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兒子嫌棄老父母怎麼辦

兒子嫌棄老父母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3-05-25 00:06:50

⑴ 10歲的兒子嫌棄自已的媽媽應該怎麼辦

‍‍俗話說子不嫌母醜,如果自己孩子都嫌棄自己,那該找找原因了,畢竟10的孩子三觀已經初步形成。首先,生活中有沒有言行不一,部分家長教育孩子只停留在口頭上,並沒有身教,口頭上教孩子有禮貌,講文明,而自己生活中卻不懂禮貌不講文明,所以孩子嫌棄母親。其次,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母親也是孩子們攀比的一項,所以母親是不是生活中不修邊幅習慣了。如果是以上兩種原因還好教育,如果是下面這種原因就麻煩了,就是孩子不正常的攀比心,比家庭條件,比父母社會地位,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要注意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⑵ 16歲的兒子總是一臉嫌棄媽媽,不管媽媽做什麼都是錯的,媽媽應怎麼辦

我是一名老師,也是一位大三男孩子的媽媽!我能深刻體會你的感受!兒子初二第二學期的時候就和你家孩子一模一樣!我跟你說,這是典型的青春期!那時候,兒子的臉每天都是翻著的、無論大人做什麼他都不滿意,甚至很反感!只要我們一跟他說話,他就非常抵觸,只要我們一走近他的房間,他就馬上離開房間,總而言之,就是不願與你們有任何接觸!我們的做法是順其自然,就是他翻臉也給他陪笑臉,因為畢竟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況且也是他自己無法控制的行為,過了大概半年,一切就恢復了以往一樣,陽光,帥氣,溫暖!所以建議你,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殊情況,順順利利的陪孩子度過這段時光!其實,每個孩子表現出來青春期的狀況都是不一樣的,有的非常明顯,有的沒有一點點感覺,自家的孩子自家疼,希望你們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青春期,讓他安安心心過去,也希望快樂、 健康 伴隨!

我有一個(未滿)14歲的兒子,我就讓他整天帶著我。早上我會告訴他我要吃什麼早餐,讓他去做給我吃。然後叫他帶我去買菜,回來叫他給我看暑假作業,然後我就看著他寫,然後叫他煮中飯……

總之,我要做什麼他要做什麼,我都讓他照顧我,有時和老公一起,一家三口齊動手……

他是男生我是女生,他照顧我不是挺好的嗎?雖然很多事他做得並不好,但是我們需要給機會讓孩子成長啊。

1.家長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以身作則,不能只要求孩子而自己做不到卻視為理所當然。

2.就事論事,絕不嘮叨,不翻陳年老帳。

3.孩子出了問題,家長不要老去抱怨,應該考慮的是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上解決,讓孩子信任你,而不是聽你不停的抱怨。

4.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不要事無巨細都去管,我們學會放手,相信他們,但不能放任自流,原則性問題絕不讓步,

5.做孩子前進道路上的塔燈,而不是只會指手畫腳的「官僚家長」。

6.平常要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舉止言談,孩子都希望有整潔得體的父母,而不是邋裡邋遢滿口污言穢語或粗俗不堪的父母。並且父母感情好,溫馨的家庭更能帶給孩子自信。

以上是自己和孩子平常相處的方式。

為什麼嫌棄媽媽?這個原因有去找過嗎?他現在已經是青春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想法。有時他的想法會和你不一樣,如果你一味否決他,否定他認為是錯的這樣不行哪樣不行,他就會反抗。跟你對著干。所以很嫌棄吧。有時他有什麼想法別去否定,應考慮他感受吧,雖然這件事情是他的選擇,你尊重他選擇並跟他說。雖然是你的選擇媽媽不反對。但是你可以給建議。如果他不聽建議仍堅持後的後果他看到了。會發現不是一味的任性。有時聽媽媽的建議也是不錯的選擇。小孩有時犯錯也是成長的一部分。多去交流,多點溝通淡話。有事他心裡的想法會和盤跟你傾訴的。有心事的孩子只會越來越內向。

家裡是媽媽做飯嗎?以後讓兒子做。

家裡是媽媽洗碗嗎?以後讓兒子洗。

家裡是媽媽洗衣洗鞋洗襪嗎?他的衣服鞋襪以後讓他自己洗。

媽媽是不是事無巨細,處處關心以致於常常嘮叨他?兒子16歲了,媽媽以後瑣碎的小事情不要嘮叨他,重要的事情,提醒他一遍,夠了。媽媽要學會慢慢放手,學會尊重他自己的一些選擇和想法。

媽媽是不是總是去滿足他大大小小過分不過分的要求?媽媽可以有選擇的理直氣壯的拒絕他。

媽媽是不是他每次有嫌棄你的態度時,媽媽都唯唯諾諾生怕得罪他忍下來?這只會助長他越來越不尊重的氣焰,下次他還這樣,你直接懟過去,我不欠你,沒有得罪你,請你尊重我。

做到會很難,但完全可以去做,一個不尊重父母的孩子,要麼就是因為父母也不曾尊重過他,要麼就是他從小被寵溺,養尊處優,不懂得體諒和理解父母的不易,不懂得感恩。

媽媽愛孩子,先要學會愛自己!

加油!祝好!

你趕快制止他的一切不良行為,要讓他以大人為核心為標桿,你要正確輸導他,沒有規矩不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任他行,長大以後有你掉淚的那天,我在網上看過一個視頻,視頻中的男孩13歲特任性,一不高興就打他媽,他媽只是躲閃,奶奶在跟前也不阻止,他媽很無奈,像這樣的話很危險,你不要認為他現在小沒啥事,他一天天長大,他的叛逆在心裡扎了根你就無法挽回,現在就看著你這也不好那也不行,以後你得完全聽他的,不然就給你鬧勁,這還了的,你在他面前做事就得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跟著學,學做事,學做人,不知道咋做人不行,必須教育他尊老愛幼,知恩圖報,沒有大人的監管是絕對不行的,長大以後會危害 社會 ,給他人造成傷害,大人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去引導孩子,不然長大以後也是一個監獄的料

帶孩子去看看電影,讓孩子和家長多溝通,叛逆期的孩子多關愛他,讓她懂得感恩,父母的不易,你可以聽聽孩子的心聲,哪裡做的讓孩子不稱心的地方反感你,靜靜思考一下,沒有對錯,可能說話口氣輕重,話不投機半句多,沒事自己的孩子多包容,正確引導

我的兒子已過了16歲了,馬上大三了,回想起他16歲時的叛逆勁兒,我到現在還氣不過。那時的母子是互相嫌棄甚至互相仇恨。到後來想想,這只不過是人生的一種經歷,看淡一點,只要管住他不走歪門邪道的路就好,該放手就放手。

那你可以和他互換角色幾天!你讓他當媽媽,你來當孩子!讓他照顧伺候這個家幾天!人如果能換位思考,就會理解對方了,苦口婆心無用

這問題應該在你們家人身上,你老公和家人可能總是忽視你,孩子從小到大也會潛移默化的忽視你,如果想讓兒子對你好首先要讓你老公先對你有愛,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然後你自己也要注意下言行,不要總是重復沒用話,對大孩子最好言簡意賅,點到為止。

⑶ 如果有一天,孩子嫌棄父母了,怎麼辦

多去跟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找出他嫌棄父母的原因,並根據這些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教育。

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愛面子的現象,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這不是孩子進行攀比的理由,作為家長,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一、多去跟孩子溝通

在學校的門口,有時候根據家長的代步工具,大概能夠猜出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是怎樣的,有些小朋友看到別人的家長開著豪車,而自己記的家長卻蹬著破舊的三輪兒,他心裡會很不舒服,甚至產生自卑感。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去跟孩子溝通,告訴他,自己理解他的想法,家長買不起好車,但是,他個人通過好好學習和努力,在不遠的將來,他是有實力買到好車的。

二、父母做出改變

有些父母屬於暴躁型的,遇到一點小事就大吵大鬧,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陰影。有些孩子不願意回家,不願意麵對每天爭吵的父母,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首先,要改變自己遇事就爭吵的習慣,多去跟孩子溝通。例如,經常做一些親子游戲,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氛圍。

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自尊心也在逐漸加強,如果父母的職業不是很好,他們會產生自卑感,從而不願意跟朋友交流。他們以為這樣隱藏,就能夠保留住自己僅存的自尊心。如果是這種情況,父母要告訴孩子,世界上的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種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完成,等你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的時候,那麼,你就已經超越了所有人。

⑷ 如果你老了以後你的兒女嫌棄你,你會怎麼做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就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一樣,人也都有從年輕到老去的一天,這是人生常態。 然而人一老,各種問題就出來了,像生活上的、身體上的、心理上的、思想上的……等等各類問題都會遇到。

比如:身體動作開始變得緩慢,身體機能也在逐漸退化,思想思維跟不上時代節奏,對兒女的關懷變成了重復的嘮叨,身體上的疾病變成了兒女的拖累……

最後可能引發的結果就是,和兒女們的關系不好,導致不招待見、不受歡迎、不被關愛、不被孝順……等等,不僅弄雀並斗得自己郁結成傷,兒女們也感到堵心難受,這時該怎麼辦了?

其實啊,面對這些問題不要憂心和慌張,只需要做好「四個不做」和「五個要做」,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問題,並改善關系。 不僅能讓你自己感到舒心,兒女們也會感到順心,最後一家人和睦相處,你也能安享晚年

1、四個不做

第一、不和兒女住在一起

不同年齡層次的人都是有代溝的,老人和子女們在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習慣、作息時間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經常在一起碰撞,總免不了起一些火花,最後你看不慣他,他也看不慣你,互相不待見。

這時,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和兒女們住在一起,正所謂「距離產生美」,只要你們不住在一起,不給「代溝」出現的機會,眼不見心不煩,那麼很多矛盾和爭吵就可以避免。

這一點,即是對父母說,也是對子女說 ,只要條件允許,父母的生活能自理,盡量分開住,可以住的近一些,時常往來,彼此有個照顧,但不要天天在一起,否則確實容易產生矛盾。

第二、不幹涉兒女的家事

做父母的,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兒女們在成家之前,Ta是「屬於」你的,你可以關心這要求那,都沒有問題。可是,一旦Ta成家之後,Ta就不「屬於」你了,而是屬於Ta自己的小家,以及Ta的配偶,這時你就不要過多干涉和操心Ta的事情了,否則就會自找麻煩。

很多父母就是因為不明白這層關系的轉變,以為兒女結婚前後都是一個樣,以前怎麼對他們,現在也怎麼對他們,不該管的在管,不該操心的也在操心,結果引發起一些家庭矛盾和爭端, 像現在的一些「媽寶男」、「扶弟魔」、「婆媳鬧」的悲劇,多數都是因為父母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造成的。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兒女既然已經成家,作為父母的責任和使命就已經完成了,你陪Ta長大,但陪Ta到老的那個人不是你,千萬不要再像Ta結婚前一樣,管這管那,要求這要求那,否則就等著糟心吧。

第三、不承諾包辦帶孫子

現在的許多年輕人,生孩子都是管生不管養的,孩子一斷奶甚至有些還沒斷奶,就丟給了父母,這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的 社會 現象 。當然也不能完全怪他們,很多都是迫於無奈的選擇,有的是要出門打工掙奶粉錢,有的是兩口子都要上班沒人帶,還有的是完全不懂帶不好……

這時,做父母的可以答應幫助他們,但一定不要承諾全權負責,承諾了責任就重大了,還吃力不討好。 這樣做的好處是,退一萬步講,你若是乾的不好不開心,還可以撂挑子走人,因為不是你主動要來乾的,而是子女請你來乾的,主動權在你手中。

要記住,在一開始就不要承諾包辦,照顧孩子的主要權力和責任,一定要交給他的父母,你只需做好輔助工作就行了,這樣你也就沒有那麼大的擔子。其次是,涉及到孩子的飲食、 健康 、教育方面的,你也不要過多操心,一切都有他的父母來定奪。

第蔽薯四、不給兒女添惹麻煩

人雖老了,但對事物的辨別能力不能丟掉,不要輕信他人,不要貪圖便宜,不要封建迷信。 有些老人看見什麼「特價」、「不要錢」的廣告,就信以為真,結果被騙了。還有些老人今天去聽個「 養生 課」、明天去聽個「保健課」,花500元買個鍋,200元買盒葯……最後買一大堆「沒用」的東西回來,兒女們看到了能不糟心嗎?

其次是,人老了就要懂得看開和放下,不要再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與鄰里鄉親發生口角和矛盾 。這種事情在農村裡比較多,頃磨有些老人經常為了三瓜兩棗,而和鄰居鬧的不可開交,最後沒辦法兒女們又來調解, 其實這又是何必了,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了,該看開了!

這樣的事情,我們無論是在電視上,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屢見不鮮,最後不僅老人自身遭受了損失,還給兒女們平添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人老了,不要糊塗,更不要做糊塗事。

2、五個要做

第一、改正不良習慣

老人不和兒女住在一起就還好,但如果住在一起,就要記得約束和調整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個人衛生要做好、在室內不要抽煙、剩菜時間長了不要吃、不瞎摻和兒女們的事……等等, 別看這些事小,但如果不注意,往往就會因為這些小事產生矛盾。

年輕人和老人在生活習慣上面,會有很多的不同, 如果兒女們懂事 ,他會選擇理解和包容,並恰當的提醒,以避免矛盾。 如果兒女們愣頭青一個 ,他就會不耐煩不待見,直接表達出不滿,引發爭端。

無論哪種,都是你生養和教育出來的,又能怎樣了,改變不了他們,就改變自己吧。

第二、保持良好心態

人老了,不僅要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還要保持一顆積極的心態

不要為不確定的事擔憂,不要過多為子女的事操心,不要為一些瑣事煩惱……而要學會享受自己退休和年老後的生活。

可以去培養一個有利於身心 健康 的興趣,可以去完成年輕時未完成的夢,不要覺得老了,就是垂暮之年了,依然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

所謂「心態決定狀態」,只要心態好、心不老,生活就會陽光常在。

第三、經常鍛煉身體

人到老年, 健康 的身體是高質量生活的最基本保障,許多老人「晚年糟糕」就壞在身體上, 一方面自己深受病痛折磨,另一方面拖累兒女不受待見。

正所謂「久貧家中無賢妻,久病床前無孝子」,老祖宗的話可謂道盡了人間辛酸。

所以,人老了,要盡可能保證自己的身體 健康 ,一些不良的習慣和嗜好改改的一定改掉,像什麼抽煙、酗酒、熬夜等之類的事就不要再幹了。

保持 健康 的鍛煉習慣、飲食習慣、衛生習慣、作息時間,只要身體好,就是對自己對兒女最好的禮物。

第四、有自己的圈子

老年人時常會感到孤獨,這是因為他沒有自己的愛好和圈子,沒有地方打發時間和釋放心情,找不到人生的樂趣和意義。

所以才會感覺到無所事事、百無聊賴、孤獨寂寞,這是當下許多老人的現狀。

解決的辦法就是老有所友,老人要有自己的圈子和夥伴,在這樣一個圈子裡,和夥伴們做一些有趣的事,你會感到輕松自在。

因為相同年紀和經歷的人,會有相同的話題和感受,你們彼此理解、互相開導,就不會再感到孤獨了。

第五、學習新鮮事物

老人要有一點「不服老」的心態,不要覺得自己老了,就落伍了、掉隊了、跟不上時代了,就對新鮮事物保持距離、心存畏懼、自我設限。

而應該積極的去嘗試和學習,先從基本簡單的開始,反正你有大把的時間,何愁學不會呢?

人,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自己學習的能力,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去踐行的。

想要和兒女們改善關系,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你就要懂得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然後才會有共同話題,這是和諧相處的前提。

寫在最後:

俗話說: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人人都有難唱的曲。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如同婆媳關系,是千年不變的規律,是千年難解的課題。

作為老去的一代,我們改變不了自然規律,也改變不了子孫兒女,就只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我們自己。你說呢?

去年冬天的一個周末,早晨我起床去買早點,走到小區西門的時候,猛然看見門口烏壓壓圍著一群人,110和120的紅藍燈在寒風中無聲閃爍。我本有熱鬧不看王八蛋的心理也湊了上去。 我在人群外站定,隱約看到不遠處的地上蓋著一張白布單,布中間凸起一個人形物,周圍滲出的是血跡和黃白色的固態物體。

我心裡一驚,轉身便逃,我這人 天生心軟 ,見不得別人受苦,更見不得別人出意外,所以這樣的熱鬧一眼都不想多看。

但是身後人群中的聲音還是傳入了我的耳朵。


「聽說是8號樓的那個老太太?咋跳樓了?!」

「是8號樓的!哎呀呀真慘,腦漿子都砸出來了!」

「廢話,33層跳下來的,人都摔得不成型了,慘啊……」

人群中不時發出驚嘆聲和嘰喳聲,嗡嗡的像一群麻雀,而且遠處還有更多的麻雀圍了過來,好像這地方滿地都是食物。

我深吸一口冷氣,快步走著,最後竟然情不自禁地跑了起來。

我一口氣竄回家,癱在沙發上半天沒緩過神來,那一刻,我感覺自己很可能是面色蒼白,毫無血色。

周阿姨

小區就這么大,有人跳樓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我不願意打聽這個事,可是廣場上,菜市場里,小區門口的小超市中,大家都在談論這個事情,畢竟一個大活人跳樓,又是本小區的,沒有什麼話題比這個再刺激好玩的了!

跳樓的人姓周,五十多歲,農村來的,一直在這給兒子看孩子,大家都喊她 周阿姨 。

周阿姨是一個很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微微有點駝背,身材瘦小,不善言語,見人喜歡先笑。

小區里這樣的阿姨不在少數,都是過來帶孩子的,現在年輕人都忙著上班,撫育下一代的重任往往得交給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們。

周阿姨有一個小孫子,她視為掌上明珠,平時對照顧孩子非常上心。

這引起了她兒媳婦的強烈不滿,感覺老人對孩子過於溺愛,現在的年輕人中有不少都奉行 「狼爸虎媽」 教育理念, 好像兩三歲小孩就必須得自己會穿衣吃飯一樣。

為此,兒媳婦沒少和周阿姨起沖突,後來,甚至在小區廣場里就直接朝老人大吼。

周阿姨是個苦命人,老伴前年剛去世, 她自己無依無靠無收入 ,只能投奔兒子,所以面對這樣的大吼,她通常都 不敢還口

她兒子過得也並不輕松,年紀一把了還沒買上房子,後來周阿姨一跺腳一狠心,就把老家的宅院給賣了,又東拼西湊了一些,用自己畢生的積蓄給兒子買上了房子。

周阿姨天真的以為,自己如此虔誠地奉獻了所有,那兒子兒媳肯定會對她好,再差也不會嫌棄她吧,不然他們還算個人嗎?

更何況,她對自己的小孫子是極好的。

天台上的一夜

後來警察從物業調出監控,發現周阿姨跳樓的時候,竟然在樓頂的天台上待了一夜。

那一夜,她可能是想說服自己,也可能是對自己的小孫子多有不舍,畢竟她走了,誰來照顧孩子呢?

但是最終不知為何,她還是走了最後一步。

跳樓的前一天晚上,周阿姨同兒媳婦在廣場上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准確來說,她是被兒媳婦當著眾人大罵了一頓。

起因無非是周阿姨看孩子太要緊,小孫子跑到哪她都得跟著,兒媳婦讓她別管,說孩子就得散養。

周阿姨不解地說, 他才三歲啊,路上這么多人啊車啊,摔了碰了怎麼辦?

「三歲孩子啥不能幹?咱家淘淘(孩子名)這么嬌貴,都是讓你慣得!」 兒媳婦聲音高亢尖銳。

守著那麼多人,周阿姨漲紅了臉,於是嘟囔了幾句。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了,兒媳婦情緒非常激動,張牙舞爪, 大喊著讓周阿姨滾出她的家,讓她從哪來回哪去,別再這禍害她的孩子。

周阿姨低著頭,不言語了,她老家的房子都賣了,自己還能滾哪去呢?

而且,她一個農村老人,離開了世代耕作的土地,連一分收入都沒有,花每一分錢都得問兒子兒媳要,拿人家的手短,所以這個時候她只能默默忍受。

本來這事,到這就可以結束了,周阿姨繼續苟且偷生,能熬一天算一天。

可世間的事情就是這么巧,第二天是周末,本來說好一家人要出去玩兩天,可兒媳婦賭氣,堅決不許帶著周阿姨。

周阿姨的兒子也是懦弱可恨,躊躇了半天,最終還是一家三口開車溜了,把周阿姨獨自扔在了家裡。

小孫子哭著喊著要奶奶,被他媽媽一巴掌打得沒聲了,拖拉著上了電梯。

更悲慘的是,周阿姨兒子走的時候,一分錢都沒給她留!

那天晚上,周阿姨敲過鄰居家的門,借了20塊錢,還笑著說她兒子忘給她錢了,自己沒錢吃飯,等她兒子回來就還。

這些矛盾的積累,這些陰差陽錯,這些種種的委屈,這些生活中無法排解的愁苦,最終還是讓周阿姨走了絕路。

在天台上躊躇一晚,不舍萬千,最終還是毅然從33樓一躍而下了!

當我們老了

我一直不太相信養兒防老這句話,養兒他不啃老就很好了。

從周阿姨這個事上,咱們可以看出一個殘酷的現實:

原來人老了以後,寄人籬下,是這么不招人待見。

特別是當你沒錢的時候,這種 不招人待見 直接會變成 厭惡 !

哪怕你用畢生積蓄給他買上房子,哪怕你日日夜夜伺候他們吃喝,哪怕你用全部心血給他們看孩子,他們好像都覺得理所當然!

只要你花他們的錢了,那你就是欠他們的!

幾十年舐犢情深的親情,抵不過柴米油鹽的現實。

我們原以為牢不可破的血緣關系,在生活矛盾之前不堪一擊。

所以,別抱任何幻想,別想著把自己的老年生活託付給兒女,咱們賭不起。

那從現在開始,咱們就需要做好准備,准備打一場 老年生活的漫長戰役。

周阿姨的事情或許是個特例,但婆媳矛盾、家庭不和是現代家庭的一個常態。

在城市化進程中, 原生農村家庭老人 和 新生代城市家庭年輕人之間 的碰撞、摩擦和交融,總不會那麼容易,大多數都很艱難。

因此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居安思危,為了自己的老年生活幸福,得做好以下准備。

1、必須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不論何時,都要有一個棲息之地,以防萬一被兒女趕出家門,老無所歸。

垂垂老矣之年再露宿街頭,這個體驗恐怕不會太好。

2、要有棺材本,有點退休金

拿人家的手短,花別人的錢就得看人臉色,哪怕這個人是自己的至親也不行。

年輕時一定要存一點養老錢,最好有點退休金,這樣老來老去也不至於花一分錢都得問兒女要。

在這個世界上,兜里有錢,永遠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

3、保重身體。

身體好是自己的福氣,也是兒女的福氣。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所以我們得從現在開始鍛煉好身體,老了少生病、少用人。

一個 健康 有錢的老人才是受人愛戴的老人,一個病懨懨走路都需要別人扶的窮老人,去哪都招人嫌。

如果真老到需要人了,但凡有能力,建議請護工、進養老院

輕易別給兒女添麻煩,原因大家都懂。

4、過不到一起,就別強求。

年輕人和老人的思維想法、生活習慣都不同,如果真過不到一起,那就別強求。

強扭的瓜不甜,強行融合的家庭也不幸福,與其在一起看著都討厭,不如各過各的。

孩子們逢年過節來看你一眼,大家其樂融融一番,也是就是了。

畢竟這個世界上沒有誰能永遠陪著誰。

大家生而孤獨,老而孤獨,死而孤獨。

畢竟孤獨,才是人生的常態。

結語

人生不易,別自己給自己添堵。

當你老了,貓嫌狗棄,那就自個過自個的,大家都圖個清靜,其實也挺好。

身體 健康 ,有點小錢,養花遛鳥,人生也不見得就枯燥無味。

非得舔著個老臉往兒女跟前湊,讓人厭惡,圖個啥啊?

我大姨今年71歲,教師退休,大姨夫75歲,國企退休,兩個人都有很高的退休金,按理說兩個人應該過得很舒適,可實際上,老人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15年的時候,大姨在火車上突然中風,送到醫院搶救,結果還是落下了後遺症,走路走不好,只能靠輪椅。

在大姨住院期間,表哥以性別的原因,伺候起來不方便,就讓表嫂去伺候,表嫂那更不願意了,雖然表面上照顧著大姨,可是其中的事情只有大姨自己知道。



記得,我和母親去看望大姨的時候,大姨看著母親直流淚,說自己為什麼不生個女兒啊,自己很多天沒洗澡了,拉屎拉尿基本上都是護士幫忙,換下來的衣服沒人洗,內衣內褲,更是被表嫂扔了,後來,母親留下來照顧她的姐姐,一直到大姨出院,期間,表哥和表嫂從來沒有來過。

18年的時候,大姨夫呼吸困難,送到醫院檢查,說需要做心臟支架,表哥把大姨夫送到醫院,就給母親打了個電話,說自己忙,走不開,希望父親過去照料大姨夫。

父親確實去了,可是在父親照料大姨夫期間,表哥連個人影都不見,一直到大姨夫出院。



自從大姨夫出院之後,表哥家的氛圍就變了,表哥和表嫂對大姨和大姨夫種種的嫌棄,他們覺得兩個老人已經幫不上他們什麼忙了,還需要他們幫忙,心裡很不舒服。

吃飯的時候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吃飯,洗衣服的時候不願意幫他們洗衣服,聊天的時候更不願意和他們一起聊天,甚至孩子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候,都會是要告訴孩子,他們有病,會傳染的。

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大姨和大姨夫實在無法忍受這種氛圍,就和表哥商量,兩個老人住到了鄉下,徹底和他們分開了。



如果老了以後兒女嫌棄該怎麼辦呢?

1、老人和兒女分開住。

老了兒女嫌棄,最好的做法就是分開,眼不見,心不煩,即使住在一起,他們各種的嫌棄也會讓自己受不了,自己幹嘛還要受這個氣呢?


2、加強身體鍛煉,保持一個好身體。

人老了,什麼最重要?當然是身體最重要了,如果身體不好的話,需要麻煩兒女的時候,本來嫌棄自己的兒女,更會嫌棄自己。

有一個好的身體,不僅自己過得自在,兒女也省心,自然矛盾就少一些。


3、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

自己有一個好的興趣愛好,就不會把重心放在兒女身上,即便她們嫌棄自己,自己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調節自己的心情,讓自己過得更舒服一些。

⑸ 15歲的孩子極度叛逆,嫌棄自己的父母沒本事,傷心的父母如何是好

你好,你別傷心,要正確的引導孩子。人的出身不代表什麼,給孩子講講那些出身貧寒但是自己努力讀書,努力奮斗,最後走向成功的例子,像曹德旺 劉強東等等
父母啊要暗中 力所能及的經常做善事,種善因 得善果,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以下是積福的方法:
1出言有尺,不說尖酸刻薄的話,提升自己的修養,不要亂發脾氣。

2.心存善念,暗中力所能及的經常做善事,多勸導別人往好的一面去做。
3.保持謙虛有禮,包容,尊重每一個人,不攀比,做人不要鑽牛角尖,別太固執。
4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
5.在工作的年紀就努力工作,為社會做貢獻
6珍惜糧食,比如去吃自助餐,盡量吃多少拿多少,珍惜糧食就是惜福

⑹ 孩子嫌棄父母怎麼辦

邋遢媽媽在孩子心中是啥模樣?「子嫌母醜」真的存在,別不當回事。她們所有的精力就都放在了老公和孩子身上,整日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再也沒有時間收拾自己。

孩子年紀小,即便懂得媽媽辛苦,也會在心中對邋遢媽媽產生「牴觸」!

1.嫌棄和媽媽出門,認為丟面子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沒有自尊心的,大人們平時都喜歡拿自己家孩子跟別家孩子作比較,孩子們當然也會下意識的將自己的媽媽與別人家的媽媽做對比。尤其是開家長會這種場合,看著別人家的媽媽都光鮮亮麗,自坦悶坦己家的媽媽卻邋裡邋遢,孩子自然會感到難為情,不願意跟媽媽同時出現在一個場合。

2.嫌棄媽媽嘮叨,認為媽媽自己都做不好

邋遢的媽媽平時做事兒就拖拉,除了不願意收拾自己以外,家中的環境通常也是凌亂不堪。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認識到家中的事務都是媽媽本分內的任務,當媽的都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還總管罩鉛自己,孩子會覺得媽媽既沒用又多管閑事,自然就不待見媽媽了。

媽媽太邋遢對孩子的成長也會有影響!

1.沒有審美觀念

從小生活在一個環境整潔的家庭中,又有著精緻愛打扮的媽媽,會提高孩子的審美。而成天面對一個邋遢的媽媽,居住環境又雜亂不堪,孩子長大後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審美觀念,也會變成一個不懂收拾打扮自己的人。

2.遭人排擠

沒有人會喜歡跟一個邋裡邋遢的人做朋友,尤其是追逐時尚的年輕人,更是還看不連整潔都做不到的同齡人。讓桐從小在這種環境生長的孩子很難融入到人羣中,容易養成邊緣性人格。

⑺ 當孩子開始嫌棄父母時…

隨意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嫌棄父母,嫌棄父母嘮叨,管得太寬。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

1、父母學會示弱

把成就感還給孩子,讓孩子在成就感當中找到責任。孩子都有保護弱者的本能,示弱,不會被孩子嘲笑,只會被孩子保護。

示弱意味著,讓出成長的舞台給孩子,孩子的進步,一定是在舞台中央有最突出的表現。

強化父母的「能」,就是弱化孩子的「行」,父母的退場,是孩子登場的機會。

2、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讓他站到父母的高度,才能理解父母的感受,「養兒方知父母恩」,角色變了,高度不同,考慮、感受不同,換位思考,體諒父母不易。

但,換位思考容易嗎?很多家凳寬長自己都做不到,更不用說孩子了。

換位思考一定來自於一種行為,一種思維。

那就是,同理心,同情心。當孩子擁有這兩種心態,他就會學會換位思考。

一個孩子,愛護弱小動物,同情被批評的小朋友,我們都應該鼓勵和支持,這樣的孩子,換位思考能力會很容易就具備。

3、父母自身要有所成長

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才能夠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跟上時代節拍。

成長來自於這樣的認識: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不懂的太多,我需要學習孩子的成長規律;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雙向成長的過程,是孩子給了我們進步與成長的機會;

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我要珍惜這樣的時間;

通過孩子的成長,我獲得的更多,我的生命會更加完整。

4、變批評教育,為正向教育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個世界缺少的,是溫暖的話語,暖心的懷抱,和支持的心。

很多家長認為,刻意批評孩子,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但是,孩子不缺挫折,他缺的是父母的支持。

孩子來父母身邊,最想得到的,是溫度和安撫。

一個冷冰冰,同時又總打擊孩子的媽媽,孩子是又怕又愛,這種矛盾會讓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應該給孩子愛和鼓勵,讓他在人生的嚴寒中,有親情的溫暖,能夠抵抗周圍的冷空氣。

積極有溫度的話,也讓孩子成為一個溫暖搭物的人,這樣的投射,會讓我棗枝亮們獲得更多,也更好。

⑻ 孩子嫌棄父母「丟人」,家長應該怎麼做

當我們的孩子表現出對父母的厭惡時,父母不應該大發雷霆。我們身為父母應該首先找出孩子厭惡自己父母的原因。一些父母一旦發現他們的孩子不喜歡自己,就會對他們的孩子進行暴力教育,甚至與他們作對。這只會讓他們的孩子更加不喜歡你。甚至會更加討厭你。

有太多的父母總是炫耀他們對孩子的愛有多無私,總是用“當我對你這么好的時候,你如何對待我”來教育他們的孩子。這樣,孩子自然會覺得父母的愛是廉價的,自然會對父母產生心理厭惡。因此,計劃讓孩子們明白你的愛是真正無私的,沒有任何回報,並用你的行動來表達。

閱讀全文

與兒子嫌棄老父母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秘訣不吃肉 瀏覽:834
父母的老寒腿怎麼過冬 瀏覽:702
老年大學的班級管理服務 瀏覽:98
濟南市退休工資計算 瀏覽:407
什麼情況下可以不體檢 瀏覽:459
四川資陽養老保險自己交多少了 瀏覽:633
中老年人吃什麼牛 瀏覽:972
社保什麼時候可以退休拿到 瀏覽:696
江西省農村養老金最新政策 瀏覽:375
蘇州吳中養老金 瀏覽:396
25年工齡能有多少退休金江蘇常州 瀏覽:430
年紀很老了還能買什麼養老保險 瀏覽:373
哪些人體檢查最痛苦 瀏覽:362
遷戶口後還能領取原省份的養老金嗎 瀏覽:322
16歲女生90斤身高150正常嗎 瀏覽:336
淄博礦務局退休工資待遇 瀏覽:599
父母生病陪護一天給多少錢 瀏覽:240
如何做好減肥養生館 瀏覽:777
退休金8千元要否打禾兌 瀏覽:61
老年人無故流鼻血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