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想做一個全身體檢,年齡40歲 有高血壓 高血脂 頭暈 等症狀 應該檢查什麼項目呢
可以做:
1、血液生化和免疫檢查:包括肝、腎、血脂、血糖、乙丙肝系列、CEA、AFP。
2、B超檢查:包括肝、腎、胰、脾、膽囊、甲狀腺。女性加乳房、子宮及附件;男性加前列腺、膀胱、陰囊。
3、心電圖檢查。
4、胸片檢查。
5、最好還做一頸部CT檢查。五官科檢查以找出頭暈原因。
B. 高血壓老人體檢項目有哪些
高血壓老人體檢項目包括以下幾點: (1)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檢查,判斷有無左心室肥厚和心律紊亂。 (2)X線及其他檢查(必要時行血管造影、CT檢查定位診斷),判斷有無主動脈擴張、延長或縮窄。 (3)尿常規及腎功能檢查,檢查尿蛋白、尿糖、血肌酐、尿素氮、血鉀、血尿酸水平。 (4)年輕高血壓病人應做腎上腺B超檢查。 (5)血糖、血脂及血鈣水平檢查。 (6)有條件者在治療前做24小時動態血壓檢測。 (7)眼底檢查眼底動脈硬化程度。
C. 對高血壓病人進行體檢最重要的檢測指標
長期高血壓的患者需定期檢查哪些項目呢?
血液檢查
血壓升高時,人體內的血液就會產生變化,比如血糖會跟著升高,血液的粘稠度會增加……因此,通過血檢能提示高血壓患者應該重視防範於未然,減少高血壓危象及其並發症,減少血栓形成的危險性。
檢查項目:血常規、血脂四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糖、血鈣、血尿酸等。
腎功能檢查
腎臟是受高血壓危害的器官,長期高血壓會導致腎臟發生器質性的病變,腎小動脈會發生持續痙攣,嚴重時可導致腎衰竭、尿毒症的發生,是高血壓並發症之一。
檢查項目:尿常規、腎功能五項(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素、血尿酸、尿肌酐)、尿蛋白定性等。
心功能檢查
心臟是易受高血壓累及的器官之一,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臟結構和功能發生變化,心臟負擔加重,久而久之患者可能會出現左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臟室壁增厚等情況。心臟功能的檢查,可以幫助醫生評估高血壓導致的心臟受損程度,以及可有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顫動等。
檢查項目:心電圖、心臟彩超等
眼科檢查
高血壓患者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眼底視網膜血管會發生某些病理改變。有的病人隨著血壓急劇上升,出現視力下降、眼底小血管會出血、滲血、甚至視乳頭水腫等症狀。
檢查項目:眼科常規、眼底檢查。
D. 有高血壓的人,做體檢該查些什麼項目
高血壓是指以全身動脈血壓升高為特徵的臨床綜合征,其可伴有心臟、腎和其他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傷。高血壓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著內外環境的變化在一定范圍內上下波動。在整個人群中,血壓水平隨著年齡慢慢的升高,尤其是收縮壓,但50歲以後,舒張壓呈現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升高。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疾病多種危險因素的作用和對心、腎靶器官的保護的認識不斷加深。目前認為血壓水平相同的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同,所以有血壓分層的概念,即不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應有不同的適宜血壓水平。
頸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可發現大、中動脈是否有病變,是高血壓患者必不可少的檢查。我們還可以通過心腦CT發現心腦血管疾病,並通過平板試驗確定是否發生冠心病等疾病。總之,我們要在做檢查的時候,認真的檢查,不要掉以輕心。
E. 高血壓老人體檢都要檢查哪些項目
除了常規的血糖血脂血壓檢查外還需要:
1、腎功能檢查: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易引起腎臟疾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糖尿病腎病等並發症,糖尿病腎病可能會引起腎衰竭,導致患者出現尿毒症等惡性疾病;而高血壓與腎臟疾病息息相關,高血壓會引起腎臟疾病,而腎臟疾病也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
2、眼底檢查: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視網膜病變,需重視眼底檢查,而眼底血管病變能反映部分全身血管的情況,當眼底動脈出現了硬化情況,則也說明了全身動脈的硬化情況,可為高血壓提供診斷依據。
3、超聲心動圖:三高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而超聲心動圖可用於檢查心臟形態是否異常,心功能是否正常等,以篩查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臟疾病。
4、經顱多普勒:可診斷顱內外血管閉塞、頸內動脈夾層動脈瘤、顱底異常血管網、動脈瘤、血管性痴呆、頸動脈海綿竇瘺、低血流量腦梗死、偏頭痛、急性腦卒中等。
F. 高血壓患者去體檢,什麼項目千萬別漏掉
首先大部分高血壓都是因為血管堵塞以及遺傳因素引起的,平時可以在家裡用測量血壓儀檢測,那醫院也是用測量血壓儀自己檢查動態血壓一般說來,高血壓患者體檢建議做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這些都是比較基礎的,大家體檢的時候別忘了這幾項。。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或者在家中常備血壓儀每一個月或兩個月就自測一次血壓。而具有高齡令、血脂異常、肥路心臟病等高危因素的人,則更應該提高警惕。
還要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尤其是做一些輔助檢查,其目的是為了確定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及判斷高血壓對靶器官損害的程度。輔助檢查一般分常規檢查和特殊檢查兩大類。高血壓病人經過尋問病史,全面體格檢查及常規輔助檢查後,疑為繼發性高血壓,還應進行一些必要的特殊檢查。
為了保護高血壓病人的靶器官,血壓增高的病人應定期進行靶器官相關指標檢測,復查隨訪一些生化指標,用於心血管風險評估及指導用葯。高血壓是一個常見的病症,長期的高血壓容易影響心,腦,腎臟,和眼底的血管,高血壓病與動脈粥樣硬化有密切的關系。,並且高血壓不發病血壓正常,發病的時候血壓達到160/100mmhg,最後做腎上腺CT檢查,確診為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直徑達到4公分,最後手術一做,血壓完全恢復正常了。
G. 高血壓體檢都做哪些檢查
了解小動脈病損情況,以便對高血壓病患者分級。例如視網膜小動脈普遍或局部狹窄表示小動脈中度受損;視網膜出血或滲血,或發生視乳頭水腫,表示血管損傷程度嚴重。 總之,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能反映高血壓的嚴重程度及客觀反映周身小血管病變的損傷程度,眼底檢查對臨床診斷、治療及估計預後都有幫助。 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X線胸片 確定高血壓病患者心臟功能狀況,並判斷是否有心臟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損傷或合並冠心病等。 尿常規檢查 了解有無早期腎臟損害,高血壓是否由腎臟疾患引起,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若尿中有大量尿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則應考慮慢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若僅有少量尿蛋白、少量紅細胞,提示可能是原發性高血壓所致的腎損害;若發現尿糖,則需進一步查血糖,以判斷是否患糖尿病。為了避免誤差,留取尿液標本應使用清潔容器,取清晨第一次尿液並及時送檢;女患者應避開月經期並留中段尿做尿液檢查。 血液生化檢查 包括尿素氮、肌隊電解質、血脂、血糖、血尿酸、血粘度等,幫助明確高血壓是否由腎臟疾病引起,判斷高血壓對腎臟的影響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險因素及合並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腎臟及腎上腺B超檢查、心臟彩色多普勒超聲及血管多普勒超聲(頸動脈、腎動脈及腦動脈等)檢查。24小時動態血壓測定能記錄晝夜正常生活狀態的血壓,了解晝夜血壓節律,以便合理指導用葯時間、劑量。
H. 高血壓病人應做哪些檢查
現今經常聽到病人抱怨醫生開的檢查單過多,花費較大,其它原因不在這里探討。但對高血壓病人除要進行全面的體檢外,必須做一些輔助檢查,目的是為了確定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另外還需判定高血壓對靶器官造成的損害及其損害程度,以指導診斷、治療、用葯及對預後的判斷。輔助檢查一般分為常規檢查和特殊檢查。 (1)常規檢查項目有:尿常規、血電解質的測定、腎功能、尿酸、血脂、血糖,另外還有心電圖、胸部X片等。 (2)特殊檢查有:B超、CT、MRI、超聲心動圖、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的測定等,這些檢查都是有目的地檢查。即通過問診、體檢及常規檢查後,發現或懷疑有能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原發疾病時才做的某些特殊檢查。舉個例子:如懷疑有嗜鉻細胞瘤,可做B超、CT、MRI、進行形態學診斷,較有診斷價值。 (3)經常進行眼底檢查。這是因為視網膜動、靜脈是全身唯一能在活體上直接觀察到的血管,檢查眼底是對高血壓診斷、判斷病情及估計預後的重要檢查手段之一。當視網膜動脈已有明顯硬化,尤其是已合並視神經乳頭水腫時,常提示體內其他重要器官如心、腦、腎等重要臟器均有可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眼底正常的高血壓病人,幾乎全部心臟正常,而且腎功能良好。
I. 三高人群應做什麼體檢項目
三高人群體檢項目包括:血壓、血脂、血糖、心肌酶、血沉、血流變、血常規、心臟彩超、經顱多普勒等
空腹血糖:檢查有無糖尿病及是否低血糖;也是篩查糖尿病的基本方法。
血常規:檢查有無泌尿系統感染性疾病、急慢性腎病及其它與腎臟有關的代謝障礙性疾病,糖尿病的輔助檢查。
血沉檢查:用於心肌梗死和心絞痛,胃癌和胃潰瘍,盆腔癌性包塊和卵巢囊腫等的鑒別,也用於結核病和風濕熱的病情變化及療效觀察等。
血流變:監測是否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血栓形成等危險因素。 血壓檢查:檢查血壓是否異常,是否存在低血壓和高血壓情況。
血脂四項:血脂濃度與心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此檢查有助於診斷動脈硬化症,冠心病及腎病綜合症的診斷。
心肌酶四項:是心臟受影響的靈敏指標,也是心腦病,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診斷敏感指標。
心臟彩超:檢查是否有高血壓性、動脈硬化性、風濕性、先天性等心臟病變及心肌病。
經顱多普勒:能檢測顱內及顱外各血管及其分支,甚至可以對微小的腦動脈瘤進行檢測。對腦動脈硬化、腦動脈供血不足、腦血管痙攣、腦血管狹窄、腦血管閉塞、腦出血性及缺血性中風的診斷及鑒別有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