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林志穎曬雙胞胎兒子開賽車照片,他希望兒子當賽車手嗎
林志穎曾經公開表示,希望有一個兒子能夠子承父業,長大後當賽車手。
至於林志穎從小在賽車堆里長大的大兒子kimi,則對賽車一點也不感冒,如果想要讓他下場賽車,需要用各種條件吸引他,才有可能勉強玩一下,比起Kimi,雙胞胎另外一個兒子Kyson對賽車就更加不感興趣了,就連林兄慧志穎夫婦使用條件誘惑,他都可以眉頭不挑一下,直接拒絕上場。這讓林志穎夫妻也是納悶不已,都是一個環境教育長大的,為什麼三兄弟差別這么大。
Ⅱ F1方程式賽車手
01 Ferrari 96
02 BMW Sauber 82
03 McLaren-Mercedes 72
04 Toyota 25
05 Red Bull-Renault 24
06 Williams-Toyota 16
07 Renault 15
08 Honda 14
09 STR-Ferrari 7
10 Force India-Ferrari 0
11 Super Aguri-Honda
1 Lewis Hamilton British McLaren-Mercedes 48
2 Felipe Massa Brazilian Ferrari 48
3 Kimi Räikkönen Finnish Ferrari 48
4 Robert Kubica Polish BMW Sauber 46
5 Nick Heidfeld German BMW Sauber 36
6 Heikki Kovalainen Finnish McLaren-Mercedes 24
7 Jarno Trulli Italian Toyota 20
8 Mark Webber Australian Red Bull-Renault 18
9 Fernando Alonso Spanish Renault 13
10 Rubens Barrichello Brazilian Honda 11
11 Nico Rosberg German Williams-Toyota 8
12 Kazuki Nakajima Japanese Williams-Toyota 8
13 David Coulthard British Red Bull-Renault 6
14 Timo Glock German Toyota 5
15 Sebastian Vettel German STR-Ferrari 5
16 Jenson Button British Honda 3
17 Sebastien Bourdais French STR-Ferrari 2
18 Nelsinho Piquet Brazilian Renault 2
19 Giancarlo Fisichella Italian Force India-Ferrari 0
20 Takuma Sato Japanese Super Aguri-Honda 0
21 Anthony Davidson British Super Aguri-Honda 0
22 Adrian Sutil German Force India-Ferrari 0
1 舒馬赫 Michael Schumacher
F1生涯:1992年-2006年
90次分站冠軍,67次桿位,142次躋身三甲,69次創最快圈速……還用多說嗎?正在向自己的第8個世界冠軍奮進的舒馬赫就是當之無愧的「百年王中王」。
2
塞納 Ayrton Senna
F1生涯:1984年-1994年
在巴西,稱得上民族英雄的體育明星只有兩個:一個是球王貝利,另外一個就是F1車手塞納。
1960年3月21日,塞納出生在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1983年成為威廉姆斯車隊的試車手,翌年成為托勒曼車隊(貝納通隊的前身)的正式車手;1985年,加盟蓮花車隊留下 「拚命三郎」的綽號。1988年轉會邁凱輪車隊,當年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1990年和1991年,他連獲世界冠軍。1.75米的身高、英俊的容貌、突出的戰績,使塞納在歐洲和巴西的女性車迷中頗盯扮清有人緣,天生的良好氣質、文質彬彬的談吐與時時刻刻表現出的睿智使他總是超人一等。塞納稱雄F1車壇時,舒馬赫和普羅斯特全都得讓他三分,那段時缺散間內他已成為賽車運動的代名詞。
1994年5月1日的聖馬利諾大獎賽,塞納命喪伊莫拉賽道。
3方吉奧
Juan Manuel Fangio
F1生涯:1950年-1957年
在凱前F1歷史上,方吉奧是有名的「藝術大師」。這位靦腆的阿根廷人的駕車技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對賽車的了解恐怕已超過世界上其他所有F1車手。正是依靠著超人的技術和判斷力,他贏得過五次世界冠軍。
1911年6月24日,方吉奧在阿根廷出生,他是義大利移民的後裔,從小就特別喜歡汽車和各種機器。11歲時方吉奧開始在一個修車鋪打工,掙錢貼補家用。在那裡他開始了對汽車的終身迷戀。從1934年開始,方吉奧開始參加賽車運動。二次大戰之前,他已取得多次阿根廷大賽冠軍。為了讓觀眾看得刺激,當時的車手們在質量不高的跑道上開車狂奔,十分危險,經常出現車毀人亡的悲劇。但只有方吉奧能夠巧妙地避開任何障礙,並爭取勝利。他一直渴望去歐洲開拓自己的事業,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卻破滅了他的美夢。
1950年,來到歐洲賽車場的方吉奧已經38歲了。在此後的7年時間里,他獲得了5個世界冠軍,在總共51場比賽中獲勝24場。作為精明的F1大賽戰略家,方吉奧不僅在賽道上展現了擅長控制比賽的能力,在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上,也表現出超強的控制力。剛來歐洲時,方吉奧只能與名氣不大的車隊合作,精明的他只簽訂為期一年的合同,因為他知道憑著自己出類拔萃的表現,很快會有大牌車隊上門找他。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方吉奧就進入了當時最強大的義大利阿爾法車隊,並取得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個F1世界冠軍。方吉奧先後還曾效力瑪莎拉蒂、賓士與法拉利車隊。1957年他的駕駛技術達到了頂峰,在德國霍根海姆賽道上,他的賽車輪胎出現問題,一度比其他車手落後了1分鍾之多。但最終還是以3秒的優勢奪取冠軍。盡管方吉奧身材矮小,但他卻一直是F1車壇中的巨人。他創造的很多紀錄直到46年後才被舒馬赫打破。1995年7月17日,方吉奧在家鄉病逝。
方吉奧PK塞納
21世紀之初,前賽車冠軍、英國人莫斯和泰里爾對「誰是20世紀最偉大的車手」有過不同的觀點,一個說是方吉奧,另一個則認為是塞納。
從當時的條件來說,頭戴皮帽、手戴皮手套、沒有安全帶保護的阿根廷車手方吉奧先後獲得五次F1世錦賽冠軍,且分別效力於五支不同車隊,實屬不易。正如莫斯所說:「如果方吉奧參加現在的F1比賽,同樣還能取得世界冠軍。」但泰里爾也有自己的評選依據。從獲勝率來說,方吉奧參賽51場獲勝24次,勝率為47.1%,在F1歷史上排名第一。克拉克(英國)則為34.8%,列第二,後五位車手很接近:舒馬赫(德國)27.6%(截至1999年)、斯圖瓦特(英國)27.3%、普羅斯特(法國)25.6%、塞納(巴西)25.5%和莫斯24.2%。而獲得過三次世界冠軍的勞達(奧地利)、皮蓋特(巴西)和伯拉漢姆(英國)的勝率卻只有14.6 %、11.3%和11.1%。不過,在評選上世紀最偉大的F1車手時,世界各國媒體還是列入了勝率並不突出的塞納的名字。
4阿斯卡利 Alberto Ascari
F1生涯:1940年-1955年
1918年7月13日,阿斯卡利出生在義大利的米蘭。父親安東尼奧·阿斯卡利是當時義大利最著名的賽車手,就在第七個孩子出生前兩周,安東尼奧·阿斯卡利在法國的大獎賽上丟掉了性命。從那時起,小阿斯卡利就希望為父親完成未完成的夢。
中學時,他花掉全部積蓄,購買了一輛摩托車。
1940年是阿斯卡利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他駕駛著法拉利賽車第一次參加F1大賽,也在這一年,他結了婚。受戰爭的影響,阿斯卡利的事業中斷了幾年,1947年,他重操舊業。法拉利車隊的老闆恩佐·法拉利是阿斯卡利父親的朋友,在他的幫助下,阿斯卡利進入了法拉利車隊。1950年代,阿斯卡利在兩年的時間里控制了F1大賽,奪得了冠軍。史學家認為,他控制比賽的能力只有當今的舒馬赫才足以媲美。
1952年和1953年連獲冠軍的阿斯卡利在1955年摩納哥大獎賽上發生意外,賽車翻進了蒙特卡羅港口。車子入水後,阿斯卡利竟然靠游泳逃生,且一點沒有受傷。但就在幾天後,在蒙扎賽道上練習時,阿斯卡利遭遇了與父親一樣的結局——命喪賽道。無論是對義大利還是對法拉利,阿斯卡利的死都是巨大損失。
5斯圖瓦特 Jackie Stewart
F1生涯:1965年-1973年
斯圖瓦特與克拉克都是蘇格蘭體育史上最有名的英雄。在所有英國F1車手中,斯圖瓦特是惟一被英國女王授予騎士爵位的。斯圖瓦特認為,這個榮譽比奪得一次世界冠軍更有意義。
斯圖爾特有位參加汽車賽的哥哥,但卻在一起事故中意外身亡,因此父母堅決反對斯圖瓦特參加賽車。無奈的斯圖瓦特只能向射擊方向發展,但由於他有些結巴,所以未能獲准參加1960年奧運會。沮喪的他很快重返賽車場,參加F3比賽。1963年,肯·泰里爾將其簽為正式車手。1965年,斯圖瓦特加入了格蘭漢姆·希爾所在的布拉伯漢姆車隊,當年獲得車手總季軍。斯圖瓦特的勇氣和直率品行是他成為偉大車手的關鍵。他的駕駛風格永遠是後來車手的楷模。斯圖瓦特參加F1比賽時恰好是事故頻發階段,但斯圖爾特卻憑借著穩健的風格獲得了3次車手總冠軍,他創造的27場分站冠軍勝利的紀錄也保持了14年之久。1973年,斯圖瓦特告別車壇,20年後他創建了斯圖瓦特車隊,後以6000萬英鎊賣給福特公司。2000年斯圖瓦特離開福特,車隊也更名「美洲虎」。斯圖瓦特對F1的最大貢獻是提高了F1的安全性,當今F1的不少安全防護措施都是他提出來的。
6
克拉克 Jim Clark
F1生涯:1960年-1968年
克拉克出生於蘇格蘭的農夫家庭,他從小喜歡開車,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參加賽車比賽。這一想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但在生性倔強的克拉克的一再要求下,父母最終還是給他開了綠燈。克拉克最初和朋友斯科特·沃森一起,加盟約克·麥克伯恩的車隊參加拉力賽,1960年獲得參加F1大賽的資格。兩年後,他在西班牙大獎賽上首次贏得分站冠軍。1965年是克拉克最輝煌的時刻,他同時贏得F1和美國印地500兩項冠軍。1960年到1968年期間,克拉克共獲得了25個分站賽冠軍,還兩度成為車手總冠軍。盡管克拉克實現了人生之夢,但他的好運到此為止。1968賽季,克拉克首先在南非站獲得冠軍,大有超過方吉奧再次獲得總冠軍的氣勢,但在同年霍根海姆舉行的F2大獎賽上,克拉克卻車毀人亡。那次賽車爆炸的原因至今不明。事後,賽車界對這位謙虛的蘇格蘭人總是念念不忘:在舒馬赫未曾出現的時代,F1史學家一直認為克拉克與方吉奧齊名,是F1最偉大的車手之一。
7
勞達 Niki Lauda
F1生涯:1971年-1979年
勞達是歷史上少數重返F1大賽的車手之一。他1949年2月22日出生於奧地利,1971年首次參加F1大獎賽。法拉利車隊慧眼識英雄,勞達的加盟也很快改變了義大利車隊的傳統作風。1975年和1977年,勞達兩次獲得世界冠軍。1976年德國大獎賽的紐布格林賽道上,勞達發生嚴重車禍,並引發大火,面部被嚴重燒傷,但他在38天後重新出現在賽道上,並獲得當年的世界亞軍。1979年,勞達突然退出F1,3年後才重返大賽,但這次加盟的不再是法拉利,而是邁凱輪。當時不少人懷疑他重返賽場是為生活所迫,且不會再有大作為,誰知他當年就擊敗了普羅斯特,並在1982年再次成為世界冠軍。
勞達是F1大賽中有名的智多星。每次比賽前,他都要分析一下本站比賽可能遇到的風險,衡量一下冒險是否值得。退役後,他還當過美洲虎隊的掌門人。離開F1後,勞達成立了一家航空公司,但經營並不順利。他一度還曾成為法拉利的顧問,但因與法拉利的技術人員意見相左,而被趕走。如今,勞達是奧地利一家電視台的F1轉播顧問。
8
莫斯 Stirling Moss
F1生涯:1951年-1961年
在英國,只要一提到斯特林·莫斯的名字,人們就會想到F1大賽。莫斯出生在英國的一個賽車世家裡。他的父親阿爾弗雷德·莫斯和母親都是賽車高手。父親參加過布魯克蘭茲汽車大賽;母親則以去各地參加汽車和摩托車比賽為樂。莫斯的姐姐不僅是個賽車迷,而且也是賽馬和賭馬的高手,多次參加各種賽馬比賽。盡管莫斯的全家都是運動員,他本人童年時卻是體弱多病,由於其所患腎病在一段時間里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差點斷送了他的前程。莫斯9歲時,他的父親開始訓練兒子開車。老莫斯從舊車店裡購買了一輛老式的奧斯汀汽車,小莫斯就開始在自家的田地周圍開著車兜來兜去。老莫斯是位牙科醫生,他希望兒子學好本事,也當一位牙科醫生。作為醫生的兒子,莫斯本應子承父業,可惜他根本不是讀書的料。17歲時,還沒完成學業的莫斯到飯店當了服務員。為了掙更多的錢,他還在晚上當看門人。
1951年,干過多種職業的莫斯終於來到法拉利車隊。可當比賽快要開始時,車隊卻臨時換人,這讓莫斯深感失望。數年後,法拉利車隊曾希望他能回心轉意,但莫斯始終沒有與紅色躍馬和解。在1951年到1961年的10年時間里,莫斯從沒有拿過一次F1總冠軍。然而,他在其他比賽中卻為英國獲得了不少冠軍頭銜。用F1史學家的話來說,如果不是評選F1十傑,而是評選賽車十傑,那莫斯應當獨占鰲頭。
9
普羅斯特 Alain Prost
F1生涯:1979年-1994年
阿蘭·普羅斯特是F1歷史上最了不起的人物之一。他在13年的F1生涯中為法蘭西獲得多次榮耀。1985年退役後獲得了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騎士獎章。1999年,他又獲得了20世紀世界體育大獎。
普羅斯特1955年5月24日出生在法國聖保羅,早年對賽車的熱愛始於參加卡丁車賽,後來贏得了F3冠軍。1973年,他參加了F1世錦賽的最後一站比賽,從此步入F1車壇。
讓人們感到驚訝的是,普羅斯特首次駕駛F1賽車就沒有出現任何失誤。第二年,他效力邁凱輪車隊,正式參賽。1981年,他轉會雷諾車隊,在當年的法國大獎賽上首次贏得分站冠軍。1983年,他僅以1分之差輸給巴西的皮蓋特,未能奪得世界冠軍。在強大的壓力之下,普羅斯特在1984年重返邁凱輪車隊,但這次他又以0.5分之差輸給了隊友勞達。
1985年才是普羅斯特的轉折點,他成為法國歷史上首位F1世界冠軍。此後在1988年和1989年兩次贏得世界冠軍,成為世界上第六位三次獲得世界冠軍的車手。
普羅斯特的賽車事業持續時間很長,在圈內他的綽號也最多:「計算器」、「婊子養的快兒子」、「大鼻子」,諸如此類。由於普羅斯特在比賽時絕不會冒險駕駛,他最為人知的外號還是「車壇教授」,這也因為他每次賽後還能對比賽進行一番認真評述。
普羅斯特的宿敵是塞納,為此他還曾於1992年一度退出車壇。1993年,普羅斯特重返賽場,加盟威廉姆斯車隊,並贏得了第四個世界冠軍。他創下的199場F1大賽獲勝51場的成績曾被認為是F1最難打破的紀錄之一。在得知塞納第二年要轉會威廉姆斯之後,普羅斯特再次宣布退役。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普羅斯特費盡心血創建了一支F1「法國隊」,但他的理念並沒有得到商界的認可,也沒有政府的支持,車隊很快倒閉。
10
布拉伯海姆Jack Brabham
F1生涯:1955年-1970年
布拉伯海姆是來自澳大利亞的二代移民,但他一直被認為是英國車手。他的祖父原來居住在倫敦東區,在移民悉尼後開設了一家生意火爆的食品公司。這給布拉伯海姆從事賽車事業提供了經濟基礎。布拉海姆的父親是一位摩托車迷,他在兒子12歲時就教其駕駛汽車。15歲時布拉伯海姆離開學校,到一家修車場工作,不久開始為一位美國人專門製造賽車。很快,布拉伯漢姆經歷了修車、造車、賽車的轉變——要知道心計頗深的布拉伯海姆每晚都到科加拉工程學院進修工程師課程。
1944年,布拉伯海姆第一次參加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比賽就獲得了冠軍,他還與羅恩·陶拉納克結成了夥伴關系,這種關系一直保持到歐洲的F1賽場上。1955年,布拉伯海姆進入了歐洲的汽車大賽。歐洲干凈、整潔和平滑的車道遠遠好於澳大利亞崎嶇不平、骯臟的賽道,良好的條件使布拉伯漢姆更加熱愛F1大賽。從1962年開始,布拉伯海姆與同伴駕駛自己製造的賽車參賽,到1966年時,40歲的布拉伯海姆達到了職業生涯的頂峰,這位不苟言笑的澳大利亞人是迄今F1車壇上界惟一一位駕駛自造賽車獲得世界冠軍的車手。1969年,布拉伯漢姆在一次試車中傷了腳踝,從而失去了第四次贏得世界冠軍的機會。隨後一年,他在贏得了南非大獎賽冠軍後,其後兩場比賽都是意外地在最後一圈失利。之後,布拉伯漢姆賣掉了車隊股份,重返澳大利亞。
11
格拉漢姆·希爾 Graham Hill
F1生涯:1958年-1975年
格拉漢姆·希爾16歲時在一家汽車配件廠當學徒。21歲那年,他還去艦隊服了二年役。其中某天,他從一本雜志上偶爾發現了一個賽車培訓廣告,於是報名參加。培訓中希爾只跑了4圈就很快被「伯樂」發現。此後他開始利用打工掙錢,來換取參加培訓的機會。
希爾24歲時才真正開始賽車生涯,他用70英鎊從別人那裡買了一輛1929出廠的奧斯汀參賽。後來,他來到有「蓮花之父」的蓮花車隊當技師,1958年才得到參加F1大獎賽的機會。
1962年,他贏得荷蘭大獎賽冠軍,同年得到年度總冠軍。1964年,他加盟布拉伯漢姆的車隊,可惜該隊賽車太破舊。第二年,他重返蓮花車隊,與英國人克拉克組成「超級組合」。可惜,克拉克在1968年德國霍根海姆賽道上撞車身亡,希爾贏得了最後兩站冠軍,最終第二次贏得了世界冠軍。
1969年,希爾在一次比賽中意外受傷,但他在第二年奇跡般復出。1975年,希爾在一次飛機事故中喪生。他的兒子達蒙·希爾子承父業,1990年開始進入F1,並在1997年奪得世界冠軍。
12
皮蓋特 Nelson Piquet
F1生涯:1978年-1990年
皮蓋特盡管也取得過三次世界冠軍,但他與同樣獲得三次世界冠軍的布拉伯漢姆一樣,容易被人們遺忘。
皮蓋特1952年8月17日出生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是一位政府官員的後代。他家境較好,14歲時參加卡丁車比賽,1971年、1972年兩次贏得巴西卡丁車錦標賽冠軍。為了不讓家人發現自己從事的風險運動,他甚至改名來瞞過家人。1977年,他來到歐洲參賽,取得了英國F3冠軍。1978年中他曾加入邁凱輪車隊,但不久就被車隊解聘。此刻,布拉伯漢姆車隊經理埃克萊斯頓收留了他。埃克萊斯頓現在是F1的推廣人。
皮蓋特的隊友是奧地利的勞達,在這位傳奇人物退役前,皮蓋特已開始擔當重任。1980年,皮蓋特在美國大獎賽上首次贏得分站冠軍。1981年,皮蓋特取得了自己的首個F1世界冠軍。1983年,皮蓋特再奪世界冠軍,也成為最後一位使用渦輪增壓引擎奪冠的車手。1985年,皮蓋特轉會威廉姆斯車隊,當時該隊的英國人曼塞爾並不歡迎這位新隊友。兩位車手展開了內訌,但在1987年,皮蓋特還是第三次贏得了世界冠軍。1988年,皮蓋特錯誤轉會蓮花車隊,此後成績平平。皮蓋特最後效力的是貝納通車隊,但由於該車隊後來找到了天才車手舒馬赫,皮蓋特只能被迫到美國印地聯賽謀生。1991年,他在一場印地比賽中發生嚴重車禍,後退出車壇。
13
邁凱倫 Bruce Mclaren
F1生涯:1959年-1970年
邁凱倫生於紐西蘭的奧克蘭,其父親是一家汽修廠老闆。由於父親經常參加汽車和摩托車比賽,對孩提時代的邁凱倫也產生了深刻影響。邁凱倫20歲就參加了當地的汽車登山賽。1957-1958賽季中,他在COOPER輪胎系列賽中取得勝利,並贏得了紐西蘭第一份到歐洲參賽的獎金。
1959年,22歲的邁凱倫在美國大獎賽上贏得了F1冠軍,成為當時F1歷史上最年輕的分站冠軍。這一紀錄直到前年才被西班牙的阿隆索打破。1962年至1965年,邁凱倫率領COOPER車隊奪得了多次分站冠軍。之後,他與合夥人組建了邁凱倫車隊。1965年,邁凱倫使用福特引擎首次開始參加F1世錦賽。1968年,邁凱倫駕駛自己製造的賽車在比利時大獎賽上首次贏得分站冠軍。
1970年6月2日,邁凱倫在英國古德伍德賽道試車時發生事故撞車身亡,年僅33歲。但他卻為F1車壇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車隊雖幾經轉手,但用邁凱倫命名的車隊至今活躍在F1車壇上。
14曼塞爾Nigel Mansell
F1生涯:1979年-1992年
曼塞爾1953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蘭。與其他車手一樣,他也是從F3直接進入的F1,不過這是用自己的房產做抵押換來的。
1979年,曼塞爾受邀到蓮花車隊試車,雖然成績不錯,但只能成為車隊的試車手,只在賽季中得到三次替補出場的機會。1980年,曼塞爾在奧地利大獎賽上首次參賽,但由於賽車漏油,他未能取得好成績。1981年,曼塞爾成為蓮花車隊正式車手,但成績並沒有太大的進步。1985年,曼塞爾轉會威廉姆斯車隊,雖然本田引擎動力十足,但他也沒什麼登台機會。1986年,曼塞爾時來運轉,取得了五站分站冠軍,並有望與邁凱輪車隊的普羅斯特爭奪世界冠軍。在當年澳大利亞大獎賽上,他只要取得3分便可穩拿總冠軍,孰料他卻在終點前200米爆胎失控。1987與1988年,曼塞爾的主要對手是隊友皮蓋特,但他始終處於隊友的陰影下。1989年,曼塞爾轉會法拉利車隊,首場比賽就取得冠軍,並先後在四場比賽中的三場登上領獎台。1991年,曼塞爾重返威廉姆斯車隊,但他開始時失分太多,第三次獲得世界亞軍。1992年是曼塞爾最輝煌的一年,威廉姆斯車隊得到了全新的本田引擎,曼塞爾取得了開賽之初的五次勝利,並最終奪得世界冠軍。曼塞爾賽後與車隊在合同方面發生了爭執,他一氣之下跑到美國參加印地系列賽,並於1993年奪得印地聯賽總冠軍。1994年,塞納撞車身亡後,威廉姆斯聘請曼塞爾重返該隊。但此時的曼塞爾已不再具備F1的才華,幾站之後就退出了。
15 阿隆索 Fernando Alonso
F1生涯:2001年至今出生於西班牙的阿隆索在賽車上很有天賦,13歲時就獲得西班牙卡丁車冠軍,隨後開始嘗試方程式錦標賽,在贏得F3000冠軍後,阿隆索來到F1,最初是擔任米納爾迪和雷諾的試車手,但很快,他就在賽道上出人頭地,將一系列紀錄改寫到了自己名下。他是F1歷史上最年輕的分站賽冠軍,去年更以24歲7個月零29天的年齡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很多人相信,阿隆索將是繼舒馬赫之後出現的新一代車王,正是他的出現才使舒馬赫下定在本賽季結束後退出F1車壇的決心。
Ⅲ 為何中國出不了F1賽車手差距在哪
F1是田賽金字塔的頂端,預計將是主場。然而,賽車文化並不取決於哪個國家可以生產F1賽車手,回而是答取決於人們對賽車運動的理解程度。用土壤,然後播種,再「水」發芽,種植目前國內賽車土,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下面是問題的後半部分:「差距在哪裡?」
然而,這需要積累,賽車文化,市場環境,都不是一朝一夕。在中國很少有人喜歡賽車。此外,模擬駕駛的賽車游戲在中國根本不在榜單上。錦標賽上從來沒有任何賽車比賽。即使我們先組織優秀的比賽,這也是一種方式。也許未來的賽車運動將是全世界坐在模擬器上,戴著虛擬現實頭盔的一群人。
Ⅳ F1賽車 十大賽車手
F1十大豪傑
一、紀錄之王舒馬赫
舒馬赫是F1車手隊伍中最有天賦的人物。每場比賽之前,他進行的准備也最為全面、最為穩妥。在車隊里,舒馬赫無疑是一面旗幟。無論在賽場內,還是在賽場外,他總是全神貫注於車賽,很悔升少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擾。即使在母親去世之後,他仍然堅持參加比賽。他的行動不時鼓舞著隊友與他一道奮斗。
34歲的舒馬赫在東京得到了第六個冠軍,創造了F1大賽的新紀錄,他目前是保持紀錄項目最多的車手。盡管年輕的車手對舒馬赫總是懷抱冠軍不放氣憤不已,可是他們對舒馬赫在濕滑的跑道上能夠奇妙地控制高速飛奔的汽車也是欽佩之至。
最佳表現:1995年霍根海姆賽道。在濕滑的賽道上,舒馬赫只用了幾圈叢答就超過了所有的對手並最終奪取了冠軍。
二、藝術大師方吉奧
「方吉奧」是F1最經常被提及的名字,他創造的紀錄是無數後輩沖擊的目標。2003年,34歲的舒馬赫超越了方吉奧,成為第一個6奪年度車手總冠軍的人,寫下新的神話。
在F1賽車界,方吉奧是有名的「藝術大師」。這位靦腆的阿根廷人的駕車技術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且他對於賽車的了解恐怕超過了世界上的任何F1車手。正是依靠超人的技術和預判能力,方吉奧逃過了賽車場上的許多陷阱。
1934年以後,方吉奧開始參加賽車比賽。在阿根廷的賽車歷史上,方吉奧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多次獲得阿根廷汽車大賽冠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阿根廷的賽車跑道猶如死亡通道。為了讓觀眾看著刺激,車手們在質量不高的跑道上開車狂奔,十分危險,經常出現車毀人亡的悲劇。1940年、1941年,方吉奧連續兩年獲得全國比賽的冠軍。此時,方吉奧迫切希望到賽車運動更為發達的歐洲開拓自己的事業。碧鄭老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他的美夢一時間難以實現。
1950年,方吉奧來到歐洲賽車場時,他已經38歲了。在之後的7年時間里。方吉奧獲得了5個世界冠軍,在51站比賽中獲勝24站。作為精明的F1大賽戰略家,方吉奧不僅在比賽中展現了擅長控制比賽的能力,而且在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上,他也表現出超強的控制能力。剛來歐洲時,方吉奧只能與名氣不大的車隊合作,精明的他只簽訂了為期一年的合同,因為他知道憑著出類拔萃的表現,很快會有大牌車隊上門找他。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年方吉奧就進入了優秀車隊。
最佳表現:1957年德國霍根海姆賽道。賽場上,方吉奧的賽車的輪胎出現了毛病,不得不在修理站呆了很長時間,比其他車手竟然落後了1分鍾。但是最終方吉奧以3秒的優勢奪取了冠軍。同時,方吉奧在這次比賽中,連續7次創造了單圈速度最快的紀錄。
三、巴西的民族英雄賽納
1960年,塞納出生在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從20歲開始,塞納就是巴西的賽車英雄。自1982年以始,塞納先後獲得過福特方程大賽、英國冠軍賽、歐洲冠軍賽、英國F3大賽等著名賽事的冠軍。1984年後,塞納先後效力於雷諾、本田、麥克拉倫和威廉姆斯等F1車隊,並且多次登上了冠軍寶座。1.75米的身高、英俊的容貌、突出的戰績,使塞納在歐洲和巴西的女性車迷當中頗有人緣。當年塞納稱雄F1車壇時,舒馬赫和普羅斯特全都得讓他三分。在塞納看來,幫助他獲得大賽冠軍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上帝的幫助。上帝安排他進入了賽車運動。同時,上帝又給予他獲得勝利的一切本事。與舒馬赫等人不同,塞納在賽場內外人氣都很旺。天生的良好氣質、文質彬彬的談吐和無時不刻表現出來的睿智使得他總是超人一等。盡管他在賽場上有時表現得相當粗魯,但是車迷們仍然愛戴他。在摩納哥的埃莫拉賽道上,塞納贏得過6次冠軍。可是,1994年5月的埃莫拉賽道卻吞噬了這位巴西車手的生命。盡管塞納的世界冠軍的數量不如舒馬赫多。可是在獲得首發位置的數量方面,舒馬赫很難超越塞納創下的65次桿位的世界紀錄。塞納命喪賽車場之後,人們對法拉利車隊、對塞納所效力的威廉姆斯車隊都提出了種種置疑。塞納的家屬也多次向有關部門提出疑問,但是最終對事故的調查還是不了了之。最佳表現:1988年的鈴鹿賽道。第一圈比賽結束時,塞納尚處在第16名,可是到比賽結束時,他後來居上奪取了冠軍。
四、父子兩代皆喪生賽場的阿斯卡利
1918年7月13日,阿斯卡利出生在義大利的米蘭。他的父親安東尼奧阿斯卡利是當時義大利最為著名的賽車手,經常帶著兒子參加各種車賽。就在阿斯卡利的第七個孩子出生之前的兩周,他在法國的大獎賽上丟掉了性命。從那時開始,小阿斯卡利就希望成為像父親一樣的車手。
受戰爭的影響,阿斯卡利的事業中斷了幾年,1947年,他重操舊業。法拉利車隊的老闆恩佐和是阿斯卡利父親的朋友。在他的幫助下,阿斯卡利進入了法拉利車隊。
1950年代,阿斯卡利在兩年的時間里控制了大賽,奪得了冠軍。史學家認為,他對比賽的控製程度只有當今的舒馬赫才能夠趕得上。1952年和1953年連獲冠軍的阿斯卡利在1955年出事了。他的賽車撞進了蒙特卡羅港口,車子入水後,阿斯卡利竟然靠游泳逃脫了死亡而且一點沒有受傷。但是幾天之後,在蒙扎賽道上練習時,阿斯卡利沒有應那句老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而是追隨先父喪生於賽車場。
最佳表現:1953年的希爾維斯通車道。阿斯卡利自始至終領先於方吉奧,最終獲得了冠軍。
五、克拉克魂歸蘇格蘭
在阿斯頓.馬丁的幫襯下,克拉克在1960年獲得了參加F1大賽的資格。從1960年到1968年期間,克拉克共獲得了25個分站賽冠軍,還兩度成為車手總冠軍。盡管克拉克實現了人生之夢,成為了F1冠軍,但是他的好運到此為止,最終這位叱吒F1賽道的車手魂歸蘇格蘭。在1968賽季,克拉克首先在南非站獲得了冠軍,大有超過方吉奧再次獲得總冠軍的氣勢。可是,同年在霍根海姆舉行的F2汽車大賽上,克拉克車毀人亡。事後,賽車界對於這位謙虛的蘇格蘭人總是念念不忘。在F1歷史上,克拉克與方吉奧和塞納齊名。
最佳表現:1967年的蒙扎賽道。比賽臨近結束時,克拉克車胎被扎破,但是他仍然領先一整圈,最後一圈,在汽油耗盡的情況下,他駕駛著賽車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六、差點成為射擊冠軍的斯圖爾特
斯圖爾特最大的特點是有些結巴,這使他沒有獲得參加1960年奧運會射擊隊的資格。此後,斯圖爾特借了一輛賽車,開始練起車來。在1965年斯圖爾特正式成為F1車手之前,他還參加了F3的比賽。
他的過人之處不在於技術,而在於他的勇氣和智慧。斯圖爾特參加F1時,恰好是事故頻發階段,人們總將F1大賽與死神聯系在一起。可是,斯圖爾特卻獲得了3次車手總冠軍。
他在事業處於最高峰時離開了F1跑道。其後,斯圖爾特開始不遺餘力地為車手的安全奔走。當今F1賽車的不少安全防護措施都是斯圖爾特提出來的。
最佳表現:1968年霍根海姆賽道。當時,雨水和霧氣包圍了整個賽道。賽車場的能見度幾乎等於零。但是,斯圖爾特卻在第一圈之後就領先了8秒,比賽結束獲得冠軍時,他比列第二位的車手提前了整整4分鍾,這在F1賽車史上是罕見的差距。
七、兩進F1的勞達
勞達是F1大賽中二進宮並且取得成功的為數不多的車手之一。1971年,奧地利人憑借自己的雄厚資金,進入了F1大賽,並且在法拉利車隊獲得了兩個車手總冠軍。
1979年,勞達突然退出。3年之後,勞達回到了F1大賽,但是這次加盟的不是法拉利車隊,而是麥克拉倫車隊。並且在1982年獲得了個人的第三個F1車手總冠軍。
勞達是F1大賽中的智多星。每次比賽之前,他都要分析一下本站比賽可能遇到的風險,衡量一下冒險是否值得。退役後,勞達還當過美洲虎隊的掌門人。
最佳表現:1976年尼爾布格靈賽道。這時處處小心謹慎的勞達遇到的惟一一次致命風險,但是他巧妙地逃脫了。比賽中,汽車起火,勞達被燒得疼痛難忍,可是他最終還是獲得比賽的第四名。
八、全能型車手莫斯
在英國,只要一提到斯特林莫斯的名字,人們就會想到F1大賽。莫斯出生在英國的一個賽車世家裡。他的父親阿爾弗雷德.莫斯和母親都是摩托車、賽車比賽的高手。盡管莫斯的全家都是運動員,可是他小時候卻是多愁多病身。莫斯的腎病一段時間里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差點斷送了他的前程。
1951年,干過多種職業的莫斯終於來到了法拉利車隊。可是當比賽快要開始時,車隊卻臨時換人,這讓莫斯深感失望。後來,法拉利車隊曾希望他能回心轉意,但莫斯始終沒有同法拉利和解。在1951年到1961年的10年時間里,莫斯從來沒有拿到過一次F1總冠軍。可是,他在其他比賽中卻為英國獲得了不少冠軍。
最佳表現:1955年安特里車道。莫斯擊敗了隊友方吉奧,奪取了他的16場勝利的第一場。
九、駕駛自造賽車拿冠軍的布拉海姆
布拉海姆是澳大利亞第二代車手中的佼佼者。布拉海姆15歲時離開了學校,到一家修車場工作。同時,心計頗深的布拉海姆每個晚上都到科加拉工程學院進修工程師課程。
1946年他憑手藝在悉尼開設了一家小小的汽車修理廠。不久,布拉海姆結識了美國人約翰尼.斯昆博格。布拉海姆專門為斯昆博格製造小型賽車,積累了不少製造賽車的經驗。很快,布拉海姆從修車人、造車人變成了開車人。他第一次參加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比賽就獲得了冠軍。與此同時,布拉海姆與羅恩.陶拉納克結成了夥伴關系,這種關系一直保持到歐洲的F1賽場上。1955年,布拉海姆進入了歐洲的汽車大賽。
歐洲干凈、整潔和平滑的車道,代替了澳大利亞崎嶇不平、骯臟的賽道,良好的條件使布拉海姆更加熱愛F1大賽。這位不苟言笑的澳大利亞人,是迄今F1賽車界惟一一位開著自己製造的賽車獲得世界冠軍的車手。
從1955年到1970年,布拉海姆參加了126場F1大獎賽的比賽,獲勝14場。
最佳表現:1966年蘭斯車道。40歲的布拉海姆迎來了他個人賽車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刻。他駕駛著自己製造的賽車在蘭斯車道上拿到了冠軍。
十、綽號最多的車手普羅斯特
在13年的時間里,普羅斯特在F1賽車場上為法蘭西民族多次獲得了榮耀。
1985年,普羅斯特獲得了法國政府頒發的榮譽騎士獎章。1999年,他又獲得了20世紀世界體育大獎。
普羅斯特的賽車事業持續時間很長,因此在業內,綽號最多的車手莫過於他。由於他攻於心計,人們送給普羅斯特一個綽號「計算器」。同時,車手勞達還給他起了一個不雅的綽號「婊子養的快兒子」。普羅斯特的鷹鉤鼻子使其他車手暗地裡稱之為「大鼻子」。
普羅斯特與其他車手相比,他的穩定性是最值得稱道的,很少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對參加的每一場比賽,普羅斯特賽後總要認真地評述一番,而且講得出道理來。在F1賽車手當中,一提到「教授」,人們自然知道指的是普羅斯特。三度F1車手總冠軍普羅斯特在麥克拉倫車隊和威廉姆斯車隊都是核心人物。
舒馬赫崛起之後,普羅斯特顯然走上了下坡路,但是他利用媒體的能力高於對手,所以仍然能得到好評。普羅斯特創下的199場F1大賽獲勝51場的成績曾被認為是最難打破的紀錄之一。他費盡心血創建了一支F1新車隊,卻在新世紀開始之後不得不解散,這恐怕是普羅斯特一生中最難過的事情。
最佳表現:1985年蒙扎賽道。比賽中他展示了完美無缺的技術,獲得了個人第一個年度車手總冠軍。
Ⅳ 人生要過好彎道
在後來的一次活動中,楊瀾問她:「你最高時速能開到多少?」
Ⅵ 你見過哪些埋沒在民間的「賽車手」
有啊,我爸爸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老司機,他的開車技術非常6。在我們村都很出名。我們都叫他賽車手。
Ⅶ 仲天騏的右手為什麼不能開賽車了,他的右手怎麼了
仲天騏好型旦的父親仲威為了讓阿星離開他兒子花高價買了他們要賣飾品的店面,除非他們友擾用10萬來買才行,不得已天騏去參加賭命賽車來掙錢,但比賽對方在天騏的車上做了手腳,致使租含天騏輸了比賽,最後被砍傷了右手。
Ⅷ 中學賽車手勵志故事
有很多人心中可能都有一個 賽車 夢,但是說到要成為一個「賽車手」,絕大多數人都會望而卻步。一起來看看關於賽車手的 故事 吧。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賽車手 勵志故事 ,供大家參閱!
賽車手勵志故事篇1
2000 年,18 歲的韓寒退學;同年,小說《三重門》出版,兩版150萬冊的銷量讓韓寒成了身家百萬的「不缺錢」人—而在此之前,他最大的心願不過是能買一輛聲音好聽一點兒的進口摩托車。
從輟學青年搖身一變為「不缺錢」的人後,韓寒開始著手實現他兒時的賽車夢。據說當年他看中一輛改得花里胡哨十分拉風的富康,立即掏出14萬多元現場提車,並將其從上海開到北京進行改裝。所有配置都按照賽車標准進行了改造,車的外觀也被改成誇張的模樣:前輪換了個大輪圈,邊上裝了鯊魚腮,還加了尾翼,把三元催化器等裝置拆掉,為了追求巨大的聲音效果,排氣管改成了直排。但是這輛車只能用來忽悠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真正上路就露了怯。「本來起步到百公里是13 秒,改完以後變14秒了,因為重了嘛,輪胎又加寬了,車也笨多了。」
2001 年,韓寒開著這輛改裝車,和幾個玩飛車的朋友在北京組建了一支「極速車隊」。這支「個體戶」性質的車隊甚至沒有自己的練車場,除了卡丁車場外,只能在北京近郊懷柔的山路上練車。「等於是非法飆車,還差點掉溝里去。」韓寒回憶說,「當時開得很差,亂七八糟的,開車也不是很理性,能開快就開快,很沖動。」
2003 年,韓寒高調宣布加入賽車圈,代表北京極速車隊參加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上海站的比賽—不過這時他的坐騎已經不是當年那輛改裝富康,而是一輛從香港買來的舊三菱。
那場比賽是他唯一一次提前偷偷勘過路的比賽。賽道開始是五百米到八百米的一條大直線,然後是一個左轉彎,進入記者和觀眾最雲集的地方。
「比賽前夜,我進行過無數次幻想,那人生的第一個轉彎要如何呈現,是走一個非常標準的賽車線呢,還是炫目的漂移入彎,或者是中規中矩拐過去就行?結果是我沒剎住車。」
韓寒職業賽車生涯的第一個轉彎就從一把倒車開始。
之後不久是浙江龍游站,那裡是砂石路。「我喜歡拉力賽,就是因為少年夢想。看著那些拉力車手在山間樹林里高速漂移,十多歲的我目瞪口呆。從那一天,我就立志要和他們一樣。人哪,在青春期總是不承認自己有任何偶像,卻忘記年幼時他們給你的力量。當綁上安全帶,戴上頭盔,我覺得我所崇拜的拉力賽前輩們都附體在我身上。」韓寒在近十年之後的一篇 文章 里回憶道。
結果,他的第一個賽段就掉進了溝里。
「你說『自信』這個詞的英文到底是 confidence 還是 confident?」
4月末的一天,上海天馬賽車場。這是上海大眾333車隊新賽季開始前的第二個測試日,太陽暖烘烘地照耀著賽道,韓寒懶洋洋地蹲在車隊的P房門口,一邊瞅著技師們調試賽車,一邊與車隊新聞官馬怡然閑聊。
聊到英文這個話題,是因為不久之前《紐約客》的記者歐逸文采訪他的事情。韓寒半開玩笑地說起,為了在美國記者面前表現對於美國 文化 的了解,他主動談到了自己人生的頭幾部西方電影都獻給了美國大片,比如《終結者》、《星球大戰》等。沒想到歐逸文聽後大驚失色,誇張地嚷道:「那都是美國文化垃圾!」
講到這里,韓寒突然頓了一下,然後若有所思地拋出了前面的那個問題。
「好像是confident 吧。」車隊新聞官馬怡然回答說。
哇,慘了,我一直跟外國記者說,I am confidence。這下丟臉丟到國際上去了。」他一邊自嘲,一邊踱著步子慢悠悠地走開。
在成為職業車手的十年裡,韓寒也許從未停止過在對自己說「I am confidence」。2004 年,韓寒結束了「個體戶」車手生涯,帶著自己的舊三菱車加入老牌賽車強隊雲南紅河車隊。
車隊里也有著自己的森嚴等級。因為每場比賽一支車隊只能派出兩名車手,所以一號、二號車手是為車隊爭取積分的,三號車手只能做替補,四號車手主要用作宣傳,一般會挑選比較有名氣的人。少年成名的韓寒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四號車手。
「那時候我每換一個車隊,油漆就加厚了一層。車隊除了給我的車身上刷新各種 logo 之外,不會做任何實質性的改裝和性能提升。」
韓寒這樣帶車掛靠車隊的行為在賽車圈裡非常普遍,業內人士稱之為「自帶干糧」。
由於在紅河車隊的幾場比賽表現平平,在車隊進行整容調整時,韓寒在人氣和成績比拼中輸給演藝明星林志穎,失去了四號車手的位置。
不久之後車隊通知韓寒,如果想要繼續留在車隊,必須自己去拉每場比賽10萬元的贊助。而那段時期里,韓寒唯一收到過的贊助是一家小賣部贈送的一箱純凈水。
一位在米其林輪胎工作的朋友看他可憐,贊助了兩條輪胎。韓寒感恩戴德地在自己賽車上貼滿米其林logo,結果有人來傳話,問他能不能把這貼紙給撕了,因為公司總部的外國人突然看見有台貼滿自己商標、不知道哪冒出來的賽車,非常不悅。「米其林有非常嚴格的贊助規定,一般只贊助能獲勝的車手。」
結果一進賽段,因為賽車老舊,年久失修,沒幾公里避震器斷了。「我當時是一個對機械幾乎一無所知的車手,只知道拋錨了要打開引擎蓋假裝看看,顯專業。」韓寒在博客中回憶道,那是他連續好幾場因為壞車而退賽了,又逢其他車手開著全新的賽車掠過,恨不得捲起的土把自己給埋了。「手機同時響了,是朋友打來的。他問我,聽說你又退賽了,別灰心,哦,對了,貼紙撕了沒?」
那是他第一次為拉力賽默默流淚。「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充滿爭議的人物,一旦你做不好一件事情,人們對你的嘲笑很可能打擊到你。」他偷偷把車拖回了汽修店,無顏再去賽事維修區。
之後的比賽並沒有發生逆襲的奇跡。在第一個賽段,賽車爆缸,活塞把缸體打了一個大洞,引擎室燒了起來。當時他再買不起一個發動機,「但在火光照射下,我再沒有感覺心酸。」韓寒寫道,「要知道堅固的事物都要經過烈火的錘煉,這火光既不能溫暖我身,也不能焚毀我心。從那一天起,這件事情,我必須做到它。」
義大利人Pascal在天馬賽場經營著一間小小的改裝車廠,因為經營數年,算是上海賽車圈的一張老面孔,上海大眾333車隊全員上下都與他相熟。韓寒熟門熟路地走了進去,一會摸摸改裝車的玻璃纖維前蓋,一會與 Pascal 辯論 各種輪胎的急速時間。他用純熟的英文報出大串數據,力爭自己的觀點正確—至少在專業領域,他的英文並沒有自己說的那麼糟糕。
「我知道你,除了賽車手之外,你還是一個很有名的作家吧。」Pascal對韓寒嚷道,「嘿,小子,或許你下次該送我一本英文版的小說。」
韓寒似乎對海外發行自己的作品興趣不大。「我喜歡在寫作時玩一些文字游戲,有許多諧音、很多意思只有母語是中文的人才能看懂,這些東西很難翻譯成其他文字。」他這樣解釋。
這是2012年的4月,「方韓之戰」已打了月余。看似輕松迎戰的韓寒其實內心充滿疑惑。「他始終不太明白,這火是怎麼燒到自己身上的。」車隊新聞官馬怡然說,在方韓之戰發生之前,韓寒對於方舟子是充滿好奇的,「他時常會來向我們打聽,那個叫做方舟子的人現在又在揭誰的老底。」
4月29日,2012 年 CTCC 揭幕戰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打響。韓寒的妻子金麗華告訴到訪的媒體,那是「方韓之戰」後,韓寒參加的第一場賽車比賽,他比平常更渴望勝利。
「我在乎輸贏,我來參加比賽就是為了要贏。」韓寒在進入賽車圈之初曾這樣告訴媒體,喜歡賽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在他的眼中,賽車就是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快就是快,慢就是慢,成績放在那裡大家都看得見。」不過直到多年之後他才真正明白,賽車的世界也並非如終點處的黑白旗一樣,只有兩種顏色。
2005 年,韓寒加盟上海大眾333車隊,他的坐騎也換成了一輛POLO。這是一個雙贏的決定—韓寒成為了帶薪的三號車手,而車隊經理葉勇在多年之後則表示,當初選擇簽約韓寒的理由之一也是看中他的知名度。
作為對車隊老闆知遇之恩的回報,在拉力之餘,韓寒同時也為大眾 333 車隊跑場地賽。兩站拉力賽之後,他得了一個「韓老四」的綽號—這一年他最習慣的事情就是在前三名開完香檳之後,作為「其他也完成了比賽」的群眾演員之首率先通過收車台。
2005 年9月2 日,韓寒參加了CRC 1600cc組貴陽站比賽,那一天也是他的生日。倒數第二個賽段比賽完畢,他領先同隊隊友十幾秒,是毫無懸念的冠軍。但車隊考慮到整個車隊的總積分,還有贊助商的影響,希望他「讓車」。最後一個賽段,韓寒在接近終點處猛踩剎車,從第一名讓到了第四名。妻子金麗華後來回憶說,比賽結束後,「韓寒哭得很厲害」。
在賽車界,「讓車」是車隊根據比賽規則和全隊目標經常採取的一種策略。按照比賽規則,前一場拿第一的車手在後一場比賽中,賽車必須加上60公斤的自重,而與此同時如果車隊總積分為第一,則車手又要再加上30公斤的自重。如此一來,想要既保證車手奪冠,又保證車隊奪冠決非易事。
2012賽季,上海大眾333車隊在第三場珠海站比賽結束後,做出「保韓寒奪冠,棄車隊冠軍」的策略,這意味著車隊的一切資源都要向韓寒傾斜,必要時候,其他車手應當犧牲個人排名來完成目標,每個車手在其職業道路上需要學會欣然地「讓人」與「被讓」。
4月底的天馬賽車場,新賽季CTCC 比賽尚未開始。除了包括上海大眾333等幾個車隊在這里做賽前測試外,整個賽車場顯得空曠。相比其他車隊熱火朝天的P房,上海大眾333在天馬的整修間又顯得格外空曠,零零落落地擺放著幾張桌椅,一箱紅牛,牆壁上張貼著標示有賽季各站地點的地圖,除此之外幾乎空無一物。大眾333的基地本身就在天馬賽車場附近,所以他們寧願在基地做賽車調試,「再把車從基地開過來也只有5分鍾左右」。
持續一上午的測試其實非常鬆散。每個車隊在場上有大約40分鍾的做圈時間,然後下場等待兩小時再進行第二輪測試。漫長的等待時間里,馬怡然、葉勇、孫強、王睿和其他工程師們喜歡聚集在一起抽煙聊天,先是賽車的調教問題,然後無序蔓延至其他任何領域。韓寒始終沒有加入他們,他選擇一個人蹲在屋子另一邊牆角,看手機,發消息,刷微博。
有車場的工作人員帶著他的書來,他照例微笑,寒暄,一一簽名;有特意趕來的粉絲抱著手提電腦,他就按照要求在手提電腦上簽名,然後再默默踱出P房,爬上賽道邊的觀察台,抱著腿蜷在一起睡起覺來。
這個寡言少語的韓寒,與那個以跋扈文筆引發爭議的作家、放出年度車手「舍我其誰」豪言的年少車手完全不同。按照日本N H K電視台製作韓寒紀錄片導演李秀的說法,這個時候的韓寒又處於一種「躲」了起來的狀態。「一隻刺蝟。」他這樣形容韓寒。李秀的攝制團隊曾花費半年時間跟拍韓寒。
或許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夠知曉這個青年心底的堅持。孫強是韓寒的領航員,從韓寒進入大眾車隊開始,兩人合作至今,從三號車手、二號車手一路變成隊里的一號車手,「一次爭吵都沒有過。」孫強說。
只有一次開陽站比賽,因為出發時間緊迫,孫強的安全帶沒有扣緊。發車時安全帶一下綳開。去賽道發車點的路上,韓寒堅持讓孫強繫上安全帶:「如果你不系,我就靠邊停車,等系完了我再開。」兩人在路上一直糾結,因此耽誤了出發時間,被罰時十幾秒。
賽車手比賽前,勘路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路況熟悉與否對比賽成績影響很大。按照規定,拉力賽不能提前勘路,只允許比賽前一天在賽段上跑兩遍。但韓寒每次跑的時候,發現地上連剎車點都已經有了。他才明白其實其他車隊已經提前半月踩過點,練過車了。但他堅持不提前勘路:「規則不允許,要不然我心裡會很難受,因為我做錯事了。我遵循這個規則,其他人不遵循不要緊,我就可以隨便說,我就可以指責他人,他人指責不了我。」
勘路需要做路書,哪裡左轉,哪裡右轉,哪裡有彎道,都需要非常精確地標記。最初,韓寒和孫強的路書是這樣的:右五300米,到前方第28棵樹處左轉。比賽時每小時一百七八十km 的速度,誰能數出第28棵樹在哪裡?或者向日葵處左轉,一堆牛糞處右轉。第二天比賽,向日葵沒了,牛糞被鏟走了。沒有標識物,只能往前開,終點在前方。
這種「菜鳥級」的路書早已經被作為茶餘飯後的笑談,但如今的韓寒早已不是當初那個以作家身份躋身賽車圈的菜鳥車手。
今年6月,CTCC珠海站的正賽推遲10分鍾開始。由於未按規則在發車前倒計時3分鍾落地賽車,上海大眾333車隊的車手王睿、高華陽和韓寒先後被退後。其中影響最嚴重的是本該桿位首發的韓寒,他最後被罰至倒數第一出發,卻在比賽中一路趕超,奪得個人賽季第二個分站賽冠軍。比賽結束以後,韓寒一下子跳上賽車,高舉雙臂,激動慶祝自己的「壯舉」。
由於韓寒的出色表現,珠海站的比賽成了公認今年CTCC最精彩的一場比賽,而在上海大眾333車隊,這也是公認「韓少」職業車手生涯以來最激情四溢的一次逆襲。
從2003年參加職業車賽開始,到2012年歷史性地坐擁雙冠,十年一晃而過,原本那個20歲少年亦步入而立之年,為人夫為人父,開最好的賽車,有無限量供應的倍耐力輪胎,車身上無數贊助商貼紙。他依然記得當年米其林給他的那六條輪胎,以及被贊助商嫌棄的傷痛。「他人鼓勵你,那是你的助燃汽油;笑話你,也許是你汽油里的添加劑。」
與十年前那個桀驁不馴的少年相比,如今的韓寒逐漸明白很多事情,對於自己的賽車生涯和身邊的人,他現在開始以一種更加平和與誠懇的心態看待。在給車隊成員發 iPhone5 的時候,他特別關照要首先保證維修技師每人一台,「因為他們最辛苦,對這個年度冠軍貢獻最大。
賽車手勵志故事篇2
世界第一的賽車選手,最熱衷的興趣是找尋寶物。提及美國空軍最傑出人物艾迪。里肯貝克,就不禁令我想起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某次的晚餐會上,我坐在他們二人之間,他們的態度是那麼的沉靜,說話的語調也極為溫和,但他們卻都深深地沉迷於速度的魅力之中。
當初里肯貝克所以成為不怕死的賽車選手,是以賺錢為目的,那麼坎培爾又是為了什麼呢?坎培爾是屬於富豪之士,根本毋須為賺錢而勞心賣命。
那麼他為何選擇充滿危險的賽車選手呢?是為了名譽、名氣?對於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純粹只是為了享受才這么做的。」於是我轉問艾迪。里肯貝克:「你看過馬爾康。坎培爾爵士以彗星般的速度開快車的情形嗎?」曾參加過200次以上賽車的里肯貝克的回答,著實令我大吃一驚。
「說實在話,我從未看過,而且將來也不打算看,以那種速度開車,死亡率將高達80%.」
在當時的晚宴上,沒有一個人的開車速度及得上馬爾康。坎培爾爵士,其時速高達300英里,等於每分鍾跑5英里,從紐約到舊金山只要10小時就可跑完全程。在紀錄上,時速超過200英里的曾有4個人,也就是塞古雷伯。洛克哈特、基奇及拜柏--這4個人都因速度太快而去世,目前還活著的只是坎培爾而已。
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是個宿命論者,所以從不作多餘的擔心,當比賽結束步下車子時,他的態度冷靜得就像剛從公司下班歸來似的。
坎培爾爵士在16歲時,就決心要成為腳踏車賽的選手,他父親知道後,馬上把他送到倫敦著名的羅德 保險 公司上班,希望打消他這個念頭。
據他本人說,在他服務的兩年期間,一分錢也沒領到,直到第三年才有一點收入,但今天他已是世界有名的羅德公司董事。
他以報社為對象,推銷破壞名譽保險--這個構想是他19歲時想到的。在英國,有關破壞名譽的法律比美國嚴格,所以馬上獲得英國大部分報社的簽約。21歲時,他已是極富有的資產家,不多久,就買了好幾輛摩托車和汽車,開始參加競速比賽。他用在這方面的錢超過5萬英鎊以上--換算成美金,約值25萬元。這一切都是為了打破速度紀錄。
為找尋可供最高速度飛馳的道路,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例如丹麥、撒哈拉沙漠、南非、佛羅里達州等;終於發現最優秀的賽車跑道,地點是在美國猶他州,那兒有數萬年前就已乾涸的上古湖泊的遺跡,湖底含有相當的鹽分,因而顯得既平坦又堅固,猶如冰面一般。
有一次他在丹麥參加比賽,時速高達140英里,途中突然響起一陣猛烈的怪音,車子的前輪竟然脫離車身,直飛到觀眾席上,打死了一個男孩,然後又躍過觀眾的頭上,彈到一英里外處才停下來。
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本人感覺最刺激的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空戰。當時他擔任戰斗機駕駛員,經常越過英法海峽在西部戰線上空飛行。有時也駕駛著從未駕駛過的機種,飛向陌生的地方,在那兒也許完全看不到地面,而又必須降落在無法辨別東、西的地上。在此當中,也可能遭逢突然從雲中冒出的德軍戰斗機機槍的攻擊,但在4年期間,他從未受傷過。
馬爾康。坎培爾爵士最大的冒險卻是在印度洋可可斯島的尋寶。他將當時的經歷寫成一本書,根據書上的記載,他此行的目的是為找尋海盜所隱藏的一筆財寶。地球上可能沒有一個地方像可可斯島這般寂寞,在那兒看不到一棟房子,也找不到文明人的影子,當地的土著是從前以文化及財富誇耀一時的印加族後裔,他們白天都躲在山中,直到日落之後才悄悄地潛至海邊,他們的行動比海邊的椰子樹影更為安靜,所以白人很難察覺。在海邊的岩岸及砂地上,有許多蜘蛛、螃蟹、蜈蚣、螞蟻等,除此之外,還有蒼蠅、蚊子在上空飛行,島四周的海邊則有鯊魚在大肆活動。
據說,只要沿著溪流上溯,用鐵鍬插進一塊大岩石的裂口,把大岩石敲開,就能找到海盜所藏價值數百萬的黃金及燦爛無比的珠寶,就像「天方夜譚」阿拉丁所發現的珠寶一般。
島上的所有溪流,坎培爾都曾沿溪上溯,甚至連已經乾涸的溪流遺跡,他也不放過。在繁茂密林中,他曾敲開過無數的岩石,但始終不曾見到那些傳聞中的珠寶。
有一天,他費力地撥開密生著的有刺草,希望在繁茂的草叢中開出一條進路,他突然發現這時吹的是北風,而他正要朝北方前進,如果放一把火,就能將那些擋路的野草燒光,而輕易地前進。他擦了一根火柴,密林立即以猛烈之勢燃燒起來,5分鍾後,四周變成一片火海,猶如置身於赤熱的熔爐中一般。
眼看著火舌竄向四方,若再不逃跑,將會被燒成焦炭了,於是一行人就像被死神追趕般,沒命地逃離這片密林。
終於逃到海邊,但因為已被煙薰得差不多了,每個人都支撐不住地倒在地上。過了一會兒,回頭看密林那端,只見熊熊的火焰幾乎沖到雲霄,四周的空氣顯得燥熱無比,但又不能跳進海中,因為海中有許多食人鯊魚在游動著;幸好,岸邊綠油油的椰子樹含有豐富的水分,不容易燒起來,才算保住這群人的生命。
為找尋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財寶,吃苦耐勞地奮斗三個星期,所得到的卻只是血跡斑斑的腳、磨破皮的手指及被火烤得紅腫的背部而已,這位英國富翁如今就像獄中的犯人一般。他實在太累了,而且又罹患熱病,在希望破滅之後,只好狼狽地回國。但他說,遲早還要再到可可斯島走一遭,如果真的有財寶,他一定要把它們找回來。
「只要有冒險的機會,即使需繞地球半周,我也會不計一切地勇往直前,這就是我的個性。」他以他慣有的沉靜態度說道。
賽車手勵志故事篇3
昨天晚上為了追趕最後一班公共汽車,我把腳崴了。 我經常吃3元一屜的小籠包,2元一個的肉加饃或者煎餅果子充飢,現在最流行的2元一大張的土家掉渣餅成了我每日必吃的果腹正餐。對自己好一點兒的時候就去吃麻辣燙,那麼多種類才花四、五塊錢。在AA制時付了30元飯錢我會心疼一天。
在實在覺得缺少營養時,我會客氣地打電話給幾個朋友問候一下,然後約著談個什麼事,借機去蹭一頓營養豐富的飯菜。
我聽到的反饋信息,大多數人都以為車手都過著奢侈的生活。但作為一名車手,雖然只是一名業余的車手,爭取把一天的餐費控制在5元錢之內才是我的真實生活。雖然很多時候我發現10元才是比較合理的數字,但我只要做到了5元,也會興高采烈一把。
我開車的時候經常不擦車,因為不比賽的日子我就抓緊時間拚命掙錢。雖然拚命,但掙的都是辛苦錢。因為辛苦,所以成為自己不擦車的借口。因為不擦車,所以省錢。我的場籠了開壞了必須要修了,能不修就不修,能不換就不換。所以坐過我車的人都說我的發動機噪音大,然後問我有沒有改裝。改裝?拜託!我在省錢啊,改裝這么花錢的事我干不出來。除了必須要加油之外,其他的錢我能不花就不花。沒辦法,不給車加油他就開不動。
從2002年參加全國拉力賽開始,我沒有去過美容院。有一次,珠海來的一位男車手到北京來,受不了北京冬天的乾燥,就讓我拉他去我做美容的地方弄弄臉。我才發現自己快脫離一個正常女人的生活了。我沒有美容院可去,也不了解那些美容院,最後我給他買了幾張面膜了事。 我已經記不得自己上次去商場shopping是什麼時候的事了,因為實在太久遠了。北京的商場裡面什麼樣子,我現在一概不知道。
我做臨時工的公司的同事中有個很愛美的小女孩,比我小十歲。她對我很好,共事不久就邀請我說:譚穎,我們哪天一起去做頭發吧!我知道她是好意,朋友都是從一起做一些日常瑣事開始的。但我不得不回絕她:不行,我沒有條件去。因為她剛做了個頭發,據說花了四、五百。她手上的表是限量版,將近兩萬塊人民幣。我很清楚自己無法過那樣的生活。
我窮酸的例子舉不勝舉。這是我選擇賽車的結果。從一開始已經有前輩告誡過我,賽車會越玩越窮。我不是不相信,我相信。因為活生生的例子都明明白白擺在我的眼前。他們曾經叱詫風雲一時,腰纏萬貫,但賽車是個太大的空洞,千萬家財也會在瞬息之間揮盡。何況我只是出身工人階級家庭,我的父母13年前就已經退休,每月只有幾百塊錢的退休金。13年前,最多的時候他們兩人每月加起來只有千把塊錢的工資。我從一開始就知道只能靠自己。
我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父母。如果我不選擇賽車,也許他們現在的日子會好過得多,可以安享晚年,可以不用如此操心。而我是如此自私,為了自己的 愛好 ,撇開所有的一切不管,不僅自己過著窮酸的日子,讓父母依然過著算計生活的日子。
上個星期去個好朋友家。她比我小一歲,孩子快上小學了,兩三年前她就在一個繁華居住區買了房子。她開車帶我下地庫,很自豪地說她為了停車方便買斷了一個車位。在她寬敞的家裡,她說還准備買一套房子。如果不選擇賽車,也許我現在也過著她那樣的日子。
但我選擇了賽車,我沒有任何後悔。我毫不避諱跟人講我是個窮人,即使我已經是走向40歲的人了,40歲的人是個窮人我也不覺得可恥,只要是真實的我。我可以花一萬塊錢買一件賽車服,但我不捨得多花一分錢為自己添置平時穿的衣服。我可以三天就花光一年辛辛苦苦積蓄下來的錢,但花在賽車上,我覺得值得。我的一擲千金,是從我平時點點滴滴的吃、穿、行里一分一毫地節省下來的。
我的很多好朋友多勸我:你何苦呢?你這么能幹,找份優異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也不用過這種苦日子。然後就開始給我分析,賽車帶給我的只有辛苦和無止境的貧窮,我不可能憑借賽車賺到錢,也不可能憑借賽場瘤名。既無名又無利的事情我居然也會干,我怎麼那麼傻? 我知道賽車帶給我的只有辛苦和無止境的貧窮,我不可能憑借賽車賺到錢,也不可能憑借賽場瘤名。我沿著這個貧窮方程式走著,不去多想。
曾經做過車手後來改行的一位朋友跟我說:當車手的年月里實在是太貧窮了,在外人眼裡極盡輝煌的背後,是無可奈何的貧窮。的確,只要談及賽車大家想到的就是大把大把花錢,但只有車手知道,這些錢跟他們自己無關,跟他們的日常生活無關。這位朋友曾經是他們__ 最頂尖的車手,獲得過無數冠軍,也獲得或無數人的崇拜。那又怎麼樣?他跟我說,他實在過不下去那種貧窮的日子了,他實在厭倦了那種車手的貧窮,所以他最終選擇了退出。退出後,他的日子才慢慢好起來,才開始有了女朋友。
我正重復著他的故事,沒有收入,沒有男朋友。不賽車的時候趕快找工作掙生活費,沒有一絲閑暇。約會?談事?我做這些事情還有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蹭飯。過著蹭飯的日子。到了賽車的日子,就開始花錢,算計著兜里不多的銀子,掂量著什麼該花什麼絕對不能花。
我是窮人我怕誰?看不起我的,我也不希罕他做我的朋友。雖然知道自己不會,不過有時候看到街上那些要飯的,我真的會想一下自己有一天是不是會淪落到那個境地。有時候看到胡同里拉車的,就想如果不行了,自己會不會去拉車掙口飯吃。
還在兩、三年前,當董荷斌還很紅的時候,他說,他沒有女朋友因為沒有條件找女朋友,因為他需要去各個地方比賽,居無定所,最重要的,是因為自己什麼都沒有,開著昂貴的賽車,卻沒有屬於自己的車開,也負擔不起買車。他語句中透露出的生活的拮據,沒有走過這段路的人很難想像的到。他參加F3的比賽,每年需要一千萬,而各種贊助加起來只有8百萬,那2百萬的空缺都是他的經紀人在想盡辦法填補。每年都缺這么多錢,怎麼可能過上奢侈的生活?
賽車手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 賽車手勵志故事
Ⅸ 賽車手和准岳父
王勇是位賽車手,賽車可謂是高風險的職業了,好在他的冒險沒白費,他很快就掙到了一筆錢。不久,王勇單位新來一名叫李惠的女孩,因工作需要,她經常找王勇幫忙,王勇見她溫柔漂亮,工作之餘也主動找她閑聊,一來二去,兩人相戀了。
這天,李惠領他回家見父親李福。李福六十多歲,身子骨看著很硬朗,就是有條腿有些瘸。王勇為博得准老丈人的歡心,就對李福說:“我現在不但房子有了,還准備買車,買寶馬的!”李福臉一沉,把酒杯突然砸在桌子說:“送客!”王勇一驚,忙問:“伯父,為什麼?”“俺家窮,配不上有車有房的人。”他邊說邊把王勇攆出了家門。一頭霧水的王勇問李惠她父親為什麼突然翻臉了?李惠也莫名其妙地搖搖頭。王勇心想,一定是老頭以為他買不起車,又在這里瞎吹牛,才將他趕走的。他無奈地搖搖頭:得!又碰到一位視財選婿的人。
這天,一輛越野車停在李福補鞋的攤位旁,車門打開,王勇和李惠一左一右從車上下來,李福見狀,吃驚地問:“你開誰的車?”王勇得意地說:“我剛買的,走,我帶你和李惠兜兜風去。”李福臉一沉說:“我沒坐車的命。”李惠拉著父親的胳膊說:“王勇這可是好心孝敬您呢!”王勇說著“對”,也趕忙過來拉他。最後,兩人不管李福願意與否,連推帶抬的,硬是把他“綁架”到了副駕駛座位上。
車開出市區,公路上的車輛越來越少,由於王勇開賽車習慣了,他不由自主地就加起油門飛奔起來。李福見狀,提醒王勇說:“開慢點,這里限速是60公里。”王勇說:“沒想到老爺子也懂交規呢。”說著猛踩油門,車就像飛起來一樣。李福大喊著:“開慢點!”這時,李惠也喊著:“慢點,我害怕。”王勇這才把車速降了下來。這時,對面一輛卡車像離弦之箭朝他們亮毀迎面撞來,而王勇還好像沒看到一樣,千鈞一發之際,李福伸手猛地抓住方向盤往左一抹,汽車一下子跑到大卡車的行車道上,而大卡車卻朝他們的行車道飛奔過來,接著撞到右車道的護欄上,停了下來。原來,大卡車剎車失靈。幸虧李福眼疾手快,否則,一場車禍在所難免。
李福怒斥王勇道:“你個 *** ,你這是想殺死我們父女倆嗎?”王勇解釋說這是因那輛車失控,不是自己的錯。李福更生氣了:“ *** ,你給我聽好了,以後,你別再糾纏李惠,否則,我要你好看!”
此後,李惠似乎被李福灌了忘情水一樣,再也不理他了。這天,王勇攔住李惠說,他不明白,她父親糊塗,她怎麼也跟著瞎攪和?李惠眼含熱淚說,這些年,父親既當爹又當媽,靠著補鞋掙錢,供她讀書上大學,多不容易啊!尤其在她十二歲那年,同社區的王芳看上了他,可他害怕李惠不接納後媽,就婉言回絕了老鍵高她……現在,她不能再讓父親為她操心了!
王勇苦笑著說,自己踏實能幹,真心待她,是多牢靠的一個人!他老人家究竟擔心什麼?李惠說,那次開車回來之後,父親總是把自己關在房間內,她哭著問父親是怎麼了,父親說王勇是個賽車手,這相當危險!他想讓她找個不會開車的人,因為他認為這樣,她才能一輩子過得平平安安。
王勇搖搖頭道:“難道不開車就能保證一輩子平安了?”李惠說:“可父親堅持認為他女婿不會開車最好!”王勇無奈地說:“那好吧,我現在就辭去賽車手的工作!”
李福聽了王勇的決定,沉默著不說答應也不說反對,王勇急得追問道:“老爺子,你說句話啊?”又過了好大一會兒,李福終於開口說:“你辭了賽車手的工作侍尺,說明你是愛李惠的,但是,如果你能把這輛新車賣掉,那就更好了!”王勇聽完,咬著牙說好!
Ⅹ 家人不同意我和我男朋友,因為他是賽車手,家裡人認為太危險而且不穩定,是青春飯,我該怎麼勸呢
你勸個毛!賽車手!賽車手能有好的嗎頃胡?踏踏實實為家庭付出的人能去做賽車手嗎?做賽車手的都是那些喜歡刺激的人!說不定,那一天小命都沒有了!想讓他負責任,門都沒有!你家人才是正確的!你才是腦子短路的那個!你家人早早的就預雀拆攔見了你和他悲催的未來!你到時候人老珠黃又打過胎,再想找好的御談可就沒門了!你可要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