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父母如何真正的去陪伴孩子

父母如何真正的去陪伴孩子

發布時間:2022-03-22 01:15:32

① 家長如何正確陪伴孩子感受

1.全情投入
很多家長以為自己坐在孩子旁邊,這就是陪伴了。於是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面:父母和孩子雖然在一起,但是孩子自己玩自己的,父母或玩手機,或看電視,全程和孩子沒有交流。這樣也叫「陪伴」嗎?充其量就是「陪著」。真正的陪伴是父母能全情投入,有細致入微的觀察,有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也能看到孩子背後的真實需求。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是真的在陪伴自己,從中也能體會到父母的愛。所以下次陪孩子的時候,哪怕只有十分鍾,也請心無雜念的全情投入。

2.不要帶著目的去陪伴
有朋友曾向我抱怨「我覺得陪孩子是最累的事情,我給她講了一個故事,然後問她從中學會了什麼,她竟然一個字都說不上來,真是浪費時間。而且經過這么幾次,她還拒絕我陪她,現在的小孩真難伺候。」
其實很多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也都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想要孩子從故事中學會道理;想要讓孩子掌握某項技能;想要改掉孩子的某些缺點等等。如果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父母目的性太強的話,只會增加孩子的負擔,絲毫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像朋友總是希望孩子能從故事中學到做人的道理,孩子可能從開始聽故事就想著自己應該怎麼回答爸爸提出的問題。這個過程對於孩子來講不是享受,反而是一種折磨,自然會拒絕爸爸繼續陪自己了。
在陪孩子的時候,不要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一定要孩子怎樣怎樣。所以在陪伴孩子前,請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營造一個放鬆的氛圍,親子間輕松、愉快地相處。

3.避免過多干涉和控制
還有這樣一類家長,在陪孩子的時候,總是干涉太多,控制太多:
你這個積木搭的不對,應該是這樣的;
不停問孩子要不要喝水,吃東西;
孩子犯了錯就很嚴肅地要糾正;
……
說實話,只要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知道這樣的陪伴方式有多糟糕。高質量的陪伴是需要愛和情感的投入。但是如果父母干預太多,控制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陪伴孩子的時候,一定用雙方都舒服的方式去相處,既不完全脫離孩子,也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幫助,這才是舒服的狀態。

② 怎樣做到有效的親子陪伴

1、走進孩子的內心:

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在陪著孩子,而不是陪伴,陪伴就要進入孩子的內心。想要進入孩子的內心,我們必須真正地參與到孩子的世界裡去。在陪伴的時候放下你所有的事情,關掉你的手機,和孩子一起開心的玩耍,做到全身心的投入才行。

2、暫時放棄家長的身份:

親子陪伴需要的不是家長的說教,而是孩子需要一個大朋友和自己一起玩。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暫時放棄父母的身份,忘記我們是個成人,跟著孩子的思維一起行動和孩子一起去做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3、和孩子一起玩游戲:

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們玩游戲是增進親子關系的好方法,父母可以選擇更有趣的智力游戲,例如「捉迷藏,跳棋」等。在游戲中不斷提高游戲難度,發展兒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4、帶孩子運動:

在與父母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您可以嘗試進行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運動,例如「足球,籃球」和其他球類運動。不僅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而且可以幫助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

5、和孩子一起做親子閱讀:

朗讀是一種很好的表達方式,朗讀有助於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朗讀還能提高親子之間的溝通,提高親子間的交流,促進親子感情。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③ 父母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作為父母,如果想要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長,那麼其實就需要抽時間和精力出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陪伴,那麼其實這樣的陪伴是沒有效的。而如果只花時間不花心思去陪伴的話,也沒有多少效果的,還有陪伴的方式方法也是需要注意的。對孩子來說,有愛的家庭是最好的陪伴,可能會有爭執,有矛盾,但全家都在一起,為了美好的生活而努力,父母的言傳身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會強調在陪伴的時候全身心的投入其中,用心的觀察孩子的狀態,用心去跟孩子溝通,同時父母一起的話,孩子的成長會更好,更健康。

④ 聰明的父母做哪些事,才是正確的去教育陪伴孩子

學生時代總會流行一句話"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老師通過考試可以檢測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然後擬行下一步的教學計劃。

但是每一次考試對於學生來說,那可真是猶如一場劫難。

因為家長們總會詢問你的考試成績有多少,如果考的很好,那麼最近的日子一定會非常舒心;如果考的一般,可能補習班要多上兩節了;如果考的很差的話,家庭會議挨罵挨批是非常正常的,有的爸爸媽媽甚至會上手打人。

小明三歲的時候,自己吃飯還不熟練,依然需要媽媽給他喂飯;出門不願意自己走路,走幾步就叫著嚷著要爸爸抱;呆在家裡像一個小霸王,一個不順心就哭起來,一點兒沒有男子漢的氣概。

小明爸爸每次看到孩子撒潑,總是認為兒子完全是被他媽媽寵壞了。然後把孩子罵上一頓,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但是從來沒有真正監督或者教導孩子這個到底該怎麼辦。

小亮是一名今年要參加中考的孩子,從初一開始,周末做完作業小亮就比較喜歡宅在家裡玩游戲,針對他這一行為,他的爸爸罵過他好幾次,結果這一次的期中考,小亮沒有考好,爸爸就直接對著孩子一頓罵,甚至說"我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兒子?"

爸爸的這一句話令小亮無比傷心,他想,雖然知道爸爸為了自己好,但是為什麼爸爸從來不願意傾聽一下自己的想法呢?

他的目標是中國傳媒大學,選擇計算機專業,同時自學游戲設計和策劃。小明以後想要從事游戲開發的工作,他熱愛這個行業,並且想要把自己的愛好發揚光大

爸爸媽媽是最難做的一個職業,管得太多,孩子會覺得沒有自由;管得太少,孩子會覺得少了點關懷。這其中分寸如何掂量,需要各位爸爸媽媽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不論怎樣,爸爸媽媽一定要牢記,不管面對孩子的什麼問題,一定要包容、耐心,讓孩子健康生活,快樂成長。

⑤ 家長如何做到真正的有效陪伴呢

有些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忙工作,或是玩手機、看電視,根本沒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處,更談不上了解孩子,就會很難理解孩子的某句話、某個行為,這是一種「無效的陪伴」,空閑時間觀察寶寶關注的東西,然後即時展開話題溝通聊天,可以問問寶寶在看什麼呢,能不能讓媽媽參與進來?簡單的互動會比靜靜陪伴更有效果,不要浪費難得的陪伴時間。

⑥ 陪著不是陪伴,父母該如何更好的去陪伴孩子

對孩子的陪伴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有很多家長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就很容易讓孩子的心理產生一些異樣的變化,在成長的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與陪伴。而有的家長即使選擇了陪伴孩子,但是卻沒有以一個正確的方式對孩子進行陪伴,只是單純的陪著他們也讓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冷淡甚至產生了隔閡。對於孩子來說,陪伴不只是陪他們在一起,更多的是參與他們的生活和他們增進感情。

其實陪伴孩子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參與到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需要在他玩的時候或者是說話的時候給他點回應就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她的陪伴。如果只是在孩子的旁邊做自己的事情,那麼不僅到不了陪伴的效果反而還會讓孩子對父母心生埋怨心情低落,甚至不願意與父母交談。我們作為父母更應該要注意到的就是孩子的情緒和孩子相處的方式,以及給孩子陪伴的態度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心和這個家庭帶來的溫暖

閱讀全文

與父母如何真正的去陪伴孩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友好老年公寓納稅 瀏覽:222
延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問題 瀏覽:244
幼兒園2017重陽節活動通知 瀏覽:627
唐山醫生體檢多少錢 瀏覽:169
養老金發的不對應該怎麼辦 瀏覽:349
遼寧退休工人漲工資最新消息2017 瀏覽:25
智利退休工資 瀏覽:361
泉卅養老院 瀏覽:59
孝順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瀏覽:238
廣州市老年人醫保 瀏覽:427
南壽養生大葯店怎麼樣 瀏覽:187
體檢時各部位明顯缺陷指什麼 瀏覽:934
給父母交醫保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瀏覽:135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
重陽節江西廟會 瀏覽: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