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般體檢都查什麼
1、體檢應包括常規血液檢查、尿糞常規檢查、肝腎功能血尿檢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血糖檢查;身高、體重、血壓測量;內科、外科、皮膚、眼睛、耳的體檢及胸部X線檢查,鼻子和喉嚨。
但是,體檢項目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性別、職業、崗位、群體健康狀況以及個人和單位的經濟狀況來進行。如檢查項目可根據入園、進校、招收、參軍、開車、婚前檢查、出國等不同要求適當增減。
2、女性應多檢查;40歲以上時應檢查血脂和心電圖;經濟條件允許的個人或單位;胸部X線和腹部B超檢查。
體檢項目應盡可能優化。一些不必要的大型昂貴儀器不應進行檢查,應遵守一些必要的檢查項目。如甲狀腺、乳房、婦科官方刮頸、直腸肛門診斷等40歲以上患者,應納入常規檢查。
實驗檢測中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FA)對早期肝癌和消化道腫瘤的篩查敏感,應盡可能安排檢查。
❷ 入職體檢 主要查什麼
入職體檢主要包括一般的體格檢查項目,例如進行心電圖和心臟彩超的檢查,同時也需要進行胸片的檢查,以及進行血生化的檢查,同時也需要測量血壓的情況。
同時,也要根據具體入職的情況,進行相應的一些特殊的檢查項目。如果從事的一些體力勞動工作,這樣就必須要保證血壓的正常,保證心電圖的正常。
如果出現有異常的情況,就不可以正常入職,如果是進行保育方面的工作,建議還是需要進行傳染病方面的檢查。
(2)體檢看什麼擴展閱讀: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單位都要求入職體檢。想要入職體檢順利進行,不受其他因素干擾,在體檢前做好准備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入職體檢是企業為了自身生產和集體活動保障絕大多數人健康利益的基本措施,主要是為了防止傳染性疾病。入職體檢不能反應出自身健康水平。
對於入職體檢人們一般需要了解清楚,體檢前的注意事項,以免體檢不合格。另外,還需要了解清楚體檢流程和體檢的合格標准等。
❸ 教資體檢查哪些內容
檢查具體內容:
1、心臟聽診。
心臟收縮期雜音按六級劃分,卧位安靜時聽診肺動脈瓣膜區達到三級,其他瓣膜區達到二級,改變體位反復聽診心臟雜音確屬生理性者,可作「正常」結論。
2、內科。
期前收縮每分鍾6次以上應立即做下蹲試驗,運動後早搏消失,或偶有1-2次、心電圖正常,可做「正常」結論。如每分鍾仍在6次以上,做「不正常」結論(以體檢當日測量為准)。不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確無心病變者可作「正常」結論。
3、血壓。
聽診測量血壓時舒張壓以變音為准,由於精神緊張,血壓超過18.66/12千帕(140/90毫米汞柱),同時伴有心率快的受檢者(如急發性高血壓),囑其休息一刻鍾到半小時測第二次,選其中低值,記入體檢表,如仍不正常,適當休息,多測幾次,但必須以體檢當日血壓為准。
4、肝脾。
肝、脾檢查以平卧位平靜呼吸為准。
5、色覺。
色覺檢查用《喻自萍色盲》或衛生部編印的色覺檢查圖,必須由專科護士或醫師檢查。
❹ 體檢主要是看哪幾方面啊
*一般檢查:身高、體重、血壓
*內科:(心率、心律、肺臟、肝臟、脾臟、腸鳴音、神經系統)
*外科:(皮膚、脊柱、四肢、甲狀腺、淺表淋巴結)
*尿常規(可了解泌尿系統是否有感染、糖尿等)
*血常規(可了解細菌、病毒等感染、白血病、組織壞死、貧血等)
*肝功能(ALT r_GT )(可了解肝臟生化功能、受損情況及有無肝炎、肝硬化膽道疾患等)
*乙肝表面抗原(是否感染乙肝病毒)
*X線檢查:胸部正位片(可了解胸部腫瘤、呼吸系統等疾病)
*心電圖(可了解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的早期發現)
❺ 體檢項目有哪些是必查的
到醫院去進行健康檢查,應該間隔多長時間、檢查哪些項目呢?這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要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健康狀況和家族病史等,全面考慮來作出選擇。
體檢信息系統流程[2]健康狀況良好的青壯年:每1~2年檢查一次,檢查的重點項目是心、肺、肝、膽、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壓等。但體質較差尤其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腫瘤等帶有遺傳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檢查一次。中老年:身體進入多事之秋,各種疾病的患病率明顯增加,因此,檢查的間隔時間應縮短至半年左右。特別是步入60歲的老年人,間隔時間應在3~4個月左右,檢查項目由醫生酌情決定,但每次都應檢查血壓、心電圖、X線胸透和血尿便常規。由於糖尿病的發病率近年內顯著增高,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或有高血壓、冠心病病史者,應檢查尿糖及血糖。如果有條件,最好每次都能由固定的醫生主持檢查,以便全面、系統地掌握受檢者的健康狀況和對受檢者進行保健指導。參加體檢者自己應准備一個健康體檢手冊(或由醫院制備),每次都應認真填寫。
老人體檢已婚婦女除進行上述檢查外,還應定期(每年1次)檢查子宮和乳腺,以便早期發現婦女多發的宮頸癌和乳腺癌。從事與有毒有害物質密切接觸工種的職工,還應定期專項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職業病。
兒童:①生長發育檢測。包括稱體重、量身高、測頭圍等,出生6個月內的孩子每月查一次;6個月到1歲的孩子每2個月查一次;1歲到2歲的孩子每3個月查一次;2-3歲的孩子每半年查一次;3歲以上的孩子每年查一次。②血液檢查。包括血常規、微量元素、血鉛等檢查。③五官科檢查。對先天的語言發育障礙、聽力損傷、斜視等疾病要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④性器官檢查。⑤骨科檢查。
每個人如能重視這一問題,都能自覺、主動地定期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可以相信「健康人去醫院」很快會蔚然成風,成為一種時尚,這將顯著提高各種嚴重疾病的早期診斷率和治癒率。
1,肝功能及「兩對半」:這項檢查需空腹,肝功能主要是用於了解肝臟的功能情況,「兩對半」則是查有無乙肝感染,二者檢查的內容不同,可以互相補充.這項檢查一般在上午進行,頭天晚上盡量清淡飲食,注意休息.采血當天早上不可吃早餐,飲食會對檢查結果有影響.2,血常規檢查:通過采血化驗,檢查受檢者的血細胞及血液其他成分如血脂等含量是否符合標准,確定營養狀態,部分免疫功能,血液凝固功能等,進而判斷受檢者是否有某些疾病.3,血流變:對疾病有預報性,如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糖尿病,腦血管等疾病.4,腎功能:用於急慢性腎炎,腎病,尿毒症,腎衰竭等疾病的檢查.5,風濕三項:類風濕性關節炎,在風濕病的病程中,對風濕活動與否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指標.6,肝,膽,胰腺B超:對肝膽的形態,肝膽腫瘤,膽囊結石等有重要診斷價值.女性還可加做子宮及附件B超,檢查子宮是否有異物或者子宮肌瘤之類.7,尿常規:檢查尿液,主要反映泌尿系統有無感染,腫瘤等情況.8,胸透:胸腔透視,主要是檢查心肺情況,特別是對無症狀的早期肺部腫瘤,這是最佳初篩手段.9,內科:聽診觸診等,檢查內臟是否有病變.10,外科:包括五官,聽力,身體生長情況等.11,男科:前列腺常規檢查,有無前列腺炎及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