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體檢項目 > 結腸癌群體反應抗體檢測有什麼用

結腸癌群體反應抗體檢測有什麼用

發布時間:2022-06-07 20:57:33

① 用抗體治療癌症的原理是什麼

癌細胞具有的主要特徵是:能夠無限增殖;形態結構發生了變化;表面發生了變化,易在有機體內分散和轉移。衰老細胞具有的主要特徵是:水分減少;有些酶活性降低;色素逐漸積累;呼吸速度減慢,細胞核體積增大,染色質固縮、染色加深;細胞膜通透性功能改變。

癌症的治療手段有多種。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主要有手術療法、化學療法(簡稱化療)及放射療法(簡稱放療),而對於免疫療法、內分泌療法、導向療法、單克隆抗體療法、加溫療法等等可能就不太熟悉了。

下面簡要逐一介紹癌症的各種療法:
1.手術療法 是最早應用的治療癌症的方法,也是目前許多早期癌症治療的首選療法。許多早期癌症可以通過成功的手術達到根治的目的。一些癌症病人病情發展到晚期,無法進行根治性手術,但是為了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病人生命,也可進行手術,這種手術稱為姑息性手術。例如結腸癌阻塞腸腔,無法正常排便,則要採取大腸造瘺的姑息性手術以解除腫瘤對腸腔的阻塞。不是任何癌症都可以進行手術的,例如血癌(即白血病)就無法手術切除。
2.化學療法 即用化學葯物治療癌症,一般都是指西葯抗癌葯。這些葯物能在癌細胞生長繁殖的不同環節抑制或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但現有的化學葯物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人體細胞也有損害。因此,進行化療時往往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惡心、嘔吐、脫發等。目前,化療主要用於各種類型的白血病以及用於無法手術而又對放療不敏感的病人。此外,也用作癌症手術後的輔助療法,以便殺死散在的或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發現的癌細胞,推遲或預防癌症復發。
3.普通放射療法 是用放射線殺死癌細胞以達到治療目的。有些癌症對放療效果好,或稱對放療敏感,例如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等;而另一些癌症則對放療不敏感,即效果不好,例如胰腺癌、結腸腺瘤、軟骨肉瘤及黑色素瘤等。放療可以有效地殺死癌細胞,可以避免手術造成的組織缺損和畸形。當癌已向周圍組織蔓延或轉移到別處,手術無法徹底切除,就可以用放療來殺死癌細胞。與化療一樣,普通放療也對人體正常細胞造成損傷,所以會產生一系列副作用。
4.立體定向放射療法 無創性立體定向放射是目前世界醫學界治療腫瘤的領先技術,具有療效好、准確、安全、無創傷、將患者痛苦減低至最小程度的特點。立體定向放射療法的精確度非常高。人工手術輕微的抖動范圍就可達到3-4毫米,高於立體定向放射誤差的10倍以上;普通放療通過單一平面來治療腫瘤,放射線劑量達到腫瘤致死量時,勢必嚴重損傷包圍腫瘤的正常組織;立體定向放射是將所有放射線集中在腫瘤組織上進行精確治療,對正常組織的損傷極其微小。另外,立體定向放療可以避免種植性轉移和血液轉移。人工手術在腫瘤切割及拿出過程中,很難保證腫瘤組織細胞完全不脫落,容易把腫瘤種植在正常組織上而形成新的腫瘤。這就是醫學上常見的種植性轉移;另外腫瘤組織細胞也有可能在手術中通過血液轉移。立體定向放療則可避免這樣的轉移,同時避免手術引起的感染和並發症,以及因開刀給患者帶來的
痛苦和風險。
5.免疫療法 患癌症的病人,體內免疫功能往往低下才造成了癌症發生、發展以至擴散。
免疫療法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手段來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從而達到遏制癌的生長或擴散的目的 。提高免疫力的制劑稱為免疫增強劑,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卡介苗,還有轉移因子、干擾素、免疫核糖核酸等。免疫療法副作用小,但難以達到根治癌症的目的。因此,通常用它作為手術後和化療、放療的輔助治療,以達到鞏固療效及防止復發的目的。
6.內分泌療法 適用於那些發生、發展及治療與體內激素含量密切相關的症,即激素依賴性癌症。這些癌症主要有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及甲狀腺癌。其原理是通過服用或注射某種激素對體內激素水平進行調整,達到控制癌生長的目的。例如用雄激素治療乳腺癌、雌激素治療前列腺癌、甲狀腺素片治療甲狀腺癌等等。內分泌療法目前仍然作為癌症的輔助治療手段,不能取代手術、放療和化療。
7.導向療法 是一種比較新的治療癌症的技術。它與一般化療不同之處是將殺死癌細胞的化療葯物與一種專門與癌細胞結合的物質結合在一起。用葯後,葯物絕大部分集中在癌細胞上,化療葯物可以最大限度地殺死癌細胞,對正常細胞影響小,因此療效高,副作用小。目前已研製出多種針對不同癌症的單克隆抗體它像激光制導的導彈一樣精確地「飛向」癌細胞,攜帶的彈頭就是殺傷癌細胞的葯物。
8.冷凍療法和加溫療法 低溫(-40℃以下)和高溫(45℃以上)都可以將癌細胞殺死。因此人們開展了用液氮冷凍治療淺表皮膚癌和某些良性皮膚腫瘤,以及局部加溫治療皮膚癌、四肢癌和膀胱癌。加溫方法有短波、超短波、微波及激光等手段。
9.基因療法 基因是細胞內的遺傳物質,化學成分是脫氧核糖核酸(DNA) 。不同的基因起著不同的生物學作用,而癌症的發生、發展均與細胞內基因發生變化有關。目前已經發現了兩類與癌症直接相關的基因,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的變化會導致腫瘤發生,而抑癌基因的作用是阻止細胞癌變。此外,許多基因與癌症的治療有關。例如,有些基因可以增強化療效果,使癌細胞對化療葯物敏感性增加,在同等劑量化療葯物作用下,殺死更多的癌細胞;還有人將造血生長因子基因導入造血幹細胞,以減輕因化療和放療造成病人造血功能的損害 ,因此更有利於對癌症的治療。然而,癌症的發病機制是極其復雜的,基因治療技術中的許多環節和問題仍然困擾著科學家。目前絕大部分研究是在實驗室里進行的,其效果雖然令人振奮,但應用到癌症患者效果卻不十分理想,基因治療中的許多關鍵問題尚有待解決。

② 群體反應性抗體的臨床意義

PRA<=10%為陰性;10%<=PRA<50%低致敏;PRA>=50%為高致敏。
中度致敏影響配型結果,減少獲得腎臟進行腎移植的概率。
即使獲得腎臟進行腎移植也會增加腎移植發生排斥反應的概率和腎臟的長期存活率。

③ 請問怎樣檢查結腸癌得了結腸癌還能活多久

1. 大便隱血(FOBT)試驗是結腸癌早期發現的主要手段之一。1967年Greegor首先將FOBT用作無症狀人群結腸癌檢查,至今仍不失為一種實用的篩檢手段。 2. 細胞學診斷結腸癌脫落細胞學檢查方法有:直腸沖洗、腸鏡直視下刷取、線網氣囊擦取以及病灶處指檢塗片法等。 3. 組織病理學檢查活組織標本病理檢查是擬訂治療方案所必需的依據。 4. 血清癌胚抗原(CEA)測定最初於1965年Gold自人結腸癌與胰腺癌組織中提取到r細胞膜糖蛋白,並發現也存在於內胚層衍生的消化道腺癌及2~6個月胚胎肝、腸及胰腺組織中,故而命名為CEA,且認為屬於可特異地測定結腸癌,亦被後繼的工作證實。 5. 基因檢測隨著腫瘤分子遺傳學的研究,體外基因擴增技術聚合酶鏈式反應(PCR)的發展與應用,為腫瘤基因診斷提供了可能,目前已開展的有以聚合酶鏈式反應-限製片段長度多態分析(PCR-RFLP)方法,可檢測到單分子DNA或每10萬個細胞中僅含1個靶DNA分子的樣品。 早期結腸癌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可達60%以上,術後可一定時間內採取放化療、中醫葯等治療等手段以防止復發。生存期與病人身體機能有關,身體機能好,免疫力強,才能抵抗癌腫的發展,耐受各種葯物治療。今幸(Rh2)護命素在提高癌症患者免疫力上具有獨特的優勢,作為輔助治療,它既能抑制癌細胞、抗炎止痛,增加白細胞,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又能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命期限。

④ 結腸癌免疫組化MLH1(+) MSH2(+) PMS2(+) MSH6(+)是什麼意思

這說明是微衛星穩定型 MSS

⑤ 結腸癌免疫組化MLH1(+) MSH2(+) PMS2(+) MSH6(+)是什麼意思msh2

MLH1(+)、MSH2(+)PMS2(+)、MSH6(+),即微衛星穩定型大腸癌,提示適合於含氟尿嘧啶類葯物的化療方案,並且分化差是高危因素之一。
免疫組化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知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稱為道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或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免疫染色包括免疫熒光、免疫組化,免疫組化又稱免疫細胞化學等。

(5)結腸癌群體反應抗體檢測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免疫組織化學的臨床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2、確定轉版移性惡性腫瘤的原發部位。
3、對某類腫瘤進行進一步的病理分型。
4、軟組織腫瘤的治療一般需根據正確的組織學分類,因其種類多、組織形態相像,有時難以區分其組織來源權,應用多種標志進行免疫組化研究對軟組織腫瘤的診斷是不可缺少的。
5、發現微小轉移灶,有助於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包括手術范圍的確定。
6、為臨床提供治療方案的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免疫染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免疫組化

DBA顯色:DAB是顯色劑,有毒,所以操作是最好帶口罩和手套。它主要和蛋白質的NH2或SH基團結合,形成穩定的nn鍵或ns鍵;
然後DAB中的顯色基團就能顯示出顏色,標記到已經暴露的蛋白質上,從而顯示我們目標細胞的蛋白質分布及種類等。
原理: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抗原(多肽和蛋白質),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方法。
DAB試劑盒的用處:試劑盒的成分根據各個公司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DAB原液,稀釋劑和信號放大劑。

(5)結腸癌群體反應抗體檢測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在應用免疫組化的起始階段,由於技術上的限制,只有直接法、間接法等敏感性不高的技術,那時的抗體只能稀釋幾倍、幾十倍;
現在由於ABC法或SP三步法的出現,使抗體稀釋上千倍、上萬倍甚至上億倍仍可在組織細胞中與抗原結合,這樣高敏感性的抗體抗原反應,使免疫組化方法越來越方便地應用於常規病理診斷工作。
通過抗原抗體反應及呈色反應,可在組織和細胞中進行抗原的准確定位,因而可同時對不同抗原在同一組織或細胞中進行定位觀察,這樣就可以進行形態與功能相結合的研究,對病理學領域開展深入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

⑥ 群體反應性抗體的簡介

群體反應性抗體(panel reactive antibodies, PRA)是指群體反應性抗HLA-IgG抗體,是各種組織器官移植術前篩選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標,與移植排斥反應和存活率密切相關。如果病人在曾經的輸血或者器官移植中接觸過他人HLA(人類白細胞抗原),則會產生較強的抗性,不利於器官移植配型。

閱讀全文

與結腸癌群體反應抗體檢測有什麼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女士短發燙發發型 瀏覽:35
廣州在哪裡體檢最好 瀏覽:681
廣州長壽路橋 瀏覽:89
2018年50歲屬什麼 瀏覽:672
養老保險斷了半年 瀏覽:19
被騙了父母該怎麼辦 瀏覽:444
陽江市退休金每月多少錢 瀏覽:699
除了手機被父母藏在枕頭下還有什麼辦法 瀏覽:185
本溪居民養老保險 瀏覽:411
張家口公務員退休金 瀏覽:458
農村居民養老保險電話號碼 瀏覽:896
長壽花小白蟲怎麼養 瀏覽:756
湖北2015社保退休金 瀏覽:741
女方結婚父母給女兒多少嫁妝 瀏覽:449
手擀麵怎麼做長壽年 瀏覽:968
咸陽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查詢 瀏覽:467
最近體檢結果怎麼查詢 瀏覽:432
任丘市老年大學電話 瀏覽:244
學生要講孝敬 瀏覽:925
衡南縣企業養老保險 瀏覽: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