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哪些國家小孩長大後還父母錢

哪些國家小孩長大後還父母錢

發布時間:2022-05-29 16:10:00

1. 女孩長大成人父母還有義務給錢嗎

你好,一般長大成人之後,父母就沒有義務給錢了。
但是我們國家的成年是18歲,而很多18歲的人還在上學,大部分應該在高三或者大一,還不能自食其力的,在我們國家,通常,上大學的得大學畢業之後,或者大專畢業,中專畢業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長之後,才算是能夠自力更生。
另外,說起來是沒有義務,但是,多少啃老族?結了婚還在不停的啃。

2. 是不是在外國,子女長大後不用贍養父母在中國要,這是為什麼

首先,贍養父母是我國的傳統,其次,歷朝歷代的政府為了減少財政負擔,都將這部分社會成本交由個人負擔。而在國外,他們的社會福利制度比較完善,政府提供比較完善的醫療,養老保障。這個我們真比不了。

3. 哪個國家多生孩子多給錢!

4. 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有發壓歲錢或紅包的習慣。

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也蘊藏著天下父母殷殷之心。中國內地: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壓歲錢
過年給孩子壓歲錢,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壓歲錢從最初的只是類似錢幣的吉祥物,到現在的流通貨幣,數量也一路水漲船高。城市裡的孩子每年壓歲錢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少則三、五百,多則成千上萬。孩子們高興了,大人們去擔憂了。給得多了,自己承受不起;給得少了,落人口舌。壓歲錢,某種程度上已經演變為成人交際的砝碼。
不僅如此,對自己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家長也是心驚膽戰,該不該回收?收了怕孩子不高興,年節失睦;不收又怕孩子大手大腳亂花,得不償失。壓歲錢,憑添了父母多少煩惱。
澳門:年初一發「利市」,大人小孩都有份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而到大年初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利市」即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給「利市」。「利市」純粹是以示吉利。

台灣地區:年齡不同,給法各異
台灣地區,年夜飯吃過之後,便是長輩們給子孫贈送"壓歲錢"的時候,給法頗具特色:年齡大的孩子,其"壓歲錢"是用紅紙預先包好遞到他們手裡的;而年幼孩子的"壓歲錢",則是大人們事先用紅線繩纏好並系成一個小套環,套在他們頸項上的。形式不同,寓意一樣,都是希望兒孫們在新的一年裡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日本:小學生人均壓歲錢2.5萬日元
日本小學館出版社1月15日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今年新年日本小學生收到的壓歲錢平均為25,293日元(約合人民幣1634元)較去年增加了766日元。此項調查已進行了5次,而今年是首次突破2.5萬日元大關。在關於壓歲錢用途的多項選擇中,回答「購買游戲軟體」的比例高達39%,連續4年位居第一。

新加坡:最吝嗇的壓歲錢
在新加坡過年極其輕松,人情往來、賀歲拜年、請客送禮都十分簡單。上門拜年,多是兩個柑桔象徵吉利,也發壓歲錢,但是新加坡家長給孩子派發 「紅包」,數量多而分量輕。他們給的對象是孩子加未婚的男女青年。不論是有親情關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還是沒有親情關系的孩子和青年男女,只要在節日里問候、來往都給「紅包」。
然而,打開「紅包」抽出的是一張貳元票面的新幣、或兩張貳元票面的新幣,最多是十元。節後,孩子們互問的是你拿了多少個「紅包」,而不問你拿了多少壓歲錢。新加坡人說:「紅包」的作用只在於給孩子節日的氣氛,增加家庭的溫馨,是區別其它節日的一項內容。」

韓國:不發紅包發「白」包
韓國把春節叫「舊正」,與新年稱「新正」相對應。大年初一,舉行了鄭重庄嚴的「祭禮」,吃完大年初一的第一頓「歲餐」(韓國把新年期間的任何食物都叫「歲餐」)——「米糕片湯」之後,就要開始舉行「歲拜」,家中晚輩此時要向父母長輩拜年磕頭,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祝福父母健康長壽。此時長輩要把包好的「壓歲錢」給晚輩。和許多國家習慣送「紅包」,認為紅色代表喜慶吉祥不同,韓國壓歲錢用白紙包,因為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和純潔的白色,認為白色象徵潔凈、清晰,這也正是韓國艱朴、清純的白表文化的表現之一。

義大利:女妖帶來壓歲錢
義大利人在除夕的夜晚要把家裡不需要的物品扔到院子里或乾脆扔到野外去,據說這樣會在新的一年裡給家裡帶來幸福。此外,人們總在這時給孩子們講關於女妖的童話故事,說女妖偷偷地從煙囪鑽進屋裡,給孩子們送來了壓歲錢和禮物,然後放在他們的鞋子里。在這里,女妖行使著聖誕老人的職責。

法國:趁著清醒發壓歲錢
法國的新年本來是每年4月1日,直到1564年,國王查理九世才把它改作1月1日。1月1日一大早,父母就會趁著自己還沒有醉酒,清醒地時候給孩子發「壓歲錢」,以表示對子女的關愛。因為到了這天晚上,法國人要合家團聚,圍桌痛飲香檳酒,按照傳統,這一夜每個家庭都要喝掉所有的藏酒,以避免來年有厄運;所有的人都應該喝得酩酊大醉,這樣新一年才會有新開始。

朝鮮:壓歲錢發給稻草人
朝鮮人在新年時,家家戶戶貼對聯和年畫。有的人家在門上貼上壽星或仙女的畫像,祈求上天保佑,驅走鬼魅,賜給幸福。元旦黎明,人們把一些鈔票塞進了除夕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黃昏,人們又將全家人一年中脫落的頭發燒掉,祝願家人四季平安。元旦日少女們頭戴一種麻制的帽子,稱為「福巾」,身穿帶花紋的五色綵衣,進行盪鞦韆比賽。她們以一處樹花為目標,看誰先踢到或咬到為勝。也有在高處掛上銅鈴的,以先碰響者為冠軍。

希臘:壓歲錢藏在蛋糕里
在每年的一月一日,是希臘民間傳統的年節。元旦,家家戶戶都要做一個大蛋糕來慶祝。做蛋糕時,主人會把壓歲錢(通常是一枚銀幣)放入其中,誰吃到了它,就意味著誰是那一年最幸運的人。

蘇格蘭:壓歲錢丟門口
蘇格蘭人在元旦前夕,家家戶戶門前都會放著一些金錢,沒人看守,盜賊和乞丐在這天晚上,看見了也不動分毫。因為當地風俗,新年前夕,先把金錢放在門外,翌日新年降臨,大清早打開門時,就看見門口有金錢,取其「一見發財」之意。

西班牙:人人攜枚壓歲錢
西班牙人在新年前夕,所有家庭成員都團聚在一起,以音樂和游戲相慶賀。午夜來臨,十二點的鍾聲剛開始敲第一響,大家便爭著吃葡萄。加果能按鍾聲吃下 12顆,便象徵著新年的每個月都一切如意。元旦這天,最忌孩子們罵人、打架和哭啼,認為這些現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總是盡量滿足孩子們的一切要求。同時,這天不論大人小孩人人身上必攜一枚金幣或銅幣以示吉祥。

5. 子女成年了還需要花父母的錢嗎

照理來說,子女成年以後,不應該在花父母的錢,畢竟父母賺的錢都是辛苦得來,都是節省下來的。
但是如果子女實在是急需用錢,比如需要添置大件物品,像買車買房剛需的時候,父母有錢的情況下,問父母要一點,也是可以。
用在不當之處的錢,對於成年子女來說,著實不應該。
作為子女來說,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還是不要動父母的錢,畢竟他們的錢也是留著養老的。
我們應該盡我們力所能及,給父母力所能及的照顧,讓他們生活更幸福快樂。

6. 歐洲各個國家的女人,生孩子都會有哪些福利

法國:從0至18歲享受各種補助

法國每年花在育兒方面的支出佔全國生產總值的8.3%,寶寶出生補貼是根據家庭收入條件而定的。同時,婦女懷孕之後,必須遵照以下要求:在妊娠16周前向CAF申報;按照規定填寫妊娠期檢查表,做各項不同檢查,才可獲得相應的補貼。CAF會在孕婦懷孕的第七個月發放903.07歐元補貼。

丹麥的社會福利覆蓋所有在丹麥居住的人,不分國籍,只要在丹麥的領土上,就享受他們的各種福利。丹麥實行全民免費醫療,看病、住院分文不花,連住院伙食費都由政府買單。病房一切生活設施應有盡有,病人住院空手進去即可。

孩子從生下來到18歲,牛奶費用由政府支付,低收入家庭,學前教育也由政府支付,學生每月還可以拿到生活補貼。小孩從小學到大學一路免費,學生就近選擇學校,如果選擇私立學校,則政府按公立教育標准報銷部分學費。

7. 很多人說西方人孩子長大後都出去不麻煩家長,可中國不也這樣嗎,為什麼說中國人啃老,這種情況都有啊

這些話都是別的人傳回來的說法,而能傳回這些說法的人,大多數的人生活得都不錯,他們接觸到的也基本是家庭情況還好的外國人家庭,他們這么教育孩子的是不錯,我們也確實有這方面的缺失,但是他們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怎麼管自己的父母,可完全沒有我們中國孩子對於老人贍養的那麼普遍。 而且我們的兒女會麻煩父母照看孩子,更多的是為努力工作,爭取更好的收入,而父母願意這么做,不怕麻煩,也比外國的父母更願意付出自己的心血,想體現自己的價值,也想為自己老來找些快樂。這也是有利的。
而且西方國家啃老的孩子也很普遍,甚至不比我們少,他們的孩子可沒有我們中國人勤奮,所以按說他們啃老的人更多,只是很多的人啃的是國家的補貼。別以為外國的月亮圓,我們所遇到的問題,哪個國家都有,只是人群比例不同而已。

現在我們的經濟情況發展起來了,很多家庭也開始放寬對於孩子勤奮的激勵和管教,有些擔心自己的孩子受自己長大時的那個苦,所以較為縱容。但是我們的一些家庭情況好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也很在乎孩子的獨立,這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快了些,不是那麼的普遍。但是我這的很多孩子都是會去打暑期工的。

8. 兒子成家還花母親積蓄,為何現在的啃老族越來越多

每個父母都想竭盡自己所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很多人都非常重視孩子的物質生活條件,並且忽略孩子的情商培養;也有很多家長是不了解如何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長大,這就必然會造成孩子在成長後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程度的問題,啃老族就成為了現在社會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

所有成年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作為成年人,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而付出努力,不應該依靠別人,更不能依靠父母來生活,這樣的人生活也會猶如行屍走肉,而體會不到生活中的真正樂趣,並且自己在社會上的價值感也會盪然無存。同時,作為父母,也應該從小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勵孩子獨立自主,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9. 美國人的孩子到18歲,父母就不管了,是所有家庭都這樣的,還是個別家庭是這樣的

雖然,我沒有去過美國,但是,我認為一個美好和諧的家庭是不可能會把自內己年滿18周歲的孩子趕出家容門的。我們以己度人——人都是有感情的,何況是對自己的子女,當然更會很好的呵護、照顧和保護。

如果說美國人會讓自己年滿18周歲的孩子出去歷練一番,這倒可能的,而且,全世界的父母都應該這樣做。「讓你的愛把你愛的人推向世界——讓他們充分地經驗到愛是什麼;只有這樣做,你才算是真正愛過別人。」

關於美國人把自己年滿18周歲的孩子趕出家門這件事,往往都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真正的新聞報道卻幾乎沒有這樣的事;即使有,也是有原因的。可能是父母不負責任,或者是子女不走正道;這樣的事是很少見的。

10. 國外父母怎麼給小孩零花錢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父親母親開始考慮給他們零花錢,可問題是:什麼時候給,給多少,給了之後他們買不該買的東西怎麼辦。國外父親母親似乎對給零花錢看得很開,讓我們一起來借鑒一下:有哪些保障好的兒童重疾險?哪些性價比高?哪款最值得買?我們一起來看下最新榜單!全國10大熱銷少兒重疾保險排名

美國:從零花錢學理財

教孩子使用零花錢是讓孩子學會如何預算、節約和自己做出消費決定的重要教育手段。父親母親盡可能將孩子的零花錢數量控制在與他的同伴大致相當的水平上。至於零花錢的使用,則由孩子全權負責,父親母親不直接干預。但孩子因使用不當而犯錯時,父親母親不輕易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為只有如此,孩子才能懂得過度消費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從而學會對自己的消費行為負責。

教會孩子如何存錢。通過減少送給孩子昂貴物品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向孩子解釋:如果將來想擁有更有價值的東西,他們就不得不在當前放棄一些價值不大的東西。存錢的習慣會使孩子珍視自己勞動所得。

為了幫助孩子為未來生活做好准備,一些美國家庭還讓青少年為自己的電話費和車費以及一部分家庭開支付賬。孩子成熟後,父親母親常會翻開賬本,告訴他家中的錢是怎麼花的,以幫助孩子了解如何掌管家庭的"財政"。

新加坡:倡導儲蓄

「節儉和儲蓄是美德」,這種傳統的價值觀在新加坡大人孩子中始終牢固不變。從銀行存款額看,新加坡全國中小學生1992年參加儲蓄的百分比超過53%,平均每名學生大約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學生如此會存錢,在於社會與家庭、學校的合力引導。教育部、郵政儲蓄和銀行每年都開展全國性的校際儲蓄運動。在這種環境下,許多孩子都成了儲蓄迷,他們為了防止自己花錢大手大腳,連提款卡也不申請。

日本:用金錢傳遞"魔力"

日本的山本教授認為,孩子的零花錢作為一種文化中介工具,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孩子們通過使用零花錢來創造自己的生活。

在日本,父親母親對孩子零花錢的控制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定期給孩子一定數量的零花錢,讓孩子自己安排開銷。第二種是根據孩子的要求或願望來給孩子零花錢,每一次和孩子協調或者控制孩子的要求。

閱讀全文

與哪些國家小孩長大後還父母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孝順溪改造 瀏覽:15
富硒康老年人每天要喝多少 瀏覽:750
90歲老人心跳40 瀏覽:801
蚌埠市老年大學有那些課程 瀏覽:312
職工養老保險最高交多少一個月 瀏覽:542
員工到退休年齡強行上班有沒有工資 瀏覽:547
長壽花葉子發黃不發亮怎麼辦 瀏覽:686
養生館適合哪些地方 瀏覽:813
父母不可能不肯付出說明什麼 瀏覽:267
體檢後多久可以復查 瀏覽:293
社區老年人跳舞活動方案 瀏覽:885
只買社保不買醫保退休工資是不是一樣的 瀏覽:175
老年人的早飯還可以吃什麼 瀏覽:858
跟女朋友分手了怎麼跟父母交代 瀏覽:928
老年人直接參加社會的政治活動 瀏覽:739
現行退休金支付方案 瀏覽:934
中斷交養老保險 瀏覽:281
老年人過六一的好段子 瀏覽:125
孝順兒子事跡 瀏覽:701
脈脈長壽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