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母最不靠譜的行為有哪些
最不靠譜父母的樣子:
不靠譜做法一:用力搖晃孩子
現象陳述:大多發生在愣頭愣腦的奶爸和他幼小的嬰兒身上。一有了娃,他們的興奮點無處安放,看到小嬰孩高興啊,就會搖啊搖,搖到孩子變成恐怖的「大頭娃」。
危害及原因:吸煙有害健康,連煙盒上都寫明的道理,對成年人和孩童,就是真理了。最常見的是呼吸道系統疾病、心血管病、消化道疾病,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證明已知的致癌作用。對孩李衫子影響就更大了。因為孩子的各生理系統、器官都未發育成熟,抵抗力較成人弱,易吸收煙草中的有害毒物。尤其對大腦神經有影響,致智力發育遲緩。煙草中的尼古丁更是一種神經毒素,侵害人的神經系統。
建議方法:吸煙者必須無條件遠離嬰童!要想孩子一生健康,其實早在家人備孕時,就應該做好這個思想准備,採取有效的自我抑制措施。孩子出生,更要保證家中無煙安全環境,萬一沒有做到,那歷首也要留給家人底線:到陽台等開放場所吸煙。決不能當著孩子面吸煙!因為其中不僅僅是被動吸煙帶來的健康問題,還有吸煙的打火動作,很可能是孩子效仿危險動作的開始,後患無窮。
2. 孩子也會「學習」父母的壞習慣,常見的有哪些
現在孩子們都很聰明。作為父母,他們必須為自己設定高標准,不管是哪一方。父母的言語、習慣、文明、道德、禮儀、待人、接物、氣質、易怒、打架、夫妻暴力等都會時時滲透在孩子的心中。他們實際上起到了示範作用。孩子是高度模仿者。孩子已經學會了。孩子們有很強的模仿能力,特別是童年時期的孩子。模仿你講話的語氣、動作、行為等。如果你說了一個臟話,孩子可以馬上記住。你喜歡玩手機,孩子也想玩,你玩游戲,孩子也想玩游戲,你每天看書,孩子也會喜歡看書。
日偏食實際上對身體有害。身體無法獲得有效的營養,尤其是兒童,因此父母不應出現日偏食。忘記歸還物品。記住父母應將物品放在何處,並將其歸還原處,否則下次使用時家人將找不到。
3. 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者思維方式
所有人都知道那一句:「我這么做都是為你好」,打著為我們好的旗號被父母強迫做了很多我們不願意做的事。
4. 你的父母有哪些讓你難以接受的思想
1.缺乏界限意識,視子女為附屬品,不尊重子女對個人生活的自主權。2、通過道德綁架迫使子女屈從自己的意志,或指控其不孝,或歷數撫育子女的艱辛。3、上綱上線,一言不合就對子女進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貶低。
5. 不靠譜的父母都有哪些特徵
個人覺得不靠譜的家長往往不是一個單一問題存在,而是一系列錯誤行為的疊加。錯誤的行為和語言給孩子的心理帶來極大創傷。今天我們一起梳理一下不靠譜父母的共同特徵,從而來審視我們自己,你我靠譜嗎?
1、孩子說真話,也被爸媽責罵
圖片
有時候孩子做錯了事情,孩子勇敢的承認了錯誤。但是作為父母的我們還是責罰了孩子,而忽略了孩子勇於承擔的勇氣。
2、當著外人,教育孩子
孩子犯錯後,很多家長不分場合、不論多少在場就開始訓導孩子,甚至打罵。這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今後成長產生陰影。
3、命令多、鼓勵少
圖片
很多情況是我們要求孩子做事,往往都命令或者指派的方式,很少是鼓勵孩子怎麼做。比如讓孩子起床,大多數我們都會說:「明天7點起床,要不又遲到了。」也許我們說:「寶貝,你明天要起早哦,要不我們就晚了。寶寶最棒的,一定可以做到的。
4、對孩子關注不夠
圖片
不知道你有想過孩子為什麼總是調皮搗蛋來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其實就是我們大人忙於工作或者其他自己的事情,對孩子冷漠,關注不夠。
5、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較
相信這件事,小時候我們自己也經常聽到,自己扮碼爸媽也總是和你提起那個從未見面的別人家孩子。其實這是一個不稱職家長的顯著標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不要拿自己害的短處和被人孩子的長處相提並論。
6、和孩子說話除了批評還是批評
很多家長總是消極看待孩子,總是看到孩子不好的一面。和孩子講話不能平心靜氣,總是一副要教訓人的口吻。這種育兒方式已經過時了。蹲下來和孩子來一次平等的對話,也許效果比你之前好很多。
7、幫孩子決定一切
很多家長幫孩子做出了太多事情,決定太多。很多事情孩子並不喜歡,也只能忍受、迎合父母的喜好。最嚴重的就是給孩子報興趣班了,興趣班是孩子的興趣班,不是大人的,不要自己喜歡就替孩子決定了。
8、榜樣的力量
圖片
孩子一出生就禪源是一張白紙,我們怎麼引導,孩子就怎樣成長。我們總是看到孩子身上的問題,從來沒有反思孩子是跟誰學的。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沒有一個好的榜樣,怎麼能教育出一個好孩子呢?
9、沒事,媽媽幫你做
這是現在很多家長存在的問題,最嚴重就是出現在孩子做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很多家長認為這不是給孩子留的,是家長作業。其實我也調查了很多家長,有些作業確實是孩子無法獨立完成的。這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全權代理,必須讓孩子參與孩子做錯事後,很多家長脾氣暴躁,從來不教孩子分辨是非,也不給孩子講道理。
總結:
唯一的辦法就是舉起高高的手掌。威脅成了家長管教孩子廳襲哪最有效的工具。我想告訴爸媽這樣只能控制孩子的行為,永遠不能控制孩子的心。
6. 父母有哪些令人難以接受且常見的邏輯或思維模式
一、眼睛近視就是玩手機、玩游戲玩的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會這樣說吧,眼睛近視就是你總看手機看的,總玩游戲玩的。其實,造成孩子近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學習姿勢不規范,或者用眼過度、疲勞過度等等都有可能導致視力下降。但是,如果你一旦近視了,父母就會說,看吧就是玩手機玩多了,把眼睛都玩壞了說你還不聽。巴拉巴拉一大堆這種話就會撲面而來,其實這種做法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們失去學習的積極性。
7. 有哪些不良行為習慣的父母會影響到下一代
1、自控能力極差,尤其控制不了情緒,回到家為一點點小事大喊大叫,亂發脾氣。
2、不努力賺錢,卻努力的生孩子,生了很多的孩子,養不起,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3、自己不了解人性的黑暗面。更不會告訴孩子,孩子長大後進入社會,到處吃虧、上當、碰壁。
4、有著不良行為習慣的父母。作為父母習慣性的偷雞摸狗,撒謊造謠,這些行為習慣都會影響到下一代。
5、向孩子灌輸讀書無用論。
當今的社會,沒有知識生存的會非常的艱難,遇到這樣的父母,孩子的生活自然很困苦。
6、把孩子當成工具。
養育孩子,就是為了等到自己老的時候,伸手向孩子要錢。這樣的父母不但毀了自己的生活,也會毀了孩子小家庭的生活。
7、自己是一個平庸的人,卻非要逼孩子成為鶴立雞群的人,強人所難,適得其反了。
8、不為孩子存錢,孩子長大了,買房、買車找工作全靠自己,面對高企的房價,孩子的生活狀態非常的艱難。
9、孩悶讓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作為家長,還不懂得尊重孩子,和孩子說話還是以教訓的口氣,長此以往,父子結仇。
10、不愛整潔,家裡頭亂的像豬窩,孩子生長在這種環境里,能舒服嗎?
11、每天打麻將,酗酒,到處惹事生非,你的孩子都替你感到丟人。
12、生了孩子就交給老年人,自己不管不問。根本沒滑滾有盡螞模到做家長的職責。
13、孩子成績不好,只懂得打罵,也不會引導和教育,更不給孩子花錢請家教。
14、不懂得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能夠給孩子做一個良好的榜樣。
15、明明是窮人家,卻富養孩子,把孩子的消費習慣養成了,又滿足不了孩子了,這可怎麼辦?
16、對待孩子始終像對待沒長大的嬰兒一樣,等到孩子成年了,面對社會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8. 愛打孩子的家長都是什麼心理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