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敬父母 > 現代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現代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3-21 22:43:39

孝敬父母作文 有具體事例 現代社會的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回哺育我們成長。是父母的答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

以前,看到媽媽打掃衛生時的勞累,我總是無動於衷。從4年級升5年級的暑假裡,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

那次,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捂住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干就干,我向媽媽請求我幫她打掃衛生,媽媽答應了,並指點我從哪掃起。

等我把所有的家務活幹完後,我感到腰酸背痛,這次我終於體會到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干這些家務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過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這些年來是多麼的辛苦,同時我也明白了媽媽腰酸腿痛的原因。

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

② 現代社會中有孝心的人都有的誰有啥感動人的事例最好是感動中國人物里邊的。

1.當代孝子捐腎救母——田世國 (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2.年過半百的王凱、王銳兩兄弟騎三輪車擬用10個月帶母親游全國。

③ 感恩父母的事例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
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在她們貧窮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都是無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是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拽著一塊年糕……她拚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她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於是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她一
定會好好地活著,讓媽媽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做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她就這樣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著,一直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評論:是的,生命是如此的珍貴,我們要感激父母給了我們這一次生命,讓我們能來到這個世界活過一次;感謝老師,教給了我們知識,讓我們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感謝朋友,給了我們友誼,讓我們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獨;感謝坎坷,讓我們在一次次失敗中變得堅強;感謝敵人,讓我們使自己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朝前進步……面對命運的不公你沒有埋怨,沒有退縮,你用自己的方式來頑強地生活,用愛來回報這個世界,你幫助了那樣多的人,讓他們感到了溫暖和力量。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④ 感恩父母的真實事例

今年此地(北加州山區)的冬天非常寒冷,連一千英尺的地方都下雪了。屋子裡雖有暖氣,還是很冷。幸好加穿了一件棉襖可以保暖,棉襖穿在身上,溫暖也到了心裡。

想起年少時,有一年過年,母親給我們添新衣,帶我到士林夜市去買了一件棉襖。直至上了大學,我還穿著它,那時校舍在多風的山城,那件棉襖就是我冬天的夥伴。厚厚的襖子,好像把棉被穿在身上,又暖又好看。

美國的物價普遍不便宜,為了平衡收支,想添購新的衣物,想了很久才決定上平價市場看,平時最好都不去看,免得心裡猶豫,難做決定。這時我才深深體會,過去父母維持一個家庭是多麼不容易!家裡的經濟也不是很好,又有四個孩子,但我們從來都不曾餓過肚子,不曾缺少衣服穿。尤其過去三、四十年前,物資較為缺乏,一般人的生活水平不如現代人,要讓每個孩子都吃得飽、穿得暖,確實是非常非常不容易!

不容易的是父母親的辛勞與耐力,不容易的是父母無私的付出。其實我們今天的成長,身體健壯,接受教育,在社會上生存工作,都是父母所施予我們的,不然我們那裡有今天。父母對孩子的付出都是為了愛護子女,都是無求無悔的,可是一般人不覺,有的人還以為父母給的是應當的,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也有人因為父母較為富裕,沒有分給子女,讓子女有多餘的錢可供揮霍,便怨恨父母,唉!更談何感恩呢!

日前才聽到一則報導:有一個富人很吝嗇,對自己的妻子小孩們也像對僕人一樣吝嗇,他在家裡設了投錢電話,任何人想打電話,必須自己投錢幣,包括他的妻子、孩子也不例外。其它方面更不用說了,他的子孫中有因為他不盡情理的言行而精神失常,甚至自殺的,不止一人。

聽了令人難以置信,可是類似的真實事例,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對於報導中富人的吝行,真叫人不敢苟同,但同時也給我一些啟示:我慶幸自己不是生長在那個吝嗇的有錢人家,很幸運地,我出生在這小康之家,父母親始終不求回報地為孩子們付出,他們愛護子女,關心子女,我們的成長是父母親以他們的心血與汗水灌溉而成的。

許多人和我一樣得到父母的關愛與無求的付出,幸運的我們應當感恩父母因疼愛我們而叮嚀、嘮叨,為調教我們、不忍心我們在人生道路上踏出錯誤的步伐,他們甚至忍不住出手痛打自己的心肝子女。相對於許多人被父母遺棄不顧,我們身上的溫飽、所受的關愛與呵護,都是父母所「布施」的福報啊!我們何以還能再要求他們什麼呢!佛經中所述父母的恩德,比山高,勝海深,以世間的財物來計算,父母對子女所付出的,是世間的金錢財寶所還不完的。從小到大,如曾對父母所給的東西感到不滿意,挑三揀四,或把父母的叮嚀當作是嘮叨而心生一絲的厭煩,或不聽親教,出言頂撞的……,那就趕緊覺醒,生慚愧心,而要懺悔清凈。我們要把自己做好,不讓父母為我們擔心,並且開始要反過來像他們呵護我們一樣,去關心他們,照應他們的生活所需,當他們年紀漸長,氣力漸弱,體能漸虛時,我們要扶持他們,使他們平安,生活無匱乏之虞,感到親情的溫暖才好。最重要的是,要規勸父母學佛,使他們心中都有佛菩薩的光明,遠離無明煩惱憂愁的黑暗,得佛護佑,吉祥滿願,光明喜樂,與佛同在。

對初中生進行的孝道教育,訓練項目要求上要比小學生高的層次。為便於比照研究,筆者試寫出兩種所擬要求若干。

小學生:1、對父母講話態度恭敬,語氣親切。2、上學時要和父母說再見,放學回家後要告訴父母在學校里的表現。3、平時出入家門要和父母打招呼,並告訴時間與地點。4、吃飯時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先讓父母吃。5、記住父母的生日,在生日那天要向父母表示祝賀。6、父母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時要主動問候。7、不向父母提出高要求。8、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父母做。

初中生:1、聽從父母的教導,即使聽了不順心的話也不頂嘴,不發脾氣,不說讓父母生氣的話。2、能理解父母的心意,能為父母分憂解難。3、父母生病後要好好服侍和護理。4、吃飯時要為父母盛飯,來客時要代父母倒茶。5、能幫助父母操持家務。6、未經父母同意不在外住宿。7、尊重父母的愛好和生活習慣。8、父母生日那天,要做一件讓他們驚喜的事。9、父母爭吵時要積極勸解。10、對父母身上的問題,能夠有禮貌地提出批評。

由於系統的孝道禮儀在社會尚未成熟。而學校的孝道教育又是弱區,所以如今的初中生在許多「孝敬父母」的「規定項目」中,連小學生的要求尚未做到。這就對初中教師教育訓練提出了既要「講授新課」,還要「補上舊課」的要求。我們初中教師務必要積極查漏補缺,幫助學生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使他們從「要我做」到「我要做」。

除普遍進行「系統訓練」之外,還應該上一些「孝敬父母」的美德教育課。根據目前初中生的實際,每學期至少上兩節影響力較大的課為宜。素材覆蓋上要從古到今,從偉人英才到平民百姓,從媒體上感人事跡到校內班內的「閃光細微」。如筆者安排學生講的「背著父親上大學」的故事,就產生了使學生心靈震撼的效果。這樣的課比較完美的體現了「認知、明理、導行」的教育過程,對學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事後,在家經常頂撞父母的盧同學用積攢的156元零用錢買了一樣禮物送給父母,並真誠地向父母道了歉,表示以後一定聽他們的話好好學習,不再和父母發生沖突,這些言行舉動讓他的爸爸媽媽感動得掉下了眼淚。

還需要適時搞些「集體活動」,如要求三八婦女節給媽媽獻一束鮮花,說一聲「祝你節日快樂」。如要求五一勞動節在家裡燒幾只可口的菜,對辛勞的父母表示慰問。如要求春節在壓歲錢里取出部分,給父母各買一件適心的禮物。如中秋節時組織文娛演唱會,採用家校合一的方式,宣傳學生「學孝」、「行孝」的先進事跡,渲染「孝敬父母」的各種情景。如組織學生到社區宣講孝道美德和維護老年人的權益等等。

當然更加脫離不了利用課堂教學主體地進行隱性滲透。比較容易實施的是語文課、政治課、音樂課、美術課等。如命題作文和自由練筆時,可要求學生寫:父愛母愛的真實故事、自己名字的含義、「我給爸爸媽媽洗了腳」、「我認識的孝子賢媳」等。

⑤ 我們現代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一、秉承美德盡孝道:帶著病父求學

張九精,河南新蔡縣韓集鄉天廟村人,自幼家境貧寒,5歲時便隨打工的父母遷到遼寧省葫蘆島市。初中三年級時,張九精的母親在一次火車事故中不幸遇難,使他對生活的苦難有了真正的理解。受此打擊,一開始,張九精的成績直線下降。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又慢慢地緩過勁來,堅定了信心,考取了海南師范大學。大一下學期,那是他父親糖尿病病發最嚴重的時候。打電話時,他父親在電話那頭什麼也聽不見,無論張九精怎麼大聲地喊。在和父親的電話聯系中,張九精強烈地感覺到: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身體上,父親的情況都非常糟糕,張九精心疼地落淚了。從那時起,張九精就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靠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力改善生活條件,得到經濟上的支撐,把父親接過來一起過,讓他生活得好一些。

從大一開始,張九精就踏上艱辛的勤工儉學之路,先後做過電器促銷、床上用品促銷、文具促銷和建築防水工程、家教等勤工儉學工作,靠勤勞改變生活處境,以早一點把父親接到身邊照料。2003年8月,拿到暑假做家教掙來的2000元後,張九精說服了患病的父親,並把他接到海南。一到海南,等父親休息兩天後,張九精放棄了所有家教的時間,叫上幾個最要好的朋友,陪父親到海邊散心、游泳,細心照顧。

看到兒子求學這么辛苦,父親張玉美心裡十分過意不去。到海南的第七天,張玉美就決定「找點事做」——撿破爛。因為擔心會給兒子丟臉,張玉美最初收破爛是「偷偷摸摸」的,晚上才出來撿。張九精察覺到父親的顧慮後,於是抽空陪父親一起撿破爛。他對父親說:「咱們用雙手勞動掙錢,有什麼丟人的?!」在撿破爛的路上,張九精遇上同學也不躲避,父親彎不下腰時他就幫著撿。父親從此也終於敢光明正大撿破爛了。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張九精經常給父親沏壺苦丁茶,因為聽說苦丁茶對治糖尿病很有好處;他天天陪父親吃飯,陪他老人家說說話,解解悶,聽父親發發牢騷;他會在天冷時,把學校發的厚被子給父親,讓父親睡得暖和,並抽空去給父親洗衣服,捶捶背......就這樣,他邊求學,邊打工,邊悉心照料父親,用超乎尋常的堅韌毅力承擔起了贍養、照顧父親的責任。盡管無錢就醫,但在張九精的精心照料下,父親的狀態開始好轉,體重也開始增加了。這些也許在別人眼裡並不起眼,但張九精覺得很幸福,很值得回味。他說:「能為自己所愛的人做一點事,讓他不那麼勞累,讓他開心,這不就是我們所想要的日子嗎?」他對父親說:「爸,雖然在物質上沒幫上我什麼,但您給了我很多,都在我心裡,那就是質朴、真誠和自信,您教會了我怎樣去做一個有價值的人。不是正如你您說的嗎:世上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您看,我們一路風雨兼程,不是這樣走過來了嗎?」——是的,就是這樣,雖然生活貧困,面對父親的拖累,他不怨天憂人,不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伴著父愛,與父親同甘苦、共患難,憑著堅強、勇氣、自信,一路走過來,走出了不平凡的足跡,走出了不一樣的精彩。而他臉上依然是樂觀、燦爛如陽光般的笑容。

⑥ 孔子孝敬父母的故事

孔子關於孝敬父母教誨孔子在他的《弟子規》中詳述了如何孝敬父母,這對於我們當代的人們,特別是年輕人,是非常有益的。一個仁義,善良的人無論在家,還是在社會上都是一個好人,待人接物誠實善良,孝敬父母,愛護子女,他的心是無私的。孝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若不孝敬他的父母,被視為「大逆不道」。今天我們常常看到聽到,無論是在文學電影里,還是現實生活中,時常有這樣報怨父母的:「為什麼生我?」其實,正如人們講的「善惡輪報」,人的不幸都是因為以前做了不好的,失德的事情,才在他的後來遭遇不幸,以償還以前做壞事時欠下的債。以惡相報,只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磨難。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道德禮規,無論是為人父母,還是做子女的,小到家庭,大到社會都會非常協調。

孔子在對其弟子的教誨中講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禮貌對待父母,父母有不對時,如何恰當的指出,等等。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清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解說: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必須恭敬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親穿的是否溫暖,居處是否暖和。夏天,要考慮父母是否感到涼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是否安好;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父母親問安。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對於所從事的事情,不隨便改變。事情雖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假如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子女的本分,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偷偷的私藏起來,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裡一定十分難過。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准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父母親愛護子女,子女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天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所付出後,子女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著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陷於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⑦ 體現當代人孝心的簡短事例

當代社會竟爭激烈,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很多人會覺得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沒有孝心版,也越來越來不善於表達孝權敬之情,可是真的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孝心嗎?我不覺得,當我們還在住校讀書時, 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減輕家裡負擔, 盡管口袋微薄但他們每次問需要錢嗎?也總是說有不要.當我們出社會後,每次父母問工作順利嗎,過得好嗎?我可能那時候非常不順,可為了不讓他們擔心還是會說一切都好.當我們賺錢後每次回答都大包小包的給長輩帶禮物,這些都是孝順的體現.也許我們工作會很忙,沒有很多時間陪長輩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但並不帶表我們不孝順他們不愛他們啊!

⑧ 中國現代社會盡孝名人事例

田世國

用自己的腎延長母親的生命

人物簡介:律師,將自己的一隻腎臟移植給患上尿毒專症的母親。屬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千年的問題。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里,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所有的母親收獲慰藉。

(8)現代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擴展閱讀

盡孝的「盡」通「敬」、「近」、「金」、「禁」,古人告訴我們,尊敬上級或長輩要傾「盡」一切才能親「近」,「金」最能代表「敬」意,當然長輩、上級不喜歡的也得「禁」忌。

盡孝的「孝」通「效」與「笑」,父母如土,生而不有,子乃土生,當頂敬父母,故土與子上下結構且加一撇,小手牽大手,表示土生子,上下傳承,自下加固(土生子虛)。

盡孝需敬而見「效」果,「笑」為「效」之標識特徵,所以父母笑了才是盡孝,沒有「笑」則說明不奏效,不是真盡孝。

閱讀全文

與現代人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延遲退休年齡所引發的問題 瀏覽:244
幼兒園2017重陽節活動通知 瀏覽:627
唐山醫生體檢多少錢 瀏覽:169
養老金發的不對應該怎麼辦 瀏覽:349
遼寧退休工人漲工資最新消息2017 瀏覽:25
智利退休工資 瀏覽:361
泉卅養老院 瀏覽:59
孝順孝重要還是順重要 瀏覽:238
廣州市老年人醫保 瀏覽:427
南壽養生大葯店怎麼樣 瀏覽:187
體檢時各部位明顯缺陷指什麼 瀏覽:934
給父母交醫保一年交多少錢 瀏覽:163
不孝敬父母天打雷劈 瀏覽:135
懷孕怎麼躲過內職體檢 瀏覽:10
老年體協活動經費方案 瀏覽:745
上海法官退休年齡 瀏覽:83
164歲長壽老人 瀏覽:542
重陽節江西廟會 瀏覽:671
老年人微信名男 瀏覽:750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書法字 瀏覽: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