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當我工作穩定之後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每天都能和父母見面,可是我在某一瞬間卻突然看到了我父母頭上已經有了很多的白頭發
,那一刻我真的百感交集,我父母在我心中的印象瞬間倒塌,又變成了另一幅不同的畫面。
在我的記憶當中,媽媽一直是非常勤勞的一個女性,不僅每天要做飯買菜,還要操持各種各樣的家務鋒仔森,而爸戚州爸為了這個家庭也奉獻了自己的所有能力,總是在外面不停的工作,為的就是給這個家裡的經濟狀況帶來提升。
這兩個人的形象在我心中一直都銀畝是充滿活力的,衰老這兩個字,彷彿與我的父母根本沒有任何關系,可當他們到了這個年紀之後,雖然老是在所難免的事情
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日子裡面多與父母溝通和接觸,千萬不要到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時刻才知道後悔。
希望天底下的年輕人,都能夠早一點讀懂這個畫面,越早明白感恩父母,就會越早的讀懂人生真諦。
『貳』 為什麼要孝敬父母長輩
問題一:子女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我們作子女的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②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愛的回報,受到我們的孝敬。③青少年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④孝敬父母還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的內容包括什麼?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樣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價,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問題二:我們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 因為是父母和長輩養育了我們
問題三:怎麼對待長輩才是孝順? (1)畢恭畢敬
對待長輩,必須尊重有加,處處以禮相待。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絕對不允許自己的一言一行失敬於長輩。
應當特別注意的是:不管是當面,還是背後,在提及長輩之時,務必要使用尊稱。不論長輩是否允許,都不應當直呼其名。另外,隨意使用諸如「老頭兒」、「老太婆」、「老爺子」之類的謔稱去稱呼長輩,都是有失莊重的。
不允許隨意同長輩打打鬧鬧,亂開玩笑。至於成心取笑長輩,有意令其難堪,則更不許可。
與長輩打交道時,一定要講禮貌,守規矩,時時刻刻按照禮儀規范行事。
(2)虛心學習
長輩是人類的智者。長輩所擁有的有豐富有人生閱歷。是一筆極其寶貴的財富。作為晚輩,一定要利用一切機會,虛心向長輩求教,以便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晚輩碰上了難題,或是遇上了麻煩,應不主動向長輩反映,並且認真向其討教。長輩不僅樂此不疲,而且的確在許多「大政方針」上富有遠見卓識。「家有老,是個寶」。不懂得向長輩學習,實乃一大損失。
長輩對晚輩的最大希望,是願其早日成才。晚輩向長輩學習,也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晚輩務必要珍惜機會,孜孜不倦,努力學有所成,以不負長輩之厚望。
(3)聽從管教
對於長輩的批評與指點,晚輩必須認真接受,洗耳恭聽。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長輩對晚輩的管教,都是其愛心的具體表現。即便長輩的管教有所偏差,也不容許因此而否定其善意。
當長輩管教自己時,一是要虛心服從,二是表示感激,三是盡可能地將其落實到自己的具體行動之上。不允許當場頂撞長輩,無理狡辯,或是棄之不顧。即使是在表面上顯得不耐煩,亦是非常失禮的。
不要過份的誇大長輩與晚輩之間的所謂「代溝」,不要一味地認定長輩永遠地「守舊」、「落伍」、「糊塗」。不懂得從長輩的管教中取長補短,才是最愚蠢的。
2、孝順長輩
孝順長輩,是中華民族為世人稱道已久的傳統美德。作為炎黃子孫,理當將其繼承下去,並且發揚光大。
晚輩對長輩的孝順,不但要體現在物質照顧上,而且也應當以精神上的體貼與之並重。
(1)奉養長輩
對於長輩的「滴水之恩」,晚輩自當以「湧泉相報」。遺棄長輩,或是對其置之不理,是天理不容的。奉養長輩,是晚輩義不容辭的天職。
奉養長輩,首先是要減輕長輩的負擔。不要事事讓長輩操心,處處讓長輩出力。長大成人之後,要盡快自力更生。寄身於長輩操勞之下,難免會「發育不良」。
奉養長輩,其次是要幫助長輩。幫助長輩,應當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重在盡力而為。對於無依無靠的長輩,尤其是自己的生身父母,要主動擔負起贍養的職責。
奉養長輩,最後是要照顧長輩。對於長輩,特別是上了年紀的長輩,在生活上要多加關心愛護,並且應當為此而不遺餘力。
(2)體貼長輩
長輩之人,尤其是上了年紀的長輩,腦力和體力往往會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其中的人還會因此而百病纏身,或是行動困難。對於遇到這種情況的長輩,晚輩一定要更多地從精神方面對其加以體貼。
人到老年,通常最害怕寂寞孤獨。作為晚輩,一定要經常抽空前去探訪長輩,爭取為其排解孤寂之感。一時難以抽身的話,也要多寫信、多打電話,或是委託家人前去看望長輩,切莫對其不聞不問。...>>
問題四:我們為什麼不僅要孝敬父母.還要孝敬父母的長輩 因為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孝敬父母是我們做子女的天職,此外我們更要孝敬父母的長輩,因為他們曾經也為社會付出了許多。
問題五:如何尊敬父母長輩?你是怎麼做的? 跪求答案,,要准! (1)在家裡,要主動關心問候,早上要向長輩問好,晚上要向長輩問安,長輩外出或下班也要問候,當長輩生病的時候,在端葯送水的同時,要時時加以勸慰和問候,過新年和母親節,父親節,要向長輩問候和祝福。
(2)聽從父母的教誨,孝和順總是相聯系的,沒有順也就沒有孝,孝敬長輩就應該聽長輩的教誨,不要隨意頂撞,有不同想法應和父母商量,要講道理,
(3)關心父母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請父母休息,當父母生病時,要主動照顧,煎葯,喂葯,問寒問暖。多說寬慰話和隨同就醫,長輩生病後要主動關心,對父母的病痛要體貼入微,講話態度,語調,方式,都要親切和藹,盡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
(4)理解長輩,俗話說:「樹老根多,人才話多」,老人年紀大,說話比較嗦,有些事翻來覆去的要說好幾遍,我們應該充分理解這種生理現象,而不應該厭煩嫌棄老人嗦,不應該粗暴的打斷老人的絮語,更不能對他們的嘮叨不理不踩。
問題六:為什麼我們要尊敬長輩?長輩就可以不尊重我們. 尊重長輩是自古就傳頌的美德,因為長輩寄予晚輩太多的希望;希望他們生活的更好,希望他們比自己強,做為晚輩只能希望他們生活的好,沒有晚輩希望不如長輩的,在一定程度上,長輩的付出遠遠超出晚輩,對於長輩我們只有孝敬,即使有不對的地方也不能讓他們傷心,我相信,憑借晚輩的智商一定會讓長輩們高高興興的生活著。
問題七:為什麼要孝敬老人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變老人,善待老人才有資格讓更年輕的一代善待我們,況且『孝』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傳統美德。
問題八:孝敬父母,我們應該怎麼做?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
問題九:為什麼要尊敬老人 從小的角度來說,你的一切的來源最初都是現在的老人們給的,知恩者不會不尊重自己的老人,人生在世不能與世獨立,將心比心就該尊重所有的老人。
從大的角度來說,這個社會上一代的發展靠的是如今的老人們,從前的文化和精神的傳遞都是由他們過渡給我們的,這也是這一代可以正常做人做正常人的重要條件。
所以,給了你生命和尊嚴的人,你又為什麼不尊重呢?
『叄』 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1、感恩父母
孝順父母的本質是感恩,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來,讓我們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生命因譽缺為經歷而變得愈發厚實。
人最初的感恩之心,就是對父母的感激,這也是我稿虛隱們行走世間最溫暖的行囊,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沒有忘記父母的恩情。
人生是一場單程旅行,父母陪我們長大,看我們漸行漸遠,我們卻很難回過頭抱一抱父母,看父母蒼老的鬢角。
孝順的意義,就在於告訴自己不要忘本,保持心底的溫暖,在人世安然前行。
2、學會愛他人
父母是我們的榜樣,也是教會我們無私愛他人的老師,父母的愛,對於我們毫無保留,也不求回報。
正是在這樣愛的氛圍中長大,我們才學會了如何去付出,如何去愛他人,同時,也懂得了怎麼被愛。
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同樣的,原生家庭帶來的溫暖,也會驅動一個人勇敢前行。
愛是世間最美好的期待,不要吝惜給予,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去愛父母,愛身邊的人,你的人生終會迎來更多的精彩。
3、父母是我們的根
孝順父母的意義在於,無論我們走多遠,父母都是我們的根,是我們的來處。
有父母孝順的人是幸福的,自己的孝心有承載的地方,也有心棲息的地方,即使滿身疲憊,也可以回家。
孝順父母,會讓我們始終記得來時的路,保持自己的初心,給前行的路上增加更多的意義,讓父母以我們為榮。
4、對孩子言傳身教,樹立榜樣
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也是孩子的老師,我們如何孝順父母,鍵廳對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有一天,當我們成為站在孩子身後的守望者時,孩子也不會忘了回頭看我們一眼,抱一抱我們。
我們的孝順,就是給孩子樹立了榜樣,為自己的晚年埋下一顆幸福的種子。
不孝順老人的父母,不會養出孝順的孩子,自己造成的因,終究會十倍、百倍的回報在自己身上。
『肆』 人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您好,人們孝順父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因為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和撫養我們長大所需要的物質和精神支持。在我們成長過程中,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並且為我們提供了型渣猜教育、指導和支持,在我們遇到困難時也會給予幫助和鼓勵。同時,父梁游母還承擔著家庭的責任,包括照顧其他家庭成員、卜型維持家庭經濟等等。因此,作為子女,孝順父母就是尊重他們的付出、回報他們的關懷以及表達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同時,孝順更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價值觀之一,在社會中佔有重要地位。
『伍』 人為什麼要孝敬父母,為何會孝敬父母
我們在探討人該孝敬誰之前,還應該首先探討人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人會行孝,究其原因,有的是天生自然的,而有的則是因為行孝會對自身有利,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沒有生養者就不會有自己的出生與成長
每個人都有父母,又有養育自己長大的人。養育自己的人一般有父母,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可能還有其他人。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的出生;沒有養育自己的人,就不會有自己的成長。
(2)與生俱來的親切感
對於父母,因為有血緣關系,自然都會感到親切。
對於養育自己的人,不斷地給自己以物質上的養育、時間上的陪伴、精神上的關懷、身體上的照顧,是人都會產生親切、親近、親愛的感情。一般人也會想讓養育自己的人過得好一點。
(3)因感恩而回饋
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位學生,有的同學借給你一塊橡皮,那下次他要向你借一把尺子,你一般是會借的;長大後,有朋友請自己吃了兩頓飯,於是,你也會想有機會也要請他吃一餐。
這些看似相互幫忙、相互交換的行為,實際上也是一種感恩與報恩的過程。如果我們不懂得感恩與回報,那同學和朋友就會漸漸離開你。
我們對同學朋友尚且如此,那對於長年累月對自己無私付出的生養我們的人,是不是也該有所回饋呢?對生養人的回饋,就是行孝!
當然,這種反饋不一定就是物質的,但一定是充滿善意的!
(4)人比動物更高級
古人發現,小烏鴉會反哺它父母(回報),小羊羔會跪著喝乳(尊重),就有了「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這樣的成語。
日常生活中,主人養只小狗,小狗會主動幫主人看家護院。人類飼養的許多小動物,那些小動物見到主人,要麼很開心,要麼很親近,要麼很憨態,卻不會主動反咬主人一口。
也就是說,動物都會親近養育它的人,何況人是高級動物,悟性更高,感情更豐富,應該更具有回報生養人的意識和行為。
(5)給後輩做示範
我國有句俗話,叫「屋檐水,點點滴」,就是形象比喻父母是否孝敬祖輩對將來子女是否孝敬父母的影響。這句話告誡人們,子女會模仿父母的言行,有其父母便有其子女,特別是在行孝這種行為上。
有一則叫《勸姑孝祖》的故事,講的明朝期間浙江紹興有一戶人家,童養媳劉蘭姐看見家婆王氏經常冒犯她祖母,罵祖母為「老不死」。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家婆的房間長跪不起,說:「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 家婆王氏聽後恍然大悟,痛改前非,從此對待祖母溫柔恭順。
(6)能獲得社會的認可,是古代為官的基本條件
古代中國,孝行作為推薦考核官員的基本要素,受到朝廷的大力宣揚,也得到民間的廣泛認可。
漢代通過「舉孝廉」來推舉官員,還推選「孝悌力田」者,獎勵有孝敬父母、和睦兄弟的德行,以及能努力耕作的人,中選者經常受到賜爵、賜帛或免除徭役的優撫政策。
在兩晉時期,入仕做官的人必須先經過中正評品,即所謂「鄉邑清議」,如有不孝的污點,中正這一關就通不過。有一個官員因為在服喪期間吃肉,被人檢舉後,朝廷下令三十年不得任用。
唐朝時也曾設立「孝悌力田」選用人才為官,還免徵父母服喪期間的勞役賦稅,稱為「孝假」。
宋朝時朝廷大力褒獎孝行,據說一時孝子輩出,不少孝行甚至壯烈得驚人。
元朝的統治者是游牧民族,淡化了對官員行孝的考核。
明朝開始又大興孝道,洪武六年還曾經罷科舉,舉賢良方正、孝悌力田、孝廉、耆民(六十歲以上德高望重的人)等為官。明朝以諸多養老的政策教化平民盡孝;並對老人賜以布帛,授以爵位,還讓他們議政、理民訴訟、宣教民眾等,特別明文規定80歲以上的老人由官府贍養。明朝的這一舉措,使得南方部分地區修建宗祠、編撰族譜、合族祭祀及宗法制度的盛行。
清代法律也規定,對於不孝甚至殘害父母的應予以嚴懲,另一方面則是旌表孝子。清代皇帝還經常封贈臣子的父母、祖父母或其配偶,藉此提倡孝道,籠絡臣子的心。雍正時曾規定,凡是犯死罪但因為是獨子必須贍養父母的,可以予以寬刑。雍正時期還舉孝廉方正,賜六品服備用。以後每遇清朝皇帝即位就薦舉一次。
綜上可見,我國封建王朝推崇孝道,一是歸攏民心臣心(因為人一旦生養小孩後,都會覺得讓子女行孝這件正確且及其重要的事),二也以此選撥人才。
封建王朝中,有不少皇帝力推儒家著作《孝經》。《孝經》認為朝廷可以「以孝治天下」, 認為官員和人民在家若能盡孝,在朝廷方能盡忠。這是一本為帝王提出治國方案的書,其出發點是封建帝王的統治利益!,所以歷代帝皇才加以推崇。
也不可否認,封建王朝推行符合人倫的孝道,對凝聚民心,優化社會風氣起到了一定正面的作用。
(7)能獲得內心的愉悅和安定
其實人行孝最大的好處,不是說要在「舉孝廉」時出仕做官,也不是為了能得到別人的贊賞、或神仙的幫助、或得到贈與。
人行孝最大的好處,應該是獲得心理的愉悅和安定。都說「百善孝為先」,行善者心自然安樂。心理的愉悅和安定,也是許多宗教的修行的目的,而人只需要行孝,就能輕易獲得。而有了這樣的心理狀態,再去生活、工作,去社會交往,去追求理想,自然內心都會踏實些,做事有力量些!
(8)是天經地義般的品行
《孝經》第七章「三才」里寫道,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意思說孔子說,那孝敬父母的道理,就像如天上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地上萬物的生長規律,天經地義,乃是做人最為根本首要的品行。
所以行孝不用誰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能自覺執行。
以上文字摘自《行孝——孝敬的十二種方式暨新時代孝道》一書論及#孝敬父母#的內容。
現作者面向全國人士,贈送《行孝:孝敬的十二種方式暨新時代孝道》一書:
1、家裡有不太懂孝道的子女的,且為此比較困擾的老年人。
2、自己很想對生養人行孝,卻不懂得方式方法的中青年人。
3、負責老人事務、家庭教育的政府主管部門和研究機構。
『陸』 人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咱們先不說父母的養育之恩吧,先說說孝順父母對你有什麼好處先
第一,你孝順父母,等你結婚後,你對父母的一舉一動他們就看在眼裡,你怎麼對父母,你的子女以後就怎麼對你
第二,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怎麼可能會愛其它人,所以不孝的人一般不忠,不忠的人一般都當不了領導,因為領導不敢要他,所以古人常說求忠臣於孝子之門,是有道理的。
第三,孝順父母對你的運氣好,一個跟父母處愉快的人,他的心是歡喜的,跟其它人也必定相處得好,人際關系 一定很和諧,事業才能順利,古人還說,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可見孝順父母的重要性。推薦你去讀下《孝經》,很短的,你就會明白為什麼古人總要以孝治天下。
『柒』 談談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納備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著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洞斗毀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很孝敬父母,在家時,我堅持每天幫父母做一件家務,向父母說一句問候的話.當節假日時,我就和父母談談心,為父銷圓母捶捶背、洗洗腳.因為我在北京工作,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過生日時,我都會為他們精心准備一份禮物,讓他們開心.為了實現父母對我的期望,好好去工作.
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孝敬父母原來就這么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我又何了而不為呢?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兒女的必做的天經地義的事情.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 .,2,
『捌』 為什麼我們應該孝順父母
其實孝敬父母是不清賀需要理由的,如答清派果要說的話,那我舉例出以下幾個列子。
第一:是正悶人類的本能
父母給予我們了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付出了艱辛,他們也流過汗水和眼淚;也曾為了我們開心和幸福過,他們付出了他們的全部,把一切的希望全都寄託在我們身上,他們盼望我們長大成人,能夠出人頭地,有所作為,有出息。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所以當我們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地孝順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和未來。「百善孝為先。」
第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
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的歲數越來越大,白發也越來越多,皺紋也漸漸的在父母的臉上顯示。作為兒女的我們只能看著時光溜走,其實我們可以在空閑的時間多多陪伴父母,讓父母不再孤單。
第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就像呼吸一樣自然。你如何對待你的父母,你的孩子就如何對待你。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意識。
父母的愛大多數是無私的。
父愛與母愛,往往母愛會使你感到更為熟悉,但是父愛不是不存在的,而是那種默默地出現在你身邊的,它不是表現在外的,而是那種內藏得,深沉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