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血壓低怎麼辦
1、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症狀。 2、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保證足夠的睡眠、規律正常的生活。 3、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防止血壓突然下降,起立時不能突然,要轉身緩緩而起,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例如提起、舉起重物或排便後起立動作都要慢些。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環,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對有下肢血管曲張的老人尤宜穿用有彈性的襪子、緊身褲或綳帶,以加強靜脈迴流。體格瘦小者應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4、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症狀,無需葯物治療。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
㈡ 中老年人血壓變低是什麼原因原因
低血壓的人,如果症狀不太明顯,幾乎不必吃葯。每天定時定量散內步,增強體質,容改善營養狀況,多喝一點水,多喝一點湯,起卧之間緩緩而行,情緒不大起大落,就可以了。
如果低血壓症狀明顯,頭痛、頭暈、胸悶氣喘、易疲勞、精力不能集中、失眠、食慾差、四肢發冷、脈搏緩慢,體位變化時眼前發黑、頭暈欲倒,應去醫院就醫,確定造成低血壓的原因,配合葯物,積極治療,改善症狀,防止病情加重而出現暈厥、休克。低血壓屬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炎症、潰瘍等,都能引起低血壓。
改善飲食營養、可以多吃一些溫補脾腎的食物。也可以多吃一點姜,姜能促進消化、健胃、升高血壓。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健身方法,多鍛煉,增強體質。除了散步,也可以到公園去,跟人學習太極拳,喜歡唱歌的話,可以天天唱毛時代的革命歌曲,那些歌曲,在我看來,具有壯陽升血壓的作用。
㈢ 老人低血壓是什麼原因
老人低血壓的原因,有的時候是因為老年人長時間精神過度緊張,或者是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導致自己用低血壓現象,還有就是一些老年人因為體質比較瘦弱,或者自己胡亂的服用了一些降壓的葯物,引發了低血壓。
㈣ 中老年常見病症低血壓特徵及治療方法是什麼
【疾病綜述】指老年人的收縮壓低於100mmHg或(和)舒張壓低於60mmHg。一般人的血壓常隨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升高,但也有少數老年人有血壓偏低的趨勢,這種偏低不會達到低血壓水準。血壓偏低的老人,其平均壽命較一般要長。
【病症特點及確診】根據病因及其特點分為下列三種。
1原發性低血壓:病原不明,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一般無任何症狀或不適,而是在測量血壓時被發現血壓過低。發現後,有人出現一些頭昏、失眠、心悸等症狀,這是精神過於緊張所致。
2繼發性低血壓:是繼發於其他疾病的一種臨床現象,一般能找出明確的致病原因。如高血壓或冠心病使用降壓葯或血管擴張葯時,心律失常,長期卧床的衰竭病人,貧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及悶熱環境中久立等。症狀為虛弱、思睡、頭暈、頭痛和視力模糊等。嚴重者還有冷汗、四肢發涼、脈搏增快、視力暫時性喪失和昏厥。
3體位性低血壓:又稱直立性低血壓,是中樞神經或植物神經的病理變化或功能失調所致,常見於老年人的衰老狀態或動脈粥樣硬化。體位性低血壓是在卧位突然轉為直立時,循環代償作用不能適應地心引力,血液積聚於身體下部而不能維持血壓所致。輕者表現頭暈、眼花,重者站立不穩甚至暈厥,但在平卧後會很快恢復正常。少數人可伴有出汗異常或陽萎。
【治療原則】有病因可查的要治療其病因,如高血壓對降壓葯過敏時,叫適當減少劑量,心律失常引起的低血壓,要糾正異常的心律,體質衰弱的病人要改善體質等。體位性低血壓需加強體育鍛煉,以改善神經、血管的調節功能,也可服用谷維素、刺五加等,以調節神經和增強體質。彈性長襪、緊身腹帶、服用小劑量氯化鈉(或做菜時多加些鹽),可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全身血量,從而改善低血壓。起床時出現頭暈、暈厥時,可於醒後稍等片刻並活動一下肢體,再緩慢坐起,然後活動下肢,下床站立。
老年低血壓屬於中醫「眩暈」、「厥證」范圍,是由腎精、氣血虧虛所致,一般以補腎、養血、益氣方法辨證治療,如以腰疼、乏力、頭暈、視力模糊為主時,用杞菊地黃丸治療;以頭暈、汗出、倦怠、乏力、面白、食少為主時,可服用生脈飲、人參歸脾丸或安神健腦液治療。
㈤ 中老年人血壓偏低出現突然暈倒是啥原因
你好!
問血壓值是多少,血壓稍偏低應增強體育鍛煉,老年人稍低一些也是有些益處的,通過飲食調節,可預防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生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㈥ 老年人低血壓的發病原因是什麼
很多人都會發現自己平時血壓較低,但是並沒有什麼不舒服的症狀。其實,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老年人,血壓低是比較普遍的,這與人體的先天性的血壓低、平時運動量較少等都有關,只要可以滿足自身需求,不會出現頭暈、黑曚、暈厥等情況,劇烈運動後也不會出現缺血缺氧症狀,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數據上的達標。但是也不排除有一些疾病導致的低血壓,比如老年性的體位性低血壓,人體從平躺或者坐著突然站立後出現一過性的頭暈;也不能排除老年人因為消化道大出血或者外傷導致的血容量不足進而導致的低血壓;其他情況比如說是中毒、嚴重的感染等引起的休克,血壓也是偏低的。
㈦ 什麼原因導致低血壓老年人低血壓對什麼身體有什麼影響
血壓指標
血壓類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理想血壓 120 -----------------------80
正常血壓 130 -----------------------85
正常高值 130~139------------------85 ~ 89
輕度高血壓(1級) 140~159----------90 ~ 99
亞組(臨界高血壓) 140~149---------90 ~ 94
中度高血壓(2級) 160~179---------100 ~ 109
重度高血壓(3級) ≥180---------------≥ 110
單純收縮性高血壓 ≥140--------------< 90
低血壓 < 90--------或---------< 60
壓差 ≥20 ---------- < 60
要用水銀柱血壓計測量比較正確。
是低血壓,如無症狀尚可,無需葯物治療,但要多運動,勤鍛煉,加強營養,要開朗呀!
有明顯症狀的,必須給予治療,改善症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
低血壓的發病原因很多,與飲食、生活、工作、鍛煉有關。
低血壓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輕者可無如何症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並伴有明顯症狀,這些症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後遺症、麻醉、降壓葯、利尿葯、催眠葯、抗精神抑鬱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葯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症,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葯,抗抑鬱葯和慢性營養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壓症狀
1、輕微症狀
頭暈、頭昏、頭痛、食慾不振、易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
2、嚴重症狀
直立性眩暈、四肢厥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間含糊、甚至暈厥、抽搐、需長期卧床。
低血壓危害
低血壓病人由於血管內壓力過低,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由於血壓下降影響了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因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工作和生活質量隨之降低。
主要危害
眩暈、乏力、易疲勞、工作能力下降
易發生暈厥、跌倒、骨折等事故。
引發心情壓抑、憂鬱症等精神障礙
誘發短暫性腦缺血、腦梗塞、心肌缺血
聽力損害、視力障礙
適當運動,增強心臟功能,是解決血壓低的毛病最重要的方法。
從人的營養角度講,血壓偏低,應當吃點有血氣的東西,比如,魚,精肉。可以考慮適當多吃乾果,如核桃,香榧,松子,等。
㈧ 中老年人血壓低怎麼辦
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低血壓是指成年人的收縮壓低於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於8千帕(60毫米汞柱)者。很多低血壓患者有頭暈、耳鳴、目眩、疲倦、四肢酸軟無力、食慾不振、足涼、自汗、盜汗等症狀。有的患者體位變動時,尤其是突然起立時,還會出現眼前發黑、頭暈欲倒等嚴重症狀。現代醫學認為,低血壓與內分泌系統失調(如腦垂體前葉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不全)及遺傳因素有關。中醫認為,低血壓系脾腎兩虧、氣血不足、清陽不升、血不上榮、髓海空虛所致,治療以補腎益精、補益氣血為原則。足底按摩對於治療低血壓有較好的療效,手法以輕柔為主。其基本手法如下。
一、術者用拇指輕揉患者兩足頭、頸、心臟、生殖腺反射區各2分鍾,並對在按摩中疼痛明顯的反射區,每一部位繼續按揉5分鍾。接著揉壓腹腔神經叢、淋巴(上身及腹部)反射區各3—5分鍾。再揉壓膀胱、腎、輸尿管反射區各5分鍾。必須每日堅持按摩。
二、每日揉壓足後跟3—4次,每次15分鍾左右。尤其是對失眠穴,術者須用大拇指朝患者腳後跟的方向揉壓10—15分鍾。
三、術者用拇、食指揉搓患者左足大拇趾、第三趾各5分鍾,再用手指邊上下摩擦平衡器官5分鍾,然後揉壓足心5分鍾,每日2次。
四、術者點按患者3號穴、26號穴、清頭3及湧泉穴,每穴3—5分鍾,每日1—2次。
五、術者利用自己的足跟、足底前部跖趾對患者足跟施以節律性的壓踩10—20分鍾,每日1次。
患者在接受以上治療的同時,還可以施行自我輔助療法:用空可樂瓶或拳頭輕輕敲打足底15—20分鍾,每日1次;用發卡或牙簽刺激足跟15—20分鍾,每日2次;旋轉足踝15—20分鍾,每日2次。
還要注意要多體育鍛煉,長期堅持早晚慢跑或散步20-30分鍾,飲食調理 多食用富有高蛋白的食物,糖類、脂類可適當多吃,以增加總熱量,菜餚可適當多帶鹽分,晨起飲些茶或咖啡。
運動處方
一、加強體育鍛煉。堅持各種運動,如跑步、做操、游泳、滑冰、爬山、打太極拳、練劍、玩球等等,既可鍛煉體魄、增強體質,又能振作精神、陶治情志。運動可促使交感神經興奮性的增高、兒茶酚胺類物質分泌增多,因而使血壓上升,同時也可刺激心血管運動及調節中樞,改善周身的血液循環狀況,天長日久,就可增強身體素質,使血壓也逐漸升高到正常水平。
二、消除緊張,保持良好心情。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能使機體免疫力降低、食慾減退、營養缺乏,中樞神經系統及內分泌功能紊亂,使血壓下降。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提高血壓行之有效的方法。
食療建議
平時應多食些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豬、牛、羊肉、雞、鴨、兔、魚、蛋、奶、大豆等。糖類、脂類可適當多吃,包括糕點、糖果、藕粉、杏仁等食品,以增加總熱量。菜餚要多帶鹽分,以便血壓升高。血壓過低的青少年,也可在醫師的指導下服些益氣補血、振奮心陽的葯物,如黨參、黃芪、當歸、白術、大棗、麥冬、桂圓、五味子等。
㈨ 中老年人總是沒精神,血壓又低,是什麼原因
頸椎病會引起高血壓,
我原來低血壓,大夫說年紀大點就會正常了,隨著年紀大
我估計年紀大可能也是一個原因
吃鹹的多也會
別的不知道了
㈩ 中老年人低血壓是怎麼回事
關於中老年人高血壓,一般人都比較熟悉,而對於中老年人低血壓,則相對了解不多。實際上,中老年人持續低血壓往往是體質衰弱或體內存有某類疾病的反映,而低血壓本身也會導致某些機體功能障礙,故不宜忽視。
按標准,血壓低於90/60mmHg(相當於12.0/8.0kpa),即可診斷為低血壓。一般說來,除非血壓降低較多,否則多無明顯症狀,多在查體時發現。所以,一旦出現較長時期低血壓,即應查找原因,並回顧有無其他身體不適或症狀,一般可考慮有無以下情況:1.近期有無經常服用安眠葯、鎮靜葯、降壓葯等,這種原因引起的低血壓多合並有頭暈、頭痛、健忘、心悸、精神不振等。大都停葯後血壓迅速恢復正常水平。
2.近期有無因牙疾、胃病等影響食量,導致一個時期內嚴重營養不足。這種情況應針對原始病因治療,多屬短暫性低血壓。
3.是否與體位變動有關。少數中老年人由仰卧位至站立位時突然出現暈厥等腦缺血症狀,測量血壓顯示收縮壓低於標准值20mmHg;舒張壓也降低超過5mmHg,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位置性低血壓,多發生於體質衰弱或近日較長時間卧床者;個別中老年人由於遺傳素質或有廣泛下肢靜脈曲張,也可發生位置性低血壓。有這種病史的中老年人,平日行動,尤其是起床時動作要慢,睡眠時經常變換體位,枕頭稍高,也可試穿彈力襪。參加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般不需用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