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婚給新人父母臉上抹黑色的東西是什麼意思
抹黑了是為了讓新公婆去洗,洗字諧音「喜」
『貳』 信陽結婚風俗為什麼要摸黑公婆的臉
這個習俗不只是信陽有,很多地兒都有(駐馬店也有此習緩橋則俗)擾棚。一般大家都知道結婚當天,給喜公公喜婆婆打花臉,是很熱鬧的一件事,這和傣族的潑水節相似,也是在祝福被新人的父母。
不過要說打花臉(可能有的地方稱為抹黑臉)的由來,是因為過去窮,家裡基本上都是用地鍋做飯,燒的都是柴火。在新人結婚的頭一天,男方家的人會聚在一消首起吃一頓飯,因為明天,家裡就會多一口人(指新娘子進門),也會多做一人的飯。為了慶賀新人,大家就把地鍋爐子里的柴灰挖出來,在婚禮當天和上些水,抹在新郎父母的臉上,如此,新娘子以及娘家人便一眼就可以認出親家。
雖然現在地鍋已經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但這個習俗卻保留了下來。現在打花臉大都是圖個熱鬧,喜慶,以一種好玩的心態來祝福一家人。現在多用化妝品來打花臉,也有用鞋油的。
『叄』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盤點 各地特色婚俗大比拼
婚俗的歷史非常悠久,並且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也是中國傳統習俗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各地婚禮習俗都有所不同。下面就帶來河南各地結婚風俗盤點,一起來看看河南各地婚俗習慣吧。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濮陽
濮陽早期的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屬相不合,即使門戶相對,也不能成婚。像男女屬龍虎,“龍虎相對”;屬狗兔,“狗兔相剋”;屬雞猴,“雞侯不到頭”等。不過現在這種現象基本就沒有啦!
婚禮當天,出門時,新娘腳不能離地,說是“不沾娘家土”,走時帶水盆,寓意:“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連盆子都給你了,所以不能再回來了。
到男方家時下車前要用燒著的谷稈和鞭炮燎車一周,意在驅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車跨馬鞍,有“好馬不把雙鞍備,好女不嫁二夫男”之說。
婚禮當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上午,要有一名巧婦用紅線給新媳婦兒絞臉。(貌似以前畝枝磨在古裝劇看過)絞時面部略施脂粉,歌里是這樣唱的:“開新臉,使新線,今年吃火燒,明年吃喜面”。
新人迅斗的枕頭裡面要裝麥秸、籽棉、紅棗,早生貴子的意思,這要新人親手裝填。
結婚第二天,新媳婦要到男方各親戚家拜見,還能再收一次紅包噢
結婚第三天,新婚夫婦要去岳家認門,稱之為“走三天”,午飯後一起回去不能留宿,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門。回門後先住七天,以後再住八天,所以才有“先住七,後住八,發了婆家發娘家”的諺語。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洛陽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達千年之久,是數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所以以洛陽為中心的婚嫁習俗隨社會的發展傳到全國各地。
結婚前一天晚上,要由男方近親家的健康男孩兒睡在新床上,俗為"壓床",意為新娘快快生個胖小子。
婚禮當日新娘上車時雙腳不能著地,由新郎抱著,來回要走不同的路線,每逢到路口、大樹、枯井、古廟處,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至男家門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儀式必須在中午12時前舉行,否則不吉利。
洛陽的鬧房很厲害,按照風俗,新婚的前三夜都要鬧洞房,三天不論大小,新媳婦可要准備好。
婚後第二天是新媳婦父搭攔母來看閨女的,要帶四色禮品到男方家。婚後第三日則為回門日。
禁忌:
準新郎結婚前夜忌獨睡新床,忌哥哥未婚弟弟先娶,說這是“大麥未熟小麥先熟。
套被子不能在9月,“十月里縫被子十全十美”,而“九月里縫被子連生九女”。好惡毒的諺語
洛陽人最忌在“無春之年”結婚,如果留意,就會發現每隔幾年,洛陽就會爆發一次井噴式的集中結婚高潮,大家爭搶著,好像要趕末班車,生怕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在其他地區有的就在當天打個手電筒破解。
必須哭嫁,哭則表示不願離開父母,兼有惜別少女時代的意思,是個懂事的閨女。如果不哭,便是沒教養,娘家人會覺得難堪。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鄭州
六大禮俗
擇吉送好飾新房,紅喜高懸滿廳堂;
親迎新娘不回頭,正午以前拜花堂
大宴賓朋謝四方,三天回門看岳丈。
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周,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此時,女家需回禮。
早上新郎率領迎親隊伍親迎新娘,花車帶頭,禮車隊隨後。到娘家後,娘家人一般都關門拒婿,好友起鬨想娶到咱家姑娘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回頭’是說‘結婚不走回頭路’,去娘家迎親和回酒店典禮的路線不能完全重復。
登峰那邊好像新郎要批一個大紅床單,12點前新人拜罷天地,大吉大利。
婚禮三天後(第三天)回門,不可留宿。
禁忌:
婚慶當天若下雨,不要幫忙給新人打傘(散),民間認為不吉利。新郎發型不宜梳成中分,夏天再熱不能宜穿短袖襯衫(半截袖),民間認為口彩不好。
新娘女友攔門不要時間太長,不要過於難為新郎。娘家親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於男方親友離席,俗語“客走主家安”!娘家親友對此要予以理解。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安陽
結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備酒菜一桌,送到女方家裡,稱為"養酒禮",現在多改為送現金。
婚禮當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吃辣麵,女方藏鞋(這個好像大多數地方都有)。男方給一萬零一塊,最後那一塊錢要拿回去,意味萬里挑一,所以這一塊一定要挑回去啊。
到男方家時,家裡人都要化個妝出來圍著新娘扭秧歌,一扭能妞一個多小時。
晚上鬧洞房,喝完子孫湯,由夫嫂整理床鋪,再由夫家小妹送尿盆(抬著尿盆不能離地)
新房的枕頭里各放一雙筷子,被褥內放一些人參果(花生)、紅棗、寓意早生貴子。
新婚夫婦於第三天和第九天可回門,但是不能再娘家住,蜜月期滿可以回去住上一個月。
女孩成婚後的第一個農歷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要“追閨女”,娘家准備夏天的涼席蒲扇什麼的,也有備電扇等電器,還要給新女婿准備一套新衣服,去看閨女。婆家設宴款待,雙方家長共敘家常。
說實在的,安陽地區不要求男方給多少,何況物價這樣高,一萬塊買不了多少東西,女方也出錢,有的是直接帶存摺過去的,在安陽,彩禮只是個意思。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鶴壁
鶴壁那邊結婚之前強調“父母之命,媒約之言 ”,講究門當戶對,比較傳統。
談戀愛要有媒人,提親時需要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親。當地也有合八字一說,八字相合便可訂婚。男方挑個好日子向女方送金銀首飾、布料衣物等嫁妝,稱之為下彩禮。
迎親在婚娶過程中是最為隆重的環節。一路上鞭炮不斷,樂器班吹吹打打,十分熱鬧。新娘到家後,先拜天地,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進入洞房。此時婚宴開席,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盡情暢飲,年輕人直至通宵。並伴有下輩和年比新郎小的鬧洞房之習。一氣呵成的婚禮流程。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新鄉
女方年齡可以比男方大二三歲,一歲不行,民間說法:“妻大兩,黃金長”,“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沒飯吃”。
男女雙方的新被褥和新枕頭須由子女雙全和夫婦雙全的婦女縫制。縫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鋪平,然後,抓一些花生、紅棗、核桃撒在上面,由縫制中縫入被褥中,意為“早生貴子。”
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姐姐或者嫂子放壓箱錢,到了婆家後,婆婆也要在此箱內放錢,且多於壓箱錢數。
婚禮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當晚由新郎的小弟壓床,而且允許尿床喔。
新娘上轎須穿藍鞋子,此鞋不許再穿回娘家,下車時,腳不得落地,須踩著藍布從下車一直到禮堂。
拜天地後,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子端洗臉盆,水中放一個饃,一個硬幣,新娘須將饃撈出扔至床下,然後,小姑把做熟的餃子送入洞房,讓新娘子用筷子擠開給新郎吃。
送客走後,男方所有的親戚齊聚一堂,由新娘上拜,逐個磕頭,受拜人都是要給紅包的。
三天回門,九天,可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小幾天,俗稱“叫九”。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焦作
婚禮當天早上新郎接新娘,越早福氣越多。
新娘進去新郎家之後,拜天地後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媽”。新郎家長要給“改口費”。
別的地方塗鍋灰,抹鞋油多是鬧喜公公喜婆婆,在這里就要收拾新郎新娘伴娘伴郎啦,往他們臉上抹黑,越多代表祝福越深,然後開席。
焦作也是三天回門,回去所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開封
開封當地婚嫁習俗通常不找同姓,不找同村。
女方的嫁妝里要有被褥服飾和“箱、桌、櫃、椅”四大件這些是婚前幾天送達男方家,;親友們贈送禮物,稱為“添箱”。記得是尉氏還是哪裡婚禮當天新娘不能穿內衣,幸好我朋友冬天結婚有穿秋褲,上面就用胸貼。
新郎迎娶時需要載一個小男生和兩個女生去女方家,男生稱作“壓轎孩”,就是說新娘嫁到男方家後會給這家生兒子討個吉利。兩個女生則是表示男方家對新娘的親切相迎。
女方這邊,要准備一種獨特的飯食嫁妝――隨身飯。隨身飯已由娘家人事先備好,主要有肉、菜、饃、面條和餃子等,女方捏餃子是為了捏住親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擾使自家女兒受氣。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長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親朋好友會趁機上前“糟”男方來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畫個大花臉,把伴郎抹成黑臉包公,鬧個歡樂氣氛。
同樣的結婚不走回頭路回到男方家,女方要等男方給了下車禮之後才下車,下車時跨火盆,意思是燒去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日後夫妻越過越紅火。
喜宴過後,親友來賓們開始了婚禮上的狂歡大鬧,那就是“鬧公婆”,用灰、墨、顏料之類在新郎的父母頭臉上亂塗胡抹,戴上尖頂紙帽、辣椒串、大紅花,纏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兩口整得不成樣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謂極盡搞怪之能事,盡管如此,公婆兩人卻是不能生氣的,歡顏以對,任由大夥隨意擺布。
第三天,新郎需陪同新娘“回門”,新郎要給丈人丈母娘置辦四色禮品,東西可隨意搭配,但必須四種湊雙數討個吉利。六天娘家來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也稱“回門”。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商丘
結婚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見面, 新娘要穿大紅色內衣。
男方迎親隊伍里有一人抱一隻精神抖擻的大公雞,到女方家裡的時候由女方的母親點大公雞的頭三下。
新娘子從閨房的床上到婚禮現場中間一路都不能腳著地,鞋底不能沾土。
新郎新娘雙手捧搪瓷雙喜臉盆跪拜/鞠躬接受一切親戚來賓的紅包。紅包都是由錢捲成卷狀用紅繩或者紅色紙條纏繞起來。
晚上,新娘到婆家第一頓晚飯,必須是從娘家帶來的,且必須有面條。不能吃婆家的一口飯不能喝婆家的一口水。
新人行拜禮時,年輕人可以用鞋油、機油、柴油、鍋底灰塗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臉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長久。
三天夫妻回門省親,當天返回。六天後娘家人來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走新娘,稱“回門”。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信陽
商城縣在迎親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進行暖轎儀式,晚上賓客滿坐,喝暖房酒。新縣等地,新婚前夜由牽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親的時間,淮濱、固始、息縣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縣城關在午夜。
上車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縣新娘上車前,先在准備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車;羅山縣由新娘兄長背上車;潢川有些地方由親屬抱上車,車上另坐一男童壓轎。新縣、息縣、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習慣,即從入轎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一般來說,結婚是中午的正席,頭天晚上女方正席.
接親的時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參加,只派一隊人馬去
有的地方以凳子為墩支撐梯子,從洞房一直搭到廚房門,梯上鋪紅氈毯,新娘從上面走到廚房祭灶,謂之過狀元橋。
洞房前的一頓飯.大夥聚在一起給新郎新娘出難題,通常都有點帶色的.小兒不宜參加
結婚的第三天,女方帶著男方回娘家.這時男方還得准備些禮品,但是不能走新娘出嫁時走的那條路,必須想其它辦法走另外一條路回門.在光山,第三天回門時,僅接新郎至岳父家,第六日新娘才走娘家。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許昌
看好兒”有兩個比較特定的時間,上半年結婚在農歷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結婚,要在農歷六月六或十月十送。這樣是為了讓女方有充足的時間准備嫁妝。
同樣迎親的路線要提前勘察清楚,“不走回頭路”。
去迎親的人數是單數,接到新娘後剛好湊成雙數,以求好事成雙,但新郎再著急也不能親自去。
男方迎親時要帶一個機可愛的小男孩,叫“壓轎孩兒”,女方封了禮他才下車。
閨女出嫁時,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則娘家就會變窮,所以要准備松柏枝踩在腳下,或者直接讓新郎抱著走。
娘家親戚已舅舅為最大,父母不能參加婚禮
迎親到家後有人繞著迎親的車轎放鞭炮,另一人用鐵絲提著一個燒得通紅的犁鏵緊跟其後,並向犁鏵上澆醋,稱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諧音。
新娘下來後,點燃兩堆谷桿,新娘要從中間穿過,傳說谷桿火能夠辟邪。
新郎的兄長或本門兄長端一個斗在前面引路,斗裡面放糧食,糧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掛紅棗,也有糧食上插一桿稱,稱上掛九枚銅錢。這叫“兄長端斗,越端越有”。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漯河
新娘舅舅要紅盆,盆子里要裝鏡子、梳子、毛巾、杯子、被單、碗筷、方便麵
娘家還要准備四樣東西,炭—紅紅火火,發面—發財,蘋果—平平安安,艾草—恩恩愛愛;新娘的嬸嬸要給她披上紅圍巾
新郎的同輩人要向新娘頭上撒碎錦花同時要放一掛長鞭炮
有好事者趁此機會將早已准備好的顏料往新郎的父母臉上抹,這叫“打花臉”。新郎的朋友向新郎拋壞雞蛋(真的是專門放壞了的),抹奶油以示祝福。
到新郎家新郎的妹妹要給新嫂子換鞋
進門後,新娘要先洗手,再吃面
儀式結束會鬧會洞房,不鬧新娘,要鬧伴娘
宴會最後一道菜是丸子湯或雞蛋湯,表示宴席結束,吃多了人們就打哈哈說這叫‘滾蛋湯"
婚後第三天,新媳婦兒要下廚房做飯;吃了早飯,然後跟老公一起回娘家,叫“三日回門”。
『肆』 結婚為什麼要給長輩抹花臉
抹花臉就是在主家操辦喜事時人們用顏料、煤灰之類的東西把主人抹成花臉並當眾參加儀式的一種風俗習慣。直到現在還很流行,洛陽人都不陌芹含彎生。
抹花臉經常發生在結婚或吃滿月酒的喜事中,被抹臉者多是新嫌悶任的「公爹」,「公婆」和剛做「爺爺」,「奶奶」的長輩。在儀式舉行前,主家的鄰居或者朋友們商計好,手拿事先備好顏料,如寫對聯的墨水、作畫用的顏料等,甚至直接用煤灰或鍋底灰,趁其不備從後面偷偷地往臉上一抹,主人此時慌忙拿手就擦,越擦越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有時耍家兒手拿顏料會直接迎上前去,不容分說一夥人將主人老核牢牢地拉住,主人此刻也是欲走還留,半推半就,在撕扯間人們便往臉上肆意地塗抹,越花臉越好。有的抹了大花臉以後,洗也洗不掉。婚禮儀式開始後就花著臉兒登台接受一對新人的拜高堂禮節。此時婚禮的現場眾人鬨堂大笑,就連新娘子也會忍俊不禁。現場立即充滿了歡快和輕松的氣氛。場面顯得既滑稽又溫馨。有時耍家兒會在筵席進行之中突然給主人抹個花臉,一時間,筵席的現場人仰馬翻,鬧的喜氣洋洋。這種風俗習慣現在還經常看到 洛陽人辦喜事,主家其實從心裡喜歡有人來鬧一鬧,有人開玩笑,這樣會顯得主家有人緣。這種風俗也顯現出洛陽人一種開朗包容的心態。
『伍』 婚禮伴郎是大花臉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但是我國東南部的畲族,卻以鳳凰為圖騰,他們自認為是鳳凰的傳人,婦女仍把鳳冠帶在頭上。畲族的婚禮也是別具一格,十分有趣,伴郎在婚禮中,一定會被折騰成個大花臉…
鳳凰為傳說中的百鳥之王,象徵幸福祥瑞,直至今日,仍舊把鳳型頭冠作為婦女標志性裝束的民族只有一支,這就是生活在我國東南部的少數民族鍵散——畲族。畲族以鳳凰為圖騰,他們自認為是鳳凰的傳人,每位畲族姑娘結婚的時候一定要戴著鳳冠行禮。畲族婚俗也如同一道文化盛宴,在古巷間熱鬧十足,令人回味。
畲族人家有著極其隆重熱鬧的婚俗,新娘要由8位赤娘陪伴進行婚禮中的各項儀式,取雙喜之意。
畲族婚俗和服飾為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步入曲徑通幽的精巧的小青石板巷道,兩側灰牆黛瓦,雕窗畫棟,一縷書香氤氳悠然環繞在身邊,古街盡頭的浮傘渡不僅是數百年來當地水上商貿重要渡口,也是婚嫁路經的重要之地。「牛轎行嫁撐著傘,擺渡對歌浮傘渡」。畲族的伴娘和伴郎被稱作「赤娘」和「赤郎」,在小巷中遇見頭頂鮮紅飾冠的赤娘,遂跟隨赤娘們進入新娘家,兩位赤娘正在為新娘梳妝。畲族的服飾色彩組合對比強烈、層次有序、多而不雜、艷而不跳,他們把這模仿鳳凰斑斕羽毛的縫制叫作鳳凰裝。
新娘穿上大紅嫁衣等候新郎的迎親。畲族的迎親儀式與過程是對新郎迎親隊伍的一次綜合考驗,只有能歌善舞、機靈敏捷、酒量豪爽的赤郎才能幫助新郎順利過關,迎娶到如花美眷。當迎親隊伍來到村口的時候,赤娘們會在途中放上「杉刺」攔路,赤陵侍娘們以歌代題,赤郎們答錯了以酒代罰,答對後奉上紅包,迎親隊伍才能被放行闖過第一關。
來到新娘家的中堂,赤郎開始過第二關,赤娘們端上「寶塔茶」,5個茶碗疊成寶塔狀,赤郎須自己用嘴銜取塔頂一碗,將餘下4碗分發4人,仰脖喝乾茶水,隨後將碗送還女方,難度非常之大。接著迎親者送上禮品,請親家伯清點,馬上進入第三關「借鑊」(意為男方借女方炊具辦酒席)、第四關「殺雞」、第五關「對歌」,連連考驗。
其中,第五關頗為有趣,赤郎對不上歌的,都要被赤娘們毫不留情地在臉上抹上一道道的鍋底灰,成了大花臉。隨後,新娘子鑼鼓喧天中起轎行嫁稿汪氏,一眾隊伍浩浩盪盪前往新郎家。新娘來到夫家後,新娘、新郎面對面站立,由一根彩繩連接雙方,在眾人的注目中進行拜堂儀式,再雙雙來到灶前,由新娘執竹筒,新郎負責吹旺爐膛之火,祈願今後的生活紅紅火火,幸福美滿。
畲族的結婚大典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種民俗活動,也是一次觀摩畲族歷史、宗教、禮儀和服飾的文化之旅,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傳統在這樣的傳統生活中發揚和傳承著。
『陸』 結婚往臉上抹鍋灰是什麼寓意 女方結婚不能陪鍋的原因
結婚其實是有很多習俗的,平時看這些習俗大消帆,就覺得好搞笑,等自己結婚的時候,經歷這些習俗,就覺得好有趣。有說法娘家不能陪鍋,這是啥子原因呢?
一、結婚往臉上抹鍋灰是什麼寓意:
結婚抹鍋灰,是往公婆的臉上抹,要把公婆抹成大花臉。橋槐
這個習俗從很早以前就有了,有一句古話叫做:黑火所熏之色表示柴火熏烤之後留下的煙的顏色就是造火的晶石他,同時灶神又是火神的化身,這在很多地方不僅是要鬧公婆,給公婆的臉上抹上鍋底灰,還要把公婆打扮成灶神的模樣。
這個鍋灰可不是隨便亂抹的,必須要是新郎父母的同輩才能抹的,女性給新郎的母親抹,男性給新郎的父親抹。
抹灰的時間,最好是選擇在開席的時間前,也就是認識兒媳之前,司儀就可以請化妝師上場了,同輩不僅是要給新郎的父母臉上抹黑,新郎父親頭上要帶一頂破草帽,腰上還要纏繞上一滾雹根草繩,還要斜插上一柄火鏟,這就是火神的樣式。
這樣兒媳,不僅是拜了公公,還拜了火神灶神,意味著成為了一家人了。雖然說將臉上抹黑不大怎麼好看,但這儀式卻是人們美好的祝願了。
二、女方結婚不能陪鍋:
是有一些地方不能送鍋,因為鍋這個字和禍還比較像,送鍋那豈不是將禍患送給了新人,這也太不吉利了。
是否要送鍋,這還是要看地方習俗,有些是可以陪嫁鍋的。
其實,結婚的時候,男方家買什麼和女方家買什麼,其實是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的。
男方家一般負責購買:房子、裝修、傢具、三金。
女方家一般負責購買:鍋碗瓢盆,傢具家電之類的。
總結:
有些地方確實是有往新郎父母臉上抹鍋灰的習俗,這儀式也是一種祝福,雖然說將鍋灰抹在臉上不好看,還有點傷皮膚的樣式。陪嫁是否要陪鍋,這就根據父母的需求來就好。
『柒』 河南結婚時為什麼父母要劃花臉
其實不光平頂山也有游罩這悉森樣的再咱河南大多數地方都有這樣的習睜磨畝俗!結婚的人多街坊鄰居家親戚朋友好看熱鬧是個喜慶日子當然要劃花臉了!為了高興
『捌』 結婚父母胸花怎麼戴
一、結婚哪些人需要戴胸花
1.新郎新娘
新娘新郎在婚禮上佩戴胸花那是肯定的,當然新娘的胸花是可以被手腕花替代的,但是新郎是必須佩戴胸花的,這是基本標識。
2.新人父母
新人兩人的父母也是需要佩戴胸花的,這也是身份的象徵,讓男女雙方的親戚都能熟知那個是新人的父母,互相之間的親戚有基本的了解。
3.其他
在婚禮上,可以佩戴胸花的還有主持人,證婚人等比較重要的參與婚禮的角色,這些人也是可以佩戴相應標識的胸花,方便親友辨認對方的身份。
二、結婚父母胸花怎麼戴
父母胸花一般來說由子女親自給父母帶上,當然方式也有多種:
首先,第一種:子女交換給父母佩戴,也就是說,新娘給新郎的父母佩戴胸花,新郎給新娘的父母佩戴胸花。
其次:第二種:自己給自己的父母佩戴上胸花。
因為沒有明確的考究,所以新人隨便都是可以的,甚至有的父母直接就是自己拿著胸花自己佩戴的,這個都是很隨意的,沒有嚴格的規定,新人自己看著辦就行。
三、結婚父母胸花誰給戴
1.新人佩戴:新人給父母佩戴胸花
2.自己佩戴:也可以是自己將胸花帶上
3.旁人佩戴:隨便傍邊幫忙的親友或者是伴郎伴娘都是可以幫忙佩戴的
但是一般情況下,為了以示對父母的感恩以及對對方父母的接納,一般情況下都是女方給男方的父母佩戴胸花,而男方為女方的父母佩戴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