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人腳腫是怎麼回事
男性朋友要及時的去了解, 切勿輕視老年人腳腫。 特發性腳腫: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內分泌、血管和神經等原因,導致諸多系統失調而導致的水鹽代謝紊亂,表現為輕重不一的全身性水腫,常有緩解和加重交替出現的現象,化驗檢查沒有異常發現。 功能性腳腫:這種情況又叫做是良性水中,一般是跟植物神經功能絮亂是有關系的。 下腔靜脈性腳腫:造成這種類型的腳腫,是由於下腔靜脈迴流不暢導致的,一般是一隻腳先腫起來,並且會伴有疼痛的現象,常常的見於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 營養性腿腳腫:這種是由於進食較少造成的,如果一個人的消化功能減弱也會導致腳腫的情況發生。 心源性腳腫:常常是由於心功能不全導致的,一般是從腳裸開始腫的,並且心力衰竭的人也會出現這樣的症狀。
Ⅱ 老年人腳趾浮腫並且疼痛。怎麼回事
是老年人痛風吧?!我外公就試過
痛風早期症狀
[編輯本段]
(1)急性關節炎每月發作1次以上;
(2)炎症反查在1天內達高峰;
(3)急性單關節炎發作;
(4)患病關節可見皮膚呈暗紅色;
(5)第一跖趾關節疼痛或腫脹;
(6)單鍵關節炎發作,累及第一跖趾關節;
(7)單鍵關節炎發作,累及跗骨關節;
(8)有可疑痛風結節;
(9)高尿酸血症;
(10)X線攝片檢查顯示不對稱關節內腫脹;
(11)X線攝片檢查顯示不伴侵蝕的骨支質下囊腫;
(12)關節炎發作期間關節液微生物培養陰性。
痛風症狀和體征
[編輯本段]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病前沒有任何先兆.輕度外傷,暴食高嘌呤食物或過度飲酒,手術,疲勞,情緒緊張,內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常在夜間發作的急性單關節或多關節疼痛通常是首發症狀.疼痛進行性加重,呈劇痛.體征類似於急性感染,有腫脹,局部發熱,紅及明顯觸痛等.局部皮膚緊張,發熱,有光澤,外觀呈暗紅色或紫紅色.大趾的跖趾關節累及最常見(足痛風),足弓,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等也是常見發病部位.全身表現包括發熱,心悸,寒戰,不適及白細胞增多.
開始幾次發作通常只累及一個關節,一般只持續數日,但後來則可同時或相繼侵犯多個關節,若未經治療可持續數周.最後局部症狀和體征消退,關節功能恢復.無症狀間歇期長短差異很大,隨著病情的進展愈來愈短.如果不進行預防,每年會發作數次,出現慢性關節症狀,並發生永久性破壞性關節畸形.手足關節經常活動受限;在少數病例,骶髂,胸鎖或頸椎等部位關節亦可受累.粘液囊壁與腱鞘內常見尿酸鹽沉積.手,足可出現增大的痛風石並排出白堊樣尿酸鹽結晶碎塊.環孢菌素引起的痛風多起病於中央大關節,如髖,骶髂關節,同樣也可見於手,甚至破壞腎小管.
痛風治療
[編輯本段]
治療目的在於:(1)用抗炎葯物終止急性發作;(2)每天預防性應用秋水仙鹼以防止反復急性發作(若發作頻繁);(3)通過降低體液內尿酸鹽濃度,預防單鈉尿酸鹽結晶進一步沉積和消除已經存在的痛風石.預防性保護措施應針對兩個方面,即防止骨,關節軟骨侵蝕造成的殘疾和防止腎臟損傷.特殊療法應根據本病所處不同時期及病情輕重選用.應治療同時存在的高血壓,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急性發作 秋水仙鹼的療效一般都很顯著,通常於治療後12小時症狀開始緩解,36~48小時內完全消失.秋水仙鹼的用法及劑量是每2小時口服1mg,服到獲得療效或者一直服到出現腹瀉或嘔吐為止.嚴重發作者可能需要服4~7mg(平均5mg).對一次發作給予的劑量在48小時內不可超過7mg.該治療常可引起腹瀉.若消化道對秋水仙鹼不能耐受,也可經靜脈給葯,用0.9%氯化鈉溶液將秋水仙鹼1mg稀釋到20ml,緩慢注射(>2~5分鍾),24小時內用量不得超過2mg.預防性口服秋水仙鹼同時給予靜脈注射秋水仙鹼可引起嚴重的骨髓抑制,甚至死亡.秋水仙鹼引起的腹瀉可造成嚴重的電解質紊亂,尤其在老年人可導致嚴重後果.
非類固醇抗炎葯(NSAID)對已確診的痛風急性發作有效.通常與食物一起服用,連續服2~5天.NSAID可以引起許多並發症,包括胃腸道不適,高鉀血症(出現於那些依賴前列腺素E2 維持腎血流量的病人)和體液瀦留.用NSAID有特別危險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脫水者,尤其有腎臟疾病史的病人.
抽吸關節和液,隨後注入皮質類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風急性發作.根據受累關節的大小,注入強的松龍叔丁乙酯10~50mg.ACTH80u單劑量肌內注射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和靜脈用秋水仙鹼一樣,特別適用於術後不能服葯的痛風發作的病人.多關節發作時,也可短期應用強的松,如20~30mg/d.偶爾需聯合應用幾種葯物治療痛風急性發作.
除特殊療法外,還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攝入液體,防止脫水和減少尿酸鹽在腎臟內的沉積.病人宜進軟食.為了控制疼痛,有時需要可待因30~60mg.夾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幫助.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的葯物,必須待急性症狀完全控制之後應用.
慢性疾病的治療 秋水仙鹼每次口服0.6mg,每日1~3次(取決於對葯物的耐受能力和病情輕重)能降低痛風急性發作的次數.當發現急性發作的第一徵兆時,立即額外服用一次秋水仙鹼1~2mg,常能制止痛風發作.長期服用秋水仙鹼可引起神經病變或肌病.
秋水仙鹼不能阻止痛風石造成的進行性關節破壞.然而,無論是用促進尿酸排泄葯物來增加尿酸排泄,還是用別嘌呤醇阻斷尿酸合成,均可使血清內尿酸鹽濃度下降到正常范圍並長期維持下去,從而防止發生上述關節損傷.在出現嚴重痛風石時,每日並用這二類葯物,可使多數痛風石溶解.總之,凡是具有痛風石,血清尿酸鹽濃度長期>9mg/dl(>0.53mmol/L)或者血清尿酸濃度雖然輕度升高但有持續的關節症狀或腎功能受損者,都是降低血清尿酸鹽治療的指征.
在靜止期,控制高尿酸血症開始時必須每日並用秋水仙鹼或NSAID治療,這是因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種療法在開始幾周或幾個月內易於引起痛風急性發作.定期檢查血清尿酸鹽濃度有助於評價葯效.根據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來調節葯物的種類與劑量.痛風石需要數月乃至數年才能溶解,應維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
促進尿酸排泄療法,口服丙磺舒(500mg片劑)或苯磺唑酮(100mg片劑)均可,調節用葯劑量以維持血清尿酸鹽濃度在正常范圍.開始給予半片每日2次.逐漸增加葯量達到每日4片.苯磺唑酮比丙磺舒作用強,但毒性也大.水楊酸鹽能對抗上述兩種葯物的促進尿酸鹽排泄作用,應避免作用.對乙醯氨基酚具有與水楊酸類似的鎮痛作用,卻不影響尿酸排泄.
用別嘌呤醇200~600mg/d(分次用)抑制尿酸合成,同樣也能控制血清尿酸鹽濃度.與促酸葯合用時,最初劑量宜小,逐漸加量直至尿酸水平接近4.5mg/dl(0.26mmol/L).該葯除能阻斷尿酸形成中酶的作用(黃嘌呤氧化酶)之外,還能糾正嘌呤的過度合成.這時處理反復出現尿酸結石或有腎功能障礙的病人,特別有利.明確的尿酸結石能通過別嘌呤醇治療得到溶解.別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輕度胃腸道不適,潛在危險性的皮疹,肝炎,血管炎和白細胞減少.
輔助療法 所有痛風患者都需要攝入大量液體,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結石患者更應如此.服用碳酸氫鈉或檸檬酸三鈉5g,每日3次,使尿液鹼化.臨睡前服用乙醯唑胺50mg,能有效鹼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過鹼化,因為這可能促進草酸鈣結晶沉積.因為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鹽濃度,所以通常不需要嚴格限制飲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風靜止期應設法減輕肥胖病人的體重.正常皮膚區域的巨大痛風石可以手術切除,其他的痛風石均應通過適當的降低血尿酸治療緩慢地解決.為使腎結石崩解可考慮使用體外超聲波碎石術.
Ⅲ 老年人腳腫是什麼原因
腳腫是老人常見的一種現象,引起腳腫的原因很多,不少還是疾病的預兆,因此要認真對待。 專家建議,老人出現腳腫,應該先去醫院檢查,找出腳腫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葯。如果腳腫並伴有劇烈疼痛,應該去醫院骨科檢查;如果是臉部也有腫脹,就要去腎內科檢查;如果伴有心慌、氣喘、憋氣,該去心內科檢查;若其他症狀其他症狀不明顯,那老年人應該去醫院老年科檢查。 1)老年人腳腫常有以下幾種原因: 1.特發性腳腫 常見於老年女性,大多雙腳同時出現,程度較輕,常在站立時間較長或勞累時出現,若平卧或休息後可逐漸消失。 2.功能性腳腫 多見於老年女性,一般不嚴重,可以間歇出現,一般持續數年,有的病人腳腫與季節有關,但與體位無關,至今原因不明。 3.營養性腳腫 由於老年人進食較少,消化功能減退或慢性消耗疾病等,導致身體營養缺乏,這時病人常伴有貧血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於正常標准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於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於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貧血。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同時因免疫功能減退而易發生感染性疾病。 4.心源性腳腫 這是因心臟功能減退所致,尤其是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見。這時檢查心臟可發現有器質性雜音和心臟擴大等病理性改變。 5.下腔靜脈性腳腫 這是由下腔靜脈迴流不暢而引起的腳腫,常是一隻腳先腫。這是由於下腔靜脈內血栓形成、盆腔內發生腫瘤壓迫下腔靜脈所致。 2)預防腳腫首先要防止相關疾病,比如不抽煙、避免大量攝入鈉鹽以預防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種由冠狀動脈器質性(動脈粥樣硬化或動力性血管痙攣)狹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或心肌壞死(心肌梗塞)的心臟病,亦稱缺血性心臟病。等。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潔、保暖,營養攝入要全面。平時避免長時間站立,適當增加局部運動。還要密切注意控制葯物副作用,如服用某種葯物後,腳部有腫脹現象,應立刻去醫院。 如果腳腫伴有劇痛,那老人應採取一些靜止性的運動,避免登山、舉重等運動,以防症狀加重。 總之,老年人一旦出現腳腫,一定要到醫院去做全面檢查,力求查出原因明確診斷。
Ⅳ 老年人腰疼腳浮腫怎麼回事
老年人腰疼腳浮腫大多都是身體嚴重缺鈣造成的,我的父親原來也那樣,跑了很多家醫院沒查出原因。偶然間補了鈣,一切症狀都好了。要快速輸液補鈣,每月輸三次,連輸三個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根據一些症狀進行自我診斷。
(1) 兒童
當孩子出現下面一些症狀時,就應診斷為缺鈣:不易入睡、不易進入深睡狀態,入睡後愛啼哭、易驚醒,入睡後多汗;陣發性腹痛、腹瀉,抽筋,胸骨疼痛,「X』型腿、「O」型腿,雞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厭食、偏食;白天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遲、說話晚;學步晚,13個月後才開始學步;出牙晚,10個月後才出牙,牙齒排列稀疏、不整齊、不緊密,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發稀疏;健康狀況不好,容易感冒等。
(2) 青少年
青少年缺鈣會感到明顯的生長疼,腿軟、抽筋,體育課成績不佳;乏力、煩躁、精力不集中,容易疲倦;偏食、厭食;蛀牙、牙齒發育不良;易過敏、易感冒等。
(3) 青壯年
一般情況下,青壯年都有繁重的生活壓力,緊張的生活節奏往往使他們疏忽了身體上的一些不適,加之該年齡段缺鈣又沒有典型的症狀,所以很容易掩蓋病情。當有經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過敏、易感冒等症狀時,就應懷疑是否缺鈣。
(4)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處於非常時期的婦女,缺鈣現象較為普遍。不過,隨著優生優育知識的普及,人們對此期缺鈣的症狀較為熟悉。當她們感覺到牙齒松動;四肢無力、經常抽筋、麻木;腰酸背疼、關節疼、風濕疼;頭暈,並罹患貧血、產前高血壓綜合征、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時,就應診斷為缺鈣。
(5) 老年人
成年以後,人體就慢慢進入了負鈣平衡期,即鈣質的吸收減少、排泄加大。老年人大多是因為鈣的流失而造成缺鈣現象。他們自我診斷的症狀有老年性皮膚病癢;腳後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身高降低;食慾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多夢、失眠、煩躁、易怒等。
Ⅳ 老人腳腫是怎麼回事
老年人腳腫主要有5種。營養性腳腫是由於老人進食少,且消化功能減弱引起的;特發性腳腫,多見於老年女性,可能與內分泌代謝異常有關;下腔靜脈性腳腫,則是下腔靜脈迴流不暢導致的,常是一隻腳先腫;功能性腳腫,雖說不嚴重,但可持續數年,且至今原因不明。最後還有一種是全身性疾病引發的腳腫,像患有心臟病、心功能減退以及腎臟疾病的老年人,多有腳腫的現象。此外,鈉鹽攝入過多、用葯不當,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腳氣病等引發的腳腫,在老年人中也較為常見。
由於原因不同,老年人腳腫的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比如腳腫是因痛風引起的,那大腳趾、腳跟及膝蓋部分會突然紅腫脹痛,關節發熱,疼痛難忍;若是因為腎功能衰竭引起,會出現眼部、臉部腫脹,在腳跟、腳背輕按一下,腫脹處即凹下,肌肉像失去彈力;若是心源性疾病引發腳腫,那老人還會有心慌、氣喘、憋氣等現象。
老人出現腳腫,應該先去醫院檢查,找出腳腫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葯。如果腳腫並伴有劇烈疼痛,應該去醫院骨科檢查;如果是臉部也有腫脹,就要去腎內科檢查;如果伴有心慌、氣喘、憋氣,該去心內科檢查;若其他症狀不明顯,那老年人應該去醫院老年科檢查。
預防腳腫首先要防止相關疾病,比如不抽煙、避免大量攝入鈉鹽以預防冠心病等。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潔、保暖,營養攝入要全面。平時避免長時間站立,適當增加局部運動,還要密切注意控制葯物副作用。如服用某種葯物後,腳部有腫脹現象,應立刻去醫院。如果腳腫伴有劇痛,那老人應採取一些靜止性的運動,避免登山、舉重等運動,以防症狀加重。
Ⅵ 老年人腳浮腫
腳腫應該是靜脈出了問題!腳腫了,往往是由於靜脈栓塞而引起的。版靜脈中的一些小血管被堵權塞住了,血液就迴流不暢,才會出現腳腫的症狀。注意點給老人的食物里不要含有辣椒,多油、過甜的東西,還應盡量避免吃生冷食物,平時飲食中不要吃過鹹的食物,以免引起腳繼續發腫!
更具體的看看以下網友誰還有更好的辦法和相關的知識吧!真心希望老人能夠好起來!
祝願老人病情能夠緩解!身體健康!!!
Ⅶ 八十多歲老人腿腳腫的很嚴重!伴有全身疼痛!怎麼能緩解疼痛
全身酸痛的原因一:風濕、感冒。你可能不知道,輕微的風濕以及感冒同樣會導致出現全身酸痛的現象出現。因此出現全身酸痛的情況時,我們應該多關注這兩方面。引起的輕微的渾身酸痛。
全身酸痛的原因二:血液循環不好。如果人體中血液循環不良的話,就會導致血液缺氧,如果人體組織得不到充足的氧氣勢必會出現全身酸痛的情況,如果嚴重的話還會導致組織細胞壞死。
全身酸痛的原因三:過度勞累。對於全身酸痛是怎麼回事這個問題,專家指出還有一部分原因是過度勞累所引起。比如過度運動、過度勞累等,這些都會導致的血液中乳酸增多,從而讓我們出現渾身酸痛的情況。
全身酸痛的原因四:缺乏營養。全身酸痛是怎麼回事?如果我們人體中缺乏一些營養物質的話,同樣會導致出現全身的酸痛。最為常見的有缺鐵性疲勞、缺鹼性疲勞、缺維生素性疲勞等等。
全身酸痛的原因五: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鍛煉會引起渾身酸痛。
緩解全身酸疼:
1、多休息:休息能減緩肌肉酸痛的現象,並可慢慢促進血液循環,能加速代謝產物的排除,並能消除肌肉酸痛部位營養的供給與修復,使之恢復正常。所以運動之後要多休息,緩解疲勞。
2、口服維生素C:維生素C有促進結締組織中膠原合成的作用,有助於加速受損組織的修復和緩解酸痛。經常參加運動的人比普通人更需要補充維生素,這是因為充足的維生素供應不僅能提高運動效果、預防運動性疾病,還能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復和休息。
3、按摩:對肌肉酸痛的部位進行按摩,使肌肉酸痛部位放鬆,促進血液循環,加快乳酸的分解速度,減緩肌肉酸痛的程度。
4、熱敷:用熱毛巾在肌肉酸痛的部位進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緩解肌肉酸痛帶來的疼痛。(熱敷的過程中最好可以伴有伸展運動,這樣可以更能加快消除肌肉酸痛,使之恢復正常)
5、用葯:也可以選用適當的葯膏塗抹肌肉酸痛部位,用葯來緩解酸痛。
Ⅷ 老人腳腫了怎麼消腫
老年人腳腫主要有5種。營養性腳腫是由於老人進食少,且消化功能減弱引起的;特發性腳腫,多見於老年女性,可能與內分泌代謝異常有關;下腔靜脈性腳腫,則是下腔靜脈迴流不暢導致的,常是一隻腳先腫;功能性腳腫,雖說不嚴重,但可持續數年,且至今原因不明。最後還有一種是全身性疾病引發的腳腫,像患有心臟病、心功能減退...以及腎臟疾病的老年人,多有腳腫的現象。此外,鈉鹽攝入過多、用葯不當,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腳氣病等引發的腳腫,在老年人中也較為常見。 由於原因不同,老年人腳腫的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比如腳腫是因痛風引起的,那大腳趾、腳跟及膝蓋部分會突然紅腫脹痛,關節發熱,疼痛難忍;若是因為腎功能衰竭引起,會出現眼部、臉部腫脹,在腳跟、腳背輕按一下,腫脹處即凹下,肌肉像失去彈力;若是心源性疾病引發腳腫,那老人還會有心慌、氣喘、憋氣等現象。 老人出現腳腫,應該先去醫院檢查,找出腳腫的原因,從而對症下葯。如果腳腫並伴有劇烈疼痛,應該去醫院骨科檢查;如果是臉部也有腫脹,就要去腎內科檢查;如果伴有心慌、氣喘、憋氣,該去心內科檢查;若其他症狀不明顯,那老年人應該去醫院老年科檢查。 預防腳腫首先要防止相關疾病,比如不抽煙、避免大量攝入鈉鹽以預防冠心病等。老年人尤其要注意足部保潔、保暖,營養攝入要全面。平時避免長時間站立,適當增加局部運動,還要密切注意控制葯物副作用。如服用某種葯物後,腳部有腫脹現象,應立刻去醫院。如果腳腫伴有劇痛,那老人應採取一些靜止性的運動,避免登山、舉重等運動,以防症狀加重。 可以用溫水天天泡腳十五分鍾左右生活中呢,可以喝點冬瓜湯,冬瓜皮可以在水裡煮下泡腳 消腫食療 1、 赤小豆、花生、大棗各100克,放少許冰糖一起煮湯食用。 2、 綠豆、薏米仁各100克,同煮湯食用。 3、 鯉魚1條重約250克,赤小豆100克,一起煮湯服用。 4、 母雞半隻或童子雞1隻,與黃芪100克一起蒸熟,喝湯吃雞肉。 5、 青頭雄鴨1隻,與冬瓜1000克一起煮湯食用。 6、 豬腰2隻,杜仲10克,核桃仁50克,一起煮湯食用。 7、 鯉魚1條重250克,冬瓜500克,加水清燉,吃魚食瓜喝湯。 8、 冬瓜500克,赤小豆30克,加水適量,加鹽少許,吃瓜喝湯。 9、 玉米須、冬瓜皮、赤小豆各適量,煎湯代茶飲,連服至浮腫消失。
Ⅸ 老人腳腫了怎麼辦
一般來說,下肢靜脈曲張遷延日久,就會導致:皮下硬結、潰瘍、色素沉著、濕診等並發症狀。如無深靜脈功能不全還會出現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