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對老年人的態度

對老年人的態度

發布時間:2020-12-16 18:38:47

㈠ 中老年人對待疾病應有怎樣的心態

進入老年期,身上這樣那樣的病逐漸多起來了!這是既無奈又逃避不了的規律。據報道,65歲以上中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達到80%以上。嚴格說,世上很難找到一位從內臟到肌膚筋骨完全健康無恙的中老年人。因此,中老年人能和疾病打交道,盡力將疾病降服,或者和它「相安共處」,可以說是一門生活藝術。對這個問題的正確處理,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愉快度過晚年。

中老年人對待疾病,應抱「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因為中老年人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代謝水平、免疫狀態等,都有不同程度減退,與年輕人相比,容易罹患各種病變是不可避免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絕大多數疾病是能夠治癒的,至少可以使症狀緩解,病情穩定。而病人自身的精神狀態和主觀能動性,往往對疾病的進程起重要影響。其實,不少慢性病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年老有病並不可怕,怕的是消極悲觀,怨天尤人,整日憂心忡忡,愁眉不展。不僅無濟於事,而且由於精神因素的作用和心理狀態的影響,常導致免疫缺陷,抵抗力降低,促使病情加重。

此外,要相信科學,並與醫生密切配合,使治療規范化。切不可盲目相信自己「老經驗」,自以為是,打亂治療計劃;更不可旁門左道,輕信無科學依據的神丹妙方,急於求成,弄巧成拙,追悔莫及。

總之,中老年人面對疾病,必須持樂觀態度,積極治療。要堅信自身頑強生命力,決非一般疾病能夠輕易摧垮的。只要勇於「和病共處」,就能夠快樂地走完人生最後的路程。

㈡ 如何理解退休老人的心態

人到老年,機體各部分、各臟器包括大腦在內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老化,功能減退,如視力模糊、兩耳失聰、行動不便、皮膚多皺、毛發變白或脫落、代謝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變,與此同時,也可發生心理方面的改變。
1、情緒改變:有些老人變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動,可為小事而大發脾氣,對周圍事物總感到看不慣,不稱心;有的還固執己見,自以為是,倚老賣老;有的變得鬱郁寡歡,苦悶壓抑,情緒低落,或是顯得淡漠無情,凡事無動於衷。
2、智力改變:記憶力常有減退,以近時記憶較明顯,如昨天吃的什麼菜,幾天前有誰來看望過自己都會想不起來,東西放下就忘,經常要尋找鑰匙、眼鏡、鋼筆等小物件,見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腦力不足,對空間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都減退,計算能力也會緩慢遲鈍,容易出錯,新的知識難以吸收。
3、性格改變:有的老人顯得嚕蘇,說話多重復,過於小心謹慎,唯恐出錯;有些變得不修邊幅,生活懶散,不注意個人衛生;也有的變得幼稚,喜與孩子們在一起,貪吃零食;或變得自私、貪婪,好佔小便宜。
當然,正常老人的這些改變有一定范圍,但若過分突出,尤其與一般同齡老人相比,若已明顯不同,則要考慮有無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㈢ 老年人如何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你好!以下屬於我的個人觀點請閱:

一、心態方面:

1、對各種事情傾注熱情,積極參與生活。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把握住熱情,並與之為友,那麼埋在心頭的陰霾就能驅散。當自己不悅時,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就會感到其樂無窮。
2、對一切不要抱過高的期望值。要留一席心理空間,這樣,對事後的結局容易接受。
3、學會明智。要認識到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事物總是相對的。苛求別人或過分要求自己,都是不理智的。「風物長宜放眼量,牢騷太盛防斷腸」。把事情看開了,心胸就能開闊,情緒自然就能保持穩定。
4、遇到失意時要學會自我解脫。蘇軾當年同弟弟分別七年未晤,心情憂郁,寫下了有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從月亮盈虛變化得到啟示,最後想開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可以作為老年人擺脫煩惱的借鑒。
5、保持和創造愉快的心境。樹立樂觀的態度,是克服不良消極情緒的制勝法寶。每個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去設想和創造一個心情愉快的環境。情緒雖有外界因素,但人是可以控制情緒的,困難面前不氣餒,委屈面前不怨人,知足者常樂。

6、適當地贊美自己。不自卑、不自憐、不自責,以積極的態度稱贊自己,這樣會對你的行為產生積極的作用。
7、在不利的環境面前,要學會疏泄自己的消極情緒。可找幾個知心朋友,傾訴內心的苦悶。

二、生活方面:

1、保持健康的身體
如果中老年人有了健康的身體,自然對於生活的期望也就更高,感覺更好。一個人沒有受到疾病的困擾,生活的吃喝拉撒等各方面都良好,連走路都帶風,這都是保持好心態的基礎。因為不管是大病小病都會給人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讓人陷入煩躁,甚至抑鬱的狀態。
2、充足的睡眠
我們每天花在睡眠上的時間基本佔了1/3,就是說我們每天有1/3的時間都是在睡覺休息,那如果沒有足夠的睡眠,就會導致精神不佳。只有身體得到完整的休息才能保證情緒的平和,這樣也就會有一個好的心態了。
3、適量的運動
適量的運動是我們每天生活必備的一部分,不管是跑步,還是其他的有氧運動,或者是瑜伽都可以,每天有足夠的活動量,能夠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而且通過運動還可以將內心已經有的煩悶釋放出來,運動還可以讓大腦充滿活力,保持精神振奮。
三、飲食方面:
飲食盡量清淡,吃有助消化的食物,吃些新鮮水果、蔬菜。
最後:老年人要培養自己的自信心,自信是心態好的前提,也是快樂的秘訣,心態好,才能保持樂觀的生活狀態,享受快樂的晚年生活。

㈣ 談談對老年人的看法~答到重點的加分~~~

年青人同老年人相處"五不要"。
人進入老年,由於生理功能的衰退和一些疾病的專折磨,屬在心理上會出現一些變化。年青人應了解老年人心理的這些變化,注意下面幾點:
(1)
不要公開頂撞老人。
(2)
不要限制老人的活動。
(3)
不要嫌老人嘮叨。
(4)
不要厭煩老人的衰退。
(5)
不要嘲笑老人的"返童現象"。

㈤ 年輕人與老年人對生活態度有什麼不同

年輕人 思想觀念超前 生活肯定會放的開
老年人還是和以前一樣 舊思想 看不慣現在的開放

㈥ 關於對老年人的看法

這可沒有依據,只是你媽媽的心理作用。在這個問題上與你媽對立的話你媽媽只會更愛你的。況且,尊老愛幼,大愛也。
為使老人提高生活質量,應盡量讓他坐起來吃飯,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褥瘡。

㈦ ,談談你對子女贍養父母或老年人的看法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從法律還是人倫道德,子女都應近贍養義務。在線在一切向錢看的社會,老人似乎被遺忘了,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面臨著無人管的困境,有錢的爭錢,沒錢的連看都懶得看,這樣的不孝子女越來越多,更有甚者以負擔大沒能力逃避贍養義務,真該專門有一套完善的律法針對這些不進義務的人,為了遺產可以六親不認,現在的法律漏洞太多。

㈧ 請問:中西方對老年人的態度對比

不要認為老年人就一直是老年人,西方人不會認為老是值得尊重的。人無論多大,都要自立自強。

㈨ 年輕人和老年人對錢的態度有什麼不同

老年人都非常的節省,捨不得花錢,而年輕人大多比較開放,甚至可以用信用卡,或者是一些其他的金融服務來超前消費。

㈩ 年輕人和老年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老年人來剩下的追求不源多了,人生閱歷很豐富了,但是身體不行了,他們需要尊重!
年輕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沒真正樹立,身體很好,活潑愛動,比較叛逆,做得好要鼓勵、做的不好要嚴加管教,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

閱讀全文

與對老年人的態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彩禮錢被父母要走了怎麼辦 瀏覽:543
青春期孩子該如何做父母 瀏覽:343
為什麼女孩孝順 瀏覽:725
河南周口高招體檢一般是什麼時候 瀏覽:178
怎麼寫重陽節登山簡報 瀏覽:885
中國有哪些養生網站 瀏覽:979
去看老人買什麼水果好 瀏覽:109
養老金領取 瀏覽:258
江西宜春老年大學張張 瀏覽:93
老年人骨折康復 瀏覽:784
如何畫老年人拄著拐杖走路 瀏覽:709
敬老院安全管理目標責任書 瀏覽:134
武漢硚口老年大學18年招生 瀏覽:831
帶老人家玩 瀏覽:750
老兵養老保險新政 瀏覽:157
持續推進老年大學分校建設 瀏覽:756
50歲男人吃奶睡覺 瀏覽:625
頂替別人領退休金 瀏覽:920
養生資料去哪裡找 瀏覽:910
孝敬友善的名言 瀏覽: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