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說服父母讓我玩游戲
我們要表達大部分網路游戲開發大腦。有研究證明網路暴力游戲只會讓我們在游戲中釋放暴力。
誰說玩網路游戲會傷身,人家天天看微信、看書就不傷身了嗎?反對叛逆期的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只會害了他們。
曾經被老媽燒過情書,被老爸砸過電腦,那時除了我肉體零件還齊全外,其餘的身外之物都被就地正法了。如今想起年少時的游戲,想要看看那時自己的游戲人生,打war3。
打星際時存下的錄像,發現已經被老爸砸進了門外的臭水溝中。如今想起年少時的懵懂情愫,想看看那時姑娘們的情書,回憶人生最美的那段時光,卻完全找不到任何證據。
似乎我從來沒有經歷過。整個青春的記憶,除了腦海中的虛擬畫面外,一切可以回憶,可以紀念的實物全部被毀掉。這教我如何不恨,如何不遺憾,如何不一字一滴血的控訴。
難道我們每一個人回憶起青春時,都要笑著說:你記得嗎,那時候我們一起解這道題,真是美好呀!請滿懷沉痛的告訴父母:請不要讓我的青春,毫無紀念,求求你們。
② 未成年人用大人的錢沖游戲怎樣才能退款呢
可以去app中心提交申請,如果充值時間不是太久的話,直接在app訂閱中心申請退款可以退一部分錢的。
未成年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
在其他國家,未成年人被定義的年齡范圍並不完全相同 。中國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2020年5月,最高檢等9部門共同建立《關於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強制報告制度的意見(試行)》,規定9類未成年人遭受不法侵害情形,有關單位和個人須立即報案。10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第二次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
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對刑事責任年齡相關規定作出調整。
相關法律
刑法規定
中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
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關押於少管所。
法規修正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以上內容參考:未成年人
③ 怎樣才能說服家長在游戲中給我充錢
你如果有產出,也就是玩游戲還賺了錢,拿出來了的話,你家長肯定會給你充
我也比較贊同他們說的
用游戲里的話說 過於依賴RMB所堆積出來的優勢,或者過於追求好看不實用的裝備,還不如自己去裡面打裝備賣。。或者練就技術。。
④ 14歲未成年玩玩游戲背著父母充值了兩萬多,怎麼要求退款
14歲未成年,玩游戲背著父母充值了2萬多要求退款的話可以直接找商家去商量,一般像這種情況的話應該會可以要求退款的,因為畢竟是未成年人嘛,還不懂嗎?
⑤ 求助如何才能說服父母給游戲沖錢
一,你父母對這個游戲感興趣
二,你能打職業比賽
三,你能直播賺錢
四,你的成績能不降反升
五,透支以後的零花錢
⑥ 提供了身份證與戶口本怎麼還不肯退游戲退款
提供了身份證與戶口本還需要檢查才能退換游戲退款。在游戲中,客服也要檢查充錢的大概數據,並且要一個一個檢查身份證和戶口本,並聽取家長的充錢過程,正在處理中,才會讓退款推遲,如果您著急也可以撥打騰訊未成年監管部門電話0755-83765566進行詢問退款進程。
退款用的材料
資料方面准備好自己的身份證,父母其中一方的身份證,戶口本,出生證明。出生證明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使用到,就是幫你搞退款的人不是戶口本戶主的情況下舉個例子,比如幫你搞退款的是你母親,可是戶口本的戶主是你父親,那麼這種情況就要用到出生證明了。
⑦ 未成年人充值游戲怎麼退款
可以讓家長事後向游戲公司要求退款。按照民法總則關於民事權利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規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18歲以下屬於未成年人。
8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則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他們實施的民事行為,除了純獲利或與自身年齡、智力等因素相適應的民事行為外,其他的都需要監護人的同意或追認。至於8歲以下,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所有行為均應由監護人代理。
實踐中很多游戲平台,為了吸引更多孩子參與游戲,並沒有認真落實網路實名制,客觀上造成了大量賬號並沒有做到「人與號」的對應關系。
對於這類平台,因其本身就是違反網路安全法的行為,不能讓用戶為游戲平台的違法行為買單,因此,舉證責任應倒置給游戲平台,除非平台能證明充值行為系成年人所為,否則都應全額退款。
我國即將出台《未成年人網路權益保護條例》,這部法律在孩子玩游戲的時長、許可權、家長控制、平台責任等多方面都將作出更明確的規定。
至於那些為了規避網路安全法,逃避落實「家長監控」等制度繼續放任孩子沉迷游戲的平台,文化、網信和工信等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違法者的處罰力度。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未成年人游戲充值能否返還
⑧ 7歲男孩過年期間背著父母給游戲充值了4萬多,游戲平台是否有退還的義務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家家都有一位熊孩子,相信很多人都受過熊孩子的困擾吧,最近又發生了一件事情,就是一位7歲男孩在過年期間背著父母給游戲充值了4萬多,這真的是讓人覺得非常的驚訝,畢竟4萬塊錢不是一個小數目,一個孩子又哪裡來這么多的錢呢?讓人非常的疑惑,那麼這個錢游戲平台到底能不能退呢?一起來看看律師的說法。
現在很多的孩子都沉迷於手機,這都是和家長的教育有關系的,如果家長能夠多抽一些時間陪陪孩子,那麼孩子又怎麼會從游戲中尋找快感呢?所以想要讓孩子從游戲中走出來,那麼家長就需要多陪陪孩子,首先帶孩子,假期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出去玩兒,比如公園、游樂園。其次是可以利用孩子的一些閑暇時間帶孩子體驗體驗生活,比如帶孩子擺攤賣東西,很多家長都比較提倡這種方式,因為這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
⑨ 當家長說要退費怎麼回復
(1)遇到這種退費的情況要盡量挽回,盡量讓他不退費。
比如說,有機會的話,能夠跟孩子談一談,問清楚他不想學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孩子感覺學習太累,那麼就減一科,只學數學,只學英語,不學語文了;如果孩子覺得沒興趣,換個能夠跟孩子互動的老師行不行,給孩子換到有他同班同學的班級里行不行?
所以,我認為,既然家長有這個意向,而你又挽回不了的話,就乾脆把錢退給人家吧。但是怎麼退呢?肯定是扣去已經上了的學費,退沒有上的學費。
當然我還遇到了一種情況:在一對一機構的時候,家長要求把已經上的課時也退了,因為覺得孩子沒有進步。
這里有兩種思路:
(1)從契約精神來說,你上了的課肯定不能退啊,就是不退。
(2)如果家長鬧得太厲害,而且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甚至影響到其他學生報名續班,這種情況我覺得退了也罷。因為什麼樣的家長都能遇到,但是我們要考慮的是我們學校還需要長久地運營下去。
希望大家重視每一個家長提出的退費,因為每一個退費的背後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而當我們找到退費原因的時候,我們就能找到改進我們學校運營的一個更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