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孩子的體檢要按什麼時間去
這個應該小孩出生後,醫院馬上會通知你42天後到所在地的婦保站體檢的啊!(包括產婦的體檢)並且會建檔,就像懷孕時的檢查差不多的。頭三個月,每月檢查,到六個月,每三個月檢查一次;一周歲之後每半年檢查一次;二周歲之後一年一次。
❷ 寶寶多久體檢一次
;這個寶寶;在6歲以內由於各種疫苗的使用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體檢能夠積極地配合當地防疫部門的疫苗接種工作就行了
❸ 身體體檢各個年齡段多久檢查一次
1、 兒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出生6個月到一歲左右的小孩子,每三個月都要到社區醫院進行一次體檢,主要是包括血常規檢查、五官檢查和骨骼方面的檢查,根據體檢的結果判斷出孩子的成長狀態。
2、 青壯年體檢次數大概一年做了一次,或者每兩年做一次就可以了,由於青壯年身體狀態比較好,所以體檢次數也不用太多。已婚婦女每一年都要到醫院做一次子宮或者乳腺方面的檢查。
3、 中老年人體檢的次數應該有所增加,由於老年人身體免疫力低下,所以每半年要體檢一次,主要是檢查是否出現了糖尿病、高血壓或者冠心病,老年性疾病發病率比較高,所以應該定期體檢。
❹ 嬰幼兒多久做一次體檢合適
寶寶半歲後需要重視微量元素檢查。可以在國家規定的定期體檢時間進行血色素和微量元素檢查,或3-6月檢查一次,也可以根據兒童的身體表現,結合嬰幼兒喂養情況或年長兒是否挑食、偏食,是否反復生病等情況,決定是否進行檢測。
❺ 小孩幾歲可以做體檢
寶寶什麼時候體檢
0-3歲是寶寶的體格、神經心理迅速發展的時候,每個成長階段的狀態都不一樣。寶寶在快速成長,快速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各種營養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神經心理異常,但部分症狀是隱性的,需要體檢才可以檢查出來。因此,遵循寶寶發育的成長規律,建議在寶寶在1個半月、3個月、6個月、9個月、12個月的時候各做一次體檢,滿周歲之後1-2歲每半年做一次體檢,3歲以後則每年做一次體檢。
0-3歲寶寶體檢項目
寶寶的定期檢查就像規章制度一樣,需要去遵守才能保證真正的健康,或許你會說,體檢不就是「量身高、測體重、驗血」嗎,哪來這么復雜。這你就理解錯了,寶寶的發育過程中有許多身體的細節需要做監測,確保健康發育。因此,家長要定期帶寶寶去專業醫院進行檢查,平時在家也可以做簡單的監測,留意並記錄寶寶的每個成長瞬間。
第一次體檢:出生後第42天
作為寶寶的第一次體檢,需要檢查的項目比較全面,包括了四點:
1、測量寶寶的身高和體重;
2、以聽診、叩診為主的心肺檢查;
3、簡單的查血,包括了查鐵的指標鋅卟磷,鈣的指標鹼磷酶;
4、進行分髖試驗、臀紋、臍部的檢查,看寶寶會出現先天性脫位,先天性疾病臍疝等現象。
在家可做的檢查:滿月之後,家長可以在家用手電筒測試寶寶的雙眼是否可以隨著燈光運動,以及觀察小胳膊和小腿是否喜歡屈曲,雙手握拳,如果以上的表現都有,那是發育正常的現象。
第二次體檢:4個月時
要知道,寶寶4個月時,正常的平均體重是7.36千克,平均身高為64.5厘米,第二次體檢會給寶寶做稱體重、量身高、量頭圍、聽心臟、驗血等項目,看看是否符合平均標准。
在家可做的檢查:
1、視力測試,家長可以手拿小物品「引誘」寶寶,觀察ta的眼睛是否隨之轉動;
2、聽力測試,留意家長講話時,寶寶的傾聽反應,正常情況下是哪邊發出聲音頭會轉向哪邊; ...
寶寶加測的體檢項目
根據寶寶在各個年齡階段的發育情況表現的不同特點,以及部分家族遺傳等因素,部分寶寶需要加測不同的體檢項目。例如有高度近視家族史的寶寶,要在3歲之前特別注意視力的測試,出現異常要盡快矯正;又或者是家裡有乙肝患者的,平時要注意保持寶寶與患者的適當距離,定期檢查寶寶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保護性抗體等,若出現異常,要盡快治療。
❻ 小孩多久做一次體檢合理
寶寶體檢時間如下:1.在醫院剛出生的新生兒體檢一次;2.新生兒出院後,社區醫生會上門訪視;3.一歲以內共體檢4次,分別是3個月、6個月、8個月、12個月;4.一到三歲共體檢4次,分別是18個月、24個月、30個月、36個月;5.三到六歲每年體檢一次。如果寶寶出生時有高危因素,或者有生長發育偏離的情況,需要遵醫囑增加隨訪次數。
❼ 小孩子一般多久體檢一次
要看多大小孩子,一歲以內每三個月體檢一次,2歲的要半年體檢一次,三歲以後每年體檢就OK了..
❽ 小孩子多久需做一次全面體檢
定期給孩子做健康檢查可以隨時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早期發現孩子生長異常、身體缺陷和疾病,方便家長盡早採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 嬰幼兒和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生長發育的高峰期,無論是體格、動作機能還是智能都會在此期間發生飛躍性的 變化。為了及時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需要對孩子定期 進行體格以及智能檢查。如果能定時給孩子做全面的身體檢査,觀察孩子的發 育狀況,了解孩子的骨骼、肌肉、智力的發育狀況,就能及時 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從而進行良好的治療。
給孩子做體檢,基本的原則是根據孩子的體質強弱來 判斷,如果孩子的身體比較弱得話,那每兩次體檢間隔時間 應該稍微短一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也增強,那麼每兩次間隔的時間就可以稍微長一些。一般來說,6個月以內嬰兒最好每月體檢一次,至少不 超過2個月。
這個時期對嬰兒的喂養所涉及的內容是比較多 的。7〜12個月的嬰兒每兩三個月進行一次體檢比較好。1〜3 周歲的孩子每年要進行至少兩次身體健康的檢查。3周歲以 上的孩子要每年進行最少一次的身體檢查。一般的健康檢 查包含發育狀態檢查、發展狀態檢查、疾病或異常檢査、生 活狀態檢查等。
生活狀態包括保育方法、營養供給方法、游 戲方法、環境的安全措施以及接觸孩子的方式等。通過診察 孩子的身體或進行專門的檢查,再配合父母的說明並加以 記錄等方法,來了解以上的各種狀況。要提醒父母們的是,給孩子做體檢不能忽略生殖系統 的檢查。先天性的生殖器發育不良是孩子常見的一種疾病, 在男孩子所患上的疾病包括隱睾、包莖、尿道上裂或下裂 等;而在女性中則是肛門陰道的萎縮、陰唇連接、兩性同體 為多見。
去體檢時最好選擇孩子最願意配合的時間去醫院。一般來說早晨比較好,因為這時候孩子吃得飽、睡得足,較容 易配合檢查,而且這時醫院也不會像中午那樣門庭若市。有 的孩子認為醫院是個很恐怖的地方,一去醫院就害怕,家長 就需要找找問題的根源。例如,有的孩子害怕躺在檢查床 上,你可以帶上毛毯或毛巾被鋪在孩子身下。
體檢前告訴醫 生孩子可能會有些緊張,這樣醫生檢查時就會放慢節奏。體 檢過程中媽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也會緩解孩子的緊張情 緒。有的父母雖帶自己的孩子作了定期體檢,可是資料沒 保存好,或體檢時忘了帶以前的體檢資料,或體檢地點流 動,這都不利於系統觀察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
一次的體 檢結果不能確定孩子的生長狀況,只有多觀察比較幾次, 才能了解一個孩子生長的趨勢。所以,父母一定要將每次 孩子體檢記錄和病史資料妥善保存,每次體檢都要將過去 的資料帶給保健醫生,以便分析參考。體檢的醫生也最好 相對固定,0至18歲的孩子定期體檢非常重要,它可幫助家長及時發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一般正常情況下,6個月以內的嬰兒,應每月體檢1次;6個月——1歲的,每2月1次;1——3歲幼兒每半年1次;3——18歲每年1次。 我國母嬰保健法規定0-7歲的兒童應定期進行體格檢查,以保證孩子健康成長,正常情況下: 0-1歲,每年至少體檢4次;1-3歲,每年至少體檢2次;4-7歲,每年至少體檢1次; 故兒童系統保健又稱4-2-1體檢。有出生高危因素的,6個月以內,應每月體檢1次;6個月——1歲的,每2個月1次;1——1.5歲的,每3個月1次; 1.5——2歲每半年檢查1次。
兒童體檢重在監測生長發育情況,及時發現體格和智力發育異常,除了一些常規檢查外,骨密度、微量元素、智力水平、聽力檢測等,也是兒童體檢的重點項目,大一點的兒童還要檢查肝炎、視力低下、肥胖症、沙眼、腸寄生蟲、貧血、營養不良等問題,兒童體檢有什麼好處?
1、測量兒童生長發育的各項指標,可及時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是否符合正常指標,並可根據這些指標進行生長發育、營養狀況的評定。
2、可及時發現兒童體格發育異常,及時查明原因,進行矯正或治療。
3、微量元素檢測,可診斷和發現很多兒童健康問題。微量元素含量的測定,有助於診斷和治療缺鐵性貧血以及缺鋅、缺鈣、缺銅、缺鎂等所致的各種病症,如食慾不振、少白頭、佝僂病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4、全身系統檢查,可及時發現兒童生理缺陷和某些疾病,及時進行矯治,如弱視力,聽力低下,語言不清和「口吃」等,及早發現某些先天性、遺傳性疾病,佝僂病、貧血、營養不良等,及時發現智力缺陷,及早查明原因,給予對症治療與干預。
5、兒童體檢,還可發現父母在喂養、護理嬰兒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給予個性化指導,如,如何添加輔食,何時斷奶,如何開展早教等。
6、兒童體檢還可預防「成人病」。專家表示,很多成人病,如肥胖症、高脂血、冠心病等,其實都始於兒童期,如果從小孩時就開始注意預防,可大大降低成年後的發病率。
❾ 小嬰兒多久就要體檢一次為什麼
很多寶媽在生下孩子之後都會覺得鬆了一口氣,其實,寶寶出生以後只不過是結束了孕期的生活,緊跟著的就是另一種和寶寶相處方式的開始而已。並且,媽媽們會逐漸發現,寶寶在肚子里的時候媽媽其實更輕松,因為照顧寶寶可不是一件輕松的活,除了寶寶的吃喝拉撒,最重要的就是健康了,因此寶寶需要定期去體檢,這樣就能及時了解寶寶的發育情況。
如果不清楚的話出院的時候可以問問醫生,這樣在寶寶需要體檢的時候就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了。至於什麼時候體檢,跟著寶寶的體檢手冊進行就好了。
我是懶媽媽,一個二胎寶媽,多平台原創作者,混跡於育兒圈多年,專注於孕產,育兒方面的解答,關注我了解更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刪。
❿ 出生小孩什麼時候可以做全面體檢
華領體檢專家建議寶寶以下八次體檢: 第1次體檢(出生後第42天): 視力:能注視較大的物體,雙眼很容易追隨手電筒光單方向運動; 生殖器:男嬰的睾丸此時應降入陰囊; 微量元素:寶寶在6個月以內,每日需要鈣600mg,而他從母乳或奶粉中只能攝取到300mg左右的鈣。寶寶從出生後第15天就可以開始服用魚肝油和鈣片,易溶於水的鈣劑吸收效果較好,要注意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寶寶滿月後可以抱出去曬太陽,讓皮膚內的維生素D源轉變成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 第2次體檢(寶寶4個月時)第3次體檢(寶寶6個月時) 視力:雙眼可追隨運動的筆桿,而且頭部亦隨之轉動。 口腔:此時孩子的唾液腺正在發育,經常有口水流出嘴外。 血液:4個月的孩子從母體帶來的鐵已經消耗完,如果日常食物不注意鐵的攝入,就容易出現貧血,要給孩子多吃蛋黃、豬肝湯、肝泥等含鐵豐富的食品。 動作發育:會翻身,已經會坐,但還坐不太穩。會伸手拿自己想要的東西,並塞入自己口中。 聽力:注意並環視尋找新的聲音來源,能轉向發出聲音的地方。 血液:6個月之後,由母體得來的造血物質基本用盡,若補充不及時,就易發生貧血。需分析貧血的原因是飲食原因還是疾病造成的。在家時,注意觀察孩子面色、口唇、皮膚粘膜是否蒼白,如有以上症狀或體征,應考慮是否貧血,並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骨骼:6個月以後的孩子,鈣的需要量越來越大,缺鈣會形成夜間睡眠不穩,多汗,枕禿。較嚴重的還會出現方顱,肋骨外翻,應讓孩子每天都有戶外活動的時間,同時繼續服用鈣片和維生素AD滴丸。 第4次體檢(寶寶9個月時) 動作發育:能夠坐得很穩,能由卧位坐起而後再躺下,能夠靈活地前後爬,扶著欄桿能站立。雙手會靈活地敲積木,拇指和食指能協調地拿起小東西。 牙齒:小兒乳牙的萌出時間,大部分在6~8個月,小兒乳牙的計算公式:月齡減去4~6。此時要注意保護牙齒。 微量元素:最好檢查一下體內的微量元素,此時孩子易缺鈣、缺鋅。缺鋅的孩子一般食慾不好,免疫力低下,易生病。 第5次體檢(寶寶1周歲時) 視力:可拿著父母的手指指鼻、頭發或眼睛,大多會撫弄玩具或注視近物。 牙齒:按照公式計算,應出6~8顆牙齒。乳牙萌出時間最晚不應超過一周歲。如果孩子出牙過晚或出牙順序顛倒,就要尋找原因,它可能是由缺鈣引起的,也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低下所致。 1~2歲,體檢變為每半年一次。到第6次體檢的時候,孩子已經18個月了。 動作發育:能夠獨立行走,會倒退走,會跑,但有時還會摔倒;能扶著欄桿一級一級上台階,下台階時,會往後爬或用臀部著地坐著下。 聽力:會聽懂簡單的話,並按你的要求做。 蛔蟲症:1歲半的孩子,自己能夠吃東西、喝水,但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很容易感染蛔蟲症。應查一下大便,看是否有蟲卵。 寶寶體檢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有時我們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疏忽了,其實體檢不一定要去醫院,在家也可以做的。簡單的檢查不僅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而且也可以及時發現異常,一旦有問題馬上就能跟醫生描述狀態。 第6次體檢(寶寶18個月時) 1~2歲,體檢變為每半年一次。到第6次體檢的時候,孩子已經18個月了。 動作發育:能夠獨立行走,會倒退走,會跑,但有時還會摔倒;能扶著欄桿一級一級上台階,下台階時,他就往後爬或用臀部著地坐著下。 聽力:會聽懂簡單的話,並按你的要求做。 這時候的孩子有一些特殊的問題引起醫生的關注,醫生可能就會在這次體檢的時候提醒你。 蛔蟲症:1歲半的孩子,自己能夠吃東西、喝水,但還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很容易感染蛔蟲症。應查一下大便,看是否有蟲卵。 肘部脫位:1歲半的孩子活潑而好動,但其肘關節囊及肘部韌帶鬆弛薄弱,在突然用力牽拉時易造成撓骨頭半脫位。家長在給孩子穿衣服時,教訓孩子時,應避免過猛的牽拉動作。 第7次體檢(寶寶2周歲時) 動作發育:能走得很穩,還能跑,能夠自己單獨上下樓梯。能把珠子串起來,會用蠟筆在紙上畫圓圈和直線。 牙齒:乳牙20顆已出齊。 聽力:大約掌握了300個左右的詞彙,會說簡單的句子。如果孩子到2歲仍不能流利的說話,要到醫院去做聽力篩查。 第8次體檢(寶寶3周歲時) 視力:孩子到3歲時,視力達到0.5,已達到類似成人的精確程度。此時寶寶應進行一次視力檢查,我國大約3%的兒童發生弱視。孩子自己和父母一般難以發現。在3歲時如能發現,4歲以前治療效果最好,5~6歲仍能治療,12歲以上就不可能治療。 牙齒:醫生會檢查是否有齲齒,牙齦是否有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