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父母差不多都是以一幅道德綁架的態度強迫子女做任何事
父母認為生下來必須聽父母的,順從父母一切,不管對錯,不許頂嘴,你不順從 父母認為你不孝順,虐待父母
我父母道德綁架偏心欺軟怕硬,我父母說:你怎麼這么不聽話,都是為你好
對我妹妹就是另一個態度了
② 為什麼父母在孩子面前詆毀長輩還對子女灌輸仇恨
為什麼父母在孩子面前詆毀長輩?還對子女灌輸仇恨,我想說的這個詆毀長輩一般都是婆媳之間的關系,可能是婆媳之間有些矛盾,要經常在孩子面前提起,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你父母跟婆媳之間是父母之間的關系,孩子是孩子的事情,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灌輸這些東西
③ 為什麼我的父母總是在我面前裝可憐,我不會可憐他們。反而我感覺他們很無能
就是讓你有負罪感,然後才能更好的控制你,然後你父母怎麼 對你,你以後也會怎麼對你的孩子,無線循環,以後你的孩子也一樣會恨你,並且你的孩子也會很痛苦,因為你會把你的不開心,你的情緒,你的所有不好的價值觀傳遞給你的孩子,就這么一直痛苦下去
④ 一些父母的年紀越大,為啥在兒女的面前卻越來越卑微
小時候,我們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很多讓我們頭疼的問題,父母卻能輕而易舉就能化解,父母能完成我們認為不可能的挑戰。在孩子們的眼裡,父母無所不能。我們尊敬,崇拜著自己的父母。
我們在意父母對我們的看法,年少時,也做過不少別出心裁的事情,哄父母高興。父母的贊揚,讓我們覺得很滿足。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有了自己的交際圈,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們在一天天成長,父母卻一天天變老,我們嫌棄父母跟不上潮流,而父母在我們面前變得更加的卑微。
父母每次打電話都很克制,總是囑咐孩子要注意身體。孩子回家過年,父母也不敢讓孩子做一次家務,怕累著孩子,更怕照顧不周,孩子會討厭回家。
以前是孩子追著父母要關愛,如今是老人在極力討好年輕人,雙方的地位在悄然互換。老人年紀越大,反而在子女面前,過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兒女。
如果兒女們能像徐菲一樣,盡自己所能去關心父母,不因父母的「過時」而嫌棄,不苛求父母得事事全能,包容父母的一切,也許父母不用活得那麼卑微,反而能過得舒心和自在。
⑤ 為什麼有些父母會經常對子女冷嘲熱諷
對這個問題真的很多感觸。最根源的問題就是,他們無法接受你是個獨立平等的個體,不歸他們管這個事實。父母,不管表面上對你好,還是對你壞。如果不懂得尊重你的人格獨立,那麼終究會是你人生的禍害和包袱。我想每個人都有過這種經歷吧。就是你有一個心愛的娃娃,你給這個娃娃穿衣服,給他化妝打扮,拿著他,假裝他說話,用手抓著他走路。這個時候,娃娃變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你成為了這個娃娃最重要的人,從而自己也獲得了奇妙的存在感。如果有一天,這個娃娃突然活了過來,有了自己的生命,意識,和思考,能說話,能走路。不再需要依賴你行動了。你會不會很高興。但是如果,這個有了生命的娃娃對你說,我不喜歡你給我穿的衣服,不喜歡你假扮我時說的那些話,甚至我不喜歡你,不想要再呆在你身邊。我有自己想要想做的事情了。我要離開了。你會怎麼想。你會難過,你會失望,你會覺得被背叛了,被辜負了。你會寧願這個娃娃根本沒有活過來,還是那個安安靜靜任你擺布,不會說話,不會行走的娃娃。對不對。我想,當父母感覺到孩子開始獨立,開始要脫離他們開始自己生活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心情吧。但是孩子終究不是娃娃。他首先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的個體。不是你的所有物。他的生命來自於宇宙,而不是你的恩賜。你只不過,是他降臨在這個世界的暫時的接待者和領路人而已。可是大多數的父母卻不明白這個道理。
⑥ 為什麼父母不講理,若與父母發生矛盾,旁人看都不用看一致都認為是子女這邊不對
旁人肯定是認為你不懂事 ,都覺得你不對,是你頂撞父母了 。很多都是以看熱鬧的心態來 的,真正關心你們對不對的人真的很少 。很多人就是以道德綁架給別人定罪的 ,比如說你父母養你這么大不容易 ,不管你父母對你怎麼樣 ,不管你父母做的對不對 ;你也應該要包容他們 ,天下無不是父母 。他們都是這種心態的,因為他們平時也是這樣子做的 。
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 ,我家的公公 ,就是那種極其自私自利 的,而且是好吃懶做的那種人 。平時家裡大小事一律不管 ,孫子孫女不管 ,只管要錢,只要好吃的 。兒子媳婦說了也沒有用 ,他還說我老了,就該你們養我 ,這是你們該做的 。還不僅僅是這樣子,還整天到外面說兒子媳婦的壞話 。反正怎麼做他都能挑刺 。
這時候旁邊人就說了 ,你公公老了 ,該享福啦 ,該你們做兒子兒媳的孝順他了 。他才50出頭好嗎 ?又不是老得動不了了 ,在家裡幫幫帶帶孫子帶不好嗎 ?天天去外面打麻將,從早上打到晚上 。只有吃飯的時候才回來,吃了飯又繼續去,像人家上班一樣 。他們完全不顧老人家有多離譜 ,平時他的所作所為,別人又不是看不到 。到頭來還不是道德綁架我們 ,老人家不講理,旁邊的人也是一樣的不講理 。
所以有時候遇到這樣的事 ,也很煩惱的 ,只能自己想通 ,求人不如求己 ,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了,能有什麼辦法 。
⑦ 為什麼子女與父母發生了矛盾,父母蠻不講理,許多人卻總是認為做子女的錯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久,父母都會犯錯,怪就怪你生在了思想腐朽的中國,父母就是天上的神仙,生了我養了我,我的生命我的未來它們想要我干什麼都可以,就因為養育之恩,我們一輩子都是奴隸。
⑧ 為什麼家長喜歡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孩子是一個標簽,
孩子也是一個人,
孩子的經歷也會符合人際聯系的規則。
人際間交流的價值分為物質價值與情緒價值,
一定程度上兩者可以相互交易,
服務行業就是比較典型的。
回到親子關繫上,
孩子是很少給予物質與父母的,
年少成名,當個童星網紅,
還是早早被販賣給人販子、或者宰殺,
都是不佔據主要矛盾的情景。
而父母給予孩子物質價值則是普遍的,
在這樣子的前提的下,
父母向孩子索求情緒價值的平衡的體現。
同時如果父母給予孩子的物質價值在自身的物質價值擁有權里比重越高,
為了平衡就越會要求情緒價值的回報。
所以在此可以導出,
喜歡帶給孩子負面情緒的家長物質價值是平乏的,
以至於他們給予孩子物質價值是做出來巨大犧牲,
迫使他們索求巨大的情緒價值來進行平衡。
同時親子家庭關系是龐大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
親子關系是孩子的決定性關系,對於父母卻不是,
父母的情緒價值空洞不一定是因為孩子的索取,
也可以是外在的索取。
即本身物質價值的匱乏,導致自身犧牲情緒價值家庭外換取物質價值,
從而形成空洞,這種情況下哪怕孩子索取再少也會成為父母索取的對象。
即家庭矛盾是社會矛盾的表現,
家庭的情緒矛盾是物質遭受剝削的果實。
⑨ 明知父母最親,為什麼還會在他們面前耍脾氣
因為我們知道無論我們做錯了什麼,父母都不會離我們而去。
現實生活當中,總是有太多人在外人前笑臉相迎,可是卻在父母面前暴躁不堪,明知父母是最親近的人,可是卻總忍不住在父母面前發脾氣。
或許這就是很多年輕人會在父母面前耍脾氣的原因,心中有恃無恐,自然不會太過在意。年輕人每一次發脾氣都是對父母的傷害,可是父母卻從不會把這種傷害重新施加給我們。
回家擁抱一下自己的父母吧,少在他們面前發脾氣,就是你對他們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