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認為花父母的錢天經地義,怎麼才能讓他改正這一觀點
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多看一些美國片子,電視劇,不僅練英文,還能讓他們知道,美國人十八歲之後都是自己生活的,自己賺錢養家養自己。要經常和孩子講什麼叫做養育之恩,沒有人欠你的,而你生下來就欠父母一條命,父母又無私的養育了你幾十年,為了你,父母放棄了自己詩和遠方的生活,為了你父母舍棄的東西太多。
都要和孩子說,從小就要灌輸這樣的思想,我父母為了讓我自力更生,我從六歲開始會做雞蛋炒飯,會蒸飯,會蒸雞蛋糕。經常把我自己留在了家裡自己做飯吃。現在的我終於知道,他們是這樣培養我的,他們也有他們的擔心,全天下的父母沒有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凡我們成家都會有這種感覺。
小的時候,我想要什麼,我爸爸都不會給我買,我媽媽說可以,帶我去地里幹活,說干夠了多少就給我買,讓我自己賺錢花。真的,我父母雖然沒文化,但是我現在依然敬佩他們養兒育子的方式方法,小的時候才不懂,只有長大了,是不是回憶過去才會知道,什麼是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從小就要嚴厲與慈愛同時實施,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就要在錯誤開始的時候就制止,不要等事態嚴重了才過來問怎麼辦,早幹嘛了,別人都說你孩子有問題的時候,你自己就沒反思么?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教育方式是不是錯了?
⑵ 如何教育孩子才能使其不攀比、不亂花錢
現在的社會教育,孩子確實是要重視起來的,但是也要有度,我覺得首先就是父母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教育,一定要待在自己父母的身邊,感受到父母的溫暖,才能夠信任你,所以教育起來才會特別省事兒。
2,只有知道賺錢的辛苦,才能夠支配自己的想法,也就不會總是去攀比,因為他會覺得別人的東西雖然好,但是自己如果努力也會有的,比如說衣服呀那種名牌磨洞孫的,如果花很多錢去買那些名牌,那麼自己辛苦賺的錢就會覺得很可惜,而且父母也要做好榜樣的,平時在穿戴方面不要太去奢求什麼品牌之類的。如果想買好的,那你不要實話實說,告訴自己的孩子有多貴,只要和他說干凈利索,大方得體,看起來都是非常不錯的,外面從小習慣了,長大了之後也不會有太多的攀比,因為你讓他明白了,自己有自己的優點,別人的優點是別人的,和自己不一樣,所以這個就是自信的問題,一個人如果是心裡特別積極向上,很自信,那麼他就不會去攀比別人的好。
⑶ 該如何讓孩子養成不亂花錢的壞習慣
應該讓孩子更加理智地消費,而且也要讓孩子懂得賺錢的難度,從而讓孩子更加規范猜首雹地花錢。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讓自己的孩子過上更加奢侈的生活,而且也無法讓自己芹肢的孩子成為更加富有的人,但是我們能夠教育孩子養成更好的習慣。
任何一個孩子都應該養成優良的習慣,因為習慣會伴隨一個人的一生,而且也會影響一個人的未來。我們的確應該教育孩子減少盲目花錢的行為,該如何讓孩子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我認為應該這么做:
一、提高孩子節省費用的自覺性。
如果我們想要讓孩子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的話,就一定要以身作則,而且也要親自教育自己的孩子。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提高孩子的自覺性,而且也應該讓孩子努力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一定要讓他們應該意識到賺錢的難度,而且也需要及時糾正他們胡亂花錢的錯誤行為。
以上就是我分析的做法。
⑷ 如何教育孩子合理花錢
、父母以身作則,不亂花錢。讓孩子不亂花錢,父母首先要做到,父母勤儉節約的
點滴做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孩子影響很大,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特別是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大手大腳的花錢。
2、控制孩子的零花錢。不管你多麼富裕,都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零花錢,夠孩子用的
就好。而且要引導孩子零花錢怎麼花,要多買一些學慣用品,書籍等等,不能把錢都用在
了吃喝玩樂上。
3、壓歲錢盡量大人保管。現在一到過年過節,
第 1 頁
叛逆少年管教-難管教的青少年短期學校
最近2小時前有人申請相關服務
叛逆少年管教-【正規辦學】同步文化教學,成績不落下,短期改變孩子叛逆期的不良行為習慣,被家長認可的叛逆少年管教
點擊立即咨詢,了解更多詳情
咨詢
星選教育咨詢 廣告
孩子會受到很多大額壓歲錢。這么多
錢肯定不能都給孩子,讓其自由消費。最好的做法是大人代為保管,給孩子少部分,告訴
孩子,爸媽不會亂花,留著還是給子女上學等用。
4、教育孩子不攀比。時常教育孩子不要跟同學指亂、同伴攀比,不比吃穿,不比闊氣,
要比進步,比志氣。學習為重,學生不是講究吃穿用的,學習好,習慣好,品質好才是真
的好,才是應該比的。
5、有計劃的花錢。需要買的東西,沒有了,改鄭再貴也要買,不需要的,再便宜也不買,買
第 2 頁
了沒用的東西就是浪費錢。要教育孩子有計劃的用好零花錢,可以准備個記賬本,怎麼
花的錢自己記一記。父母也可以跟蹤指導。
6、用貧困的實例教育孩子。我們身邊的,或者網路、電視等看到聽到的貧困家庭、
貧窮孩子的實例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她感受體會一下人家的貧窮和不易,教育孩子不鋪
張浪費,不亂花錢,自己的零花錢用不完的還可以捐給他們,獻愛心。
1、讓孩子遠離「金錢優越感」
在這點上,西方一些大富翁的做法頗值得中國父母借鑒。他們通常只給孩子很少的零
第 3 頁
用錢,並鼓勵孩子自已去打工掙錢,讓孩子明白,金錢的獲得並不是輕而易舉的,有價值
的財富要靠自身的努力去積累,積累財富的過程比財富本身更有價值,讓孩子擁有一種天
生的金錢優越感對孩子的成長而言百害而無一利,「再富不能富孩子」。
2、讓孩子知道錢是怎麼樣來的
即使是再富裕的家庭,許多父母乃至祖輩都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苦奮斗。因此,平時
父母可以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場所走一走,看一看,干一干,向他們講講自己的創業史,
第 4 頁
使孩子逐漸明白有錢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艱苦奮斗才能獲得,未來要靠自己去創造,
告訴孩子人要學會節制慾望,從而培養孩子「珍惜手中擁有的一切」的信念,因為只有對
那些來之不易的東西,人們才會倍加珍惜。
3、教給孩子正確的花錢方法
計劃法:1每周給孩子的零花錢確定一個數目,這個數目應與班級同學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還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花費額度,父唯殲檔母之間可以相互打聽各自給孩子零花錢的數額,並約定大致的數額,以免孩子攀比而造成心態不平衡。2幫孩子制訂一個計劃,讓孩子按
第 5 頁
必須到次要逐個列入計劃,這個計劃不能超出確定的數目,購物消費時讓孩子自己掏錢支
付這些費用。絕對不能為他支付一些不必要的開支或替他彌補亂花錢造成的「財政赤字」,否則你永遠無法讓孩子學會有計劃地開支。
4、讓孩子試管家庭財務,參與家庭事務
據調查,目前多數中小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情況,特別是父母的經濟收入情況了解甚少,多數孩子也不關心自己的家庭情況,只關心自己。一些心理專家認為,中小學生既然是家
庭的一員,就有責任分擔家庭困難。作為家長,應定時定期與自己的孩子交談,讓他們
第 6 頁
了
解家裡各種各樣的開支,讓他們參與解決家庭財務問題,尤其當孩子有一定思維分辨能力後,就應該讓他們知道天下有窮爸爸和富爸爸之分,孩子有窮孩子和寄孩子之分。教孩子
學會面對,否則就不可能培養起應有的責任感。
5、不要用物質刺激的辦法鼓勵孩子考出好成績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是一份義務,是一份責任,如果家長用物質刺激的辦法,孩子
會認為學習是給父母學的,久而久之就會撐大孩子的「胃口」,孩子會為學習處處與家長
第 7 頁
講條件,而一旦失去了動力,孩子將停滯不前。
6、給孩子做好勤儉節約的榜樣
一方面父母首先要消除與人攀比和高消費觀念的影響,要明白孩子的前途是不能用錢
來鋪就的,另一方面以身作則,勤儉持家,量入為出,不能花起錢來大手大腳,要給孩子
做好榜樣。
一、讓孩子嘗試自己管理零花錢
「孩子的理財教育要盡早開始,從小樹立正確的理財觀。」顏蝴蝶認為,父母可讓孩
子從認識貨幣幣值、單位以及金錢的由來開
第 8 頁
始,進行適當的理財教育。在這個過程中,家
長主要起引導作用,幫助孩子分析收支,改變孩子不良消費習慣,讓孩子嘗試對於零花錢
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
孩子學習如何理財應該是個漸進的過程,對不同年齡的孩子,家長應有針對性地指導
和幫助。專家指出,6到12歲是孩子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孩子的價值觀正逐漸形成,理財觀念的培養正當時。家長要對孩子嚴格要求,細心地進行引導,體驗式教育
第 9 頁
能夠讓孩子印象深刻。比如家長可以教給孩子利息的概念,將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
計算利息等知識逐漸地教授給孩子。通過勞動獎勵零用錢也是一種好方法,讓孩子做家務
賺取零用錢,體驗勞動的艱辛,體會爸爸媽媽賺錢不易。
「多參加一些活動,聽專家的建議,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顏蝴蝶說,民生銀行與市教育局、泉州晚報社聯合主辦的「家庭教育大講堂」欄目,請專家講解家庭教育的方法。該行還推出「財商訓練營」,教孩子合理管理零花錢。
二、培養孩子對消費額度的管控力
第 10 頁
零花錢、壓歲錢,是孩子錢財的主要來源。家長應在壓歲錢和零花錢使用上與孩子約法三章,做到該花則花,能省則省。家長教育孩子花錢時要有計劃,不能大手大腳,買多餘的東西就會浪費,父母的錢不是取之不盡的。家長不能滿足孩子所有的慾望,要有所選擇或取捨,應教育孩子花錢要符合家庭的經濟能力,根據家庭的收支情況在孩子的花費上有個比較合理的安排。
家長帶孩子去商場或超市買東西時,事先要與孩子約法三章,把要買的東西告訴孩子並讓他記住,而其他商品,即使孩子哭鬧也不能買,並告訴他為什麼不能亂買東西。家長也可引導孩子把金錢和自己的成長、愛心及夢想聯系起來。例如,鼓勵孩子用壓歲錢繳納學費、購買學慣用品,參與慈善捐贈和家庭大物件的購買。
第 11 頁
三、誠實節儉對孩子將來非常重要
「理財教育同時也是一種品質教育。」顏蝴蝶表示,在教孩子金錢知識與理財觀念、習慣的同時,更為關鍵的是要注重孩子品質的培養。
首先,要教育孩子誠實。在對待金錢方面,家長要鼓勵孩子做到誠實守信。
其次,要教育孩子學會節儉。目前很多家長只知道勤奮忙碌地為孩子掙錢,節衣縮食地為孩子省錢,對孩子花錢卻很大方,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這是對孩子的將來非常重要。
第三,要教育孩子自力更生。讓他們了解掙錢的辛苦、錢的來處與用處,讓他們學會用錢、掙錢與理財的本領,培養自立能力。
⑸ 怎樣教育孩子不要拿家裡的錢呢
首先,家長發現問題後,不要怒不可遏,連打帶罵,而應盡量控制自己。把孩子叫來,坐下來認真交談。讓孩子談是怎麼樣想的,花錢買了什麼東西,怎麼處理的。根據實情,給孩子重點分析兩方面問題:一是是非問題。聯系實際,給孩子講清如何對待錢會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小的毛病發展下去,會鑄成大錯。二是想花錢應該怎麼辦。告訴孩子,想買什麼跟家長說,家長給錢或不給錢是經過思考的,要錢就給對孩子成長沒有好處。如果家長平時忽視了孩子的某些合理需要,應該向孩子做自我檢討,讓孩子感覺家庭中的民主氛圍,讓孩子在與家長的交流引導中學會做人的道理。
其次,家長做好理財榜樣。有的孩子偷拿家裡的錢是發現家長對自己的錢沒有清楚概念,以為自己拿了家長也不知道,讓孩子鑽了空子。專家認為,家長有必要當著孩子的面對家庭收入支出,做比較詳細的記錄。一方面,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習慣,另一方面,讓孩子知道自家的經濟情況,培養合理用錢意識。還有,應該給孩子適度的零花錢。給零花錢多少要從實際出發,看家庭經濟條件和孩子實際需要,而且要指導孩子怎樣花錢。
最後,改變孩子拿家裡錢的行為,出發點首先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切不可一下子把孩子看扁了,而且切忌不要當著外人的面來處理這件事,更不要把孩子曾經偷錢的事情掛在嘴邊,時不時「揭孩子的短散塵備」,隨意懲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來看一下孩子網為大家的分析吧。
第一:當父母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一定不要一味的打罵,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打罵不能解決問題,要和孩子交談,了解他偷錢的原因,以及教育他讓他認識到錯兄告誤所在,以後不要再犯。
第二:孩子也是有自尊的,當家長發現孩子偷錢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的用偷字來說孩子,更不要當著外人的面說出來,要給孩子保留自尊。
第三:孩子拿錢後,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問一下他拿錢的原因,以及錢都用在什麼地方了,可以教育孩子正當的開銷可以問父母要,讓他意識到自己是錯誤的。
第四:和孩子溝通以後每月自己有多少零花錢,要養成節約的習慣,自己需要沖毀花錢就要學會存錢而不是通過這樣的方式。
第五:給孩子講一些小時候偷錢,長大後犯罪的故事,讓孩子生動形象的了解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今後一定改正。
第六:對於偷錢後,主動承認錯誤的孩子,父母還是要及時的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知錯能改同樣也是父母的好孩子,這樣孩子會發自內心的改正壞毛病。
第七:父母一定不要把過去孩子偷過錢的事情經常說出來,以為是時不時的警示了孩子,其實這樣也會產生反作用,孩子會認為是揭他的短會傷害孩子的自尊。
第八:孩子偷錢怎麼辦還有一個方法是平時父母可以多教育一下孩子掙錢不容易,或者叫孩子當家買菜等,讓孩子體會到家長掙錢的辛苦,以及錢都該花在該花的地方。
⑹ 子女成年了還需要花父母的錢嗎
照理來說,子女成年以後,不應該在花父母的錢,畢竟父母賺的錢都是辛苦得來,都是節省下來的。
但是如果子女實在是急需用錢,比如需要添置大件物品,像買車買房剛需的時候,父母有錢的情況下,問父母要一點,也是可以。
用在不當之處的錢,對於成年子女來說,著實不應該。
作為子女來說,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動父母的錢,畢竟他們的錢也是留著養老的。
我們應該盡我們力所能及,給父母力所能及的照顧,讓他們生活更幸福快樂。
⑺ 父母對錢太看重,作為子女怎麼辦
對於錢財,我們每個人當然是需要看重的,但是如果過於看重的話,甚至是凌駕在了家庭、親情之上,我就會感覺有點變味了。特別是對於子女來說,父母對錢太看重的話,就可能對子女造成負面的影響,甚至是帶偏他們的三觀。在這種的情況下,作為子女應該更加的懂事,並且理解父母,有能力的話多分擔,經濟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我們能做的就是守住本心,讓自己有著自己的意念。
子女對於父母看錢太重,能夠改變的概率是很小的,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讓自己不受影響,在逆境中讓自己茁壯成長。
⑻ 怎麼教育女孩不亂花錢
1、父母以身作則,不亂花錢。讓孩子不亂花錢,父母首先要做到,父母勤儉節約的點滴做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孩子影響很大,所以,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特別是在孩子面前,更不能大手大腳的花錢。冊物御
2、控制孩子的零花錢。不管你多麼富裕,都不要給孩子太多的零花錢,夠孩子用的就好。而且要引導孩子知道零花錢怎麼花,要多買一些學慣用品,書籍等等,不能把錢都用在了吃喝玩樂上。
3、壓歲錢盡量讓大人保管。現在一到過年過節,孩子會收到很多大額壓歲錢。這么多錢肯定不螞吵能都給孩子,讓其自由消費。最好的做法是大人代為保管,給孩子少部分,告訴孩子,爸媽不會亂花,留著還是給子女上學等用。
4、教育孩子不攀比。時常教育孩子不要跟同學、同伴攀比,不比吃穿,不比闊氣,要比進步,要比志氣。學習為重,學生不是講究吃穿用的,學習好,習慣好,品質好才是真的好,才是應該比的。
5、有計劃的花錢。需要買的東西,沒有了,再貴也要買,不需要的,再便宜也不買,買了沒用的東西就是浪費錢。要教育孩子有計劃的用好零花錢,可以准備個記賬本,怎麼花的錢自己記一記。父州岩母也可以跟蹤指導。
⑼ 如何教育孩子不亂花錢呢
孩子亂花錢,我想這個現象應該是跟家庭教育有比較大的關系,而跟家境的富裕水平關系不大,請各位從家庭教育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誇獎表揚小孩,盡量不要與幼兒的外在穿著是否漂亮相聯系,因為幼兒可能會將得到誇獎與所穿的新衣服聯系起來,獲得攀比的最初動因。對孩子的表揚應集中體現在游戲中誰最積極,平時誰最愛勞動,誰最愛幫助別人等良好行為特徵上,這樣幼兒在努力獲得表揚的過程中,將會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也有助於良好價值觀的形成。
別小的時候,我媽啥都不給我買,我記得有一套迪士尼的網路全書(當時四百多好像)我要了三年都沒要到。
但突然有一天,從那以後我發現我要東西比以前容易好多。但那陣子我記得特別清楚,經常夜裡都能聽見我媽那屋接到電話,掛了之後穿衣服就要開車回單位。後來我知道可能我媽掙得比以前多了不少,但老看她這么折騰不忍心,尤其是老人總臨出門前囑咐:開車慢點兒。聽得心酸。
讓孩子明白,掙點兒錢不容易,誰家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作為一個曾經「貴族學校」里的中學生,經歷了從mp3到mp4再到掌機再到耳機手機,以及耐克阿迪達斯等各路個人用品全方位攀比的人,我認為我有一定發言權。
真正能從攀比心態轉化為購買行為的,一定是人本身的自卑加上對產品價值的認可。
中學時候我們班各種高帥富成為了攀比的一集團軍,那像我等窮學生自然就成了另一個集團軍。為了對抗他們,我們最終還是想出了辦法解決了如上兩個問題。
這兩個問題不必分開來看,可以一並解決。
關鍵就在於:給孩子樹立起個性
孩子之所以會羨慕高帥富們的個人用品,第一是因為本身的自卑,樹立起個性,就代表孩子擁有足夠的自信,就有底氣認為自己東西好。其次,個性可以讓孩子對個人物品的使用價值重新看待。
舉個例子:
在當時班級高帥富們在討論AJ的各種款各種科技的時候,我們一雙回力,一雙雙星就直接穿出來,通過灑脫的校服搭配,個性的體現直接就秒殺了這些撞衫撞鞋幾率高的離譜的高帥富們,他們找不出看不起我們的理由,甚至不少人被我們的影響了。
個性是需要自信來支持的,適當的鼓勵 贊賞是必須的。
總之,個性是對抗攀比心理的最有效武器。
現在的社會,有攀比的風氣,很多電視劇綜藝節目里,也很多攀比。所以對家長教育孩子,有很多挑戰。
1. 首先家長自己得不攀比,不愛虛榮。家長說一套做一套,孩子其實很聰明,會發現你到底怎麼想的。
2. 家長可以挑選一些片子,文章,和孩子一起看。
比如,日本NHK有一套紀錄片,仕事的流儀,采訪了一些各行各業的人。比如心臟外科手術醫生,西點師傅,同聲傳譯專家,清潔衛生的,讓孩子看到各行各業是怎麼樣的,工作的價值。
一起讀一些傳記,比如史懷哲的書,Mother Teresa, 經歷過地震失去雙腿重新開始生活的廖智,天生沒有四肢曾經擔心自己一生不可能結婚但現在有妻有子的Nick。這些人對生活有很多感悟,他們不是在那裡講雞湯,而是自己真正經歷,真正體驗了。
3. 除了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壞的,我們也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好的。這樣,他們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追求那些美好的東西上。
父母愛孩子,不是說父母就該把孩子要的任何東西給孩子。
我讀書時,因為是花父母給的錢,都比較節約。
後來自己有了獎學金,就比較少花父母的錢。(這也是因為機會好)
工作之後,不需要父母的錢,給父母買了iPad, 帶父母去旅行。
父母工作掙錢,不容易,這樣孩子也要懂得珍惜。如果父母的錢來得太容易,不勞而獲,孩子估計也就花得大手大腳。
父母有時需要讓孩子知道一些自己工作的內容,工作中困難的地方,讓孩子明白,掙錢不是那麼容易的。
也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學做飯,打掃衛生。這些技能,以後孩子自己出去讀書,很有用。我媽在我放寒假暑假時,專門教過我怎麼和面,怎麼做面條,包餃子。這樣,我不僅學習了技能,也會懂得做飯的不容易。
孩子要學習珍惜別人的勞動果實,珍惜自己的勞動果實。
母如何教育孩子不要花錢,攀比?
答:父母和孩子都不要裝B
在買經濟較難以承受的東西的時候,很多父母不給買並不是說家裡沒那麼錢,而是從道德的角度指責孩子:「你個小孩子沒學會賺錢,就學會花錢敗家!」 父母巧妙地把自己家庭買不起的事實轉移到了孩子亂花錢有道德問題的層面上。孩子其實也很可憐,世界觀金錢觀沒有完全形成,面對花花世界的誘惑,有了需求也可以理解,但是竟然發現對好的東西的追求是一種道德敗壞的表現!
那應該怎麼做? 其實對父母來說,這是個非常好的教育孩子金錢觀的時機。你應該拿出自己的工資單,讓孩子真真正正了解到家庭是個什麼程度的家庭,讓孩子真正與家庭的發展綁在一起,讓孩子心裡有底。同時,你要不卑不亢,不羞不躁,真誠地對孩子說,爸媽理解你追求潮流時尚的態度,這本身沒有問題,但是,追求這些東西之前也要吃飽飯呀。能買得起的話,你要喜歡,爸媽可以買,但是現在爸媽沒錢,爸媽要養活一家老小很辛苦。
我不信會有孩子這時候跳起來,指著父母鼻子罵:你個窮B。我相信 絕大部分的孩子這時候肯定能夠理解父母的想法,也會有收斂,了解父母的苦衷。
所以,關鍵在於,父母和孩子他們的想法都得不到有效的交流,產生了偏差,父母怪孩子大手大腳,孩子怪父母摳門。
別裝B,沒錢就說自己沒錢。我有個土豪室友有用外星人, 說實話我也很羨慕。他說要是喜歡也買一個呀,我不裝B,我就直接說,我很喜歡,但是我沒錢,有錢的話也想買個。人家土豪也沒有因此瞧不起人啊。所以, 承認不足,實事求是,別裝B,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
觀點
之所以孩子們喜歡聚集在有錢人家的孩子周圍,是因為他們代表了貧窮孩子家裡暫時還無法觸及的世界。老師喜歡有錢人家的孩子,是因為他們自信、會為人處事、眼界更開闊。在普通人家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還無法完全上心,更不用說上個輔導班就覺得孩子是全面發展的時候,「有錢」人家的孩子告訴普通孩子,世界還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去高級餐廳吃飯,討論美食;可以去滑雪場玩,討論娛樂;可以去購物,討論穿搭美學;可以買好玩的電子產品,討論黑科技;等等……「貧窮」家庭的孩子除了學習以外,沒有能和小夥伴討論的其他話題,這主要也取決於家長的生活情趣不夠,可能也主要是基尼系數不足以支撐其他的休閑娛樂活動。
作為家長,一方面要告訴孩子家庭的真實現狀,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知情權被尊重。這首先需要家長自己把邏輯想清楚,為什麼不許孩子攀比吃穿?換句話說,不比吃穿不亂花錢這句話在現在社會還正確的前提是什麼?幾十年前,我國國力尚弱,為了和其他國家競爭工業軍力,降低其他方面的開銷是必要措施,所以整個國家的風氣都是上下一心節省開支給經濟發展。國家的夢想應用到小家庭上是一樣的,每個家庭成員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收入一定的前提下,開支需要成員共同探討,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從而讓大家都滿意,不是么?如果從家長到孩子的興趣愛好就是買衣服,打扮自己,那家庭的大項開支都用來買衣服是無可厚非,前提是經過商討,結果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滿意。單純的要求孩子壓抑他的物慾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可以一起討論現在家庭的財政情況可以買什麼,爸爸媽媽和孩子都把需求提出來,說不定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的需求也值得考慮和尊重。說白了,就是家長不要一味地「教導」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啊,要體諒父母啊,要從自身進行素質提高啊…是否可以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家庭成員之間進行平等地溝通和交流?媽媽可以說,我看上了一款包包,爸爸可以說,我想買一塊手錶,但是我們家只有這么多錢,我們應該怎樣分配支出才合理呢?順便引導孩子,培養一下正確的消費觀。
另一方面,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把目光放長遠。我們家現在有這些錢可以投入給你,可以給你買鞋子手機,但是用於你教育的錢就會減少,你是想用這些錢買kindle,多看幾本書,或者報輔導班培養興趣愛好呢,還是要買一個好一點的手機?假如你買了一身好衣服,是不是有讀萬卷書的氣質把好衣服撐起來呢?遇到你喜歡的同學,你是不是有足夠的人格魅力和他們交朋友呢?年少最珍貴的是友情,師生情誼和家庭的溫馨,在和同學攀比的時候,是不是會忽視一些真心想和你交朋友的小朋友呢?可以讓孩子想清楚利弊,然後自己去選擇。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個人認為,買得起的家庭,盡量滿足孩子的正當需要,家庭情況和其他孩子差距巨大的,轉學也不失為一種考慮,畢竟委屈了孩子的物質的情況事小,讓孩子受到心理上的壓抑事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