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敬老養老 > 機構養老論文

機構養老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07 16:06:09

⑴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機構養老模式屬於行政管理專業的論文嗎

我能幫忙;;。什麼時間要呢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機構養老模式這篇剛好有的

⑵ 關於養老院的論文寫作1000字

haodi好滴好滴,俺不敢用

⑶ 怎麼把養老機構的論文寫新意

需要我來寫的

⑷ 關於老齡化社會中我國養老服務機構社會化的論文

新形勢下發展社會化養老模式研究

摘 要: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社會問題。目前,「老有所養」不僅對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形成了挑戰,而且也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對我國傳統家庭養老、政府養老、社會化養老的形成、現狀及發展方向進行了客觀分析,對探索全國聯網、區域布局、城市設點的連鎖經營,實現「一處置業、全國居住」的社會化養老新模式進行了研究,並對發展社會化養老事業提出了政策性建議。
關鍵詞:社會化;養老模式

⑸ 要寫老年人養老問題的論文!求城市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的文獻資料!!

一、引言
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老齡化人口最多的國家,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壓力巨大。根據國際通用解釋,若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就是老齡化的社會;超過14%,就是老齡社會。目前,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屬於老齡化的社會,如法國、美國、英國、日本等等。據統計,從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上升到14%,法國用了114年,美國用了65年,英國用了45年,日本用了24年,而我國只用了20年,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人口將會達到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齡化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兩個:一為壽命延長,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中國的人均壽命由1949年的35歲達到現在的75歲,翻了一番還多,反映出祖國的社會變遷,這是國富民強的象徵;二為非均衡生育,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前,中國「一家多胎」現象嚴重,自1983年開始的計劃生育政策,減緩了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
如何解決中國老齡化問題,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提出不同的對策。壽命延長導致的老齡化問題不可避免,由此帶來的後果通常為養老金不足和養老保障措施不配套,只能通過延遲退休和加強養老保障措施來解決;非均衡生育帶來的老齡化問題,只能通過均衡生育來應對,根據2010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人口增加了7000多萬,但是生育率卻低於1.5,即每個負率平均生了不到1.5個小孩,遠遠低於2.1的更替生育率,這就意味著中國的下一代人會比上一代人的數量少30%,不遠的將來,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的時期,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突出。
二、城市老人生活現狀
(一)家庭基本狀況
計劃生育政策實行30年來,第一二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已經進入結婚和生育的年齡,在這種背景下,「四二一」家庭模式逐漸普遍起來,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妻和一個孩子的家庭模式。四個老人需要兩個獨生子女贍養,同時還要撫養一個孩子,加上獨生子女本身存在的嚴重依賴性,在社會飛速發展、競爭壓力劇增的今天,往往力不從心,照料不及。
另外,「空巢家庭」和鰥寡孤獨家庭逐漸增加,其原因多種多樣:(1)老年人希望獨立生活,不願離開久居的環境;(2)老人希望與子女住在一起,但由於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不同,為避免沖突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3)子女工作忙、住房緊張,客觀條件不允許;(4)因子女婚嫁離開父母異地成家;(5)不願贍養父母等。
(二)經濟狀況
與農村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退休後基本上都有退休金,加上普遍存在的儲蓄習慣,因此經濟收入和消費水平較高。據統計,城市中85%的老人退休後的主要來源為退休金,13%的老人依靠子女的資助。由此可見,老年人的主要收入來源為退休金。但是,不同單位的退休人員在退休金待遇上有明顯差距,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較企業離退休人員高很多。
(三)健康狀況與醫療需求
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老年人的壽命不斷延長。但是,壽命的延長不代表健康狀況的延長。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堪憂,只有1/3的老人身體健康狀況較好,其餘2/3的老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所患疾病多以慢性病為主,其中較常見的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一半的城市老人還同時患有多種以上疾病,城市老年群體的生活自理能力、身體健康狀況都不如人意。
老年人的醫療需求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經濟因素,其次是手續繁瑣,再有是行動和交通不便。除了上述因素,不同地區的老人還有不同的困難,在城區的老人還經常面臨報銷不便,掛號難、住院難等,而郊區的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周圍沒有好醫院,常常無法及時就醫。調查顯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危害城市老人健康的最大殺手,但是有三分之一的患病老人沒有去治療,而且有四分之一的患病老人由於各種原因無法就診。因此,老年人的醫療服務呈現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特點。
三、養老模式探析
(一)家庭養老模式
目前最適合中國國情且經濟成本最低的養老模式為家庭養老。現階段很多老人都由子女贍養,與子女吃住在一起,身體健康的老人通常還會幫襯帶帶孩子,甚至買菜、煮飯。但是還存在一部分身患疾病的老人,需要子女照顧,特別是患有半身不遂、癱瘓在床的老人,身邊不能沒有人照料,這對普通公民的經濟和生活狀況無疑是雪上加霜。
為了改善家庭養老模式的現狀,我們提出一種專業化家庭養老模式:中國城市中有40%的人群屬於低收入群體,對於這類人群,可以給予選擇提前退休去照顧自己家的老人,由政府撥出專項資金發放社會工資。這些回家照顧老人的勞動者,需要參加各種專業培訓並與社區簽訂協議,通過社區的社會工作機構定期對勞動者的家庭照料做出評估,從而給予報酬。這樣,不僅使老人得到悉心的照料,還解決了低收入群體的工作問題,一舉兩得。
(二)社區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模式是以老人的子女、親戚、朋友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的服務隊伍為依靠,為城市中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醫療保健以及法律援助的養老模式。這種養老模式的特點是老人住在自己家裡,得到子女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服務機構和專業人士提供上門服務,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利,同時還彌補了因各種原因子女無法照顧老人的缺憾,並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了建設養老院的資金。 社區養老模式不同於家庭養老模式,它的實質是社區中的家庭養老模式;與機構養老模式相比,將社會機構中的養老服務引入了社區,吸收了家庭養老模式和機構養老模式的優點,是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面對老齡化問題提出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模式中主要服務群體為社工,目前我國社工的發展狀況不盡人意,原因包括:(1)我國對社工這個職業的認識不到位,沒有專門的機構對社工進行培訓,內地大多數大學都沒有社會工作會專業,而在香港和國外這個專業已經發展成熟;(2)政府對社工服務的投入不夠,導致社會工作者沒有良好的工資薪酬和福利制度,社會地位不高;(3)中國人傳統觀念嚴重,存在「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通常不願僱傭社工來解決家庭問題。
(三)機構養老模式
機構養老模式的主體是養老院、福利院、醫院以及各種康復中心,老年人通過入住養老院、福利院等養老機構,進行集中供養和居住,由專人負責照料日常生活。這種養老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子女的負擔,同時避免了因為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問題引起的生活沖突。其次,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家庭的養老風險,實現了養老資源的共濟和共享。
社區養老模式的成本很高,同時無法滿足老年人對親情交流的渴望,無法提供精神慰籍。我國的養老院大部分都是早期建立,其服務設施和專業服務水平很難跟得上社會的發展和需要,養老機構的設備條件普遍很差,專業服務人員水平不高,管理模式滯後,無法滿足標准化、規范化的管理。
四、對養老問題的一些想法
在生活方面,政府可否對老年人方法生活補助費,每月300元,獨立於養老保險之外。截止到2013年,中國有大約2億的老齡化人口,2×12×300=7200億,而我國的2013年GDP預計將達到10萬億美元,不會對我國財政造成很大負擔。
在醫療方面,政府可否對老年人開放免費醫療。雖然全民醫療到現在還不現實,但只是針對老年人的免費醫療並非不可行。
在精神需求方面,政府文化部門應經常組織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組織老人觀看電影、戲劇等活動,同時建設老年大學和老年娛樂活動設施。
五、結束語
在現階段,筆者認為應加強對養老問題的政府投入,以家庭養老模式和社區養老模式為主,機構養老模式為輔,使養老醫療服務專業化,資源配置合理化、社區規模體系化、管理標准化,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模式,更好的滿足我國對養老問題的基本需求。

⑹ 有關社會化養老的論文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如概念、現狀、措施等···

你問的問題都很專業,建議你找專業的書籍找尋答案。你只有在專業書籍上找些資料,然後別人才能幫你的忙,估計這是一篇碩士論文吧!

⑺ 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有關機構養老方面的論文方向,比如失獨老人養老,具體的論文題目還可以定什麼呢

機構養老方面的論文排版好點就行

⑻ 論文關於養老機構基本情況怎麼寫

可能對你有幫助吧
社會科學論文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1991年國家頒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三個層次組成,並規定職工個人繳納養老保險費用,該制度的頒布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2009年國家開始在農村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2011年國家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到2013年底已達到全覆蓋。2014年,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要求,在總結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國務院作出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並實施,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出台之前,已有10個省份建立起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到2014年5月,伴隨著政策的順利實施,山東、天津等15個省份完成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合並。
一、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養老保險關乎居民基本生活的改善和社會的公平正義,城居保和新農合的合並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平等化的重要體現。
(一)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改善民生
國人有一種養老觀念即自己攢錢留著以後養老,他們認為自己老了、不能幹活後要麼靠子女養活,要麼靠自己年輕時積累的錢來養老,這種觀念使的沒有職工退休金的人在年輕時不敢消費,他們更傾向於把錢攢下來,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進行自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居文章寫作加衛星LunwenFz民年老以後提供了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促進當前的消費,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預期來增加當前的消費,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國的流動人口在享受到新政策的優惠後,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辦理自己的養老保險,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參保的積極性,也為他們老有所依提供了保障。
(二)促進社會的流動性,提高社會安全感
2013年底,全國60歲以上老人已達2億以上,城居保和新農保的合並將會使全國1億多的老年人收益,這其中新農保就佔90%以上的比例。新制度出台後,每個參保人員都擁有了自己的個人賬戶,此賬戶跟隨個人終生,並有詳細的信息記錄,所有的資金明細都可在此賬戶中查詢到。參保人員在繳費期間,如果遇到工作變動或是其他原因,需要離開原居住地的,可以直接在轉入地辦理養老保險,並且可以一次性轉移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並按遷入地的規定繼續繳納保險。
(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我國社會保障存在雙軌制,這種雙軌製造成了養老保險的差距不斷擴大,國家雖然連續多次對此制度進行了調整,但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種現狀,兩者的差距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很好的解決了不同部門之間,城鄉之間,企業與事業單位之間等存在的碎片化局面,減少了不同人群之間的收入差距,提高公平性。對於促進城鄉一體化,打破雙軌制有重要的意義,更好地實現社會保障的目標,從而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二、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喜事。俗話說,好事多磨,因而在政策實施的初期階段,必然不可或缺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部門間業務信息不暢通
制度出台以後,雖然國家對相關問題做出了規定,但地方政策還未詳細的規定。我國地域范圍廣闊,各地都有著自己的獨特地域特色,因而制度運行的時會存在著地方差異。兩項制度合並的同時,是兩項制度相關的經辦機構、信息系統以及服務設施的合並,這些合並並非一蹴而就,這需要一並軌的過程,同時需要配套制度作為指導,在實踐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難度。
(二)養老保險資金的管理、運作存在問題
人社部統計資料表明,到2012年底我國各項保險基金的資產總額達39835億元,其中各級政府財政專戶存款占養老保險資金總額的80%以上。如此龐大的養老保險資金,對其的投資運營,國家並未出台整體、完善的辦法。多年來,我國養老保險資金的管理者是地方的社會保障部,這些部門既承擔著資金運用的工作,又承擔著行政管理的工作,這就很容易導致資金的挪用、違規佔用及資金去向不明等違法現象。
(三)養老保險資金籌集渠道窄
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出台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的繳費標准時100―1000、1500以及2000等共12個檔次,費用的構成部分是個人繳納、政府補貼、集體補助,資金來源渠道相對來說過於狹窄。養老保險的覆蓋面不斷增加,養老保險金的支付也不斷增加,養老金的缺口不斷擴大。中央財政給予固定的補助,然而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有待於提到,相對於經濟實力不強的地方政府,他們更樂意將資金投入到經濟發展的產業中去,龐大的養老保險金給地方的財政帶來一定的壓力。
三、推動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深入發展的建議
我國是一個是一個人口大國,當今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不斷增多,因而養老保險制度的不斷完善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一步。
(一)完善業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完善業務的信息化建設,需要提高辦理養老保險機構的能力,在綜合考察當地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整合公共資源和養老保險經辦的資源3,真正的提高辦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基層機構的能力,同時,政府要加大對地方政府引進設備服務的投資,採用先進的管理方式以及採取購買服務的方式,提高辦公人員的工作效率,同時減少人員之間直接的交接,降低服務成本。整合形成全國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信息管理系統,所有參加養老保險人員的詳細信息都錄入其中,實現資源共享,居民可隨時查看,各級地方機構從內部系統可以快速查詢到參保人員的信息。(二)規范管理,完善社會養老部門的政策、法規
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需要藉助相關的制度來保駕護航,在投資運營的過程中,首先要確保資金的安全,要專款專用,在此基礎上再爭取收益,對存款、債券等所得收益、進出帳時間地點准確的做好統計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對運營的行為要進行嚴格規范、進行有效的監管,在充分利用市場的同時,也需要政府的調控,政府採取措施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防止出現以權謀私,資金濫用的現象。加強對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者的培訓。養老保險資金管理隊伍水平的高低是影響資金運營的重要因素之一,經辦人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資金運營的效益,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培養,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職業觀,增強責任意識,凈化工作環境。
(三)加快經濟發展,合理利用資源
政府需要對農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在對地方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增加對加當地特色產業的支持,引導農民發家致富。發展多種力量深入到基本養老金里,可以有效的拓展資金來源。養老部門需要對養老保險金的待遇進行調整,創建一個激勵機制,基層政府出台配套措施,對定期繳納養老金、連續繳納養老金、繳費高的參保人員每年多補助多少,或是給予其他的政策扶持,形成養老保險金的持續健康增長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藉助市場這個無形的手,借用市場化的籌資方式,引進市場化的經營模式。
(四)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
國人有一種養老觀念即自己攢錢,留著以後養老,他們認為自己老了、不能幹活後要麼靠子女養活,要麼靠自己年輕時積累的錢來養老,這種觀念使的沒有職工退休金的人在年輕時不敢消費,他們更傾向於把錢攢下來,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進行自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居民年老以後提供了一個基本的生活保障,促進當前的消費,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預期來增加當前的消費,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我國的流動人口在享受到新政策的優惠後,可以在任何一個地方辦理自己的養老保險,這樣一來,大大增加了參保的機會,也為他們老有所依提供了保障。

⑼ 我想寫關於養老機構服務現狀的論文,請問可以用什麼理論支撐在線等,急

還有李航的人文系統理論。詳情請見:

閱讀全文

與機構養老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老年活動唱歌 瀏覽:22
2017上海養老金計算 瀏覽:960
陝西省養老保險年審 瀏覽:456
日間養老院設計方案 瀏覽:979
體檢最好查哪些東西 瀏覽:605
2016福建退休金調整 瀏覽:700
煙台退休工資咨詢 瀏覽:627
鄭州不交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632
老年人業餘生活活動策劃背景 瀏覽:464
人參怎麼吃才能長壽 瀏覽:47
養老院不交稅 瀏覽:791
那一次我學會了孝敬父母 瀏覽:574
重陽節感恩父母的一封信 瀏覽:244
南昌一家養老機構詐騙 瀏覽:807
退養老保險應該怎麼做分錄 瀏覽:653
深圳養老金具體調整方案 瀏覽:563
六零後農村養老金是多少 瀏覽:17
社會實踐敬老院調研報告 瀏覽:103
作文孝敬父母370字 瀏覽:663
峨眉山市敬老院 瀏覽:759