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體檢報告單怎麼查看
1、直接膽紅素主要用於鑒別黃疸的類型。參考范圍:1-6.8,你的結果是6.9,只是偏高一點點,應該無妨。因為這些參數和體檢前兩天的飲食、心理、環境都有關系。當然,最好你要注意一下。
2、乙肝五項 乙肝表面抗體是 陽性+ 參考范圍:陰性-
恭喜你,表面抗體呈陽性是好事,說明你有了這方面的抗體,乙肝病毒不會輕易感染你了。如果是乙肝表面抗原呈陽性則說明你體內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
3、單核細胞百分率 10.2 參考范圍:3.00-8.00
單核細胞百分率輕度升高一般是代表體內有炎症,比如說你在發燒的時候去測這一項,它肯定是升高的。醫生好像管它叫「血相」。
4、紅細胞壓積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紅細胞佔全血的體積比。紅細胞壓積如果偏低的話一般是代表貧血。不過你這個基本正常,只低一點點,可能還和儀器等誤差有關,不礙事的。平時注意一點就好。
5、尿膽原是由膽紅素變化而來,所以血液中的膽紅素值變高時,就會出現黃疸,如排出不受阻的話,尿膽原的值也會變高,正常范圍就是陰性或弱陽性。你不要擔心,你的檢查結果應該是在正常范圍內的。
6、檢查酮體是看有沒有糖尿病的。放心,你這個應該也是正常的。
7、如果紅細胞增多,以其數量來講,少數就可以稱為尿潛血,而尿潛血本身也可以作為一個指標,到底是陰性還是陽性,如為陽性,是幾個加。一般出現尿潛血要考慮腎臟的問題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你這個只有一個加號,一般沒有關系。
實話實說,本人不是醫生,但是因為家人生病在醫院待的時間比較多,也請教過醫生,自己也在網上搜索過相關資料,總的來講,我給你的解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體檢報告上的數據跟很多方面有關聯,像我上面說的,跟飲食、心情、環境甚至當天的天氣都有關系,而且機器也有誤差,只要在正常值左右波動不是很大,一般來講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平時注意保養一下就好。我每次體檢總有幾項不在標准范圍內,也不去管它,下次體檢往往又正常了。
當然,最好你過三個月左右再去復檢一次。
最後,祝你健康。
㈡ 怎麼看體檢報告
上半部分的數值雖然有點異常但實際意義不大,沒看出來患有傳染病的指標。下半部分關於膽囊方面的問題不大,就是尿酸高點,它是反應的痛風的指標,高出正常就是有痛風的病症,也許你現在沒有什麼症狀如關節的腫大疼痛等,但是還是應該注意飲食了,從飲食方面調整吧!建議吃禁食高嘌呤食物:如海鮮、啤酒、火鍋、動物內臟等等。
在我的博客有你想要的
㈢ 體檢報告單到底該怎麼看
打開體檢報告,面對一堆專業數字,大家也許會一片茫然。都會陷入「他認識我,我不認識他」的「窘境」,那麼,請看篇體檢報告「網路全書」。對照解讀說明,再看看體檢報告,怎樣,是不是對自己身體狀況了如指掌了!更逼格的是,我也是磚家啦!
血常規
血色素,白血球及血小板,可了解身體營養吸收情況,骨髓造血功能,進一步檢查出各種貧血、出血的病因,為感染、血液病、惡性腫瘤的診斷提供線索。
白細胞計數,是指計數單位體積血液中所含的白細胞數目。舊稱白血球,是機體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常范圍:(4.0~10.0)×10^9/L (4000~10000/mm?)。升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增高主要見於月經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婦女、劇烈運動、興奮激動、飲酒、餐後等。新生兒及嬰兒明顯高於成人。病理性增高見於急性細菌或病毒感染、白血病,類白血病反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嚴重燒傷,急性大出血,惡性腫瘤及某些金屬(如鉛、汞等)中毒。異常升高或降低時建議醫院復查,必要時血液內科或感染科就診。
血紅蛋白:正常范圍110~150g/L
增多:由於某些原因使血漿中水分丟失,血液濃縮,使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含量相對增多。如連續劇烈嘔吐、大面積燒傷、嚴重腹瀉、大量出汗等;另見於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尿崩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血紅蛋白偏高可以服用一些中葯來調理,調理身體,多鍛煉,健康飲食。
根據血紅蛋白減低的程度貧血可分為四級。輕度:血紅蛋白<110g/L,中度:血紅蛋白90~60g/L,重度:血紅蛋白60~30g/L,極度:血紅蛋白<30g/L。輕度貧血建議口服維鐵緩釋片補鐵補血,注意多吃大棗、阿膠等。中重度貧血建議血液內科檢查就診。
紅細胞:
正常參考值
男:4.0~5.5 × 1012/L(400萬-550萬個/mm3)。
女:3.5~5.0 × 1012/L(350萬-500萬個/mm3)。
紅細胞減少 ①紅細胞生成減少,見於白血病等病:②破壞增多:急性大出血、嚴重的組織損傷及血細胞的破壞等 ③合成障礙:缺鐵,維生素B12的缺乏等
紅細胞增多常見於身體缺氧、血液濃縮、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肺氣腫等。
生化檢查報告解讀
總蛋白,球蛋白,反映身體營養吸收及肝臟合成情況,球蛋白增高,常見為炎症和自體免疫性疾病標志。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增高反映肝膽疾病(炎症、肝癌、中毒等)。其他如心肌梗塞,骨部病變,長期嗜酒,有時血清酶也會增高。尿素氮和肌酐反映腎臟對蛋白代謝產物的排泄功能情況。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最容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尿酸是嘌呤代謝最終產生過多,肝內不能分解,腎臟不能排出都會引起尿酸增高,如痛風疾病等。
血膽紅素:
[總膽紅素]3.4~20.5μmol/L
[直接膽紅素]0~6.8μmol/L
[間接膽紅素5.0~20.0μmol/L
膽紅素偏高可能是由肝臟疾病或膽道疾病引起的,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復查就診。
肝功能:
指標包括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白蛋白,球蛋白,γ-谷氨醯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白/球比值,營養不良、酗酒、應用某些葯物、發燒等情況均能使轉氨酶有輕度升高。生理狀態下,血清轉氨酶也有變異,如劇烈活動、體育鍛煉、月經期時,轉氨酶也可暫時升高。顯著增高者——急性傳染性肝炎、血清性肝炎。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復查診治。
腎功能:
(renal function)是指腎臟排泄體內代謝廢物,維持機體鈉、鉀、鈣等電解質的穩定及酸鹼平衡的功能,腎功能檢查包括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及尿β2-微球蛋白、尿白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等。異常升高建議腎內科檢查診治。
空腹血糖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為3.89~6.1mmol/L;如大於6.1mmol/L而小於7.0mmol/L為空腹血糖受損;如兩次空腹血糖大於等於7.0mmol/L考慮糖尿病;建議復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試驗。如果隨機血糖大於等於11.1mmol/L可確診糖尿病。如血糖低於2.8mmol/L,臨床產生相應的症狀稱為「低血糖」。血糖異常建議內分泌科復查診治。
血澱粉酶:
正常范圍:血清:22~80U/L
異常升高主要見於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胰腺囊腫、胰腺癌、胃十二指腸等疾病。另外葯物因素也可能會引起升高。如果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診治。
尿常規
尿白蛋白:正常范圍內定性為陰性,記為(-)。
生理性蛋白尿常見於食高蛋白飲食後,精神激動、劇烈運動、長時間受寒、妊娠等,都可能出現暫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過+。持續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腎臟有病變。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變程度。尿蛋白(±)建議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飲食。尿蛋白(+)及以上建議腎內科就診。
尿潛血:尿潛血是通過尿常規檢查出來的,尿常規中有一項紅細胞。如果紅細胞增多(正常是陰性的),以其數量來講,少數就可以稱為尿潛血,而尿潛血本身也可以作為一個指標,到底是陰性還是陽性,如為陽性,是幾個加。一般出現尿潛血要考慮腎臟的問題或者是尿路感染引起的。尿潛血(+)及以上建議腎內科復查就診。
尿白細胞: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細胞,一般<26/μL正常。如異常升高(+~++++)提示尿道有炎症,如腎盂腎炎、膀胱或尿道炎、腎結核等;腎小球腎炎時,尿內白細胞也可輕度增多。尿白細胞明顯升高建議泌尿外科復查就診,復查時建議清潔下身留取中段尿。
大便
大便隱血陽性主要見於
1.消化道癌症早期,有20%的患者可出現潛血試驗陽性,晚期病人的潛血陽性率可達到90%以上,並且可呈持續性陽性,因此糞便潛血檢查可作為消化道腫瘤篩選的首選指標.
2.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潰瘍病人糞便潛血試驗多為陽性,或呈現間斷性陽性.
3.可導致糞便中出現較多紅細胞的疾病,如痢疾,直腸息肉,痔瘡出血等也會導致潛血試驗陽性反應。注意進一步結合胃腸鏡的檢查有無異常。
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就診。
腫瘤標志物
CEA又稱癌胚抗原:可廣泛存在於內胚葉起源的消化系統癌,也存在於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組織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癌胚抗原是一個廣譜性腫瘤標志物,它能向人們反映出多種腫瘤的存在,對大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療效判斷、病情發展、監測和預後估計是一個較好的腫瘤標志物,但其特異性不強,靈敏度不高,對腫瘤早期診斷作用不明顯。升高明顯建議內科就診。
AFP又稱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異性標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陽性未必都是肝癌。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就診。
CA199:CA19-9是一種粘蛋白型的糖類蛋白腫瘤標志物,為細胞膜上的糖脂質,是胰腺癌和結、直腸癌的標志物. 低濃度增高、一過性增高可見於慢性胰腺炎、膽石症、肝硬化、腎功能不全、糖尿病等。異常升高建議消化內科復查就診。
CA125:血CA125增高,可見於卵巢癌。但是CA125在很多情況下都會升高,如子宮肌腺症多數患者CA125升高,此外卵巢巧克力囊腫破裂、腹膜炎症、肝硬化等很多情況也會出現CA125升高,反而是部分卵巢上皮癌患者的CA125並不升高。所以單獨發現有CA125升高,不能確定疾病部位及性質,建議婦科做進一步詳細檢查。
PSA又稱前列腺特異抗原: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細胞合成分泌至精液中,是精漿的主要成分之一。正常男性會少量分泌。異常升高見於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異常升高建議泌尿外科就診。
㈣ 怎樣看懂體檢報告謝謝
不少企事業單位開始張羅著集中為員工體檢,不少員工也是積極參加了
可是在體檢報告單拿到手之後卻犯了難,名目繁多的體檢項目、晦澀的專業術語和難以看懂的數據,簡直有如「霧里看花」。針對市民重視體檢結果卻不知如何下手的問題,記者最近采訪了蘇北醫院和東方醫院體檢中心的知名專家,為市民進行具體解讀。見習記者 羌伊然
八成市民看不懂體檢報告
「總蛋白、球蛋白是什麼意思,上升的箭頭是不是說我蛋白質成分超高啊?」「皮膚癢怎麼會是糖尿病啊?」「心電圖結論說我伴發房性早搏,是不是我心臟跳動規律不正常啊?」記者昨天在蘇北醫院體檢中心采訪時發現,前來咨詢的市民絡繹不絕。
從商的陳先生便是咨詢的患者之一,他在最近的體檢中查出自己的葡萄糖為8.38mmol/L,正常指標為3.89-6.11mmol/L,他的甘油三脂結果為2.01,超出正常指標0.31mmol/L,兩項都是超高,體檢表的小結中只是簡單地指出血糖偏高。陳先生很迷惘,不知道自己這個血糖偏高是怎麼個高法,是否嚴重,算不算糖尿病,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在今後的生活中應當注意什麼?
面對陳先生的這一大串疑問,蘇北醫院體檢中心專家黃顯表示,陳先生患的是早期糖代謝功能紊亂,情況不是太嚴重,今後要戒煙、酒;要控制飲食,多吃魚類,吃飯前先喝點不含澱粉的湯,每天60克高嘌零食品即可;每天最多食用6克鹽;生活要有規律,適當地進行一些運動。
在聽完黃顯專家的解讀後,陳先生心裡的那塊「石頭」算是落了地。類似於陳先生這樣的市民有很多,記者隨機在蘇北、東方醫院調查時發現,有八成市民對體檢報告是「一竅不通」,有一成市民表示大概能看懂部分內容,另有一成從事與醫學相關工作的市民表示差不多能看懂。
個別指標不合格不代表一定有病
采訪中,專家黃顯告訴記者,很多人在看到體檢報告上的數據超出或低於正常值的范圍時,就以為自己生病了。其實,體檢報告上的某些指標雖然超過了正常值,但還應綜合抽血結果、B超、心電圖等多項檢測及本人病史,才能有最終結論,不能光靠一個指標來確定。
華先生體檢報告甲胎蛋白AFP結果為8.32,參考范圍則為<8.0,針對該結果,黃顯表示,甲胎蛋白AFP是體檢中肝癌的常用檢查項目,如果明顯增高則極可能是肝癌,但有50%的肝炎和肝硬化的病人也有增高,而妊娠婦女AFP增高,則是生理現象。
黃顯拿出另一份體檢報告,指著其中的乙肝表面抗體、抗原等內容告訴記者,體檢「陰性」不代表你就一定健康,同樣「陽性」也不等於有病,一旦出現異常也不必太恐慌,一般「小三陽」則表明體檢者比較健康。
此外,該體檢報告顯示: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0.45(參考值為0.5-0.7),球蛋白為33.3(參考值為20-33),肝囊腫為18*16mm。對此,黃顯分析,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偏低了一些,說明抵抗力較差,要加強鍛煉;球蛋白偏高,那麼今後要少吃垃圾食品,三餐飲食要有規律;肝囊腫情況不算嚴重,但以後要進行2個月的定期檢查,此外,酒要少喝。
此外,東方醫院張醫師也表示,健康體檢是面對一個大多數人群的初篩,是存在誤差性的。有些指標敏感性很高,有些指標本身就是處於一個動態水平上,體檢測到的只是它在那一個瞬間的數值,因此僅僅根據體檢結果是不能直接下結論的,需要重復檢測,或輔助於其他指標、其他檢測,共同診斷。
專家:要重視體檢結果
黃顯告訴記者,導致體檢者體檢指標出現異常的原因有很多,每個人的情況也都不盡相同,醫生無法根據一次的體檢結果,就確定體檢者是疾病患者。一般來說,醫院會建議體檢中指標異常人員進行復查,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做出詳細的分析,並制訂治療方案。那麼,體檢報告中沒有出現異常狀況,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專家提醒,實際上,即便結果在正常范圍內,也不能完全排除身體潛在疾病的可能性。
「體檢中會有一些體檢者的檢查指標處於『臨界值』。對這些『准病人』,不一定要服葯治療,但飲食結構的調整、運動量的增加都是必要的。過一段時間復檢時,要特別留意這些曾處於『臨界值』的項目,如果通過一段時間的飲食、運動調整仍無法緩解,應立即就醫。」黃顯對記者表示了他的看法。
此外,作為一份體檢報告,不能將體檢報告看作最終的結論。黃顯表示,通常給體檢者帶來提示性、參考性的建議,有利於避免或盡早發現病情。而且,每年體檢報告單最好都作為私人健康檔案的一部分進行存檔歸類,這樣可以提前預知未來5-10年內患某種慢性病的幾率。
■個案解讀
■白細胞偏高
近日,有市民咨詢,前段時間做了血常規檢查,結果白細胞11.1,比正常范圍高一點,尿常規檢查也是白細胞偏多,不知問題是否嚴重?
蘇北醫院黃顯專家表示,白細胞是血液中一種重要的血細胞,被稱作「免疫」細胞,能夠抵抗病原入侵,在疾病免疫上起著重要作用。如果白細胞偏高,說明免疫細胞正在發生作用,以抵抗細菌干擾。換句話說,白細胞高是細菌感染的表現,這也是使用抗菌素治療的指標。
黃顯專家進一步解釋,正常情況下,白細胞除了在血液里,還存在於淋巴系統、脾以及身體的其他組織中,但尿液里是不該有白細胞的。如果尿里查出了白細胞,可能是泌尿系統有炎症,會有尿頻、尿急等症狀,可使用喹諾酮類的抗菌素葯物。此外,從中醫角度講,泌尿感染乃下焦濕熱,可以用一些清濕熱的中成葯。
■谷丙轉氨酶升高
一份體檢報告顯示,谷丙轉氨酶高達80,是正常最高值的兩倍,該患者懷疑自己患了肝炎,此外他原來就有中度脂肪肝,不知兩者之間是否有關聯?
對此,黃顯專家進行了答疑,谷丙轉氨酶是衡量肝臟功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升高了,說明肝功可能受到了影響。 在常見的因素里,各類肝炎都可以引起谷丙轉氨酶的升高,這是由於肝臟受到破壞而造成的。但是,如果它仍在正常值兩倍以下的范圍內,除了肝炎,很多因素都可能導致,比如脂肪肝、喝酒、情緒波動、勞累,以及食用某些食物、葯物等。
黃顯表示,事實上,脂肪肝及早治療,可以恢復正常,但是如果就此任之發展,輕度可能發展成中度、重度,甚至會導致肝硬化。建議除了使用降脂肪肝、降血脂的葯物,還要戒煙酒,飲食清淡,少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多吃水果蔬菜,多運動。
■血紅蛋白小於110克/升
市民費女士表示,她曾做過剖宮產,當時失血較多,以後出現貧血,血紅蛋白從最低的60多升到107,但還是頭暈、沒勁、腿發軟,血壓、血糖都有點偏低,不知道是什麼情況?
專家黃顯表示,正常情況下,抽血檢查時血紅蛋白應該在110~160克/升,費女士的指數為107,顯然是貧血。女性貧血和很多原因有關,如營養不足、經期失血過多等。因此,對付貧血,除了補充鐵制劑,還要飲食均衡,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
此外,有的人營養足夠、經期出血也不多,但還是貧血。黃專家表示,這就要看是不是消化吸收的問題,不少女性屬脾胃虛寒,吃的東西不少,但吸收差,建議在用補血葯前,先要健脾開胃。
■乙肝表面抗體呈陽性
近來,有市民表示,做了乙肝五項檢查,結果第2、4、5三項都是陽性,醫生說現在是恢復期,該市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是否會進行傳染?
專家表示,乙肝五項檢查的第2項是乙肝表面抗體,如果它呈陽性,就說明該體檢者已經產生了抗體。但是,如果第4、5項也呈陽性,這說明該體檢者曾在不知道的情況下感染過乙肝病毒,但由於自身免疫力強,自身產生了抗體,現正在恢復中。
類似這樣的情況,專家表示,不僅不需要任何治療,也不必擔心傳染他人。但是,乙肝抗體並不是終身享有,即便是自身產生的抗體比注射疫苗產生的抗體相對穩固一些,但也不能保一輩子,每年定期檢查乙肝五項必不可少。一旦乙肝表面抗體轉陰,仍要及時接種乙肝疫苗。
■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
體檢結果拿到手後,市民金先生發現他的血常規檢查中,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但只超出正常值一點,不知道是否有問題?
專家表示,淋巴細胞是一種免疫細胞,當絕對值高時,人體免疫力就會低下,這個時期很容易感染疾病。如果淋巴細胞百分比偏高,大多提示是病毒感染,如感冒、扁桃體炎等,可以使用雙黃連、清熱解毒、病毒唑等抗病毒的葯物;如果查出淋巴細胞百分比只是高一點,自己又沒有任何症狀,就不用管它,因為自身的免疫力也可能將病毒消滅。但是,如果淋巴細胞百分比嚴重超出正常值,要警惕淋巴細胞白血病,它是骨髓及其他造血組織中有廣泛的白血病細胞異常增生,主要是不成熟淋巴細胞浸潤其他組織器官,導致正常造血功能衰竭,表現為正常造血細胞顯著減少。確診一般需要做骨髓穿刺等相關檢查。
■乙肝「大三陽」
有市民反映,在體檢中乙肝五項,結果第1、3、5都是陽性,但是查肝功,則轉氨酶正常,不知道是否算是「大三陽」,今後能消除嗎?
專家表示,這的確是大三陽,說明該市民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目前的傳染性比較強,要切斷血液、母嬰、性交等傳播途徑,尤其建議家人接種乙肝疫苗。
該專家還表示,如果轉氨酶在正常范圍內,說明肝功能正常,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還沒發展成肝炎。現在,抗病毒葯物需要在轉氨酶水平高的情況下進行治療,如果肝功正常,先暫時觀察,否則治療效果不好。一般而言,病毒高、轉氨酶高(轉氨酶大於80而且NDA水平大於10的5次方),才進行抗病毒治療。
此外,轉氨酶像人體其他生理指標一樣,總是處於動態的過程,如果檢測時正好處於谷值(即較低的數值),就掩蓋了真實水平。因此,轉氨酶不能一查了之,要定期檢測。必要時可做個肝臟穿刺,進一步確診肝臟組織是否正常,以決定是否開始抗病毒治療。
㈤ 怎樣看體檢報告單
此文僅作為參考,不可自行判斷,如有問題請咨詢專家和醫師。
BMI 指數:
是英文Body Mass Index的縮寫,BMI是指體重指數。BMI適用於18歲以上的成年人,計算公式如下: BMI=患者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一般來說,當BMI<20千克/平方米時為偏瘦, BMI在20-25千克/平方米時為正常,當BMI>25千克/平方米時為偏重。
血壓:
成人的理想血壓應該是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當在安靜狀態下,不同時間,連續兩次測量血壓值大於或等於140/90mmHg時,就可以稱為高血壓。
有糖尿病和腎病的高血壓患者,降壓的目標更低一些,應以130/80mmHg為宜。
血脂:
一般人的血脂水平按如下標准要求,這種要求也常被各醫院檢驗科做為化驗單的正常參考值印在化驗結果上:
總膽固醇低於5.72mmol/L(220mg/dl)正常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低於4.16mmol/L(160mg/dl)正常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高於1.04mmol/L(40mg/dl)正常
甘油三酯低於1.70mmol/L(150mg/dl)正常
如果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情況,血脂水平的要求就更嚴格,不能以化驗單的參考值為標准。例如,有高血壓,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應該低於3.64mmol/L(140mg/dl);有冠心病、糖尿病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就應該更低,低於 3.12mmol/L(120mg/dl)。
血糖:
中老年應該把血糖作為常規的體檢項目。正常時空腹血糖<5.6mmol/L,當空腹血糖在5.6-6.1mmol/L時,屬於糖耐量異常,當空腹血糖≥6.1mmol/l時,應引起高度重視。
糖尿病患者應首先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鍛煉,2-3個月血糖控制仍不滿意者,應選擇口服降糖葯或使用胰島素治療。
血常規:
白細胞:正常人白細胞計數在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為4000-10000個。如果數值偏低,則說明身體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皮膚表面容易感染病。如果身體有炎症時,如扁桃體炎、肺炎、闌尾炎等等,體內白細胞的數值就開始劇增,用來吞噬細菌。
紅細胞: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有賴於紅細胞運載血紅蛋白為組織攜帶氧氣。紅細胞太低,可能會貧血,典型的表現為上樓氣喘吁吁,臉色蠟黃。紅細胞多了也不好,會使得血液黏度增大,引起血液流通不暢。
血紅蛋白:主要是攜帶氧氣,每100升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男性約120~160克,女性約110~150克。優秀的運動員則可以達到 170-180克,由於攜帶氧氣的能力強,所以體力好。
血小板:當我們受傷出血時,血小板常成群聚集,促進血液凝固而起到止血作用。正常情況下,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萬個。當血小板過少時,止血困難,一有傷口就麻煩了。當然血小板過多,也易形成血栓。
尿常規:
如果腎臟有病變,大部分都能在尿常規中有所反映。尿常規化驗包括尿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比重、有無蛋白、有無白細胞等。單從尿液的顏色上就可以看出很多問題來,比如透明淡黃色的尿液變成血尿,則有可能是腎結石、尿路感染等。在正常情況下,尿里是不會發現蛋白、白細胞,如果發現尿常規里有任何兩項都應該盡早看醫生。
乙肝兩對半:
一般兩對半和肝功能同時檢查,肝功能穩定時即使大三陽、小三陽也不用特別緊張,不一定需要治療。如果肝功能不好,轉氨酶長期升高,則病情可向肝纖維、肝硬化轉變。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表面抗原 表面抗體 e抗原 e抗體 核心抗體
臨床意義
-+---注射過乙肝疫苗有免疫
+--++①④⑤陽性,俗稱"小三陽",傳染性弱
+-+-+①③⑤陽性,俗稱"大三陽",HBV病毒復制性強
+---+急性HBV感染、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傳染性弱
檢驗項目 穀草轉氨酶
英文縮寫 AST
正常參考值 0-40I/L
臨床意義增高:常見於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檢驗項目 轉肽酶
英文縮寫 GGT
正常參考值 0-40IU/L
臨床意義增高:常見於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動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檢驗項目 鹼性磷酸酶
英文縮寫 ALP
正常參考值 30-115IU/L
臨床意義增高:常見於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黃疸,急慢性黃疸型肝炎,骨細胞瘤,骨折及少年兒童。
檢驗項目 乳酸脫氫酶
英文縮寫 LDH
正常參考值 90-245U/L
臨床意義 增高: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後 12-48小時開始升高, 2-4天可達高峰, 8-9天恢復正常。另外,肝臟疾病惡性腫瘤可引起LDH 增高
檢驗項目 總膽紅素
英文縮寫 TBIL
正常參考值 4.00-17.39umol/L
臨床意義增高:原發生膽汁性肝硬化急性黃疸型肝炎,慢性活動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黃疸,新生兒黃疸,膽石症等
檢驗項目 直接膽紅素
英文縮寫 DBIL
正常參考值 0.00-6.00umol/L
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於阻塞性黃疸,肝癌,胰頭癌,膽石症等。
檢驗項目 間接膽紅素
英文縮寫 IBIL
正常參考值 0.00-17.39umol/L
臨床意義 增高:見於溶血性黃疸,新生兒黃疸,血型不符的輸血反應
檢驗項目 總蛋白
英文縮寫 TP
正常參考值 55.00-85.00g/L
臨床意義增高:常見於高度脫水症(如腹泄、漚吐,休克,高熱)及多發性骨髓瘤。降低:常見於惡性腫瘤,重症結核,營養及吸收障礙,肝硬化,腎病綜合症,燒傷,失血。
檢驗項目 白蛋白
英文縮寫 ALB
正常參考值 35.00-55.00g/L
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於嚴重失水而導致血漿濃縮,使白蛋白濃度上升。降低:基本與總蛋白相同,特別是肝臟,腎臟疾病更為明顯,見於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腎炎等。如白蛋白 30g/L,則預後較差。
檢驗項目 球蛋白
英文縮寫 GLO
正常參考值 15-35g/L
臨床意義 增高:常見於肝臟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腎炎等),網狀內皮系統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單核細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膿性感染 、梅毒、麻風、結締組織病。
檢驗項目 白 /球比值
英文縮寫 A/G
正常參考值 1.00-2.50 。
臨床意義減低:增高:常見於肝臟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腎炎等)。如治療後白蛋白提高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A/G比值接近正常 ,表示肝功能有改善。故檢測血清白蛋白、球蛋白及其比值,可估計肝臟疾病的病情核預後。
檢驗項目 羥丁酸脫氫酶
英文縮寫 HBDH
正常參考值 90-250IU/L
臨床意義 增高:作為急性心梗診斷的一個指標,與LDH 大致相同,在急性心梗時此酶在血液中維持高值,可達2 周左右。
檢驗項目 肌酸激酶
英文縮寫 CK
正常參考值 30-170IU/L
臨床意義 增高:心梗 4-6小時開始升高, 18-36小時可達正常值的 20-30倍,為最高峰,2-4 天恢復正常,另外,病毒性心肌炎,皮肌炎,肌肉損傷,肌營養不良,心包炎,腦血管意外及心臟手術等都可以使CK 增高。
檢驗項目 尿素氮
英文縮寫 BUN
正常參考值 1.7-8.3mmol/L
臨床意義增高:常見於高蛋白飲食,糖尿病,重症肝病,高熱,輕度腎功能低下,高血發性骨髓瘤尿路閉塞,術後無尿,尿毒症前期,肝硬化,嚴重腎功能衰竭,尿毒症。
檢驗項目 肌酐
英文縮寫 CRE
正常參考值 36.00-132umol/L
臨床意義 增高:見於嚴重腎功能不全,各種腎障礙,肢端肥大症等。降低:見於肌肉量減少(如營養不良,高齡者),多尿。
檢驗項目 尿酸
英文縮寫 URIC
正常參考值 150.00-416.00umol/L
臨床意義增高:見於痛風,子癇,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症,多發性骨髓瘤,急慢性腎小球腎炎。降低:見於惡性貧血及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葯物治療後。
二. 乙肝五項指標含義:
HBsAg、抗HBs 、HBeAg、抗 HBe、抗 HBc。以上即為乙肝的" 二對半",正常均陰性。
下列各種 "組合 "的陽性,其意義如下:
①HBsAg、 HBeAg、抗 HBc(1 、3、 5項)陽性: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稱 "大三陽" 。
② HBsAg、抗HBe 、抗HBc( 1、 4、5 項)陽性:急性乙肝趨向恢復、無症狀HBV(乙肝病毒)攜帶者。俗稱 "小三陽 "。
③ HBsAg、抗 HBc( 1、5 項)陽性:無症狀HBV(乙肝病毒)攜帶、急性 HBV感染。
④抗 HBs、抗HBe 、抗HBc( 2、 4、5 項)陽性:表示感染後恢復,已獲得免疫力。
⑤ 抗HBe、抗 HBc( 4、5 項)陽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⑥抗 HBs( 2項)陽性:被動或主動免疫,對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 抗HBc陽性( 5項):急性 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發病但可傳染)。
各種檢驗數值,有些可直接判斷,有些則需全面考慮、綜合分析,不是1+1=2那麼簡單,不能完全 "對號入座 " ,生化指標的參考值也會因為檢驗設備的不同有所差別,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化驗單看是否正常。如有問題,則需要做更多的檢驗和聽取醫生的意見
㈥ 體檢後怎樣讀懂報告單
體檢結論提及內容要重點關注
拿到體檢報告後,首先應了解本次體檢都有哪些檢查項目,然後再看體檢結論。體檢結論包含疾病的診斷(如糖尿病)、陽性體征(如麥氏點有壓痛)及陽性檢查結果(如尿蛋白陽性)等,體檢結論上沒有提及的項目表示在本次檢查正常。體檢發現問題,若是需要緊急處理的情況(如發現腫瘤等),體檢中心會在第一時間通知受檢者單位負責人或受檢本人。否則,體檢醫師會根據異常結果的嚴重程度,用不同的詞語給出相應的指導建議。如建議「到××科門診進一步就診或復查」,就應到醫院相應的科室進行復查或診治;如建議「必要時」或「隨診」、「定期體檢」,則表明異常程度不很嚴重,如果無不適症狀,定期體檢就可以了,目前不需做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另外,要看懂體檢報告,還須知道報告中一些符號的含義。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有無時,一般用「(+)」表示陽性,用「(-)」表示陰性,用 「(±)」表示「弱陽性」。當要表明被檢驗物質的多少時,則用「具體數值」的形式報告,並附有正常參考值范圍。但不同醫院/不同方法檢測所使用的正常參考值可能略有差異,一般用「↑」或「H」等表示「數值高於正常」;以「↓」或「L」等表示「數值低於正常」。
指標接近正常值不能大意
健康體檢面對的主要群體是健康人群,所以檢查結果正常或接近正常者最為常見。那麼,如何看待那些接近正常值上、下線指標的實際意義呢?下面我們將用體檢中最常做的指標舉例說明。
血常規檢查 重點關注白細胞(WBC)計數、血紅蛋白濃度(Hb)、血小板計數(PLT)三項指標,白細胞增多常見於感染、嚴重創傷、出血、中毒、血液疾病等;白細胞減少常見於病毒性感染、嚴重敗血症、葯物或放射線損傷以及某些血液病等。血小板減少常見於脾功能亢進、血液系統疾病、病毒感染等。血紅蛋白濃度減少可見於各種疾病導致的貧血。
肝功能檢查 常用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等。臨床中轉氨酶降低的意義不大,增高可見於各種急慢性肝病、膽道感染、膽石症、心臟病、嚴重感染等。其中,脂肪肝、酒精及葯物是健康體檢中導致肝臟功能指標輕度升高的常見原因。此外,感冒、劇烈活動、體育鍛煉、月經期時,轉氨酶也可暫時升高。所以轉氨酶升高不一定就是肝炎,不必太恐慌,但需到肝病科或消化科門診檢查肝功能異常的原因。
腎功能檢查 主要指標有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明顯升高提示各種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腎功能障礙,應到腎內科門診進一步診治。此外,心衰、休克、燒傷、失水、大量出血、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也可引起血尿素氮、血肌酐的升高,糾正或治療原發病後,腎功能指標可以恢復正常。
血脂分析 主要指標有膽固醇總量(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前三項指標明顯升高者應到內分泌科門診就診;輕度升高,尤其合並脂肪肝、肥胖者,關鍵在於調整飲食結構、增加有氧運動、控制體重,暫不需葯物治療,定期復查血脂。血脂水平減少可見於甲亢、重症貧血、肝硬化、吸收不良綜合征等,應注意營養均衡,糾正或治療原發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
腫瘤標志物檢查 體檢常用的腫瘤標志物有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CA125、CA19-9、CA242、CA724)、CYFRA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及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等。如指標明顯增高,癌症可能性就很大,應做進一步的檢查。輕度升高,也不能置之不理,需隔一兩個月去醫院復檢,如仍持續升高,應考慮癌症的進展;如一直沒有明顯變化,一般是良性病變。癌症術後患者,如指標持續增高,需考慮復發的可能性。
外科體檢 主要項目包括乳腺、甲狀腺、前列腺、肛門等,若發現結節、增大等病變,需進一步檢查。
婦科體檢 包括宮頸細胞學檢查(TCT)、婦科超聲和婦科查體。TCT檢查提示有重度炎症、鱗狀細胞學異常時,需到婦科門診進一步診治;若提示輕或中度炎症,則定期體檢復查即可。婦科超聲最常見的是子宮肌瘤,若無症狀及生育要求,可婦科門診隨診觀察;5cm以下無回聲的卵巢囊腫,可以在下次月經干凈後復查,除外生理性囊腫;子宮內膜息肉,無月經量改變且小於1cm的可以隨診觀察。
影像學檢查 一般包括胸片及B超檢查(包括腹部、甲狀腺、膀胱、前列腺、乳腺等),發現佔位性病變,應進一步檢查除外惡性腫瘤的可能。診斷明確的囊腫、錯構瘤、血管瘤、息肉(直徑小於1cm)及結石,若無症狀,可不予處理,但需定期體檢。
妥善保管體檢報告單有用處
除了篩查一些重大疾病外,體檢還可以發現一些潛在的健康隱患,受檢人按指導建議對某些疾病進行早期的干預治療,比如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就有可能避免疾病的發生。
體檢報告的用處很多,通過對比歷年體檢結果,觀察指標的動態變化,就可及時發現病情的進展。如B超檢查提示膽囊息肉一次比一次大,當息肉大於1cm,應趕在惡變前切除息肉。體檢報告還可以作為診斷依據之一,看病時有用。因此,無論體檢結果有無問題,都應妥善保存好自己的體檢報告。有些體檢中心還提供為受檢者體檢資料電腦存檔的服務,對連續體檢兩次以後的體檢結果跟蹤分析,並定期進行體檢後隨訪。
㈦ 體檢報告問題,不懂怎麼看
病情分析:您好,白帶常規中有少量的白細胞,清潔度為II度,如果其它的指標是正常的,這樣的結果就是完全正常的哦。指導意見:如果你有做了腦部的彩超檢查,大腦血液速度減慢,提示為基底動脈狹窄所致的,這個需要應用擴張血管的葯物才行,另外,要看下是否有低血壓或是貧血的狀況,如果沒有,這樣就問題不大的。
㈧ 體檢報告怎麼看
第一列是體檢的項目,第二列是項目的英文簡稱,第三列是你的體檢值,最後一列是正常的參考值。
綜上所述:沒有什麼異常,下次體檢一定要到專業的民眾體檢中心做體檢,醫生會根據你的家族史、職業、年齡、飲食習慣等多方面考慮,為你制定體檢套餐,體檢後還可以。面對面解讀體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