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獻血的間隔是多少
我國獻血法規定,提倡健康公民無償獻血,同時也規定健康公民獻血間隔時間不少於6個月。也就是說,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可以再獻血一次,因為獻血時人體會丟失300-400ml的血液,裡麵包括各種血細胞,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同時還會丟失部分血漿,包括水分、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無機離子等等。但是正常的骨髓有非常強大的代償功能,可以把丟失的血液以最快的速度盡快的補齊。但是,各種細胞恢復到獻血前水平時間明顯不同。如白細胞可以在48小時左右就可以恢復到獻血前的水平;血小板在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復到獻血前的水平;紅細胞一般需要3-4個月左右時間才能恢復到獻血前的水平。所以,為了保證血液的質量,也為了保證獻血者的健康,我國獻血法規定,獻血間隔時間不能短於6個月。
Ⅱ 《獻血法》規定,獻血者兩次獻血間隔時間不得少於多久
《獻血法》第九條規定,血站對獻血者每次採集血液一般為200毫升,最高不超過400毫升。這樣規定是根據我國過去長期以來的實際情況,和在不影響人體健康的情況下一個健康公民所能獻出的血液量而定的。《獻血法》規定兩次採集血液間隔期不得少於6個月。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兩次獻血間隔期在3個月以上是可以的。之所以規定獻血間隔期不得少於6個月,完全是從保護獻血公民的健康和保證血液質量考慮的。
Ⅲ 一般間隔多久獻一次血比較好
從獻血間隔看,全血兩次間隔期不少於6個月。單采血小板,兩次間隔不少於2周,不大於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醫生批准,最短間隔時間不少於1周。先獻單采血小板、後獻全血間隔不少於4周。先獻全血、後獻單采血小板間隔不少於3個月。
從獻血量看,全血一次200-400毫升;單采血小板,每次1-2個治療量或者1個治療量及不超過200毫升血漿,全年血小板和血漿總量不超過10升。
(3)獻血間隔多久不體檢擴展閱讀:
獻血後應注意:
獻血後,壓迫針眼處10分鍾左右或用彈力綳帶壓迫20分鍾左右,防止皮下出血;針眼處保持乾燥、清潔,4小時內不沽水,避免感染;獻血手臂24小時內不提重物。
獻血後1-2天內不做劇烈運動,多飲水,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C和鐵含量高的食物,瘦肉、雞蛋、豬肝、豆製品及蔬菜、水果等;如果針眼處有滲血,出現紅腫,24小時內冷敷,24小時後熱敷,一般7~10天會消失。
個別人,獻血後數小時內出現頭暈等不適,請就地蹲下、坐下或卧倒,避免意外傷害發生。
Ⅳ 獻血一般間隔多長時間最合適
獻血一般間隔多長時間最合適?
回答:3個月,但是一般血站都要求半年
·公民獻血應遵守的規定是什麼?
(1)要如實填寫獻血登記表,不謊報、不隱瞞繼往病史。
(2)一次獻血一般為200毫升,最多不超過400毫升,兩次採集間隔期不少於6個月。
(3)獻血查體合格後,要按規定時間參加獻血,以免影響醫院用血計劃。
·獻血前為什麼不能大量飲水?
因為大量飲水會稀釋血液,降低血液質量,影響病人治療。
·獻血前應注意什麼?
應學習獻血知識,了解獻血常識,消除緊張心理。獻血前兩餐不吃油膩食物、不飲酒,但也不要空腹,可吃饅頭蔬菜等清淡食物;且最好洗一次澡或洗凈雙臂。
·獻血後如何止血?
拔針後應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後稍稍上抬,用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按壓針眼處及上方5分鍾止血。不要屈肘止血,因為屈肘會給手背靜脈網迴流心臟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迴流受阻,從血管的針眼處溢出,而出現皮下瘀血;也不要捻動棉球,那樣會使血管上的針眼剛粘合住又被揉開。
·正常人獻血200——400毫升後在飲食上應注意什麼?
應注意飲食營養正常搭配,適當補充營養,吃些瘦肉、蛋、奶、豆製品、蔬菜和水果,當天可多飲水,但不要暴飲暴食。
·有什麼情況者暫不能獻血?
(1)半月內拔牙或其他小手術者。
(2)婦女月經前後三天,妊娠期、流產後未滿六個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腸炎病癒未滿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癒未滿一月者,肺炎病癒未滿三個月者。
(4)某些傳染病如痢疾病癒未滿半年者,傷寒病癒未滿一年者,布氏桿菌病癒未滿二年者,瘧疾病癒未滿三年者。
(5)近五年內輸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較大手術後未滿半年者,闌尾切除、疝修補術、扁桃體手術未滿三月者。
(7)皮膚局限性炎症癒合後未滿一周者,廣泛性炎症癒合後未滿兩周者。
·有什麼情況者不能獻血?
(1)性病、麻風病和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肝炎病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丙型肝炎抗體陽性者。
(3)過敏性疾病及反復發作過敏患者,如經常性尋麻疹、支氣管哮喘、葯物過敏(單純性尋麻疹不在急性發作期間可獻血〕。
(4)各種結核病患者,如肺結核、腎結核、淋巴結核及骨結核等。
(5)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種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等。
(6)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以及支氣管擴張肺功能不全。
(7)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如較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腸炎、急慢性腎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腎病綜合征、慢性胰腺炎。
(8)血液病患者,如貧血、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各種出、凝血性疾病。
(9)內分泌疾病或代謝障礙性疾病患者,如腦垂體及腎上腺疾病、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器質性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腦炎、腦外傷後遺症、癲癇、精神分裂症、癔病、嚴重神經衰弱等。
(11)寄生蟲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熱病、血吸蟲病、絲蟲病、鉤蟲病、囊蟲病及肺吸蟲病、克山病和大骨節病等。
(12)各種惡性腫瘤及影響健康的良性腫瘤患者。
(13)做過切除胃、腎、脾等重要內臟器官手術者。
(14)慢性皮膚病患者,特別是傳染性、過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膚疾病,如黃癬、廣泛性濕疹及全身性牛皮癬等。
(15)有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視神經炎和眼底有變化的高度近視。
(16)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膠原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炎、硬皮病等。
(17)有吸毒史者。
(18)同性戀者、多個性伴侶者。
(19)體檢醫生認為不能獻血的其他疾病患者。
·獻血者體檢及化驗多少天內有效?
有效期為2周。
·適量獻血 有益健康
國內外血液專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獻血後可因血液粘滯度和比重適當降低,腦血流量增加而感到頭腦清醒,輕松靈活,記憶力增強;有的人獻血後食慾增強,睡眠安穩,精神煥發,感冒次數明顯減少。長期堅持適量的獻血,還可以有效地降低動脈硬化、腦梗塞、腦溢血及心肌梗塞等症的發病率。堅持經常適量獻血的人,由於機體各器官和骨髓造血系統在外界因素的促進下,始終保持旺盛的新陳代謝和強勁的免疫能力。因此,經常獻血的人的血細胞要比不獻血者年輕。這種質量上的優勢,對人體健康是很有裨益的,不但使人延緩衰老,還可使人增長壽命,而且一旦遇到外傷出血也有較強的耐受力和自我調節功能。
Ⅳ 獻血必須滿半年嗎差一天都不行
國家提倡18周歲至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規定每次獻血一般為200毫升至400毫升,兩次獻血間隔時間不少於6個月。但這個時間不是那麼一成不變的,您的這個情況沒多大問題。但獻血後要注意休息和補充營養。
獻血要求具體有:首先是體檢的標准,1、年齡,要在18-55周歲,不能低於18周歲,也不能高於55周歲。2、體重,男的是大於等於50kg,女的要大於等於45kg。3、血壓要在高壓90-140mmHg,低壓在60-90mmHg之間。4、脈搏一般要60-100次/分,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5、體溫要在正常值范圍也就是36-37攝氏度。6、皮膚無黃染,無創面感染,無大面積的皮膚病,或者是淺表性的淋巴結無明顯腫大,五官無嚴重的疾病,鞏膜無黃染,甲狀腺不腫大,心肺腹功能未見異常。
獻血對人體是有好處的,獻血之後通常的獻血量是200ml、300ml或者400ml,這時候血液粘稠度會明顯下降,紅細胞攜帶的氧氣向大腦的養料供應會更加流暢,所以人會感覺神清氣爽。另外,在獻血之後血容量突然下降,會刺激骨髓進行造血,生成更多新鮮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有效改善人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增強免疫機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讓人更有活力。獻血之後對人整體的身體機能是一個大的調整,各方面的機能都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