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家算算和自己的父母還能在一起待多長時間
算算和自己的父母還能在一起待多長時間? 如果你和爸爸媽媽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算一算,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媽媽相處多久。 時到年底,思親情緒漸濃,長大成人的你,有沒有認真算過,能陪護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到底還有多少? 仔細算算,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長。那我們怎麼和父母相處,讓他們開心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何群群。說,「對於未婚子女早點考慮個人問題,尤其是大齡單身,這樣大多數父母從心底會感到高興。」 何群群說,很多人以為回家看望父母,問候父母身體狀況就已盡孝了,其實,父母希望和你有交流,想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多與父母聊天,聊聊自己的生活情況和人生感悟,會讓父母不那麼孤獨。 和父母住在一起結果:7個月零17.5天大學畢業後我一直住在家,父母白天要上班,所以真正相處的就只有那一個小時左右的晚飯時間。而我每周大約有3天在家吃晚飯,也就是說,我每周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只有3小時,一年就是156小時。媽媽50歲,85減去50等於35年,35乘以156小時等於5460小時,相當於227.5天,也就是7個月零17.5天,這還不包括我以後會出嫁和父母分開居住的情況。 和父母不在同一個城市結果:兩個月零13天我嫁到杭州,每年兩個長假都回家,共約10天,除去應酬時間,在家只有5天,再除去每天10小時睡覺時間,每年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是70小時。我媽媽今年60歲,如果活到85歲,85減去60等於25,25乘以每年的70小時等於1750小時,相當於73天,我還能和媽媽相處兩個月零13天。和父母在同一城市但不住一起結果:11個月零16天結婚後,我住在重慶江北區,而父母在渝中區,我每周六都回家看父母,相當於每周8小時左右。一年52周,一年陪伴媽媽的時間是416小時,母親已經65歲,以壽命為85歲算,20年乘以416小時,我還可以陪伴母親346天,一年不到。
⑵ 親情計算器,能陪伴父母的時間還有多少
這個是沒法計算的,
父母把我們養育成人不容易,
作為兒女的我們一定要
多一些陪伴多一些理解,
讓他們度過一個愉快的晚年
⑶ 怎樣計算父母的年齡過去多少天剩下多少天
摘要 親,您好!您的問題我這邊已經看到了,正在努力整理答案,稍後五分鍾給您回復,請您稍等一下~
⑷ 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還有多少天
一天阿華請我幫他訂一張去沈陽探親的火車票。我笑著對阿華說:「你店裡的生意好不容易才好起來,你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去打理店裡的事呀!去一趟老家來回至少十天,你不怕生意又冷清了嗎?況且現在時逢年末,也是賺錢的好時機。」阿華聽了我的話,他認真地問我:「你計算過這輩子你還能陪伴父母多少天嗎?」我茫然地搖搖頭。
阿華平靜地說:「我計算過,我這輩子還能在父母身邊的日子只有一百四十天。」「一百四十天?」我喊了起來:「怎麼會這么短?」 阿華說:「那我就來給你算一算,我大學畢業後在這座城市工作,我每年可以利用休假回一趟老家,去掉探親時在路上消耗的時間,每年我能夠在老家陪伴父母七天。父親和母親同齡,今年都六十歲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七十二歲,如果上天眷顧父母,他們能活到八十歲,我這輩子還能陪伴父母的日子也就是一百四十天。這一百四十天對我來說也許是個平凡的日子,但對父母來說就尤為珍貴,他們期待每年能看到我的笑臉,期待每年能吃到我親手包的餃子,比起父母的心願,店裡的生意實在算不上什麼。」
阿華的話讓我心中一顫,我沉默良久後對阿華說:「你的計算其實並不精確,我認真算了一下,我這輩子還能真正陪母親的時間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和你一樣,一年也就回老家一次,在老家最多呆上六天,在這六天里我有三天時間要在外面參加朋友聚會、逛街、下館子,剩下的三天除掉洗澡、睡覺、上廁所等瑣事用去的時間,真正能陪母親的時間每年共有三十個小時。母親今年五十八歲,如果母親能活到八十歲,在她的晚年我能在她身邊的時間只有六百多個小時,也就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這道看似簡單的算術題細算起來真的讓人心疼,當我們離開了父母的呵護,努力在外面打拚時,有沒有停下過腳步想想這輩子我們還能陪伴父母多少天呢?與其想著日後如何孝順父母,不如現在開始就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讓父母的晚年充滿愛的陽光。
⑸ 人生算數題,算算自己陪父母的時間有多少
我們還能陪父母多久看完這道計算題大家都哭了
你爸媽的生日你知道嗎?他們穿多大碼的衣服鞋子你知道嗎?你有沒有算過你真正陪他們的時間還剩幾天?他們的內心世界你了解過嗎?哪些小細節讓你感覺父母確實在慢慢變老?怎麼樣看待陪伴的意義?諸如此類,第一個問題就難到我了,我只隱約記得父親的7月份,母親的是10月份,具體時間真的不知道,也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他們多少年。平時忙著工作,忙著自己的生活,完全沒有了解過他們的內心世界,這些問題讓我感到很羞愧,想到他們從小到大為我的付出,想到小時候的一些事,讓我覺得無地自容·····
小時候家裡很窮,在我讀小學3年級的時候,家裡窮的連我50塊錢的學費都交不起,離開學只剩下10天了,還沒有籌到,我媽坐在田埂在直嘆氣,我爸也在旁邊埋頭乾地里的活,農村的孩子都早熟,我知道沒錢交學費就自告奮勇的跟他們說,我去跟隔壁的林嬸嬸那借吧,我爸直瞪眼,小孩子家懂個屁,讀好你的書就行了,瞎操心啥,我也就不吭聲了,到了第二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爸兜里攥著50塊錢回來了,我爸的笑容止都止不住,跟我說,你有學費了,這下不用擔心沒錢交學費的事了,這件事我到現在還記得,我爸當年為了50塊的學費跟人低三下氣的借錢,現在想起來還是感覺鼻子酸酸的,後來好不容易熬到我上大學了,家裡剛好有點錢,就給我交了學費,當時我弟弟也在上高中,學費雖然不貴,但是對於貧困的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從小到大,雖然家裡沒錢,但是不管多窮,爸媽從來沒有委屈過我,不管我要什麼他們都會盡力滿足我。我們應該感恩自己的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父母為我們的成長成人成才乃至成家立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他們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自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開始,從第一聲啼哭到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再到後來進學校學習,到出來工作,父母陪伴著我們人生的每一步,我們應該跟父母說聲謝謝。
我們總有一種感覺,覺得父母是不會老去的。時光會一直都停留在他們三四十歲的年紀,彷彿他們一直都會那麼強悍著存在在我們的生活里。其實不是他們沒有老,而是你沒有仔細去觀察,你有沒有發現當年一根白頭發都要叫你拔掉的父母,現在已經不叫你拔了,當年長了一條小細紋都大呼小叫的母親,已經很久沒有抱怨過她臉上的皺紋了,乾脆利落的他們現在手腳越來越慢,每次看到這些場景,我都覺得很心酸。所以只要有空,我都會回去陪他們聊聊天,吃頓飯也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父母要的並不多,只要你多陪陪他們,他們就很開心了,不要用工作很忙,應酬很多來當做借口,在忙也有空閑的時間,想想你父母多少歲了,還有多少年可以陪他們,等你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庭,你陪伴他們的時間就更少了,我覺得那句話很對,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作為子女,我們要善於看穿父母的堅強,這件事越早越好,不要等到來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願意缺席子女的成長,我們也不應該缺席他們的衰老。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因為有些遺憾一旦發生,就來不及彌補了。、
別讓愛來的太遲。
⑹ 80/90的朋友,知道我們與父母見面的時間還有多少嗎
轉眼小屁孩要上幼兒園了,早上出去晚上回來,一年之中跟父母在一起只有晚上吃飯和睡覺的時間。在過兩年小屁孩變成小娃該上小學了,早出晚歸,慢慢開始走開父母的懷抱。幾年後,山娃變成了大娃了,開始上中學了,為了上學,一個月回家一次,回家後,父母想方設法整好菜。在幾年後,山娃要上大學了,背鄉離井,千里求學,逢年過節,父母總想著山娃在外面的生活有沒有誰照顧,因為他們知道山娃有差不多半年沒有回家了。大學畢業後,山娃為了工作,為了生活,在外面奮斗、隔絕了遠方父母的思念。一年復一年,終於兩老在蒼蒼的歲月了猛然老去,但他還有很多很多的晚年幸福。 如果爸媽能再活三十年,我們每年平均回去一兩次,假若他們只能再活20年,跟他們見面的機會就只有40多次了。 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心酸的話題。 你知道? 「父母年邁我們還能見多少面」就像是一根針插入我們感情的胸口,觸動我們那麻木的神經,每個人都會感到沉重和自責。當我們用「多少」這個詞兒來標注與父母見面的次數時,才發現這份感情原來是那麼的寶貴,而我們卻無情的揮霍。「多少」不是多而是少,我們與父母見面的次數實在是太少了。面對年邁的父母,我們或許還沒有來得及去想這樣一個沉重的話題。因為我們一直以為自己還是個孩子。我們的內心深處是不希望父母老去的,希望他們永遠年輕,而人生百年又有誰能避免呢? 你知道? 曾幾何時,我們自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不再需要父母的呵護;曾幾何時,我們厭倦了父母的嘮叨,聽不進老人的規勸;曾幾何時,我們來去匆匆,把家當作了客棧。而只有當我們靜下心來,認真地思考「我們還能見年邁的父母多少面」這樣的問題時,才發現自己依然是年幼無知。雖然有些人已然是別人的父親或母親。 你知道?「父母在,不遠游。」可現代社會又有幾人能與父母長相廝守,床前盡孝呢?對於在遠方的遊子,一年也許就有在春節時,才能回家見上父母一面。即使生活在一個城市,真正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又有多少呢?我們嘴上喊著「忙,沒時間,加班」,可寧願在家上網聊天,出門與朋友喝酒打麻將。我們有幾個人還記得父母的生日,會記得上次回家是幾月幾號,我們多久沒和父母聊天了。 你知道?
⑺ 怎麼計算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有多少
沒必要的兄弟,,嬰兒時期的那段時間陪伴父母,那是父母美好的回憶。上學之後,在學校的時間就長多了,在家裡除了睡覺之外,就比較少了。特別是上了大學之後,遠離家鄉,離開了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就少了。就算是假期回到家,大多數時間還是和同學、朋友聯絡感情去了。不到幾天又說要去學校了。父母最希望的就是我們在他們身邊,哪怕是聽他們嘮叨一下,或者是一起看看電視。他們都是滿足的。工作之後呢。又有自己的一個家庭了。工作、孩子等等,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就更加少了。其實仔細算算的話,我們一生陪伴在父母的時間不是很長的,那我們就更加應該珍惜啦。不要等到沒有機會了才後悔莫及。不管我們在哪裡、在做什麼,都要讓父母放心。爭取時間和父母相伴,讓他們開心。此時重要的
⑻ 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一個人計算了這輩子還有多長時間盡孝,大致內容是假定我們的父母現在都四十歲,我們
[薦]那些父母讓我們難忘的瞬間]記得有一篇文章講的是父親的叮囑,其中最後一句話是:"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也請好好珍惜共聚的時光,下輩子,無論愛與不愛,都不會再見,[薦]那些父母讓我們難忘的瞬間。"1、媽知道我有男朋友了以後,第一句話問"多高",第二句"長的怎麼樣",第三句"家裡怎麼樣",接著說,"該談了就談吧,媽就是擔心你吃虧,你高興就好。"2、記得從上高中起我就開始住校,每次從學校回家,即使再忙,爸總是去車站接我,不論多晚,從沒一次間斷。今年放假在家時,收到自己喜歡的人打來的電話,興奮的讓我爸抱著我轉起圈來。但放下我後,爸卻平靜的問我"那個男生有那麼優秀嗎?比我優秀?"3、今年寒假回家,待了兩星期,我媽又讓我胖了十多斤,每年如此。只是有時候她也...
⑼ 親情計算題,算算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陪父母
我啃老族,天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