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長要如何合理處理孩子之間的沖突
理解孩子發泄情緒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
為什麼這種情況是正常的?這是由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導致的。
孩子的心智相對不成熟,表達方式也不成熟,他們不像成人那樣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他們面對著「擔心、無奈、不滿、憂慮」等等情緒都會很直接的表現出來。可是在成人眼裡那些是不理智、不可理喻、太幼稚的行為,但這也許正反映了孩子處於最無助、最脆弱的時刻。
家長們需要思考的是,孩子產生情緒背後的原因或者具體事情是什麼?
記住,發散情緒是正常的,我們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情緒需要去發散。如果孩子正在安全的前提下發散的情緒,被強行壓下去了,表面上恢復了風平浪靜,而事後如果再不去彌補的話,有可能孩子當時的強烈情緒會壓抑到潛意識裡面,在若干年以後被類似的情景激發,對孩子的未來生活造成更深的影響。
2家長不要立即反應
孩子和家長沖突就好像兩輛行駛的車撞在一起。如果兩輛車都沒有剎車的話,那個撞擊力是非常強烈的;如果有一輛車沒有剎車,而另一輛車有剎車的話,就能夠讓撞擊力減少,還不至於帶來那麼大的傷害。
所以,當孩子給你任何刺激的時候,千萬不要立即反應,要把反應的時間拉長。
在這個拉長的過程當中,記得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兩樣東西:一個叫做「良知」,一個叫做「幽默」。你和孩子的「良知」及「幽默」都能用在這段拉長的時間裡面。
也就是說,孩子有「良知」知道剛才發脾氣是不對的,他很可能用他「幽默」的方式和家長說:「哦,不好意思,剛剛我說的那句話,我一定是還沒有完全想好,才那樣說的。」也很有可能做家長的「良知」發現,不能將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裡,而去傷害孩子的情感。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不完美的人,都有鬧情緒的時刻,當情緒上來的時候,理智下降而沖動的因素上升,這時人們的氣話很容易傷人,互相誤傷的同時矛盾會輪番升級,針尖對麥芒,甚至到了已經忘卻了當初為了什麼而爭吵的地步,只是為了爭一口,最後弄得不可收拾。
當我們延長反應時間的時候,情緒緩和下來了,理智上升,自我覺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良知」與「幽默」能緩和氣氛,是親子關系的復合劑。
3沖突是為了建立更好的情感連結
很多的家長害怕跟孩子沖突後,會破壞和孩子間的感情,所以他們一再縱容,縱容孩子做些不應該做的事情。被太過縱容的孩子,時間長了會養成亂發脾氣、亂摔東西,甚至打人的不良習氣。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沖突發生本身是具有意義的
2. 孩子和家長產生矛盾,父母應該如何化解呢
孩子的世界與成年人的世界不同,他們之間發生的矛盾並不像成年人的那麼復雜。有句話叫「小孩打架不記仇」,孩子們可能剛剛鬧過,轉頭把眼淚一抹,又能親密地玩耍起來。所以說孩子之間的事情,其實是很好解決的,重要的是家長如何去解決,又如何通過這件事情去教育孩子!那麼家長具體可以怎麼做呢?我有以下建議:
首先,給孩子提供解決矛盾的空間和時間。
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家長不應該立馬干預。如果只是一件小事,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處理,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會溝通交流,還鍛煉了他解決事情的能力。如果是他無法解決的沖突,家長可以在這個時候適當介入。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完全替孩子解決矛盾,而是在了解事情原委之後和孩子共同解決。如果你已經介入,那就不要與起沖突的孩子單獨談判,而是應當雙方家長一起協商解決。
另外,家長應該客觀地分析矛盾的起因。
很多家長在聽說他們的孩子與同學朋友發生沖突時,會立即認為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在不知道實際的情況下直接安慰孩子,將責任歸咎於另一個孩子。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這會讓孩子養成逃避責任的習慣。將來,只要孩子與他人意見不一致,他就會覺得對方是錯誤的。
檸檬曾就和一位媽媽聊過類似的事情,她說她的女兒今年四歲,在小區里有個固定的玩伴小婷,小婷的性格比較急躁,常常在搶東西時占上風,發生沖突時就會動手推搡自己的女兒。有一次女兒去小婷家玩,突然哭著跑回來告訴自己,說小婷咬她了,胳膊上有明顯的牙印。
看到女兒胳膊上的牙印自己會及時的安慰女兒,等到女兒情緒穩定後便問女兒還痛不痛,不痛的話還願不願意和小婷繼續相處。
她告訴我說她的態度對女兒的影響十分明顯,女兒往往是眼淚還沒擦乾凈就轉頭又去找小婷了。偶爾會說出不願再和小婷做朋友的話。但堅持不過半天,很快又和小婷玩得熱火朝天。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呢?你會採取和這位媽媽一樣的做法嗎?其實很多父母遇到這種問題時,會第一時間去安慰自己的孩子,並指責另一個孩子的錯誤。護子心切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吃虧」,就忍不住沖出來替孩子「討回公道」,實際上,這種行為無形之中破壞了孩子之間的純粹友誼,孩子也會事事依賴父母,以後遇到矛盾或者困難自己沒有能力去解決。
因此,當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父母記住不要立即採取行動,應該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正確溝通,但也要記得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是件很正常的事,無所謂誰對誰錯,該怎樣相處還怎樣相處。這樣一種心理的建立是孩子能正常地發展人際關系的必不可少的基礎,是豁達、友善的生長土壤。
3. 在親子之間出現矛盾時,家長應該怎樣調整自己解決沖突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之間出現了矛盾是很正常的情況,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他們未必會按照家長說的去做,明知道這樣做更好,但難免會因為叛逆心而故意和父母對著干。
當親子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未必問題都在一個人身上,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和家長雙方其實都會有各自的問題出現,所以才會導致矛盾和沖突。
那麼身為大人,父母應該作為反省的一方,只有家長足夠冷靜才能夠引領孩子走出困難,給他們做出正確的榜樣。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如何調整自身來預防親子沖突呢?其實父母稍微做一些改變,就能夠預防很多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產生。
對於家長來說他們更願意認為自己才是權威的,需要改變的是孩子而不是自己。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家長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監護者,家長的生活閱歷和孩子相比是天壤之別,但也正是因為有豐富的閱歷也會導致很多固化的觀念產生,從而難以做出正確的抉擇。
父母總希望通過改變外界來改變現在的狀況,但現實卻是問題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只有先改變自己才能解決問題。
父母如果能夠通過有效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看到自己的缺點,不僅能夠更好地和自己相處,更重要的是能夠與孩子相處。更不需要從孩子的行為中去尋找自我滿足。也就不會強迫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說的方式去成長。
如果家長總是無法從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很多時候就會過分要求孩子而不自知,自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事實上卻在傷害親子關系。
由於對自我不能很好地接納,家長就會要求孩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改變,一旦孩子背離了自己的願望,就會更不願意接納他們,對孩子感到失望。
很多時候父母把孩子當成炫耀的資本,認為孩子之有優秀了才能在別人面前抬起頭來,不然就會覺得孩子是令自己丟臉的存在,家長想要孩子一定要讓自己覺得驕傲,因此就想要控制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說的去做。
父母想要利用孩子來獲取自我價值感和尊嚴,也就是說父母自我價值越低,他們就越容易想要嚴格控制孩子,十分依賴孩子的表現來決定自己心情的好壞。強烈要求孩子按照某種特定的方式行事。
4. 日常出現親子沖突,應該怎麼應對呢
引言:如果平時和孩子容易發生沖突,家長需要了解和孩子發生沖突的原因。家長要及時解決和孩子之間的沖突,否則孩子會受到不好的影響,孩子會一直憎恨父母。想讓孩子得到好的發展,父母必須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影響,不要讓孩子心裡有憎恨。小編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說,日常出現親子沖突,父母應該怎麼辦?
5. 兩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免不了要起沖突,父母要怎麼調節
父母稍微做一些調整,就能預防很多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矛盾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和孩子之間出現了矛盾是很正常的情況,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他們未必會按照家長說的去做,明知道這樣做更好,但難免會因為叛逆心而故意和父母對著干。
當親子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未必問題都在一個人身上,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孩子和家長雙方其實都會有各自的問題出現,所以才會導致矛盾和沖突。
那麼身為大人,父母應該作為反省的一方,只有家長足夠冷靜才能夠引領孩子走出困難,給他們做出正確的榜樣。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如何調整自身來預防親子沖突呢?其實父母稍微做一些改變,就能夠預防很多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產生。
對於家長來說他們更願意認為自己才是權威的,需要改變的是孩子而不是自己。這樣的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家長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監護者,家長的生活閱歷和孩子相比是天壤之別,但也正是因為有豐富的閱歷也會導致很多固化的觀念產生,從而難以做出正確的抉擇。
父母總希望通過改變外界來改變現在的狀況,但現實卻是問題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只有先改變自己才能解決問題。
父母如果能夠通過有效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看到自己的缺點,不僅能夠更好地和自己相處,更重要的是能夠與孩子相處。更不需要從孩子的行為中去尋找自我滿足。也就不會強迫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說的方式去成長。
如果家長總是無法從生活中獲得滿足感,很多時候就會過分要求孩子而不自知,自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事實上卻在傷害親子關系。
由於對自我不能很好地接納,家長就會要求孩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改變,一旦孩子背離了自己的願望,就會更不願意接納他們,對孩子感到失望。
很多時候父母把孩子當成炫耀的資本,認為孩子之有優秀了才能在別人面前抬起頭來,不然就會覺得孩子是令自己丟臉的存在,家長想要孩子一定要讓自己覺得驕傲,因此就想要控制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說的去做。
父母想要利用孩子來獲取自我價值感和尊嚴,也就是說父母自我價值越低,他們就越容易想要嚴格控制孩子,十分依賴孩子的表現來決定自己心情的好壞。強烈要求孩子按照某種特定的方式行事。
6. 親子關系出現信任危機,作為家長該如何化解矛盾
親子之間建立信任,家長要做到這幾點
認真兌現自己的每一個承諾
家長不要輕易許諾,而一旦許下了諾言,就需要想盡辦法實現自己的承諾,讓孩子懂得一諾千金的道理,身體力行,為孩子做正面標桿,家長認真兌現自己的每一個承諾,孩子才會成為一個重諾的人。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早就忘了承諾了,其實並不是孩子忘了,而是因為孩子失望的次數多了,漸漸習慣了被辜負,久而久之孩子和家長之間的距離也就產生了。
無條件信任孩子,給孩子更多鼓勵
很多家長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是認為孩子是調皮搗蛋,即使孩子做出了成績,也往往會刻意的打擊孩子,甚至會說風涼話嘲笑孩子,家長的這種做法無疑會破壞親子之間的信任。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事情,家長請記得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足夠的鼓勵,相信孩子一定能夠做得越來越好,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航員。
避免輕易下結論
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並不一定是事實的真相,因此當家長想要下結論時,應該要先聽聽孩子的想法,是不是這件事情還有隱情。
鼓勵孩子將事情的真相分享出來,家長從不同的層面總結這件事情,同時給予孩子提出意見,避免輕易下結論,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家長理智的對待每一件事情,相信孩子也願意聽從家長的意見,和家長一起解決事情,避免一個人舔舐傷口。
總結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重承諾的人,那麼家長要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為激勵孩子前行。
7. 親子沖突在生活中很常見,等發生親子沖突時,父母該怎麼做呢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難免會發生沖突,所以親子關系存在問題,也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期待的樣子就是其樂融融,父慈子孝,一家人談笑風生。但事實上,很多家庭往往是烏煙瘴氣,每天在吵鬧中度過。孩子和父母之間,要麼冷若冰霜,要麼火力全開。
父母們往往會在不知不覺中,提出自己認為正確的解決方案,而並未意識到孩子真正的內心需求。如果這些潛在的需求得不到解決,那麼親子沖突的火焰不可能被完全掐滅。因此,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確認並界定沖突。
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的修行。很多時候,當面臨親子沖突時,需要成長的不僅是孩子,更應該是父母。父母只有做到真正的覺醒,才能夠有效地化解親子矛盾。
誠然,所謂父母子女,不過是一場關於愛的修行。因此,為了預防親子沖突,父母必須接納自己,愛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夠接納我們的孩子,從而更好地去愛他們。相信在一個擁有良好風水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未來一定不會太差。
8. 親子沖突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序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和孩子出現了矛盾,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氣。有很多父母覺得孩子的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一直用父母權威壓制孩子的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同時我們一定要給雙方冷靜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家長可以去其他的房間發泄怒氣,也可以讓孩子反思自己的錯誤。
在親子之間出現沖突的時候,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學會尊重自己的孩子。有很多的父母覺得孩子只是一個孩子,他們的想法沒有任何的意義,如果父母一直這樣想的話,那麼就不會做到尊重孩子。也沒有辦法正確的處理沖突,所以我們一定要適當的換位思考,這樣才能夠解決問題。
9. 親子矛盾頻發、溝通困難,作為家長該怎麼做呢
合格的父母不應該用自己的想法對待孩子。尤其是對於那些總是用“權威”來施加壓力的家長來說,這種教育是親子關系惡化的催化劑。只有停止浪費時間,才能恢復親子關系,恢復家庭和諧,恢復兒童身心健康。
尊重孩子的意願。
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獨立的人,孩子們也應該有選擇的權利。當父母幫助孩子規劃生活並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發揮主導作用時,他們應該與孩子充分溝通。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發現和理解自己的才能和優勢,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優勢繼續學習和積累。此外,孩子的生活中可能有很多發展的機會,家長也可能希望幫助孩子拓展視野,做出各種嘗試,逐步確定方向,通過不斷的選擇和長期的積累,才真正適合他。
10. 當親子之間出現沖突矛盾時,怎麼去解決
出現親子矛盾時,父母應該反省自己平時跟孩子的相處方式是否有問題,家長應該換位思考,學會尊重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不愛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所有父母的通病,父母愛孩子,但有些父母愛的方式不對,這就容易產生親子矛盾。親子矛盾產生時,有些父母會覺得傷心,自己全心全意為孩子付出,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反抗。另一邊孩子也在渴望親情,他們也想變得更優秀,但是父母的愛太沉重,給他們的壓力太大了,他們不得不反抗以示不滿。在日常生活中親子矛盾很常見,我們所說的叛逆期,就是親子矛盾的一種,如果不能好好處理親子矛盾,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就會存在裂痕,影響到孩子的童年。
要解決親子矛盾,最重要的還是溝通。只有溝通才能了解孩子的需求,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拒絕,但一定要說明原因,不要讓孩子覺得家長在欺負他。解決親子關系裡的矛盾不是解決誰勝誰負的問題,而是讓雙方都成為親子關系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