI數值並不單單適用於成年人。對於成長中的兒童,我們亦可利用他們的BMI值來推算他們是否超重。以上的BMI計算式亦適用於2-20歲的人,但他們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並非由一個固定的BMI值決定。這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兒童有不同的成長速度,若使用一個固定數值,容易做成錯誤判斷。 很多國家及地區每年都會為當地的兒童作身高和體重的統計。這些統計數據,都可以轉化成為BMI值,從而再統計出當地兒童的BMI值分布。根據這個分布,地方健康政府可以推算出當地兒童的過重及過輕指標。一般來說,都會採用統計出來的平均BMI值及其標准差值,再計算出其常態分布的最高5%及最低5%作為過重及過輕指標。另一方面,其BMI值位於常態分布的85%-95%區段的兒童,他們都有超重的危機。 中國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 輕體重:BMI<18.5 健康體重:18.5<=BMI<24 超重:24<=BMI<28 肥胖:28<=BMI 最理想的體重指數是22
『捌』 我體重偏重。但是看起來為什麼還是瘦啊
胖瘦和體重沒有絕對關系,身高體重計算公式根本就是偽科學。身高越高的人,骨架越大,同時骨密度越高。同樣的身材,身高每高一公分,體重不是線性增長,而是幾何倍數增長,只有高密度的骨骼才能支撐起高個子,不然隨便運動一下就骨折了,這還沒算肌肉呢,肌肉的密度也非常高。如果按照身高體重公式計算,兩米二六的姚明標准體重應該是二百四十斤,實際上姚明三百多斤還是顯得很瘦,如果想達到強壯級別估計要到四百斤。所以別聽那些什麼都不懂的矮個子人亂說,那些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傢伙認為體重超過一百斤就算胖,就算一米九的人體重也應該最多一百二,跟他們講不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