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幼兒測身高體重的正確方法
寶寶體重測量方法
(1)先用小被單將孩子兜住,稱稱重,然後減去小被單及包括尿布在內的一切衣物重量,即為嬰兒體重。
(2)家長抱著嬰兒站在磅秤上稱體重,減去大人的體重,即為嬰兒體重。
體重測量公式:
*6個月內體重=出生體重+月齡×600克
*6-12個月體重=出生體重+月齡×500克 *2-7歲體重=年齡×2+8(公斤)
TIPS:所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嬰兒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每次測試時先讓寶貝空腹,並且排去大小便,否則容易與寶貝的凈重體重出現誤差。在1歲之內要每個月測試一次寶貝的體重。如果有條件,最好把每次的測試結果記錄在寶貝生長發育曲線上。
寶寶體重增長的規律
1、1歲以內嬰兒體重增長很快,但此期間嬰兒的體重增長不平衡,前6個月增加體重快,後6個月增長體重比前6個月少一些。 2、在正常養護條件下,前3個月,嬰兒每月平均增重可達700~800克,以後逐漸減慢,後半年每月平均增重400~450克,全年平均每月增加500~600克。因此,小兒出生後4~5個月時,體重可達出生時的2倍,1歲時可達出生的3倍或稍多。嬰兒到12個月時體重約10千克至10.5千克。 3、一般情況下,同齡的男孩要比女孩重一些,即使同一性別、同一年齡寶貝之間也會有差異,但體重只要在正常范圍內即是正常。
4、不要簡單地認為寶貝的體重低於平均值就是不正常,而是要連續進行體重測試。只要寶貝的體重按照一定的規律增長即屬於正常。
5、寶貝的體重增長與季節有關。天氣炎熱時胃口較差,睡眠時間短,體重增長要慢一些;冬季寶貝食慾較好,睡眠時間長,體重增加會快一些。
6、如果寶貝的體重增長不符合正常增長規律,則需盡快到醫生那裡查找原因。異常原因引起的體重不增,需要進行治療。
7、如果寶貝的體重超過同齡、同性別寶貝體重的20%為肥胖,大多是因過食而又缺少活動引起,少數是由內分泌和腦部疾病所致。
寶寶身高測量方法
測量嬰兒身高,最好由兩個人進行。給寶寶脫去鞋子、襪子、帽子、厚的衣服並去掉尿布(如果是新生寶寶則最好在熟睡時進行),臉朝正上方。一人用手固定好寶寶的膝關節、髖關節和頭部;一個人把一本書輕輕抵住寶寶的頭,將另一本書抵在寶寶的腳掌後,最後把兩本書都立穩後,將寶寶輕輕移開。這時兩本書的距離就是寶寶的身高了。兩三周測量一次即可。
出生時——平均身長約50厘米;
1-6個月內——每個月平均增長2.5厘米;
7-12個月內每個月平均長1.5厘米;
2-7歲身長=年齡×5+75(厘米)。
寶寶身高增長的規律
1、1歲以內嬰兒身高增長很快,前3個月每月可增長3、0~3、5厘米,以後增長速度逐漸減慢。嬰兒期平均每月身高增長2~3厘米。前半年大約可增長約16厘米,後半年的增長8~9厘米。
2、1周歲時身高約在75厘米左右,約為出生時的1、5倍。寶寶第二年身高增長速度減慢,一年約增加10厘米;兩歲以後身高增長速度趨於平穩,平均每年增長5~7厘米。
3、身高增長速度在四季也不相同,春季萬物生長,寶寶的生長激素也分泌的比較多,因此身高增長最快的是五月份,而十月份則長得最慢。 所以,每年四五月份是寶寶身高增長的最佳時間,新爸爸新媽媽們要把握好寶寶的生長高峰期。
4、寶貝的頭、軀干、下肢的比例在不同年齡階段會不一樣,年齡越小頭部和上半身的比例越大。隨著年齡增長,下半身的增長速度快於上半身。
5、在12歲前,同齡男孩要比女孩高,但到了青春發育前期女孩發育較快,這時女孩又比同齡男孩高,到青春期結束男孩再次比同齡女孩高。
㈡ 怎麼給10個月寶寶測量身高和體重
身高自己用尺子測量就可以,體重的話可以給寶寶買嬰兒秤,也可以買大人的那種稱
㈢ 幼兒測身高體重的正確方法有哪些
1.體重的測量方法
測量1個月~1歲以內兒童的體重仍最好選用杠桿式秤,如鉤秤、磅秤等。該階段兒童體重的測量方法與新生兒期測量方法基本相同,則是體重計的選擇上有所不同。具體測量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用兒童磅秤測量:這種磅秤的最大稱重量一般不超過50千克,測量時將小兒平躺於秤的卧板上;6~7個月以後的小兒如果能坐,也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進行測量。
②用嬰兒布兜兜起來測量:測量方法同新生兒的測量,鉤秤應選用最大稱重量稍大些的秤以滿足測量的需要,但最大稱重不超過20千克。
不管是用上述哪種方法稱體重,稱好體重後仍需要適當扣除衣服等的重量以得到小兒的凈重。
2.身長的測量方法與新生兒期的身長測量方法相同。
㈣ 兒童定期體檢,都檢查哪些項目
體檢是您孩子健康和成長的關鍵檢查點,定期體檢是讓您的孩子保持快樂、健康和及時了解免疫接種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檢查的某些方面永遠不會改變,但其他方面在孩子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是新的。因此,父母通常不知道在孩子的預約期間會發生什麼,或者他們的孩子是否需要體檢。
以下是如何知道是否需要體檢,以及在每個年齡段的孩子就診時會發生什麼。大多數體檢都會從父母、孩子和醫療專業人員之間的初步對話開始。如果您的孩子是一名返回患者,醫療專業人員將審查家庭健康史、現有狀況和任何當前的健康問題。
6 到 11 歲的孩子:一般來說,5 歲以上的孩子每兩年只需要一次體檢,除非他們患有慢性病或參加學校運動。在這些情況下,他們可能需要每年看一次醫生或更長時間。除了每年接種流感疫苗外,學齡兒童通常在 11 歲之前不需要更多疫苗。
青少年:一般來說,不參加學校運動的青少年每兩年只需要一次體檢,根據兒科醫生的建議,可能需要接種一兩種疫苗。如果您的孩子需要參加體育運動,請確保在預約前完整填寫學校表格。這些表格通常包括一份問卷和父母或監護人的簽名。一旦完成這些欄位,您孩子的醫生就可以簽名。
㈤ 兒童體檢都有哪些項目
兒童體檢項目應該涉及更多 在孩子小的時候,許多家長每個月都給孩子稱體重,量身高,老人更希望孫子孫女長胖些。身高體重是衡量孩子發育的重要指標,可無法全面反映孩子的健康狀況。 北京慈濟健康體檢中心的專家認為:給孩子做項目齊全的健康體檢可以早發現症狀不明顯的疾病和致病的危險因素,通過干預,不再形成疾病。 幼兒園每年都要給孩子體檢,拿檢查孩子是否貧血這項來說,家長往往只能得到孩子血色素等幾個數據。如果血常規檢查27項肯定比只查三五項全面。尤其兒童貧血 早期症狀不明顯,可是如果兒童貧血發展到中重度,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包括身高、體重、智力等方面,嚴重的還會引起其他相關器官的疾病。 但如果孩子體內的微量元素並不缺乏,這樣盲目進補反而無益,鐵補多了會在臟器里聚集,引起代謝方面的疾病,鈣補多了可引起結石,鋅補多了會影響食慾。所以,最科學的做法是應該根據檢查結果,對症進補。 通過對致病危險因素早期干預,可使兒童健康成長 給孩子做了全面健康體檢之後,醫生和家長可以根據體檢結果對孩子的疾病和致病危險因素進行早期干預。 一、補種疫苗。疫苗接種集中在嬰幼兒時期,孩子一旦上學這方面往往被忽視,有些疫苗需要打加強針。比如:通過檢查,可以確定孩子體內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水平是否下降,如果下降便需補種。 二、弱視治療不能錯過關鍵期。孩子弱視的治療必須在低齡,如果錯過治療的關鍵期將無法挽回,而父母很難在生活中發現孩子弱視,只有通過體檢才能發現。 三、脊柱側彎早期可用非手術療法。脊柱側彎是兒童常見病,如果發現早可採取非手術療法,可減少孩子的痛苦。 五、早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體檢可以發現問題兒童的問題所在,對那些只是有些心理苗頭的孩子通過心理咨詢與溝通,可以還給孩子健康的心理。 不同年齡段體檢項目側重不同 兒童健康體檢不是同一個面孔,由於兒童屬於特殊的年齡段,不同時期體檢的側重面也是不同的。 學齡前:對這個階段的兒童應注重營養方面的檢查,如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等。 另外,慢性病(如咽炎、中耳炎)和先天性異常也是重點檢查項目。 小學生:這一階段要注重檢查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不良習慣與身體健康是否有關。 初中生:處在青春發育期,青春期身體發育情況和青春期心理健康是檢查重點。
㈥ 兒童體檢,要檢查些什麼項目
各年齡段的兒童,除了常規的內外科檢查、血常規、尿常規檢測外,還要進行生長發育方面的檢測,如兒童生長評價、聽力篩查、視力篩查、骨密度檢查、微量元素檢測等。0-6歲是孩子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一些在生活中易被忽視的兒童疾病(如 弱視 、 脊柱側彎 等)通過體檢都可以發現,而這些問題的治療必須在低齡期進 行 。專家同時強調,家長應了解孩子每個階段檢查的重點。
體格 口腔 聽力內科必檢
有一些項目每次體檢時都必須檢查 體重,以此判斷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以及孩子的營養狀況。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在家經常為孩子測量身高體重,去體檢時就沒必要再檢查了。 孩子在0-6歲時生長發育較快,適時檢查可以幫助保健人員對孩子的體格進行前後對比,做出評價,衡量孩子的營養狀況。
口腔檢查 、聽力檢查和內科檢查也是0-6歲兒童每次體檢必檢的項目。 及時的口腔檢查可以有效幫助孩子防 齲齒 、 牙 齦炎和錯頜畸形。對於嬰幼兒來說,口腔檢查還可以判斷孩子出牙的情況。聽力篩查的重點為3歲以前的嬰幼兒,尤其是具有聽力高危因素的嬰幼兒。新生兒在出生48小時以後,要接受初次聽力篩查;未通過初篩者,在42天左右接受聽力復查;42天復查仍未通過者,在3個月左右進行聽力診斷性檢查。確診為聽力損傷的患兒應及時到醫院的專科進行相應的醫學干預。
另外,內科檢查就是觀察孩子的心肝 脾 肺 腎功能是否正常,主要是聽心率、 腹部壓痛 等。
智力篩查時間因人而異
關注孩子的智力發育情況同樣重要。 ,對孩子進行智力篩查的時間因人而異。據介紹,0-6歲兒童的智力檢查包括兒童常規智力篩查和高危兒智力監測兩方面。兒童常規智力篩查是在兒童定期體檢過程中,在8~12月齡時進行一次智力測查。但是如果是高危新生兒,應在兒童定期體檢中監測2-4次,建議監測時間:第一次:4-5個月;第二次:8-9個月;第三次:1歲-1歲半;第四次:2歲-2歲半。
專家指出,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智力監測,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以便早期干預,使這些孩子的智力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
視力四歲後半年查一次
北京市衛生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在去年全市體檢的447436名0-6歲戶籍兒童中,4-6歲視力低常兒童11463人。
專家指出,孩子滿四周歲以後就可以開始定期檢查視力了。 有些家長平時忽視了孩子的眼病,等察覺後情況已經比較嚴重,建議家長半年或者一年給孩子檢查一次眼睛,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因此,家長應教會小孩認視力表,每半年至少檢查視力一次。
添加 輔食 後需關注 微量元素 血紅蛋白
在北京市衛生局發布的數據中,0-6歲兒童常見的疾病還包括 貧血 。 ,孩子滿6個月以後,每年一次的大體檢一定要做一次血紅蛋白測定,以此來判斷孩子是否存在 貧血 。
嬰幼兒時期, 佝僂病 也是需要預防的重點。 ,孩子滿8個月後,家長可為孩子做一次微量元素檢測,以了解孩子輔食添加的狀況,以免孩子出現 營養素 缺乏的情況。
㈦ 兒童體檢有哪些項目
記得我們小時候有一首歌叫《娃哈哈》,聽起來非常歡快悅耳,歌裡面將每一個孩子都比作祖國的花朵,在陽光的照耀下健康成長。如今幾乎每家每戶都只有一個孩子,看得那是比花還精貴,養在溫棚里還怕突然摔跤生病的。其實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孩子身體健康、思想健康就夠了,而做健康體檢就是管理孩子健康的一種好方法。 家長要重視兒童體檢。 身高、體重、心率、嗅覺檢測、聽力檢測、智力檢測,這是最基本的判斷是否健康的標准;血常規能檢查出是否貧血;微量元素檢測後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微量元素補充,千萬不要輕信電視廣告盲目給孩子進補;腹部B超可以檢查出孩子內臟是否有隱藏疾病,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點擊免費咨詢,與在線專家交流 責任編輯:MSL 想直接電話咨詢的客戶,不收取任何費用,24小時服務。 由權威專家為你解答體檢相關問題,根據你的情況給予專業的個性化指導意見。
㈧ 兒童健康體檢都有哪些項目
1、血常規血常規全血細胞分析通過血液分析無貧血、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白血病、敗血病等血液方面疾病;
2、膽紅素組合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檢查肝臟膽紅素代謝功能無異常,觀察無肝膽疾病、溶血性疾病等;
3、肝功能檢測谷丙轉氨酶檢查肝臟代謝功能正常,無肝臟受損;
4、乙肝檢測乙肝表面抗原檢查為陰性;
5、一般檢查身高、體重、血壓、體重指數了解身高、體重、血壓體內脂肪含量符合年齡段標准;
6、心、肺、肝、膽、脾、腎、腸道、神經系統無異常;
7、外科檢查皮膚、淺表淋巴結、甲狀腺、脊柱、四肢關節、肛門、指肛檢查檢查皮膚、淺表淋巴結、甲狀腺、脊柱、四肢關節、生殖器等發育正常,無異常病變;
8、檢查右眼視力、左眼視力、右眼矯正視力、左眼矯正視力、辨色力檢查視力正常,無屈光不正、色盲等。
(8)兒童身高體重怎麼體檢擴展閱讀:
兒童體檢注意事項:
1、不合宜人群:無;
2、檢查前禁忌:血液檢查前需保持空腹;
3、檢查時要求:兒童可能會對檢查害怕,在檢查前與檢查時要給予安撫和引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兒童體檢
㈨ 女寶寶體檢身高體重標准
兒童身高體重標准表(2017)可以參考如下:一個月男寶寶身高48厘米到52厘米,體重2.9千克到3.8千克,女寶寶身高47厘米到52厘米,體重2.7千克到3.6千克;兩個月的男寶寶身高55厘米到60厘米,體重4.3千克到6.0千克,女寶寶身高51厘米到55厘米,體重4.0千克到5.4千克;三個月的男寶寶身高58厘米到63厘米,體重5.0千克到6.9千克,女寶寶身高54厘米到59厘米,體重4.7千克到6.2千克;六個月的男寶寶身高65厘米到70厘米,體重6.9千克到8.8千克,女寶寶身高63厘米到68厘米,體重6.3千克到8.1千克;一歲的男寶寶身高73厘米到78厘米,體重9.1千克到11.3千克,女寶寶身高71厘米到77厘米,體重8.5千克到10.6千克;十八個月的男寶寶身高74厘米到85厘米,體重10.3千克到12千克,女寶寶身高79厘米到84厘米,體重9.7千克到12千克;兩歲的寶寶身高84厘米到91厘米,體重11.2千克到14千克,女寶寶身高83厘米到89厘米,體重10.6千克到13千克。
㈩ 給寶寶測量身高和體重,有什麼好辦法呢
量兩次,兩次的測量的身高值相差不可超過0.4cm,體重不超過10g。兩歲之後的寶寶,體檢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站立的方式,通過電子身高影響未來身高。
我在家裡是拿幾本書,頭頂放好,腳底放好,然後量距離。基本挺准讓小兒平卧於桌上,頭頂部緊靠牆壁,把小兒下肢拉直;用一本硬皮書或小木板緊貼小兒的腳跟,垂直,對於2歲及2歲多一點的孩子我都建議卧位和立位都測量並詳細註明。卧位身長有助於和既往的身長結果相比較以了解孩子的生長速度;立位身高便於以後的生長監測,利於制定下一步的干預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