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女兒結婚時父母不去參加婚禮
在東北,按照傳統習俗,母親送閨女,父親不去送閨女。
入鄉隨俗,十里不同俗。我國地域遼闊,各地風土人情各不相同,因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結婚、送親習俗。在東北,按照傳統習俗,母親送閨女,父親不去送閨女。父親是在結婚的第三天去男方家,雙方家長相聚,叫作「會親家」。新婚夫妻在結婚的第五天、第七天等,回女方家,叫作「回門」。
由於在短短的幾天之內,需要舉行結婚典禮、三天會親家、五天夫妻回門,活動頻繁。為了每次參加活動的主角都不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漸漸形成:母親送閨女,父親三天會親家(母親不參加)的習俗。
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特別是受到西式婚禮的影響,現在男女結婚,女方父母也都參加了。但是,三天「會親家」,五天「回門」的習俗依然傳承著。
2. 嫁女兒為什麼父母不能來
嫁女兒為什麼父母不能來
嫁女兒為什麼父母不能來,每個人都要走上婚姻的道路,只有自己經歷過才能夠明白結婚的重大意義,不同的地方結婚當然有著不同的結婚風俗,以下分享嫁女兒為什麼父母不能來
一、父母不送親的原因
有的地方是女方父母不可以送親,應該派女方家四位男性親屬去送親,可以是叔叔、大伯也可以是哥哥弟弟等家人。也有很多新人不太看重一些傳統的結婚習俗,所以對於女方父母能不能送親也沒有什麼講究,父母想送就送,不想送可以先去酒店等著。
現在的流程基本是父母在家等一會就去酒店幫新人准備著,然後迎接賓客,和酒店再次確認相關流程,避免出錯。
二、送親講究
1、四個男性親屬護送新娘到婆家
在古代,女子出嫁都是用轎子抬去夫家,這一路上轎子的四角都會有娘家的人來送新娘子,這四個人均為男士,可以是自家的長輩,叔叔,大伯等都可以;也可以是和新娘子平輩的弟弟,堂兄弟等。男士們護送新娘子既顯得女方對這樁婚禮的重視又顯得女方家庭很懂得禮節。
2、新娘哥哥或弟弟送嫁
很多地方送親還有個特別好玩習俗——在新郎來接親把新娘的鞋穿好後,新娘不能自己走上前來迎親的花車,而是要弟弟或者哥哥抱上花車或者是背上花車;也有很多地方是讓新娘坐在椅子上,哥哥弟弟們將新娘子一起抬上花車。
3、人數為雙數
新婚當天男方來接親一般來的車的數量為單數,娘家湊成雙數,而且不能走回頭路。也就是說接親的人要單數,送親的也要單數,這樣就可以單數來雙數回。
4、姑不娶,姨不送
在渤海灣一帶,送親的人有「爹送媽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媽送一場病」的禁忌習俗。都是關於女人的禁忌。禁忌女人在迎娶中出面,一方面是對女人的蔑視,另一方面也因女人心腸軟,感情脆弱。看見親人出嫁會生出一些悲傷的情感來,說不定還會流淚失聲,其與婚娶不吉,因而有些禁忌。
5、找大方得體的人
女方選擇誰送親是有講究的,一般情況下由女方直系叔伯擔當。實在沒有直系叔伯,就找最親的、最近門的長者。但也不是誰都能送親,這個人要長相端莊,舉止大方,有權威地位,能端得住架子。
不過,如果女方確有至親叔伯,不管此人相貌如何粗俗,舉止如何猥瑣,這時也得出面送親,否則會被人恥笑,一生抬不起頭來。而這種人就要進行短期培訓,教他各種規矩,直至爛熟於心,真到出場那天,也能撐得住檯面。
6、新娘的親姐妹不能送親
很多地方還有一個習俗,新娘子的親姐姐親妹妹是不能去送親的。
接親和送親的婚車行駛路線也是不能重復的,新郎應該在婚禮前制定好路線,提前告知司機。
結婚送親有什麼講究
女兒出嫁時父母不會去送親,這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一般是安排新娘的舅舅,叔伯,表兄弟等人去送親,如果是沒有這類親戚,可以選擇安排新娘比較近親的男性長輩親屬送親,不要安排父母去送親,父母本來就不捨得女兒出嫁,在看到新郎接走新娘的時候,父母會太難過,影響整個婚禮的氛圍。
送親的人有什麼講究
大部分地區的送親習俗中都會選擇德高望重的男性長輩,互送新娘前往男方家中。現在的'送親成員一般是舅舅叔叔、堂兄弟、表兄弟等等,因為送親的長輩是女方的體面,也是讓男方知道,女方即使出嫁也是家裡的寶貝,撐起場面。送親者一般少喝酒,少吃飯,吃後囑咐嫁女幾句就走。送親走後,男方客人繼續婚宴。
女方結婚誰不能送親
1、寡婦和孕婦
為了給女兒的婚討到好的彩頭,送親的人要求是「全活人」,也就是說要長輩、父母健在、夫妻雙全、有兒有女的。顯然,寡婦和孕婦都不符合這個要求,因此就不被允許送親。
2、姑嫂、舅媽
民間有這樣一句順口溜:「爹媽不送,姑不娶、姨不送,舅媽送一場病」。這是因為這些女性長輩會由於捨不得而流淚,這在大喜的日子會帶來不好的寓意。
為什麼父母不讓女兒嫁到外省去
第一,天氣環境。
每個地方的氣候和環境都不相同,相對於外省的天氣而已,我們廣東的氣候更為溫和,因此,很多家長之所以不想讓自己女兒嫁到外省就是怕女兒無法適應外省的天氣和環境。
第二,吃住不同。
雖然大家都是中華的一員,但並不代表每個地方的飲食和住宿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飲食住行也不同,所以很多家長就怕女兒嫁到外省後吃不好住不慣在受罪。
第三,交通問題。
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女兒,因此,要是自己的女兒去了外省,路途遠不說交通還不太方便,身體好的家長辛苦一下去看一下女兒也好, 但身體不好的家長想去看女兒心有餘力不足呀!所以為了可以經常看到女兒家長是嫁近不嫁遠呢?
第四,語言溝通。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大家所說的語言都各不相同,雖說你和你男友可以用普通話來交流,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普通話,特別是老一輩的家長們有很多就是不擅長普通話的,所以有些家長想到這一點,怕你嫁到外省後會與家公家婆交流有問題過得不如意。
第五,風俗習慣。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卻又獨特的風俗,很多家長就是怕女兒嫁到外省後不懂得外省的一些風俗做出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讓她不好做人讓他人笑話去了。
第六,沒有親友,孤獨感。
其實以上所說的都是次要的,真正的原因是父母怕你以後的生活過得不好或是受委屈了,但人在遠方又無親友,父母照顧不了你,又沒法在你的身邊陪著你,怕你傷心痛苦沒有依靠,父母都是擔心自己的女兒呀!
3. 婚禮為什麼女方父母不去
這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女兒出嫁父母不去,因為女兒出嫁家中少一個人,認為不是太喜的事,父母辛苦拉扯大成了別人家的人,不願意去送也不該送,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習慣慢慢打破了,大多數家庭兒女結婚雙方父母都在場,為兒女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