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對父母的怨恨如何化解
首先,父母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不會犯錯?肯定會。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漫長的十幾二十年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想不會有哪個父母能斬釘截鐵地說自己一點錯沒犯。如果會這樣說,那麼這恰恰表明了他有嚴重的心理問題。
同樣的,應該也沒有哪個父母能自信於自己的性格與言行無懈可擊。既然大家都同意自己不是完人,自己會犯錯,而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言傳身教」,那麼大家必然也要同意下面這第二個事實:父母犯的錯及自身性格上的問題,肯定會對子女產生影響。
當我們明白這一事實後,做父母就要嘗試理解並接受子女的不滿與宣洩,並相信這不會是一件永遠定格的事。
當我們接納了子女的抱怨與眼淚,也就相當於直面了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這種直面無論對人對己,都有著巨大的力量。
而作為子女,在宣洩之後也要意識到,一味停留在過去計較對錯與責任是無益於成長的。
⑵ 對父母的怨恨如何化解
到死那天也沒法化解,太可恨了,這個中國教育的道德綁架,真的太多人被洗腦了,可憐呀,父母這個詞本身就是個悲劇,如果可以選擇,我希望父母這種東西從世界上消失,畢竟父母本來就不是好東西,你們這些人,活在世上,全靠自我欺騙,創造父愛,母愛,這種東西,無非就是不肯認清社會殘酷現實,在自我欺騙。父母本來就是一種殘酷的存在,自作多情的十月懷胎生你養你,只是為了等父母年老了,孩子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罷了,父母現在的付出,供書教學,說是為你好,讓你以後能找到好工作,最終的源頭不是等你找到好工作,才能好好的給父母養老嗎,父母本身就是一種自私的存在。世界上的父母都是,無不例外,好比說,那些人經常說,等兒女長大了,就享福了,這話沒毛病,體現出,兒女就是父母利用的對象。相當於一份保險,等到期了,就能享受待遇了。所以,我也不會讓自己成為父母的。
⑶ 恨父母的孩子,應該怎麼讓自己走下去
原諒母親才可以走下去。
仇恨和愛都容易當你因仇恨而失明時,請記住,仇恨和愛只是形容你與母親聯系的形容詞。做出決定的是你,對母親的統一感的仇恨為您提供了一個逃避母親而成為自己的空間。如果恨來自愛而不是愛,那麼在這件事上最重要的不是母親所做的,而是如何填補內心的黑洞。你可能因為愛一個人而成為好人,但是每個愛你的人也可能討厭另一個人,因此你不會因為討厭別人而成為壞人,請原諒你對母親的仇恨,這是你可以原諒母親做錯事的唯一方法。愛與恨是同一身體的兩個方面,愛得越多,可能會討厭的越多。同樣,恨得越多,愛就越多。只有看到對母親的愛與恨,你才能成為完整的自我。
⑷ 我恨我的父母,我不想回家,也不想跟家裡聯系。我該怎麼辦
見到不少對父母充滿怨恨與憤怒的孩子。
說是孩子,已不準確,因為他們都已成年。他們走進咨詢室,想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才能從原生家庭的創傷中走出來?
了解他們的成長史,他們大多的確有一個很艱辛的童年。不少人在成長中,持續遭受父母的情感忽視、精神虐待、身體暴力或人格羞辱。讓人不禁感嘆:他們能活成現在這個樣子,真是很不容易!
這樣的父母畢竟是少數,如果詳細了解的話,其中有些人可能是人格異常。更多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無心之舉。
一個7歲的男孩,因為肥胖笨拙,一次被幾個同學嘲笑推搡。他哭著回家告訴父母。父母以為是小孩子之間的調皮打鬧,根本沒當回事。父母的無所謂的態度,成為他內心過不去坎。
還有些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情緒所致。
一位父親打了4歲女兒的屁股,因為她吃了很多餅干。看到女兒貪吃的樣子,他非常生氣。
另一位父親打了5歲的女兒,因為他好幾次叫她回家,而女兒正與小朋友玩在興頭上,不肯走。他很生氣,一巴掌打在女兒臉上,女兒哇哇大哭。
一位母親,在看到8歲兒子數學卷子的那一刻,情緒失控,狠狠地打了他兩拳頭。因為有幾首題,她教了他好幾遍,他依然沒做對。
另外,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傷害是遷怒之後的有意為之。
一位母親,因為痛恨婆婆,而5歲的大兒子很親婆婆,她就經常打他。
另一位母親,因為伴侶出軌,兩人協議離婚。為了報復前夫,她將兩個年幼的兒子扔給前夫,一走了之,其中小兒子還在哺乳期。
但無論父母的行為真的是令人發指,還是無心之過,都有一部分孩子對父母充滿強烈的怨恨。他們想要的已不是療愈自我,而是執著地想改變父母,想讓父母為自己糟糕的人生負責任,甚至報復父母。
但是,無論父母是死不認錯,還是在積極改變,有些孩子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依然是一團糟。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選錯了方向,使錯了勁——要改變的不是父母,而是他們自己。
一個成年人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很糟糕,一定有其自身原因的。比如,他沒有一技之長,又不願意做又苦又累的工作,總對別人充滿敵意……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取得多高的社會成就。就算父母對他的態度完全像他期待的那樣,對他的實際生活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一些人怨恨原生家庭和父母,其實這只是他們整個扭曲的價值觀的一部分,他們也怨恨他人,甚至怨恨整個社會。因此,父母的問題不存在了,他們依然不能過一種正常的生活。
⑸ 到了「仇親期」孩子討厭家人,父母該如何應對
孩子的教育是越來越重視了,因為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的情況是出現很多的問題,孩子的心理是會有很多問題的。現在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經歷很多時期的,這些時期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父母都要重視孩子的這些時期的,要是一旦父母不重視或者是忽視了,那麼孩子的成長就會亮紅燈。
現在孩子是越來越叛逆了,對於父母的教育是越來越不願意聽了,甚至是有時候對父母的教育表現出他們的仇恨,對父母懷著仇恨和抱怨的心靈,心理家說這種情況是仇親期。這個時期是孩子成長中會經歷是階段,一旦孩子進入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狀況和行為就會發生變化,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關注。
3、傾聽孩子的想法
父母在平時要傾聽孩子的想法,這傾聽是溝通的方式,父母要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唯有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父母才能夠和孩子進行一個正確的溝通,孩子和父母之間沒有誤解和矛盾。而且孩子對於父母的評價也不會負面,孩子會願意相信父母,感受父母給予的安全感,這樣孩子的內心得到慰藉。
父母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一個重視,不要總是輕視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覺得是孩子小才會表現的行為。父母不要總是這樣想,孩子的行為是會顯示孩子一些時期的到來的,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行為,判斷孩子的時期,並且對此做出一些相應的措施。
對於孩子的仇親期,父母也不要太過擔心,這並不是什麼疑難雜症,這是能夠處理的問題。父母要幫助孩子親自輕松度過孩子的這個仇親期,上面的三招可以幫助到父母度過,要是有其他方法,父母也是可以嘗試的,這個並不是唯一。
⑹ 對父母有怨恨,已經無法溝通怎麼辦
這說明你還沒有長大,一個真正長大的人,有自己獨立的情感,有判斷事物的標准,就應該理解父母的辛苦,父母對你的付出永遠是無私的,對你付出了很多,你自己想一想,什麼時候回報過父母?甚至不成熟的人才,一味的怨恨,無法溝通,也是你自己沒有走出誤區,自己想想吧!
⑺ 很恨父母怎麼辦
人跟人在一起就會有一定的紛爭,包括父母。有些人由於跟父母在一起觀念的不同,從而導致一些口角或者是怨恨,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去化解這些怨恨呢?其實也比較簡單,首先需要找到怨恨的原因所在,只有從根本上化解怨恨,那麼才能夠解決問題的。下面就這個問題重點給大家分析一下。
1、首先要找到怨恨的關鍵點所在
估計看到這些問題的時候,很多人都大吃一驚。父母跟孩子之間沒有隔夜的仇,但是不代表孩子沒有受到傷害。由於從小到大對父母的怨恨慢慢的積累越來越多,在這個時候我們想要化解的話,肯定需要找到怨恨的關鍵點所在。
2、嘗試跟父母溝通
既然已經找到怨恨父母的關鍵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原因。這時候想要化解跟父母之間的怨恨,作為晚輩也可以積極主動一些找父母去溝通。如果父母願意接受我們的合理提議,那麼這些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了,所以說溝通是特別重要的。
3、看後續父母到底是怎麼做的
一個習慣的形成並不是一天就養成的,肯定需要日積月累的時間。而父母的一些行為讓我們產生厭惡,甚至於說怨恨,那麼父母可能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也會有這些行為的。既然跟父母已經溝通過了,達成了一定的協議,後續肯定會繼續觀察父母的一些行為習慣等等。看他們是否有所改正,如果說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那麼我們也需要改正的。
⑻ 女生叛逆期,對父母產生仇恨感怎麼辦
孩子叛逆期煩惱的應該是孩子還是父母那?家裡的父母在原本工作就很忙的基礎上,還要兼顧子女教育問題,更是力不從心。這樣就讓孩子和父母的關系就變得由滿滿的愛變成了滿滿的恨了,這個階段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1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容易發脾氣,這時,我們要避免與孩子發生正面爭執,發生對吵的情況。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讓孩子自己冷靜冷靜,給孩子一個充足的緩沖時期。
2面對處在叛逆期的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可總有一些家長,在孩子犯錯時總會對其責罵,這時孩子就算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行為時,面對父母的責罵,就會出現嚴重逆反情緒,造成不必要的後果。我們要做的是學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讓其將內心的負面情緒拋擲腦後,這樣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有多愛就有多恨,讓孩子的情緒有所緩解是可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
⑼ 恨父母的孩子應該怎麼走下去
要麼讓父母消失,要麼消除這種恨意,要麼就這么恨又不能解決的糾結的活著。我們每個遇到你同樣情況的人,都有這幾種選擇,每人的選擇也不會相同,每種選擇都會演化出不同的故事來。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沒有什麼異議的,天下不期望子女成材的父母不多見。對於子女來說也希望自己能成長、能成才、才會體現自己本身的社會價值。從這點來看,父母與子女的心理是相和的,是統一戰線的。
第一、用自己的力量完成自己對自己的預期
其實好多人沒有父母的人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設定的目標及預期。你也長大人了,這時候你應該跳出你原來的家庭了,身份從原受家庭保護的人轉變成為保護你家庭的人了。
第二、消除自己的預期。
人生活一世不易,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別對自己有那麼多要求。我們要認識到,我們在追求票子、車子、房子的時候,有多少人放棄這些東西在追求自己的信仰、在追求自己的身體健康。
⑽ 怎麼處理對父母愛恨交織的情感
對父母和孩子一樣,首先是要有耐心,無論什麼事情都不能著急,並且要分析清楚後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其次要尊重,尊重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就容易多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年輕時的稜角也磨的差不多了,但是,條理清楚的思路對家庭人際關系比較好相處。當然,偶爾的任性會理解的。我家是四代同堂老小孩、小小孩,其樂融融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