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篇社會養老的調查報告
我認為 人總是要老的,這是一種客觀的不可逆轉的趨勢。人老的直接後果就是獲得生存條件的各種能力逐漸喪失,那麼,曾經為這個社會做出過貢獻的老人們在其獲得生存的能力逐漸失去時,誰應該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為其提供物質和精神的幫助呢?這就是養老問題。隨著計劃生育政策在農村的實施,擁有中國大多數老年人口的農村地區將迅速出現家庭小型化的傾向。同時,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流動、農村年輕一代道德觀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形式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一、中國農村傳統的家庭養老的基礎分析 養兒防老是中國農村幾千年的傳統養老方式,這種以家庭作為最基本的養老模式得以長期存在的基礎是什麼?對這個問題的深層次研究將成為我們設計今天的農村養老制度的重要參考依據。 (一)家庭養老的客觀條件分析 1.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家庭養老的前提條件 新中國建立以前的兩千多年中,中國農村一直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是一種不發達的經濟形態,低下的生產力將農民緊緊地束縛在一塊塊土地上而無其它謀生手段,封閉的交往形式又使農民只能依靠自身積累經驗而無其它獲取知識的途徑。於是,對土地和耕作知識的擁有就成了社會繼承與世代交替的重要內容。土地是父母的私有財產,父母退出生產領域後,並不放棄對生產資料的佔有權,子女要想獲得土地必須以贍養父母為代價。同時,子承父業是傳統農民家庭的突出特點,後代不僅由父母撫養成人,而且還從父祖那裡學會謀生的技能,繼承一定的產業和土地,這種生活上經濟上的高度依賴使得他們自覺服從父輩祖輩的制約,不敢有絲毫違抗。 父輩們靠土地生產生育,培育後代;子輩們靠土地維持生活,贍養老人,土地構成百姓們家庭養老的重要經濟來源。為了確保農民擁有土地,歷代政府實施了一系列土地分配政策,如井田制,占田制和均田制等。除了土地制度之外,政府還通過法律條文,嚴禁子孫與父母分家分財。《唐律
Ⅱ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保險的調查報告 (作業)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全球共同面臨的大難題,我國是世界上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老齡人口已近2億。農村老年人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保障情況更值得我們關注。近期,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政協對全縣農村老年人的生存狀況進行了調查。
98%的農村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
據調查,全縣6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6.88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斷遞增,其中農村老年人口4.33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63%。
農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農民職業病,如風濕、肌肉關節勞損、胃腸炎、營養不良等,98%處於亞健康狀態,小病能及時就醫的佔48%,承擔不起門診葯費和住院費(合作醫療)自費部分的佔67%。
70歲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況,都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歲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從事體力勞動,80至90歲的老人有10%處於自給狀態,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48.8%的農村老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
據調查,農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繼續從事生產勞動,80歲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勞動的達16.3%。
事實上,農村老年人必須盡可能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經濟收入。這是因為:老人無其它生活來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們的負擔重,尤其是獨生子女,無力全面照顧雙方的老人。
據對43300多位農村老人的調查統計,發現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們一方面要照顧孫兒包攬家務,一方面還要承擔繁重的體力活、維持農業生產,人越來越老,精力越來越差,負擔卻越來越重。
72%的農村老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
養兒防老曾經是我國農村主要的養老方式。但是這種方式不斷受到沖擊,依賴傳統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難以解決好農村的養老問題。
由於農業科學的推廣和家庭生活中科技與文化的應用,農村老年人的經驗已無多少用武之地,其長者、智者的權威地位已經發生動搖,在政治、文化、技術上都處於劣勢地位,加之沒有大筆遺產,農村老年人社會地位逐漸下降。
現代青年人對中國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孝道出現了日益弱化的趨勢,一部分人把老人當做包袱,弟兄之間為養老人相互推諉扯皮,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更是無從談起。
除了少數五保、特困戶由有關部門給予扶養和適當的生活補助,雙女戶和獨生子女戶每年有幾百元的計劃生育政策補助,通過合作醫療能夠報銷部分醫葯費外,農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沒有享受過任何養老相關政策,也沒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須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依據「木桶理論」,農村養老問題是我國農村地區民生問題的「短板」,與社會發展水平不相適應。資料表明,丹麥、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臘等國家,在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我國20世紀90年代時,便已開始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經具備了發展社會養老保險的基本條件,因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農村基本養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農村老人基本養老保障制度。要結合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地區實施,資金由各級財政按比例分攤解決。還要認真研究和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讓農民同企業職工一樣,從成年開始就繳納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進入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范圍。
其次,要逐步實行農村老年人集中供養。可由民政部門統一規劃,在農村分區域建設供養所或老人院,對無勞動能力的老人實行集中供養,由子女繳納一定的費用,民政部門將相關資金和社會救助的物資錢財捆綁使用,讓農村老年人能夠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針對農村老年人的各種救助體系。一是要建立對農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認真執行《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堅決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現象。三是將農村低保向老年人傾斜。四是將民政部門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醫療政策進行有機的整合與捆綁,提高報銷比例或者免除自費部分,使農村的貧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後能夠得到及時的住院治療。
最後,要緊扣新農村建設的展開,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贍養老人作為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老年協會、婦聯、殘聯等組織要樹立典型,倡導「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民族文化。
Ⅲ 怎樣進行農村養老情況調查
(一)調研准備
通過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及隊員間的討論,確定了這次調研的主題「農回村養老情況答的調查」,查看了相關文獻並且閱覽了網上的部分團隊的相關報告確定了這次調研所用的調研問卷。最後,准備了一些到當地與居民談話時的問題、注意事項。
(二)調研階段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
調查隊員:…………………………
調查方式:文獻調研法、問卷調研法、訪談法
調查目的:調研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狀況發現其中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我們的建議和意見,同時推廣和宣揚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動開展期間,我們主要是以問卷調查和訪問的方式,著重了解當地的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現狀,如果實行是否願意購買養老保險,對現今養老保險政策的評價和期望來了解居民對養老保險政策的基本認識以及居民們對養老的打算與計劃。與此同時,我們還向居民宣傳養老保險政策的相關的制度。
(三)結果分析
Ⅳ 調查報告怎麼寫啊
孝敬父母的調查報告---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敬父母)集體養老缺位現象嚴重。農村敬老院數量太少,五保戶、特困老人得不到應有的照顧。老人補助或生活津貼標准太低,有的還流於形式,沒有實質性的舉措。通過幾個村莊的調查,農村養老的保障性措施並未真正得到落實,基層老齡工作基礎不夠扎實,機制不健全,養老保障的程度太低,一些養老中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
2、(孝敬父母)農村老年人看病難的問題普遍。受查的幾個村莊的老人,大多數得病不願進醫院,小病能熬就熬,嚴重時多方面打聽偏方,能省就省。子女對此則持中立態度,除非萬不得已,絕不送老人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
3、(孝敬父母)孫子女輩尊老敬老態度日趨下降。時下的農村 「隔代親」現象引人注目。有的老人和兒、媳關系一般,把愛傾注在孫子女身上,視孫子女為「命根兒」。祖輩對孫輩的「眾星捧月」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在幾個村莊,不時聽到個別孫子女對老人說話態度不好,甚至辱罵老人。可怕的是,老人往往說「童言無忌」而一笑置之。
4、(孝敬父母)多子女老人的贍養有推諉現象。現在農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大多數子女都能夠協調好贍養父母的問題,但也有少部分子女尊老、養老意識淡薄,特別是多子女家庭,在養老問題上互相推諉,視養老人為負擔,兄弟姐妹之間互相攀比,常為有「誰來養父母」爭得面紅耳赤。這些現象在四個村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5、(孝敬父母)普遍缺乏協調養老問題的工作機制。多年來,上級曾經倡議在農村建立老年協會,號召推廣簽定老年人《家庭贍養協議書》。而在受調查的幾個村莊,農民對此一無所知。幾個村莊的村委會幹部竟也不能回答有關的問題,普遍存在村委會在協調養老問題方面工作不力、成效不高等問題。
6、(孝敬父母)營造孝敬父母、尊老敬老的環境不夠。幾個村莊的村委會,沒有一個專門制定了尊老敬老的「鄉規民約」。盡管在農村對孝道觀念的認可度比較高,但是,在樹立和宣揚尊老敬老的典型方面的力度不夠。專門為尊老敬老活動組織的文化活動或其他形式更是鮮見。
三、(孝敬父母)解決農村養老和弘揚孝文化觀念的幾點建議
1、發展農村經濟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關鍵。
經驗證明,在一些尊老敬老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多是集體經濟發展好的村鎮。這方面河南省就有一些典型。如臨穎南街村集體經濟發展快,那裡老年人的福利保障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使城裡的離休幹部也比較羨慕。因此,要把發展農村經濟作為解決養老問題、提升養老水平的關鍵來抓,有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養老的問題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2、要建立科學有效的農村養老工作機制。
一是農村的鄉鎮要建立老齡工作的相關工作機制。要像計劃生育工作一樣,將老齡工作列入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搞好有關的組織協調工作;二是鄉鎮要撥付一定的老齡工作經費,要納入財政預決算,保證專款專用;三是要在農村建立老年協會,組織以老年人為主體的相關活動,協調養老的問題,也發揮老年人的智慧作用。
3、要盡快建立農村的養老保障體系。
一是要不斷完善老年低保、農村五保供養等制度,要將貧困老年人全部納入低保范圍;二是要落實「三無老人」、「五保老人」、「特困老人」救助幫扶工作;三是要提高孤寡、貧困老人集中供養水平;四是要建立覆蓋鄉鎮所有老年人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落實村莊集體及家庭子女承擔老人參合費用,健全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網路,不斷提高農村老年人醫療保障水平。
4、要加大尊老敬老的宣傳力度,營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圍
在農村要把評樹孝敬老人的「好媳婦」、「好兒女」作為一項常規制度,經常開展。圍繞敬老養老,突出供養富足、久病護理、生活呵護、精神慰藉、競相養親、舍己事親等方面,選樹孝敬老人的典型。要村村樹典型,建立起「孝星榜」,並注意挖掘和培育鄉鎮的敬老愛老工作先進群體及先進個人。要大張旗鼓地宣傳先進典型,著力營造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社會環境,努力實現全社會敬老愛老意識,以尊老養老為榮、不敬不孝為恥,讓養老助老蔚然成風。要在農村學校普及《中小學德育教材》、《家庭孝德歌謠》、《孝德格言》等教育,推進孝德文化進家庭、進課堂,積極引導青少年從小就孝敬老人,學會感恩,弘揚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
5、要鼓勵和支持家庭養老模式。
我國的養老保障的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盡管我國的經濟發展很快,但是,在短期內還不可能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只有發揚家庭養老的積極性,弘揚中華民族的孝道美德,挖掘家庭養老的潛力,才能妥善地解決農村的養老問題。要制定有關的鼓勵措施,提供有關的法律支持與保障。要倡導簽定老年人《家庭贍養協議書》,鼓勵不斷提高贍養父母供養的標准,還要提倡女兒養老,「女兒也是接班人」,注意宣傳「女兒在生活照料護理和精神慰藉方面比兒子更為細心、在感情上又比兒媳婦更接近」2.等優勢。
6、要重視農村老年人的「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隨著農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農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與勞動年齡也不斷提升。所以要看到農村老年人仍然是一個龐大的人力資源庫,是一個有能量可以有所作為的勞動群體。尤其是在大量的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情況下,重視老年人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仍然具有很大的潛力。如今這一代的農村老年人飽經風霜,經驗豐富,也有很多政治優勢,其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獨特的作用和積極性應該引起重視。同時,也要關心他們的文化生活需求,努力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文體活動環境,盡力豐富農村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Ⅳ 調查顯示,目前老百姓對養老保險的關注程度達到76%,對醫療保險的關注程度達到79%。如何穩妥解決社會保
C D
Ⅵ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老人好還是中人好
改革肯定對老人好,因為中年人交的保險還享受不上,都給上一輩提前享受了。 Ⅶ 有關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障問題的社會實踐,請問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調查些什麼問題
《天津市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暫行辦法》的正式實施將改變目前本市農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土地和家庭養老的養老模式,把農村老年人養老納入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性安排。建立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是本市關注民生、惠及百姓、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構建城鄉一體化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在農村形成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障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三位一體」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建立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覆蓋農籍職工和農村居民,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起,構成覆蓋城鄉職工和農村居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Ⅷ 我國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社會養老保險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Ⅸ 社會保障認知狀況的調查
未來中國,養老是一個大問題。北京的養老問題則比全國更為緊迫。預計到2020年,北京老年人口將達到350萬至400萬,5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年人。因而,北京在這方面的實踐,就有了探索經驗與模式的某種標桿意義。 與老年人養老保障現狀調查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人夜起大便三四次是怎麼回事
瀏覽:792
太原市當兵在哪個醫院體檢
瀏覽:287
父母去世家裡的房屋和土地怎麼辦
瀏覽:668
早安問候老人家
瀏覽:972
退休沒有單位怎麼辦理退休年齡
瀏覽:419
重慶到長壽的路有多少公里
瀏覽:505
藕怎麼做養生
瀏覽:74
上海退休工資調整方案
瀏覽:709
孝敬長輩刷碗
瀏覽:381
讀孝敬父母有感600字
瀏覽:347
幼兒園孝敬父母長輩禮儀教案
瀏覽:619
昌平沙河敬老院
瀏覽:116
73歲老人脊椎骨薄怎麼辦
瀏覽:661
銅陵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660
征地養老保險該交嗎
瀏覽:460
在京社保12年到達退休年齡
瀏覽:633
兒子不孝順自己
瀏覽:891
硒使人長壽
瀏覽:672
50歲以上的招工網
瀏覽:809
以後醫院的醫生改制後養老怎麼交
瀏覽: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